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三十三章 炼铁(二)

第六百三十三章 炼铁(二)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闷炭花了半日之久,在闷炭期间,木匠们把风箱也做好了,做风箱的过程中,因为木匠们说缺鸡毛,李孟羲直接很奢侈的特意杀了好几只鸡拔毛来用。

很神奇,风箱竟然需要鸡毛,按木匠们的说法,不粘鸡毛,就送不了风。

风箱结构简单,李孟羲里外看了通透,他又试着拉了几下,他发现,风箱的结构既像压水井,又像活塞。

说像压水井是因为,风箱往外拉的时候,风往里进,活塞上的鸡毛被气流吹的收起;当风箱往里送风时,气流方向变了,鸡毛平着展开了。

这跟压水井的原理一样,压水井往下按的时候,井的活塞垫片张开,当活塞压到井下边的时候,再往上提,垫片又压紧,刚好把活塞密封。

下压的时候,活塞开口,上提的时候,活塞压紧,这就是压水井为何能不停提水的道理。

李孟羲看明白了,原来风箱之所以要用鸡毛,鸡毛乃是跟压水井活塞垫片一样的作用,往外拉,鸡毛竖起,让气流容易进风箱,往里推,鸡毛展平,将风箱匣子密封了,气流不容易泄露。

风箱也好,压水井也好,原理是阀门,进出,开合。

李孟羲见识了真正的风箱,并想懂了风箱的原理,他将风箱结构并风箱原理画了下来记在了白绢布上,有关风箱的最后一句,李孟羲记到,【风箱,压水井,之中原理等同,乃阀门也。

充气筒也是风箱原理。】

于最后一句,李孟羲略提了一下打气筒,李孟羲此时还不知道,就是因为随意记录的这一句,日后将因此诞生一项重要守城水战军备。

那是后话了。

炭烧好了,匠人们拿着大锤子把窑砸开,准备开窑取炭。

边上,李孟羲好奇的踮脚往窑室里看,他好奇炭,木柴被烧成了炭,炭出窑时,会是何种模样。

开窑之后,晾了许久,待窑里凉了,经验丰富的匠人们提着筐进窑捡炭。

李孟羲太过好奇了,他凑上去看,凑的很近,恨不得钻进去。

捡炭的匠人碰了一鼻子黑提着满满一筐炭出来,看李孟羲凑边上伸头看,匠人露牙嘿嘿一笑,伸手从筐里捡了一根炭递给李孟羲。

那情景,有些奇妙,就像大人赶集回来,把买的米糕拿给自家小孩儿一样。

李孟羲可是军师来的,位高权重的不行,可同样,任谁看,他都是个小孩子,极高的权柄,与极年幼的年龄,两下一凑,违和感满满。

李孟羲拿着长长的木炭,好奇的把木炭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木炭刚出窑,手感热乎乎的,很舒服。

这根木炭的外表是一根树枝,闷成了炭,树枝还是完整的树枝模样。

卡察。

李孟羲稍一用力,就把一根炭掰断了,炭掰开之后,李孟羲惊奇的发现,里边也是黑的,也变成了炭。

一根木头,从里到外,全成了炭。

匠人看李孟羲把玩着木炭不亦乐乎的样子,笑着问道,“军师,这炭还成吧?”

“成!很好!”李孟羲不假思索的赞到。

李孟羲根本不熟悉木炭,炭烧得好不好,他其实一点都不懂,但,何须吝啬一两句夸奖。

木炭有了,半窑柴,烧了十一大筐子炭,到底是用了多少斤柴,烧出了多少斤炭,成炭率又是多少,没统计,没来得及算。

李孟羲看着大筐大筐的木炭,他略做思索,想了一下,从腰间抽出白绢,抽出竹筒里的毛笔,随手又记录下一条,【高温高压可成木炭。极高温极高压亦是钻石形成条件。

能做高压锅,可人造高温高压环境,那是否,钻石此物,可试做而出?

做极巨大极厚实之高压锅,加极高温度,极高压强,是否可制钻石?

若不计工本,不计效率,尽天下人力物力,做山一般巨大的高压锅,是否,能硬堆到钻石所需的极端高温高压条件?

李孟羲对钻石形成原理,只知一个高温高压,但到底是多高温度,多高压强,他不能知晓。

汉末能否少量人工制造钻石,未知,将待日后一试。

木炭也有了,炼铁所需的所有准备,炼铁高炉,木炭,风箱,铁器,全都准备充足了。

然后,匠人们把风箱装上之后,各类断刀破枪之类的铁器和木炭一块填到高炉里,上边放铁,下边放半炉木炭,然后从下边点火。

点火之后,便有一强壮匠人呼哧呼哧的拉风箱往里边送风,李孟羲看着都感觉累。

此时,看匠人拉风箱拉的实在艰难,李孟羲便又有了思路,他伸手朝腰间摸去。

关羽背着手就站在李孟羲身后,李孟羲收手拿笔,关羽瞅了一眼,好奇的很,他好奇李孟羲又要写什么了。

抽出一段白绢,李孟羲提笔写到,【冶铁之时,人力拉曳风箱,太过劳累。

可用水排代替人力,一水排,省五十人之功。】

李孟羲想到的便是冶铁水排,隐约记得,冶铁水排这玩意儿,就是东汉末年发明出来的。

东汉末年,谁发明出来的?谁?

可能是东汉末年,一个叫李孟羲的人发明的……呵。

李孟羲知道冶铁过程会很漫长,他百无聊赖的等着,等啊等,等啊等,等到了下午过去了一半,有匠人爬出铁口那里往里看,说铁化了。

又等了数刻,匠人们商议了一阵之后,过来请示说可以出铁了。

李孟羲便下令出铁。

一个匠人拿铁钎子捣开了出铁口,然后李孟羲就看到,从出铁口缓缓留出了橘黄色果冻状的铁水。

铁水顺着挖好的细长的沟槽,流到了一个小小的方塘里。

有匠人过来问,是要打啥,得趁热打。

“打……锅!高压锅!”

李孟羲直到这时才发现,他忘了交代了。

之后,李孟羲见过一众匠人,他找了个棍子,在地上草草画了一个圆柱形的高压锅。

“这是锅,上边锅沿儿得宽,留个槽好卡锅盖。

这锅盖呢,得跟锅沿儿贴合一点,上边再钻一小孔。”

李孟羲讲了一通之后,他抬头看向一圈的铁匠,“看懂没?”

一众匠人面面相觑。

“军师,是要造鼎吗?鼎得三个脚,你这没有脚……”

李孟羲都愣了,他瞅了瞅铁匠,又低头往地上看了看所画的草图。

可不,这高压锅,画的又粗又短肚又大,要是再加三个脚,可不就像个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