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九十六章 钢弩?钢弩就是个几把

第六百九十六章 钢弩?钢弩就是个几把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李孟羲是考虑到军中甲胃极其不足,想做一下军备准备,然后发现与其准备成本高昂的甲胃或是过于废柴的盾具,还不如大量制造弓箭。

而大量制造弓弩,得需要时间,得需要大量木材和筋角材料。大量木材和筋角材料,和大量时间,却都是义军所短时间不能解决的。

再想其他解决方法,彷照英长弓做的低成本的单体木弓也不成,没有优质紫衫木。

最终还算李孟羲涉猎广泛,他想到了制作钢弩。

依义军现状,木料和筋角材料缺乏,但铁料尚算比较充裕,假设三把环首刀能造一把钢弩,就很赚了。

可在实践过程发现,钢弩对钢铁性能的要求跟刀剑差别巨大,铁匠们所拥有的经验在打造钢弩上没有可用武之地。

这一下,打断了李孟羲批量制造钢弩的计划。

所以,为了解决钢弩弩臂热处理的难题,李孟羲布置了规模浩大的测试计划。

结果是,经漫长的准备和繁琐的测试,虽然成果丰厚,得到了数项重要技术,但是,最初的目的,钢弩,还是没造出来。

有鉴于铸铁性能太过差劲,而又因为之前的测试,一次就用了一万多斤的炭,消耗太甚,再测试下去,都要没炭做饭了,更勿论耗炭巨大的农具铸造工作了,因而,李孟羲被迫停下了进行了一半的实验。

在又一日,李孟羲找到锻刀匠人,他让刀匠打一个又长又薄稍微宽一点的长钢条,然后准备做钢弩试试。

经前边的经验,钢弩难的还不是钢材,有了灌钢法,钢材已经轻易解决了,难的是淬火,刀剑的淬火经验放弩臂上,处理出来的弩臂不足使用。

花多半日时间,刀匠打出了一根又长又宽的钢条,这根钢条宽的跟扁担一样,厚过薄瓦,长足足五尺有半,而重量,达到了惊人的六斤多,李孟羲之所以执意要做这么巨大的一根钢条,这是因为他考虑到了强度问题,因无法保证钢条热处理的刚刚好,所以就做的皮实一点,越大越结实。

由此可见,李孟羲对匠人们的能力没太大信心。

再一点,具李孟羲的印象,似乎钢弩这玩意儿,很是傻大笨粗,越大越重越好。

傻大笨粗的钢条经退火正火退火处理之后,要开始关键的淬火了,淬火之前,刀匠却犹豫了。

前边那么多次的失败,钢条一拉就断,这给刀匠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犹豫了又犹豫,刀匠很大胆的决定用上很不成熟的尿淬油淬技术。

经这段时间的摸索,刀匠已经发现,用尿和油脂淬火,和水淬有非同一般的效果。

经淬火,可能是因为钢条过于长了,弯曲数次,重复加热重复淬火了好久,终于淬火成功。

而在回火阶段,刀匠自作主张的一改旧的回火方法,换了另外的回火之法。

受李孟羲用土窑回火的启发,刀匠也湖了一个小小的窑,然后,钢条贴着炭火离炭火两尺距离放好,钢条在里,炭火在外,烧上足足半个时辰后,刀匠把窑封上了。

这个新的回火方法,利用了土窑,利用了闷炭过程中的绝氧和保温特点,也不知,此种方法是叫闷钢法好,还是窑烧法好。

对钢条的打造和热处理,花了一整个白天。

夜晚,刀匠打开土窑,把钢条从窑里扒拉了出来。

经数个时辰的回火,也不知钢性如何了。

闷烧的黑不熘秋丑陋不堪的钢条,刀匠一脚踩着钢条一头,拿手掰着另一头,用力压着,使之缓缓弯曲。

这次回火的结果很令人惊讶,钢条弯了足有一掌之长,竟然没断,松了手,还能回弹,回弹之后也没有变形,这恰是韧性足够的表现。

李孟羲觉得,这一个钢条,能做钢弩了。

虽然已是晚上,眼看成果就在眼前,李孟羲不肯放到明日,他连夜委托了包括铁匠木匠军械匠人一群匠人在内,商量着把钢弩做好。

弓弩制造工序复杂,为省事,匠人们把一个蹶张弩的弓臂去了,然后直接拿绳子把钢片中间一绑绑紧,直接绑在了弩膛上。

见此处理方法,李孟羲意识到一件事,若是木弩,弩臂是用一个木隼卡着固定的,而钢弩,弩臂太薄太宽,用木隼或许也能固定,但若要简易生产,最好还是用钢打造卡隼,能结实一点就结实一点。

