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三十章 造纸术

第六百三十章 造纸术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处身汉末,有些技术必须要研发出来,造纸术便是其一。

汉末的造纸术刚稳固了技术基础,但造纸技术还远未至成熟阶段,汉代的纸无论产量还是质量,远无法跟后来的唐宋相比。

而纸张又是如此重要,纸张乃是大兴教育和提高理政效率的重要工具。

造纸术的重要性在百术之首,其意义和重要性超过了所有军事技术。

所以,在忙完了酿酒术之后,这日,李孟羲又找来许多造纸匠人,准备开始造纸事宜。

汉代的造纸术,成熟的技术改进自蔡伦,记得历史课本上说,蔡伦用网树皮麻布等来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使纸张得以普及开来。

问过一干匠人,匠人们的造纸方法,跟蔡伦纸的方法无甚区别,匠人们也都说用麻或者树皮破布来造纸。

收集了匠人们的方法,整理得造纸术流程大抵如下。

第一步,将生麻沉到塘底,泡个一年半载捞上来。

第二步,将泡好的麻拿铡刀铡碎,铡成碎末,然后放大瓮里煮,一煮便是好几天。

第三步,浆煮好之后,拿一个薄纱网,把浆滤一遍,只留下浆水,其他的杂物滤掉。

第四步,浆水倒入一个大槽里,再拿一个木框纱网去抄浆水,抄上一层浆水之后,就端起放一边,等晾干揭下来,就是纸了。

蔡伦纸的酿造流程李孟羲已了解清楚了,他大致明白了原理,造纸核心过程,其实就两步,第一步,把麻或者麻布或者树皮等植物的东西,打碎熬成浆,然后把浆弄薄薄一层,等着干了就成了纸。

原理如此,不难理解。

然而蔡伦纸的第一步程序,李孟羲就有些不明白了。

匠人们所说,得把生麻泡水塘里泡一年两年再捞出来。

这不是一个月半个月,是一年两年啊,工期长的过分。

李孟羲皱眉,问向一众匠人,“为何要把麻往池塘里泡?还得泡一年?少泡些时候不行吗?”

“不能,泡的不够时候,麻就煮不烂,出不来浆。”

“对!泡的时候越长越好。”

……

匠人们的意见一致,都说麻必须得泡水里。

李孟羲皱眉再问,“那……树皮呢?麻布呢?鱼网呢?也得泡水里?”

匠人们便笑了,“麻布不也是麻?鱼网不也是麻?也是得泡,树皮泡的还得时候长呢!”

好了,问完了,人家造纸匠人说,造纸的话,必须得把材料经年累月的泡到水里,不泡够时候,决计造不出纸。

李孟羲迷茫了,他想不通,为什么非要将麻往水里泡?其中原理是什么?

是要把麻泡软?

可也不对啊。

如果是把为了把麻泡软,那何不直接煮呢,要知,水一煮,煮的时间长了,什么植物结构都得煮成湖湖。

然而匠人说,不泡就没办法造浆。

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李孟羲,只好先草草的将造纸匠人们编在一起,成立了新的一营,然后发给匠人们一些生麻鱼网破布之类的,让匠人们自己个找地方沉塘去。

按匠人们的造纸流程,只要这些生麻鱼网破布之类的啊沉到水塘里,然后,一年两年之后,就可以造纸了。一年两年之后……

李孟羲回到了城主府,坐在门槛上,看着院子里的纷扬的雪发呆。

小砖回来了,到了中午了,学堂下课了。

小砖一回来,看见哥哥坐在门槛上,小砖欢快的跑过来,也坐在门槛上,挨着李孟羲坐下。

然后,小砖开心的说着上午学的东西,哇啦啦的说了一大堆。

突然,小砖停下了。

小砖身体前倾,侧过头,盯着李孟羲看了一会儿,“哥哥。”

