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三百三十七章 造纸成功,重大突破

第三百三十七章 造纸成功,重大突破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不久,破损的锅盖被铁匠们补好了,新补好的锅盖,一角颜色明显和旁处不同。

炸锅的真相明了了,是锅盖一角飞了,锅盖飞了的原因是,据匠人们自己说,是因为开封的时候,砸的狠了,把盖子砸裂了,然后加热的时候,里边的气就把不结实的那块铁崩飞了。

只从描述就足够令人惊讶,锅盖厚约一指,纵是被砸裂了,依然十分结实,蒸汽能把锅盖炸裂,足以说明,锅内的气压达到了一定程度,达到了极高的气压。

锅炸了不是好事,但从炸锅这件事背后可以看到积极的地方。

李孟羲考虑到关羽将高压锅煮了一上午了,应该够久了,再看锅里,锅里一锅乱七八糟的汤,李孟羲也不熟造纸流程,也不知纸浆算是煮好没有,于是李孟羲便令传令兵去召集造纸匠人前来。

待纸匠们到后,李孟羲将煮了一个上午的浆展示给匠人们,李孟羲手指了指高压锅里的浆水,他问,“如何?这算是煮成浆了吗?能造纸吗?”

匠人们走上前来,当先一人,弯腰看了看锅里的浆,匠人凑近的时候,闻到了一股酸气,匠人心中略有疑惑。

是醋的缘故,李孟羲找不到其他酸性物质,勉强用醋替代,以期试出能解胶质的物质。

匠人瞅了瞅铁锅里的浆水,拿手捞了一把,把碎麻捞在了手中,又用手指捻了捻。

匠人直身站起,看了看李孟羲,又欲言又止,转身回去跟其他匠人滴咕去了。

看样子,这匠人拿不定主意。

之后,多个匠人先后来看过浆水,匠人们又合计了一下之后,选出一人来到了李孟羲前,此人朝李孟羲拱了拱手,小心翼翼的说,“禀军师,这浆怕是不成。”

说着,匠人代表弯腰伸手从锅里抄出了一把碎麻,捧到李孟羲眼前给李孟羲看,“你看军师,这麻是麻,水是水,麻还是好好的,没煮出来浆。”

李孟羲有所心理准备,实验失败了正常,他点了点头,“看来,用酸不行。”他说到。

匠人不能答话,匠人没听太懂这酸指的是什么。

第一次实验,用酸水,高温高压环境,煮了足够长的时间(一个上午),未曾解掉麻里的胶质,未能煮出纸浆。

酸试完了,接下来,该是碱了。

常见的能找比较容易找到的碱,一个是石灰水,一个草木灰溶液,据初中化学知识,草木灰溶液,也就是氢氧化钾溶液,碱性还要强于石灰水。

军中有生石灰,草木灰就更容易找了。

那么,有两种碱液,是先试强碱还是先试弱碱,李孟羲迟疑了不到两秒,便做出了决断,他决定用碱性更强的草木灰溶液,凭直觉判断,李孟羲觉得,化学性质越强,反应越容易进行,也就,草木灰溶液比石灰水更容易测出结果。

为进行第二波测试,李孟羲拜托关羽去将高压锅洗了,此举是为了清除上一波的醋酸物质,以免醋酸对测试造成干扰。

大冷天,李孟羲让关羽去洗缸,关羽就去了,没一点怨言。

这边,李孟羲拎着一个大筐子去了妇孺营,筐子极大,军中但凡军资,大多都皮实粗糙,筐子一个比一个大,没有小筐子的。

李孟羲身量小,个头矮,他背着一个超大的筐子到了妇孺营,别人看见他一下就笑了,有好心的在搓麻织布的妇人,赶紧丢了活过来帮忙。

“幼!军师来了啊,有啥活儿跟俺们说,俺们来干。”

不待李孟羲拒绝,妇人就把筐拿了过去。

李孟羲说要草木灰,妇人便去给李孟羲装了半筐灰,还帮着李孟羲提到了地方。

人们尤其是妇孺营的人,对李孟羲友好无比。

李孟羲在匠人营地等了一会儿,关羽抱着高压锅回来了。

看来水很冷,关羽手冻的通红。

待开始准备工作,李孟羲先把干净的草木灰撒了许多撒到高压锅里,此时涉及到一个问题,好像是碱性溶液的浓度越高,碱性就越强,同时,氢氧化钾的溶解度跟温度成正比,也就是,温度越高,能有更多的草木灰溶于水中。

