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八十九章 试制钢弩

第六百八十九章 试制钢弩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让李孟羲很不解的一件事,他已经弄明白了,制作弓弩最耗时间的是等木料阴干的过程,他不解,问为何不能晒干,晒干岂不更快?

老匠人呵呵一笑,说若晒干的话,木头会开裂,就做不了弓了。

李孟羲再问,那为何不放火上烘干呢?

老匠人说,烘干也是裂开,一样。

看李孟羲实在不懂木料相关,老匠人便好心的认真给李孟羲讲解了木头处理的详细工艺。

从最开始伐木开始,拓树砍了之后,还不能直接阴干,得扒了皮放水里沤上一年半载,沤完,拓树就小了一圈了,然后一年后捞出来,放屋里阴放一年,一年后,这时木头就彻底干了,且一点裂缝没有,这时的木头才好做弓做弩。

又是得把木头里往水里沤,这让李孟羲想到造纸术相关了,尤其老匠人说,【木头放水里沤一年,小了一圈】,奇了怪了,木头泡水里还会收缩的吗?

这是咋了?不是应该越泡水越膨胀的吗。

然而此处有违反常理之处,新伐的树木含水量应该是很高的,结果水里泡了一段时间之后,树里的水竟然还泡出去了,泡着泡着,树缩了一圈。

李孟羲隐约觉得,这里边大有玄机,可能跟木料处理有关,他暗自记下了此事。

整个弓弩制作过程,弓弩制作材料的短板是筋角料的极度稀缺,而时间的短板是,木料需要阴干的时间太长,直接拖慢了弓弩的制作周期。

筋角材料除了大规模蓄养耕牛以外,暂时没办法解决,而如果能解决木料处理的问题,便可大幅度缩短制作弓弩的时间。

义军现在既缺乏材料,更缺乏时间,路已走不通的情况下,李孟羲开始想有无其他的制作远程武器的方法。

他想到后世网络上盛传的英国长弓,英国长弓的制作没用到筋角材料,只是单体木弓而已,制作技术简单的很,得益于制作长弓的木材,长弓通体用紫杉木制作,这种木材性能极佳,赋予了长弓强大的射程和杀伤力。

李孟羲寻思,单体木弓制作简单,容易大量生产,而英长弓的杀伤力确实还不错,那在中原有无可以替代紫衫木的材料以用来制作长弓?

想了又想,李孟羲觉得,中原弓弩技术足够先进,若是中原有足够优质的木料,那么长弓早做出来了。

而之所以没有做出来,说明以中原寻常的木料来做单体长弓的话,性能堪忧,所以便有了更高级的用筋角复合材料加强弓力的技术。

彷做英长弓这一条路,行不通。

而除了长弓以外,又有什么可以短时间大量制造弓弩武器的方法,想来想去,李孟羲隐约想起,据说,还有一种被称为【钢弩】的玩意儿。

钢弩,顾名思义,钢做的弩,再严格一点讲,是用钢片做弩臂的弩。

弩臂需要的是弹性和蓄力,而钢铁,钢铁的确也能有弹性,比如坊间传闻的弹黄钢什么的。

想到这里,觉得找到了出路的李孟羲立刻动身去了铁匠营。

到了铁匠营,这日,铁匠们依然还是忙碌着打造各自的工具。

李孟羲找到锻刀匠人,略做交代,“弓弩晓得吧?用钢条打造一长薄片,两头留出挂弦的空挡,做好便成。”

刀匠想了又想,一个薄的钢条,不就跟打造刀剑一样吗?

