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七十一章 双火锻造法

第六百七十一章 双火锻造法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又一日,匠人依照军令,开始热火朝天的给自己打造工具。

一开始要打造工具才发现,打铁的墩子缺,舀铁的铁埚缺,钳子缺,锤子也缺,凿子锉刀都缺。

各人只顾着给自己打,打铁共用的铁砧又大又笨重,却没人愿意打。

一大群人都挤着仅有的三五个铁砧等着用,却丝毫没人想着先把铁砧打出来的打算,铁匠队长看不下去了,吼了众人一声,让所有人都先打造铁砧,三人一个铁砧先做好再打其他,这才让众人协调好。

铁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打铁的墩子,只要足够结实足够平整脸盆大小就够了,制作铁砧难度不大,唯独需大量耗铁。

当又一炉铁液出炉之时,匠人们等着取铁铸砧,此时,李孟羲和关羽一块来了。

见两人来,以为又要打造什么东西,匠人队长迎了上来。

“不用,”李孟羲道,“你们忙。”

说着,便和关羽走到了铁池那里。

关羽从边上铁匠手里拿过铁埚从铁池里舀了半埚铁水,然后径自舀着铁走到一个铁砧前,把一个铁砧霸占了。

匠人们疑惑,关将军也会打铁吗?

关羽打铁的本事没有,但,把铁随便锤成个块还是能做到的。

在匠人们疑惑的围观中,关羽,一手夹钳,一手拿着小锤子哐哐一阵敲,看的出来,关羽不善锻造,发力笨拙无比。

铁匠队长再次走过来说,要是打东西,可以找他们打。

关羽摆手拒绝了铁匠们的帮助。

就如造纸术时,因为李孟羲把造纸术的底层原理弄的太明白,讲的太清楚了,关羽也听得太明白了,于是当时造纸时,关羽就忍不住连几个夜晚去煮纸浆,就为一探究竟。

锻铁来讲,和神兵利刃息息相关,关羽就更感兴趣,于是便亲自动手一试。

关羽吭哧吭哧的轮锤锤铁,李孟羲就在边上抱着手臂看着。

关羽虽说打铁不熟,可力气大啊,锤子哐哐的砸就没慢过。

依锻铁流程,生铁锻打成钢之法两种,一种是,生铁打一半脱碳直接成钢,另一种,直接往彻底了打,生铁打成熟铁之后,再从容渗碳。

两种方法,前者工序少,但成功率低,对经验要求也高,而后者虽工序多,但容易操作,成功率更高。

大多百锻钢刀,大多都是先打成熟铁,然后渗碳百锻,也就是,等于两个百轮锻打过程,工作量极其漫长。

依直接锻打脱碳成钢之法,关羽打到一半,停了下来,他抬头看向边上站着的李孟羲,疑惑问,“羲儿,你说这生铁,他是怎么把炭脱出来了的?”

李孟羲想了想道,“炭此物,遇火可燃,而燃烧需气,所以,生铁脱碳,大抵是高温之下,与气充分接触,使炭燃烧成烟跑掉,然后炭便脱掉了。”

“所以,生铁锻打脱碳之时,应多加热,使铁维持热度,越热越好,铁越热,炭烧的越厉害。”

“再有,生铁锤锻,应是往薄了往大了锤,越薄,与气接触面越大,炭燃烧便越快。”

“大抵此两者。”

关羽点了点头,生铁锻打,一要热,二要薄,原来如此。

关羽看了看自己所打的铁,打成了一坨了,且铁打太久都凉了,这是不成的。

关羽把铁用钳子夹起,再次放到火上加热。

此时,李孟羲眉头皱起在想另外一个问题,铁加热用的是炭火,炭火对铁加热时,既可以将铁中的炭烧掉,但同时,也会往铁中渗入炭,那炭火对铁的渗碳速度快,还是脱碳速度快?

不晓得。

反正是,炭火既能脱碳,同时又能渗碳。

生铁烧一段时间,炭含量会降低,同时,熟铁放炭火上烧一段时间,炭含量会升高。

若能设法改进火焰,不用炭火焰了,用氧气加热,用其他不含炭的物质加热,锻造就清晰的多。

可,东汉末年,除了炭火,几乎没可能用其他热源进行锻造。

若用生铁——熟铁——渗碳成钢这个技术流程来锻钢,生铁锻打已知是要温度高一点便于快速脱碳,但熟铁渗碳,与之相反,目的是为了让炭渗入铁中,那么,为了减少炭的自消耗,熟铁渗碳时,熟铁温度可以低一些,同时,炭火温度也可以低一些,这样,渗碳速度可较大于炭的燃烧速度。

也就是,在锻造过程中,用两种火,一种火高温烈火,一种是上面堆满炭,下边小火半明不明的小炭火。

打生铁时,高温烈火加热使生铁温度尽可能高,而熟铁渗碳,用多炭小火的炭火低温高效渗碳。

而看铁匠们只有一种火炉,这不知是铁匠们工具不完善,还是根本就没有刻意进行双火锻打的意识。

依照李孟羲所讲,关羽在之后的锻打过程中,把铁尽可能往薄了打,打成薄薄的铁片,然后很频繁的拿火上加热。

李孟羲见此一幕,顿时又觉得略有不妥。

面积,高温的生铁在空气中和氧气燃烧,因而砸的越薄,越利于脱碳,但拿回火中烧的时候,此时若依然是一个薄铁片,那么在空气中面积大容易脱碳,同理在火中加热,一样也容易被炭渗入。

也就,影响脱碳效率。

所以,技术改进一下,便成了,【生铁锻打之时,尽可能锻打使其摊薄,但在重新加热之前,尽可能缩小生铁表面积,使其锻打成一团。】

简单来说,铁从铁炉里加热之后,在铁砧上打成薄片,正着打,反着打,各种薄片,等铁变凉了准备加热的时候,把铁片再打成紧致的一坨,尽可能减少炭的渗入。

那反过来,若是熟铁渗碳步骤,则尽可能加热时摊薄加热,在空气中锻打时往团状的打,尽可能减少在空气中暴露的面积。

这一进一退,便是效率,便是质量。

关羽打铁打到了一半,他停下了,让李孟羲过来看,铁是不是成钢了。

李孟羲哪里能看出来是不是钢,要是熟铁他还能分辨出来,熟铁很软,徒手能捏变形。

而铁墩上的铁片拿锤子轻轻敲几下,叮叮轻响,根本不软。

“可能是钢,也可能还是生铁,某不晓得。”李孟羲答到。

说来,铁的含碳量有无比较清晰直观容易量化方法来判断呢,经验丰富的铁匠们能根据铁片敲击的声音来判断铁的质量,但凭借声音判断,太依靠经验。

至于有人能舔一口尝出来,这就更难学了。

想来想去,李孟羲想到,颜色,炭本身是黑色,所以含炭越高的铁炭热越重,颜色越深,颜色极其直观。

或可以先打造一百根钢条,然后从中挑选出质量最顶尖的一根作为比色卡,这样,每打造出一块铁,就拿钢条去对比颜色,颜色越接近,说明质量越顶级。

此是李孟羲想到自己能掌握的唯一一种判断钢铁质量的方法,而像听声辩铁法,没有十来年打铁经验根本掌握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