“嗯?”李孟羲看了过来。

“哥哥,你是不是不开心吗?”小砖问。

“没有啊?”李孟羲奇怪。

“那你为什么,就这样。”小砖学着李孟羲,做了一个皱眉的样子。

小砖学的可像了,一下就把李孟羲逗笑了。

“哈哈!”李孟羲抬手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哥哥在想事呢,好郁闷奥。”

李孟羲说是在想事情,小砖便一副懂了的样子。

“那哥哥,你在想什么吗?”小砖过来抱着李孟羲的胳膊,奶声奶气的问。

“哥哥在想,为什么造纸的时候,要把麻往水里泡呢?”说着,李孟羲笑笑,捏捏弟弟的脸,“你说,为什么?为什么要泡水?”

小砖认真的想了想,“是洗澡吗?”

“哈哈,不是洗澡。”李孟羲乐了。

“那,是不是要喂鱼吗?”

“也不是。”李孟羲依然摇头。

麻泡到水里,跟喂鱼没关系,肯定没关系?难道说,麻之所以泡水里,是因为池塘里的鱼把麻的皮吃了,然后麻才容易熬成浆?

怎么可能是这样,先不说鱼吃麻不吃,就算鱼真吃麻皮,那何不直接手工把皮扒了,何必靠鱼。

跟鱼没关系,麻也好,树皮也好,泡水里,肯定不是为了让鱼去吃。麻和树皮不在鱼的食谱之中。

几乎没有动物会以麻和树皮为食,除非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才会吞噬树皮里的微生物。

突然一下,李孟羲灵感便立时来了。

微生物!

难道说,麻往池塘泡,是因为微生物吗?是因为微生物把麻这类植物的某些物质分解掉了吗?然后,某些物质分解了之后,麻也好树皮也好,才能熬成浆?

一想,极有可能!

李孟羲嚯的起身,朝外走去。

“哥哥,你zhua,俺也去!”

李孟羲停下了,他笑着看着弟弟,“走,小砖,咱去看看,水到底能不能把麻吃了。”

弟弟跟了上来,李孟羲拉起弟弟的小手往外走。

低头看着自己的小弟弟,李孟羲眼中异彩连连。

话说,小孩子的想象力真是天马行空啊,麻往水里放,问弟弟这是为何,弟弟说,喂鱼的。

笑了,但凡是个略微大点的孩子,就决计不会这么想。

然而,这竟是接近真相的答桉,把麻往水里放,竟然真是为了让水里放东西把麻“吃”了。

弟弟天真可爱,想问题的思路很简单,把麻放进水里,这个问题对小砖来说,就是把东西放水里。

以小砖天真的想法,东西放水里,是要洗澡的。

可李孟羲说,不是洗澡。

小砖便想,不是洗澡,那放水里,是喂鱼吃的。

看似天真幼稚,然而小砖想的却是最合理的可能。

往水里放东西,要么就是为了清洁,要么就是钓鱼或者喂鱼之类让鱼吃的情况。

最合理的可能只有此两种。

所以,真理就包含在最简单最直接的感觉之内。

把麻和树皮放水里,既然不是为了清洁,那就是为了喂鱼。鱼既然不吃树皮,那就是喂其他东西。

古人不知什么东西才会吃树皮,李孟羲知道,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大雪天,渴求一个答桉的李孟羲,拉着弟弟步履匆匆的去找造纸匠人们。

可造纸匠人们已经派出了,也不知匠人们跑去哪里了,一个人没有。

李孟羲只能直接召集人手四处寻找。

不久,有士卒来报,说找到了一人。

李孟羲便匆匆找了过去。

找到的造纸匠人,竟然是在巨鹿城里,巨鹿城东南角,那里是有一个大粪坑的。

李孟羲就在粪坑那里见到了一个造纸匠人。

不知为何,李孟羲到来时,造纸匠人竟然有些遮遮掩掩又心虚又像被撞破了秘密的尴尬模样。

李孟羲急求答桉,见了人,他立刻问,“某方才想起一事,都说将树皮生麻沉于塘底,可若是将生麻沉于臭水沟里,或者粪坑里,能不能更快成纸?能是不能?”

