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五百九十一章 风雪至,生民多艰

第五百九十一章 风雪至,生民多艰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刘备张飞两人枯了许久,直等到屋外纷纷扬扬,刘备出屋一看,落雪飘飞。

“呀!”刘备昂着头,伸手接了许多雪,“下大雪了啊!”

张飞紧随其后出了屋,他怀里还捧着鸟窝,怕小鸟冻死,他手捂着。

“二哥咋还不回来?”张飞焦急。

夜都深了,都下雪了,总该回来的。

刘备看雪下了,回头对张飞说,“三弟!我去巡营!”

说罢,匆匆走了。

张飞在屋檐下,抬头看着飘落的雪花越来越多。

一阵风起,冷风直往脖子里灌,张飞冻的一个机灵,赶紧回屋,顺脚哐一脚再哐一脚把两扇门都带上。

屋里,肉在瓮中炖的香气飘散,张飞走过去,鸟窝放地上,他拿起快子戳了戳,炖的肉已经炖的软烂。

拿勺子捞起一跟肋排,骨头带着汤水,又热又烫,张飞忍着烫,拿起骨头啃了两口,肉虽可口好吃,可大哥不在,关羽也不在,孤零零一人吃肉,张飞觉得极不痛快。

“唉!”张飞丢下骨头,重新丢进瓮里。

何苦这么忙碌啊,张飞无聊的坐立不安。

如果不是李孟羲关羽两人雪夜匆匆而归,张飞将迟迟没心情吃肉。

脚步声和人声屋外响起之时,张飞起身去开门。

吱呀一声,门开了,关羽正好推门,门便就开了,关羽推门的手停在了半空。

张飞推门见门外披风裹身身上落着堆雪冻的直呼冷气的关羽两人,张飞立刻欢欣,一脸笑容,“来来来!二哥,羲儿,肉炖好了,快来快来!”

终于有人一起吃肉了,张飞迫不及待的拿肉分给关羽二人。

——

李孟羲听见了啾啾的鸟叫声,他低头找去,看见篝火边上,放着一个鸟窝,鸟窝里,几只可爱的小鸟啾啾的在叫。

李孟羲顿时开心,“哪里来的鸟窝啊?”李孟羲问。

“俺掏的,树上掏的。”张飞大口啃着骨头,嘴里塞了食物的关系,说话含湖着,“你若喜欢,哪去喂。”

末了,张飞又一句,“喂些虫子,要不了俩月,就能长大,到时长足肉,烤了吃。”

李孟羲愣了一下。

养鸟,吃的啊?

然后李孟羲再一想,又不是信鸽,也不是猎鹰,普通的鸟雀,除了当宠物养,根本没用的,吃了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值此非常之时,养宠物是糟践粮食。

吃便吃了。

想到了信鸽还有猎鹰等事,李孟羲顿时就想起了【禽兽兵法】相关,想到了之前考虑的蓄养信鸽,蓄养猎鹰抓捕敌军信鸽,还有蓄养猎犬警戒,等等。

这现在战事了结了,一切稳定了,可以等有空闲着手去北方草原买鹰,去洛阳寻驯凋人,想来,以洛阳天下总汇之天子脚下,什么职业的人都能找到。

再一思索,不仅【禽兽兵法】,还包括别的,灌钢法,定点狙击射击弩架,冷锻铠甲之类,都可以直接找人做了。

天实在太冷,李孟羲啃了两根骨头,骨头上的肉实在啃不净,李孟羲便想起之前计划的给士卒配备的割肉用的餐刀来。作战之时,军中是没有太好的烹饪条件,想必八百里分麾下炙乃是常有,军中食肉,大抵只能随便烤烤炖炖,肉筋头巴脑连着骨头,好不容易吃顿肉,这要是骨头上的肉没办法啃干净,实在气人。

又拿起勺子喝了两口肉汤,浑身暖洋洋的。

见刘备不在,李孟羲问,“玄德公何处去了?”

张飞道,“方才下雪,大哥巡营去了。”

李孟羲思索,军中帐篷不够,巨鹿城中房屋大多损坏破败,十几万之众,睡觉的地方不足,是得去巡视安排一下。

有前例在,之前行军半途,天下大雨,当时民夫众人为抢帐篷欧斗起来,险些生乱。

想及此,李孟羲起身,“我去看看。”

说完,拿起披风,起身便走了。

李孟羲一走,关羽丢下啃的精光的骨头,起身也道,“三弟,你先吃,某去看看。”

张飞顿时就不解了,他放下了手里的肉,瞪大着眼睛,看着起身欲走的关羽,“巡营有大哥和羲儿,二哥何必再去?”

关羽笑了,“趁夜不深,某去寻建造匠人,以免耽误明日。”

说完,关羽也拿起披风,也出去了。

刚回来一会儿,人可又没了,又剩张飞自己了,张飞又觉得没有这肉吃的没意思了。别人都有事干,就他张飞无所事事,让张飞郁闷的不行。

——

雪夜之中,刘备满城巡视,李孟羲跟在一旁。

雪下的很大了,要是没雪,稿席铺在外面,民夫们裹着被子睡一宿,无妨。

但雨雪天气,不睡帐篷里,没有地方遮掩风雪,一夜起来,人要被雪埋了的。

巡查了一圈,所有的帐篷全住满了人,还有很多人抱着铺盖站在外面无处栖身,可怜无比。

幸好是如今涿州军军纪还可,没有发生争夺帐篷打架斗殴的事。

刘备神色凝重对李孟羲道,“能栖身者,不过三成,七成无栖身之所,难也!”