刀剑也是个条,钢弩需要的也是个条,这两个制作过程相同,甚至来说,钢条没锋没嵴,比刀剑更好打造。

半日后,刀匠依照要求,把一截手臂长尺子宽的钢条拿了过来,钢条明显是淬过火也回过火的,有一定的韧性。

李孟羲知道,钢弩的制作关键,便就在这里。

钢弩需要弹性,而锻造工艺中,淬火等热处理关乎钢铁的硬度和韧性,淬火不好,钢就太硬太脆了,掰一下就断,根本就做不了弩臂。

所以,钢弩的生产工艺,实则关键在淬火。

而淬火的话,李孟羲突然想起,之前交给匠人的尿淬油淬之法,也不知匠人研究的如何了。

李孟羲好奇问到此时,刀匠想了想,谨慎回答到,“某暗地试了,刀打好,先用尿淬,再放油里淬,这样比之水淬,不容易翘曲开裂。”

也就是,尿和油脂果然是有用的。

想来,尿和油脂,和水,这三种不同的东西,能有多少种淬火组合?

不过是,二两组合,可有六种淬法,

分别是,先拿水淬,再用尿淬,先水再油,先油再水,先油再尿,先尿再水,先尿再油。

就这六种可能。

而要是三种淬液都用,则有尿油水,尿水油,油尿水,油水尿,水油尿,水尿油,也是六种可能。

李孟羲不知为何后世锻刀会用上尿液和油脂,但想来,淬液的组合就只有这十二种而已,若让李孟羲来自己寻求答桉,他也不过是把这十二种一一穷举测试一遍而已。

把淬火方法交给刀匠,刀匠是如何测试的不知,但明显,经验丰富的刀匠已试出了成果。

——

钢条有了,李孟羲带着钢条去了木匠营,他找到木匠并弓弩匠人,委托他们想办法以钢条为材料做把弩出来。

接了任务,一众匠人凑一起拿着钢条看了又看,平平无奇一个钢条,两边留着两个豁像是挂弦的,以匠人们对铁的理解,用铁制作弩臂,拉的动吗?

带着不解和疑惑,匠人们忙碌起来。

军中有正经的军械匠人,军械匠人有充足的制造弓弩的经验,因而,任务虽是奇怪,但钢弩制作起来很快。

天黑之前,军械匠人把钢弩做成了。

来交货时,军械匠人说铁实在难以拉开,也不知能用不能。

据说,钢弩需要非常大的力气才能开,所以钢弩多有配备了滑轮来辅助上弦,李孟羲深知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是远无法把钢弩拉开的,于是他去找关羽帮忙。

彼时的关羽,因军营新挪到了北城,关羽在整顿军纪,到处找人训人。

李孟羲找到关羽,说做了架弩具,让关羽帮着拉开试试。

关羽接弩一看,一眼就瞅出弩具的奇怪之处,寻常弩具的弩臂都是木头的,可这一架简陋的弩具,臂是直愣愣的一根铁条。

关羽不由看了李孟羲一眼,关羽寻思,这一拉下去,铁不得弯了?

带着深深的不理解,关羽把弩靠着腿放着,踩着弩前边的踏环,弯起腰,双手拽着粗实的牛筋弦,双臂稳稳发力。

李孟羲瞪大眼睛瞅着,他瞅见,本来笔直的钢条在关羽拉动之下咯吱吱作响,缓缓弯曲起来。

就在李孟羲以为钢条将要彻底拉开之时,不想咯嘣一声,钢条应声断了。

俗话说,断弓打死马,弓弩臂断了力道很吓人的,结果钢条断了,不过是弹了一下撞到了地上而已,从这里足可看出,钢弩要是崩断了,是打不死马的,钢弩的弹力太差劲了。

关羽弯腰把两段断掉的微弯的铁片捡了起来,他看了铁片,跟李孟羲抱怨,“太费劲儿,拉着手疼。”

也是牛的,铁匠们都没法开弩,关羽徒手把钢弩拉断了。

钢弩第一次制作,失败了,李孟羲心里有所准备。

他回想钢材开弩时的情景,钢条还没怎么拉弯呢,结果就断了。

微微的一个弯度,弯度还没半个指头长,怎么能放弩箭。

再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出在钢条上,钢条太坚硬了。

这时李孟羲意识到,刀剑对硬度和韧性的追求跟弩对硬度和韧性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匠人按刀剑的淬火工艺去处理钢条,结果就是,钢条不能作为弩臂使用。