造纸匠人尴尬的搓着双手,嘿嘿直笑,“能!确是如此,麻放臭水沟里沤着,三两月时间就能沤烂,麻沤烂了便能做纸。”

心中的猜测得到了确定,李孟羲开心的笑了。

果然如此,是微生物啊,把树皮生麻沉塘,是利用了水里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同理,既然是要利用微生物,那何不将麻丢到臭水沟里,甚至粪坑里呢?

要知道,河水里虽然有微生物,但是河水毕竟干净,微生物数量不多。

可臭水沟,简直了,微生物简直太多了,要是粪坑里,微生物就更是多的可怕了。

于是,将生麻,树皮等植物材料,放臭水沟里,处理效率十倍于沉塘。

再说为何有些造纸匠人知道生麻沉臭水沟的方法,缺不跟李孟羲说呢?

这是因为,密技不外传也。

有时,不传之密不过就那回事。

寻常人造纸,将麻沉塘,可是有部分匠人发现在臭水沟沤麻更好,有了这个更好的处理生麻的方法,造纸的成本比别人低了数倍,很能赚钱,于是,这部分人便把这个极有价值的方法秘密藏了下来,只传给自家人。

秘密就那么点儿,只是生麻沉塘变成生麻沉沟而已,然而就是这么一点秘密,就足以让一家造纸人家数带人都过的殷实富足。

这就是没什么,明明有造纸匠人知道沉沟沤麻,却偏偏不说装湖涂,只说将麻沉塘这个早已白之大众的方法,匠人们私藏秘密而已。

李孟羲在粪坑边截住造纸匠人时,造纸匠人为何尴尬又遮遮掩掩,真相也在这里。

李孟羲是直接撞到了造纸的不传技艺,造纸匠人因而遮遮掩掩。

当李孟羲又一口道出沤麻法之后,匠人因何尴尬,不难明白。

得知了答桉的李孟羲,带着弟弟回了城主府,匆匆将刚想明白的造纸术原理写下。

李孟羲提笔唰唰写着,小砖就爬李孟羲背上看着。

小砖不识几个字,李孟羲写完,小砖好奇的问,“哥哥,你写的什么吗。”

弟弟可是帮了大忙的,李孟羲很开心,“来,小砖。”李孟羲把弟弟从背后拉到前边,亲昵的抱在了怀里。

李孟羲就跟弟弟讲了起来。

“造纸的时候,为什么要把麻沉到塘里呢?”

“不是洗澡。是让水里的东西吃的。”

“不是鱼,鱼不吃麻,是一种非常小的,叫做微生物的东西。”

“这种小东西,比灰尘还小,人是看不见的。就是这种细菌,把麻里的东西吃了。”

“然后,等细菌把麻里东西吃了后,麻放到水里煮,才能把麻煮成浆。”

李孟羲很有耐心的教弟弟自然科学知识。

稀奇古怪的知识讲完,弟弟好奇的问这问那,弟弟问细菌为什么叫细菌,比灰还小,那人看不见咋办,等等问题。

到最后,弟弟问,“那哥哥,为什么得细菌把东西吃了,麻才能煮成浆,那不吃就煮不成吗?”弟弟瞪大着眼睛好奇的问。

“额,应是这样的。细菌把麻里有些东西吃了,剩下的东西才能煮浆。”

小砖并不满足于此,小砖疑惑更深了,他皱起眉头,“那哥哥,那细菌吃的是什么啊?为什么剩下的才能煮浆吗?”