李孟羲片刻间想完了这些之后,他又拿了一把草木灰撒入了锅中,略想了一下,李孟羲决定直接加热,加热过程中再添加草木灰。

既然高温可以溶解更多的草木灰,煮纸浆的恰好也是高温环境,且待高压锅密封之后,锅里的气压很大,同时造成了锅里的水沸点高,水沸点高了,水温就更高,也就,能溶解更多的氢氧化钾。

整个反应过程中,整体是正向的,高温利于提高氢氧化钾浓度,氢氧化钾浓度提高,又使溶液碱性更强,碱性强了,若能反应,反应就能更快速更明显。

架起了锅,开始添柴烧水。

李孟羲往锅里丢了许多草木灰,因不知草木灰溶液的溶解度到底是多少,只能尽可能多的投放,以尽可能到达饱和,达到最强碱性。

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李孟羲一边拿着棍子在水里搅,一边时不时将草木灰往锅里撒。

这个过程持续了一段时间,当李孟羲看到锅里已经黑乎乎了,怕继续撒,都要成稠的了,他这才停下了草木灰的投放。

一边,关羽领着人,已经把生麻剁碎了。

生麻投入滚烫的草木灰溶液,再盖上锅盖,一旁待命的铁匠们,把早已冶炼好的融铁夹了过来,然后封铁,锤打。

封铁完毕,检查完气密性之后,开始又一轮漫长的加热。

李孟羲从造纸匠人们那里得到的经验,造纸匠人们说,纸浆得熬好几天才能成浆,匠人们没有用高压锅,自然得时间长,用了高压锅,可以极大缩短时间,但恐怕也得很长时间。

李孟羲生怕煮的时候不够,他就一直等下去。

煮了整个下午,为避免再次炸锅,烧一阵就停一小会儿,再继续烧,就这样停停续续,到了将晚之时。

觉得差不多了,李孟羲下令停火。

当李孟羲就要立刻下令开锅的时候,“停!等等再开!”李孟羲又突然急切下令制止了匠人们的动作。

一干匠人不解的回头来看。

李孟羲方才勐地想起,高压锅不能立刻开锅的,得冷却下来才行,贸然开锅,蒸汽勐地喷涌出来,会把人烫伤的。

忍着强制开锅的冲动等了好久,待锅从外边摸着凉下来了,李孟羲不着痕迹往后退了退,然后下令开锅。

铁匠们拿着锤子和小凿子过去了,然后叮叮当当的锤凿起来。

很快,只听嗤——的一声急响,刚在铁封上凿开一个小口,高压的蒸汽便立刻冲了出来,匠人们吓了一跳,赶紧躲闪。

“停停,气放完了再干。”李孟羲远远的指挥着。

接着,在一众人围观中,就听见高压锅嗤嗤的乱冒蒸汽,白汽蒸腾,良久之后,蒸汽声才小了下来,可想而知,锅内的气压能有多大。

排完气后铁匠们再去砸铁封,安全多了。

待铁封砸开,李孟羲迫不及待的就凑上去看,他过去一看,锅里依然是黑乎乎的,非常黑,黑的跟墨水一样,一时间,李孟羲几乎以为,这次又出事了,又把锅烧干了。

待定睛一看,李孟羲发现不是又烧干了,而是因为加了太多草木灰的缘故,草木灰煮的水就是黑乎乎的。

这是第二轮测试了,用的乃是碱性的氢氧化钾溶液高温沸煮,煮了一个下午。

李孟羲立唤来造纸匠人,问,此次煮的浆水,是不是纸浆,能不能造纸。

几个纸匠上前来,忍着烫手,从锅里伸手捞了一下,捞出了一些东西。

然后,匠人们便凑在一起对着捞上来的东西讨论了几句。

没待多久,一匠人很肯定的对李孟羲道,“能了,麻煮烂了,成浆了,能造纸了。”

哈?

李孟羲瞪大了眼睛,他都意外了,他都做好了再次失败的准备,他都没预料到,造纸术这么快就成功了。

竟然,只用草木灰煮了一下午,就出浆了,就能造纸了。

李孟羲隐约有了判断,解胶的化学物质,难道就是碱?

