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一十八章 用才,不因盛名

第六百一十八章 用才,不因盛名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营中某处,刘备找到关羽,问方才营中扰乱,是有何事。

“嘿!”关羽一笑,“方才羲儿说找见一勐士,正好替我拿刀。这不玩闹?关某有手,何需他人提刀?”

刘备听关羽这么一说,明白了点。

“或许……羲儿寻得一人才欲引荐与你也,二弟,何不应下?”

关羽是看不上人家周仓,确切的说,关羽看不上所有黄巾贼。

此时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不同,关羽过五关时,要护送刘备家卷,而且前方艰难险阻多不可测,更兼此时关羽单人只马,势单力薄。

值此危难之境,遇到周仓,周仓不顾险危,甘愿舍了山寨舍命相随,此情此景,于关羽而言,正乃雪中送炭,关羽怎能不敢感动,怎能不感叹周仓义气?

如今却不同了,关羽遇周仓,不是在过五关路上,而是平和无事之时,周仓也不是山寨之主,而是涿州义军中普通一甲士。

两番情景差别大矣,所以关羽不能看得起周仓。

看不起周仓,关羽也不明说看不起,只说麾下不缺人手,用不着再添人。

刘备对关羽不能再熟悉,刘备便知,关羽素来冷傲,说不缺人是假,定是对人看不上眼。

关羽看不上的人,关羽的眼光倒罢了,可这周仓,乃是羲儿挑的人,刘备更信羲儿的眼光。

刘备在想,要不要去看看这个【力士】营,去看看这个周仓,到底何等人物。

正这时,李孟羲风风火火的来了。

“玄德公!”李孟羲离老远就大叫,“某又寻得一良才,哈哈!”

刘备看向带着人过来的李孟羲,不由和关羽相视一眼,两人会心相视一笑。

随李孟羲来的这个,便是廖化,蜀中无大将,能当先锋的那个廖化,从黄巾之乱,一直活到三国后期,活到诸葛亮北伐,又活到了姜维北伐的那个廖化。

李孟羲热情向刘备关羽二人介绍廖化,刘备很是配合李孟羲,热络的上前拉住廖化的手,问东问西的问了半天,热情的让廖化受宠若惊。

就论人际交涉这一点,刘备是比李孟羲强上很多的。

刘备看出李孟羲想重用廖化的意思,便问关羽,“云长,元俭(廖化,字元俭)就放你手下听用,如何?”

刘备这话说的让关羽没法接。

刘关张和李孟羲各分管一摊事务,战兵主要是关羽在管,说什么廖化就放手下听用,这廖化本就在骑兵队任什长啊。

关羽犹豫着该如何答复之时。

“廖化将军足有前锋之才,我看,就让廖化将军做先锋如何?”

关羽一想,讨黄巾之时,斥候先锋多是三弟翼德率领,可斥候每每外派十几队,只翼德一人,也管不过来,让这廖化做先锋,也好。

于是,关羽抬眉看向廖化,关羽和李孟羲一样,看人先看体格,关羽上下打量一眼,见这廖化模样周正,正值年轻,更兼有蜂腰猿臂之相,看着就有一副矫健模样。

关羽点了点头,对廖化道,“也好,尔便为我军先锋官,暂居张飞张将军副手。”

这算升官了,先一步超过了其他黄巾旧人,廖化心中大喜,忙说敢不尽力效命之类的话。

对廖化的安排,李孟羲是这样想的,既然这廖化成长至顶端之时,会是蜀中先锋将官,虽然李孟羲也不知道先锋这个位置到底需要怎样的能力才可担任,但既然廖化能为先锋,那便说明,这廖化多少有些先锋之才的潜质。

故而,定点培养。

一日之内,寻得三国中有名将才两人,李孟羲很沾沾自喜。

待廖化回去之后,刘备看着一脸兴奋模样的李孟羲,欲言又止。

“羲儿。”刘备叫到。

“啊?”李孟羲抬头看去。

刘备笑着看着李孟羲,笑问,“前有周仓,后有这廖化,这二人令你如此看重,这二人有异才否?”

“当然!”李孟羲肯定的点了点头,“这二人假以时日,必成我军中坚!”

“这便好。”刘备笑着颔首,“只是,此事做的似乎略有不妥。”

李孟羲顿时愕然,他眉头一皱,忙问,“哪里不妥?”

“按招抚之法,凡黄巾众人,为将官者,无不充塞骑队以为安置。

黄巾旧将皆是如此,而羲儿你单单只提拔这周仓廖化,是这二人有军功否?何有军功?既无军功,为何独独提拔此二人?

此公道否?妥当否?其余黄巾旧人岂不心有怨怨?

此只一者,二者,自战事了解,苦于军资贵乏,我军迟迟未曾论功行赏,我军将士尚未曾论功,黄巾旧人便先行擢拔,岂不寒了众人之心?”