“额……”这一下,把李孟羲给问住了。

对啊,麻里边到底是什么,阻止了麻被煮成浆?非要利用微生物将这一部分物质分解了,剩下的才能造纸。

这微生物吃的一部分是什么?剩下的肯定是纸的部分。

李孟羲陷入了沉思。

一旁,弟弟也想了一会儿,“哥哥,那咱们不让细菌吃咱们东西,咱们自己把东西拿出来,自己煮浆,不让细菌吃,咱不让他吃。”

弟弟小气的,他肯定误解了什么,他肯定把细菌当成偷吃家里鸡食的鸟雀了,不想让细菌吃麻里的东西。

李孟羲不由又笑了,笑完,李孟羲沉思起来,(对奥……麻里边,树皮里边,阻碍成浆的是什么?如果不利用微生物,有没有别的方法除掉这一部分物质?)

(后世造纸工业中,应该也没有利用微生物的,而是化学药品。)

(是什么?造纸属于科技水平不需太高的产业,用不到太复杂太高级的化学药品,化工产业用到的关键化学药品,会是什么?酸?碱?盐?油脂?)

李孟羲隐约触碰到了什么东西。

眉头紧皱着,李孟羲提笔,写下补录。

【树皮生麻等物中,共有一物,此物阻扰制浆形成。

此物为何,不知。

除此物之法,除利用微生物,当另有方法,用化工药剂。工业造纸,似乎不用微生物。

造纸为低技技术,既是低技技术,就不需高级复杂化工药品。

既只需低级化工药品,低级化工,酸,碱,盐,油脂,金属,还有,何物?

思汉时工技,酸应有,绿矾油是也,碱可以草木灰,石灰水,盐有,油脂易得,各类金属,易得。或可一试。】

写完,李孟羲长舒一口气。

转头看,弟弟小砖在一边安静的玩着手指。

李孟羲面带笑意看着弟弟看了良久,“小砖,你觉得,为什么麻里有种东西让细菌吃了才能煮浆,细菌不把他吃了,就煮不了浆了?”

“不让细菌吃!不让他吃咱们东西!”弟弟撅着嘴吧,很不开心。

李孟羲哭笑不得,“好好,不让细菌吃。那咱们把麻里这个东西拿出来,麻就能成浆了,不拿出来,麻就成不了浆,哥哥想不明白,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你帮哥哥想想。”

小砖扣着手指头,想啊想。

什么东西,有他煮不了浆,没他才能煮浆。

小砖歪着头想了好一会儿,浆,在李孟羲这里,可以是纸浆,可以是水泥浆,可以是药浆,然而,在小砖这里,浆就是面浆啊,米浆啊,吃的。

小砖想啊想,想到底是啥,有他煮不了浆,没了才能煮浆呢。

终于,小砖想到了。

“是鸡蛋吗哥哥,鸡蛋打开能煮鸡蛋面浆吗,不打开,就煮不了浆,是不是?”

正在深思的李孟羲,愕然转头看向小砖。李孟羲愣了良久,然后缓缓笑了。

明白了,是鸡蛋,就是鸡蛋。小砖说的队!

如果说造纸用的是麻里的纸浆物质的话,那干扰麻被煮成浆的东西,就是等同于蛋壳啊,就是这种类似蛋壳的东西把纸浆材料限制住了,纸浆材料出不来,才不能成浆的。

鸡蛋,鸡蛋壳……

难道说,造纸的纸浆用的是植物细胞里的东西吗?微生物的作用,是把植物细胞壁分解了?

可是,似乎不对啊,造纸用的应该是植物纤维,纸的最基础组成部分是纤维。

那么,麻里边锁住植物纤维的成分,就是影响造纸成浆的成分。

这个把植物纤维锁在一起的玩意儿,能被微生物分解掉的玩意儿,是什么?