蹶张弩的身加钢弩的臂,两者用绳子草草绑起,一架钢弩勉强做成了。

以钢为臂的弩,从未见过有人这么做,匠人们分感新奇,在征得李孟羲的同意之下,军械匠人第一个上前试弩。

结果,因为弩上没有装踩环的缘故,没办法踩着双手拉弦,且钢弩本身就沉,军械匠人把弩把顶到肚子上,双手拽着弦用吃奶的劲儿去拉,结果,完全拉不动。

这很反常,若是木弩,纵是不用脚蹬,用力拉下去,弩臂多少该弯一下的,结果钢弩几乎没弯。

到此,匠人就怀疑钢弩到底能不能用。

李孟羲在旁旁观,他看到匠人们换了一轮,没一个能拉开钢弩的,照说,长期打铁的匠人们体力雄厚,力气算是大的了,他们都拉不动钢弩,普通士卒就拉不动了。

李孟羲意识到,钢弩的磅数做的过大了,而这恰恰说明,做对了。

在印象中,好像是钢的性能不如筋角材料的,所以钢弩普遍磅数极大,这样才能有杀伤力。

钢弩开不了弦,两个办法,一个是找一个力大无穷的家伙,另一个,借助工具,比如滑轮。

而印象中,钢弩的确是有普遍配滑轮。

李孟羲花了几分钟时间把有关滑轮的知识回想了一遍,什么定滑轮改变方向,动滑轮省力之类的。

滑轮一时难做,李孟羲便索性让人把钢弩固定起来,然后在弦上绑了个绳子,几个人合力用力拉拽,钢条被拉的咯吱咯吱响,一点一点慢慢被拉开。

弩弦终于挂上了弩机之后,取来一根短小的弩箭,推到弩膛上,然后无关人员退离,二十步外,置一木板,对准之后,使一匠人扣动弩机,弩机吧嗒一扣,碰的一声响,弩箭没飞多远,弩却炸了。

用绳索草草的绑好的弩臂,受到强力的弹震后,绳子断了,直接震散架了。

见钢臂惊人的力道,众人愕然。

——

翌日,打造了铁隼,把弩臂正经装好,再草草做了一个小滑轮以方便上弦,之后,经充足的测试,李孟羲发现,钢弩力道强的过分,十步二十步,一失过去,噗嗤一声,铁扎甲前后洞穿,往往,短失打出去,打到目标上,木杆都震碎了。

然而,因为钢弩实在拉不开太大距离,放的弩箭比木弩的短失还要短上一截,结果是,钢弩中近距离杀伤力很惊人,但射程比木弩近了一截。

而且吧,钢弩太沉了,沉的端不住,弩臂也太宽了。

关羽得见李孟羲当真用钢做了一架力道惊人的钢弩,关羽持弩测试了几轮,当关羽发现,二十步以内,钢弩能把盾牌一失洞穿,一失下去,失杆震的噼碎成数半,连铁失刃头都能撞折,关羽惊讶了。

以如此力道,非蹶张和大黄弩不能,而蹶张也好,大黄弩也好,造价贵矣,且耗时漫长,而钢弩,打造工时,不过数日,就是太过废铁。

在关羽眼中,近距离力道强横的钢弩,堪称利器。

而李孟羲,眼瞅着钢弩又沉又重又废铁,还得拿滑轮上弦,射速极慢慢如狗,射程还劣势,威力跟筋角弩强弩比,也没太逆天的优势,只近距离杀伤力突出,但稍远一些,威力不如筋角弩。

针对钢弩并不很突出的杀伤力优点,和极多的缺点,李孟羲对钢弩直皱眉,他心说,(钢弩就是个几把!)

而其实,武器制造,哪里有那么简单,一定是李孟羲有没有意识到地方,比如,弩箭。

李孟羲用木弩的纤细的短失去试钢弩,极不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