李孟羲明白了过来,已经有了灌钢法,钢已不成问题,关键是淬火工艺,需要用特殊的淬火工艺造出韧性恰好合适的钢条。

而这个【恰好合适的韧性】,便就是最大难度。

李孟羲既不知钢弩的韧性多大合适,也不知该如何通过热处理达成这个合适韧性,再有,之所以要做钢弩,是为了以最短时间制作一批弩具,好为年后可能的战事做准备,是无奈的临时应急之物,所以,钢弩得能大量生产才行。

而要是撞运气,铁匠们做了一二十根钢条,这其中才恰好能有一根是弹性十足的,能用来做弩臂,但是这个碰运气的方法,显然不能大量生产的,且成本极高,违背了初衷。

在刀剑锻造处,淬火技术极依赖于匠人的经验,而钢弩需要与刀剑不同的淬火处理,这样铁匠们所经年累月积累的经验也用不上了。

问题一下变得麻烦起来了,经验需要长时间摸索和积累才行,而军中现状,恰是没时间去供匠人们积累。

这让李孟羲意识到,要么钢弩不做了,要么就撇开经验,找一种能批量高效的处理钢材的工艺。

而这个批量热处理的工艺,李孟羲隐约有头绪。

在李孟羲构思的批量热处理技艺中,一个重要方法是,控制变量,最重要的借助工具是,土窑。

具体方法和原理是,根据锻剑的最后一步,回火工艺,回火工艺是把淬火后的剑加热到不红不热的中低温程度,然后长时间保温一段时间。

而恰好,在另一项生产种中,闷制木炭的时候,炭窑里的温度也恰好是较低的中低温温度,而且有鉴于回火工艺需要长时间保温,而密封的炭窑也恰巧方便保温。

因此,有这种种便利之处,当时在研究热处理工艺时,李孟羲便想到了土窑批量回火的可能性。

现在,涉及到钢弩的制作难题,两件事加起来,这让李孟羲觉得,有必要攻关一下土窑热处理的技术。

具体方法是,控制变量。

只要能把窑里的温度控制在不同区间,比如,第一个窑里温度是600度,第二个窑,550度,第三个窑, 500度,然后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处理同样厚薄大小的钢条,就很容易测试出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关键是,没有高科技设备,该如何准却的控制窑里的温度?

李孟羲想到的办法是,间接控制,温度高低取决于燃烧时间的长短,燃烧时间越长,加热越长,温度就升的越高,而燃烧又需要氧气,氧气越多,烧的越久。

依照如此,也就是,只要控制氧气的多少,就能控制最终的窑温是多少。

而控制氧气的方法是,控制空间。

推到这一步,具体的方法有了。

可以建一百个土窑,第一个,里边空间一百立方米,可以容纳一百里方米的氧气,第二个窑,九十九立方,第三个,九十八立方。

依次类推。

然后,每个窑里,都放上足够燃烧的木炭,这样,因每个窑里氧气多少的不同,炭烧的时间也不同,窑里的温度也各不相同,从一百方的窑到十方的窑,从高到低,必定是一个连续的温度梯度。

就这样,可以把土窑里的温度精确的控制在十度甚至数度以内。

然后,批量的热处理工艺在一系列复杂的测试中就研发成功了。

当有办法大批量制作合适性能的钢材之后,然后便就有了大量制作钢弩的可能。

而能大批量制作,这才将钢弩的生产优势发挥出来。

不仅如此,当有了精确的高质量的批量热处理工艺之后,可以省下大量人力,可以大量替代人工进行刀剑兵器乃至铠甲和农具的生产,这将是生产能力的质的飞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