李孟羲又想不通了,他皱着眉头,在造纸术上又补写了些内容。

【纸张构成乃是植物纤维。

生麻与树皮中,含有锁住植物纤维的成分。

只有除去这一类成分,植物纤维才能散开,才能被煮成浆。

去除此类成分,是造纸术核心关键,也是利用其他更宽泛的植物性原料造纸的关键,如竹,木,麦秸,树干,等等材料。】

植物纤维,是什么东西把植物纤维锁住了,只要能弄明白怎么去除这一部分物质,李孟羲知道,肯定能让造纸术取得划纪元的突破。

到时,拿麦秸都能日产千吨的纸,不必再局限于麻和树皮了。

可是,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去除?李孟羲不能得解。

长舒了一口气,李孟羲抬头看向自己的弟弟,李孟羲越看越是满意,自己弟弟很聪明的奥,又或者说,小孩子拘泥于经验与规则的天马行空的思路,更接近于科学思维。

就比如破解象形文字,小砖就能看出来文字像什么事物,其他小朋友也能联想的到,而大人,一堆读书人们,一个象形文字都破解不了。

曾经教弟弟学字时,李孟羲就发现小孩子的思维方式更容易破解象形文字,现在又是如此,李孟羲神奇的发现,小孩子思考问题的想象力,简直有超乎一般的直指真相的直觉。

拿起造纸术,认真看了一遍,李孟羲再看了看弟弟,李孟羲有了一个绝妙想法。

“小砖,造纸的时候,要把麻剁碎了,一直煮,煮好多天才行。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非要煮好多天?”

小砖依然心不在焉的玩着手,“是煮不熟吗?得多煮煮?”小砖瞪着天真的大眼睛随口就是说到。

李孟羲表情复杂的看着尚还年幼的弟弟,他心呼卧槽,沃日,日了狗了。

好一个煮不熟。

麻又不是鸡蛋,怎么会煮不熟。

然而,这又是真相。

跟牛肉一样,跟粥一样。

为什么粥煮一会儿就行,牛肉得煮半天,牛肉煮不熟啊。

同理,李孟羲明白煮纸浆为什么要一连煮好多天了。

煮不熟啊,跟牛肉得煮很久的原理一样。

那么,牛肉不容易煮熟,想快些煮好,可以提高温度,提高温度的方法,高压锅……

李孟羲目光闪动,他脑海中思路飞转。

(是了,造纸得加一个高温高压环境,普通的沸煮方法,得煮几天,做个大的高压锅,煮纸浆半天就好,还省柴,还能让纸浆分解的更彻底。

汉代造纸缺少高温高压过程,说不定这就是现代造纸跟古代造纸的一个决定性差别……

说不定高压锅做出来,高温高压环境下,能有更重大的发现也说不定……高温高压下造纸,乃是整个古代造纸技术所未曾触及的领域,说不定,造纸术重大变革,就在这个古人所未涉足的条件下……)

李孟羲瞬间决定了,要造高压锅,就还按匠人们的造纸方法,把生麻放进高压锅里,极高温高压条件下,煮一下试试。

李孟羲隐约觉得,自己抓到了造纸术一个重要技术关键点,他都有些心潮澎湃了。

良久后,李孟羲转头看向自己年幼的小弟弟。

这孩子,才三五岁啊。

为什么,一个三五岁普普通通的小孩子,每每思考问题,思路总是与常理不同,可为什么,每每很幼稚的思路,竟总是真相。

难道,科学就来源于最朴素的想象力?难道,想象力这东西,真是最宝贵的财富不成?

李孟羲不知答桉。

李孟羲知道,想及匠人们为何要煮碎麻一煮要煮几天,李孟羲知道,自己一瞬间想到的,为什么要煮几天肯定是因为煮一天不够,这是经验,这是对行为模式的了解和逻辑的分析,然而,这无关真理,李孟羲知道,自己绝想不到“煮不熟”这个直扑天真的答桉。

同理,生麻沉塘底,李孟羲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把麻丢塘里,是让鱼吃的,是让微生物吃的。

李孟羲只能沉默,他明白,自己的想象力,早已经没有了。

而弟弟。

李孟羲看向弟弟。

弟弟说饿了,想吃饭。

李孟羲开心的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