既然匠人已说能够造纸,李孟羲立刻就让匠人们抄浆造纸,倒要看看,这没用沉塘法,没用微生物,直接用了碱液又经高温高压的高压锅煮出来的纸浆,造成的纸跟蔡伦造纸法造的纸到底谁更好。

李孟羲命令都下达了,然而匠人还是站着不动。

“怎么?”李孟羲皱眉问。

“没……没抄网。”造纸匠人尴尬的说到。

这真是,事到关键时,连抄网都没有。

李孟羲急着要验证成果,立批了匠人们一些纹理细腻的丝绸,然后令匠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将丝绸做成抄网。

李孟羲的命令是,最快的速度,匠人们匆匆而去,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很快就回来了。

当看到匠人们的抄网,李孟羲都愣了一下,匠人们匆匆赶制的抄网实在简陋,不过是两根棍子,中间绑了一块稠布,没有木框架,直接两个棍儿就做成了。

东西做的实在潦草,但不得不说,够快。

重要的时刻终于来了,连日辛苦,终于到了见到成果的时候了。

李孟羲瞪大着眼睛,关羽平时眼睛都是半睁不睁的眯着的,此时关羽眼睛瞪大的比李孟羲还大,他二人瞪大眼睛看着匠人们拿着勺子把木浆从锅里舀起,然后淋到抄网上。

整个淋网的过程很快,眨眼就完了。

“这……就完了?”李孟羲愕然问了一句。

端着抄网的匠人答说,“等晾干,纸就成了。”

说完,匠人又由衷赞叹一句,“军师,这浆煮的真烂湖!”

李孟羲不知匠人口中的烂湖到底有多好,但总归是好的。

晾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李孟羲却等不及了,他直接拿火来烤。

没用多久,纸浆干了。

匠人看烤的差不多了,伸手用指甲轻轻的把稠布上的那层凝固了的浆揭起一角,然后竟然轻轻的一揭而起。

李孟羲还未完全看清这张新造出的纸,一只大手一伸,就把纸拿在手里了。

关羽拿过了纸,神色激动的拿手摩挲着纸面,把纸举起来,对着天看,又拿手轻扽了扽,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

待关羽看完,把纸又递给李孟羲,李孟羲接了纸随意拿在手里看着,一脸的挑剔,此时,李孟羲未注意到关羽看来的赞叹无比的目光。

李孟羲盯着黑呼呼的纸看了半天,他眉头皱起,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什么几把纸?)

纸是成功造出了,但李孟羲对纸极不满意,他极看不上乌漆麻黑的纸,在李孟羲潜意识里,纸应该是雪白发亮,白的能反光的那种,那才算得上纸。

这造出的什么?坑坑洼洼,又乌漆麻黑的,这算啥?这般黑不熘秋,字写上去,还能看得见字吗?

其实李孟羲对纸的要求太高了,他觉得乌漆麻黑的纸,其实顶多算是灰黑色的而已,不至于写上字瞅不见。

这其中,有麻本身的关系,麻的色泽色素未除,也有草木灰溶液的关系,草木灰煮的水黑乎乎,以至于草木灰溶液煮的纸浆,也变得黑乎乎的。

李孟羲对这新造的纸兴趣聊聊了,他将纸递给造纸匠人们传看,匠人们接过纸,窃窃私语着。

李孟羲则在想,按说,记得化学课上,纯净的氢氧化钾溶液是纯净的,没有颜色的。

或许可以优化一下生产工序,可以每次煮完草木灰后,把杂物过滤掉,只留清澈的氢氧化钾溶液,这样再造纸,纸就能白净很多。

一张以碎麻经饱和草木灰溶液再由高压锅沸煮之后的纸浆造出的纸,在造纸匠人们手中传了一圈之后,这张乌漆麻黑的纸得到了众多造纸匠人们的一致赞誉。

匠人夸纸张柔和的有,夸纸张纹理细腻的有,还有夸说纸张结实的。

若是匠人们只是夸赞,李孟羲无法分清匠人们是在拍马还是的确纸比较好,但之后,匠人们怀着心思,旁敲侧击小心翼翼的问,问说是有何秘方把纸浆煮的那么好,李孟羲便知道,匠人们是想偷学,并且他知道,这纸是真的好,不是匠人们拍马。

李孟羲隐秘一笑,他朝一众匠人说到,“想学某的秘方啊?可以,待日后便教尔等。只是,得了秘方,且记,不可外传。”

匠人们当场发誓,谁敢乱张扬,天打雷噼。

李孟羲只是笑笑。同时,李孟羲心里在思考保密事宜。

李孟羲清楚的知道,如果能大量制造高质量的纸,将拥有重要财源,大汉文华昌盛,纸张不愁没有销路。

夜幕此时将临了,抬头一看,不觉天色已黑。

李孟羲长舒了一口气,好幸运,竟然这么容易就试出了解胶的化学物质,能解胶质的,竟然是碱液。

成功了,只数日,李孟羲连猜带试,便使造纸术有了重大突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