李孟羲愕然的看着刘备,然后,他眉头皱起,认真思索起来。

(难道,这事我做的不对?不该提拔周仓廖化二人?)李孟羲自思着。

认真一想,似乎,的确不很公道,的确很不公道。

凭什么优先提拔周仓廖化,不过是这二人为三国时期知名武将而已,仅此而已,因为日后知名,便觉此二人必然超过旁人多矣,可,当真如此吗?当真周仓廖化二人,远超其他黄巾将官?

不知。未必。

乱世之中,大浪淘沙,能幸存于世者,并不全都是能力使然。

就如,华雄,颜良,文丑之辈,皆当先陨落,而周仓廖化之辈,不如华雄文丑多矣,却幸存长久,有类于此,试问这黄巾张角部这十几万人,当真就无有才干强于周仓廖化,却早死于周仓廖化之前而声明未显于世之人?大可能有。

故而,这周仓廖化,还真不一定就是黄巾旧将中最出类拔萃之人。

李孟羲后知后觉的醒悟,对周仓廖化二人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不加以任何特殊对待,对别的黄巾旧将怎样,就对周仓廖化也怎样,只要保证公平公正,那么只要周仓廖化有能力,必然脱颖而出。

反之,如果周仓廖化没能脱颖而出,那说明什么?说明周仓廖化根本就不如别的黄巾将领优秀,就说明有更值得培养的人。

重用人才,也该按基本法来按公平公正的方式来挑选,而不应该按好恶来选。

试问,周仓也好,廖化也好,可见了二人武力?未见,不知这二人武力到底是不是黄巾将领中顶尖的存在。

周仓倒是黄巾力士的统领领,算是特殊人才,可黄巾力士统领,也不只周仓一个啊,怎就确定周仓必然是最合适的统领人选。

李孟羲深知,自己犯了重大失误,不该以名论人的,日后,哪怕是他赵子龙来,也得平常对待,也得放到将领堆里去公平竞争,若是他赵子龙连普通将领都竞争不过,凭什么断言他赵子龙会是无双将才?

李孟羲看向刘备,神情严肃,“那现在咋办?人已提拔了,如何补救?总不能再把官撤了吧?”

李孟羲没辙了。

刘备思索一下,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既然已先已拔擢了周仓廖化,那便索性,明日,全军论功。”

这便是刘备说的补救之法。

——

越明日,巨鹿城南门以外,旌旗招展,布帛堆积无数,人马列队肃整,声势浩大。

是日,军中大论功赏。

这是自讨伐黄巾张角部之后,黄巾战事了结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军功核算。毕竟,张角部已没,战事了结,未来数年,难有大战,此次论功行赏若没能立的住脚,日后军中立足就更难了。

论功之时,首功归为军师李孟羲,首功归为二将军关羽,首功归为三将军张飞,此首功各赏钱财百贯,全军无不心服。

又有,破城先登之士,战死者生还者,亦为首功,赏钱财两百贯,布帛钱粮众多。因军资贵乏,钱财要留着买粮,粮食亦不足,需留以支应,顾,多赏以布帛加少于粮食,其他发以军票,待日后下发。

又有,因战而伤者残者,伤而未残者,提拔军职,厚赏布帛钱粮,伤而至残者,无军职拔擢,钱粮之赏倍厚。

又有,有斩首之功者,一甲首赏布帛二匹,钱三十贯。

军功一路封赏下去,军中多了几十百夫长,擢拔起来的军官更是多达数百。

于最后,刘备郑重向全军声道,“留守于涿州屯田之夏侯篆,特封以二等军功,升职一级,赏布帛五匹,钱八十贯。”

刘备此一举,让李孟羲诧异无比。

刘备突然提到了远在涿州的夏侯篆等屯田军官,李孟羲很是不解。

随之,李孟羲明白过来了,他佩服刘备起来。

李孟羲自己都把夏侯篆那留守的一群人给忘了,结果刘备还记着,还惦记着给留守的人以军功。

刘备处事还是稳妥万全,滴水不漏。

留守涿州的一众人,虽未战阵厮杀,可没有功劳,也大有苦劳,封以二等军功,很合适。

李孟羲又学到了重要的一点,这军功封赏,可不能只看首级,只看攻城破寨的厮杀,人家负责运送粮草的,昼夜不惜劳累非常,大小也得给人家军功,还有负责搭桥造船的,虽然也是一个首级没砍,看人家大冬天下河架桥,并不比厮杀容易,也是稍有不慎就至身死。

所以,这军功封赏,【不以首级,不以战为所有,粮草补给,舟桥铺设,乃至军器打造,后方兵员征集训练,诸多相助,亦有苦劳,亦应有军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