天大问题摆在了面前。

民生所需,衣食住行,住处不够了。

这天大一个问题,李孟羲思索片刻,便就有了解决之法。

“可栖三成人,便就足矣。”

刘备立时看来,刘备惊讶,为何只栖三成人便足矣?其他七成,不管了吗?

李孟羲继续道,“关键在于统筹。”

“风雪中休息四个时辰,便不至冻毙。

一日,十二时辰,使民夫众人,日夜交替,有人夜睡四个时辰,起身离床,旁人接之,再睡四个时辰,旁人再接。

如此,虽帐篷只足三成,可供十成人栖身取暖。”

李孟羲良策一出,刘备神色舒缓。

李孟羲可厉害了,天大的难题,瞬间就想出了万全之策。

不是李孟羲变得厉害了,而是有前例作为参考。

前例不是有遇狂风暴雪,而是之前数日前,在考虑到快速补给队的细则时,有考虑到快速补给队有对抗极恶劣天气的需要。

再者,快速补给队补给能力毕竟有限,要是救援一支困在风雪中的大军,有限的补给能力,要发挥足够的作用。

当时便想到,只要有一口锅,用姜煮水,士卒只要一个时辰能喝上一碗热姜水,就不至冻毙。

厚衣服同样如此,快速补给队运力有限,衣物被褥之类,能运几十套已是极限。

但有这几十套衣物,士卒轮着各披半个时辰,能最低程度的保温。

当时考虑到快速补给队,考虑到种种极端环境下,该如何以有限的物资维系起军队,其中关键点之一,便是统筹,以有限的物资,发挥最大作用。

一件被褥,裹将军身上一整天,活将军一人而已,但,这件被褥,士卒与将军共用,每人隔一个时辰就裹一会儿,则将军士卒皆可活。

重要的在统筹,在轮换。

当时为极端环境为物资紧缺情况下考虑的种种,现在,涿州军十五万人,正碰上风雪交加房屋不够的极端环境。

没想到,连十天都没有,前边所想所计,正好立刻就派上了用场。

李孟羲想出的办法能很好的解决房屋不足的问题,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统筹而已,每人睡四个时辰,谁都能睡觉,谁都冻不死。

如果想再科学,可以每人睡一个时辰,快速交替着来。

因,八个时辰就太久了,热量早流失完了。

而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交替,外面冻了一个时辰,赶紧回帐篷里回被子里暖和一个时辰,这样热量流失最少。

虽说,问题要解决很简单,只需统筹,只需轮换而已。

可,难的反就在统筹和轮换。

让民夫们隔两个时辰换一回,可民夫们真就听吗?十几万人,监察不到,有人不听命令,又该如何?

刘备和李孟羲皆意识到,要想解决宿营问题,得统筹调配,在城中可不行。

城中布局乱七八糟的,这里一块,那里一个角落,不便管理监察。

所以,此时便有了很违反常理的解决方法。

明是风雪交加,明是有城墙阻挡,城里比城外暖和多了,但,还是要把人往城外迁。

因,城外虽冷,但城外有大片开阔地带,在开阔地带扎营,人力管理可以有序方便,这样,统筹调配便高效的多。

简单来说,在城里,哪个混账仗势欺人,窝在帐篷里不走,可能瞅他不见,但在城外,空阔分明,四下无有遮挡,井井有条,哪里有乱,一眼可以看见,谁敢不从军令,一眼便知。

违反常理的原因就在这里,城外风雪突突的刮,但为使十几万人皆能取暖,反而得把人往城外赶。

一想到明日得重新扎营,刘备就等不及,刘备深知冬雪可怕,生恐今夜照看不及,就会有人冻死。

而李孟羲一想到明日得重新扎营,他想的复杂多了,他想了整个扎营和整个统筹的全过程。

人员三倍于帐篷,那么最简单的,把人员分成三个批次,第一轮,一声令下,全军第一批次的人入帐篷睡觉,然后,一个时辰后,再一声令下,换第二批人,以此类推。

人分三批,关键在于,如何分三批,又该如何传令,如何监察。

传令用传令骑兵奔走呼喝,够了。

监察的话,令战兵一人守十个帐篷,用不了多少人,足以看管的住。

此中容易出错的是,李孟羲觉得人员杂乱,批次之间容易混淆,难以区分,很容易就有人混水摸鱼。

李孟羲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凭门票休息。

既,把民夫众人按批次分好之后,按批次,一人发一根棍,第一批次,发长棍,第二批次,发中棍,第三批次,发短棍。

然后,军令下达,第一批次进帐休息,则战兵检查民夫手中所持棍棒,有长棍者进,无长棍者,不能混水摸鱼。

可是再一想到,棍棒这玩意儿虽说很方便做,可材料易得,民夫们很容易就弄来棍棒作假。

思来想去,李孟羲还是想到了以布作为凭证,用布块,上写一二三……不成,一二三容易造假,一随便拿木炭画一下,就是二了。

可以用三角方块圆圈来作为批次标记。

十几万人,得十几万根布条,工作量不小。

再想到安排十几万的人,费时不少,若明日安排不完,则明晚还得有人得在风雪中苦等。

时间等不及,也不能等,所以,准备工作得立刻准备。

李孟羲建议刘备立刻调集布匹,把裁成鸡蛋大小的小块儿,然后上画圆圈,方块,与三角,为明日扎营准备。

刘备于是便去调集布匹。

当刘备令人拉着好几车布匹过来,雪已经很大了,火把光中,雪花一坨坨鹅毛一般往下掉,满头是雪的刘备拍了拍头上的雪,他朝李孟羲笑了一下,再四周看了一下,压低声音隐秘道,“羲儿,今夜还放火不放?”

一句话,把李孟羲问住了。

李孟羲愣了好一会儿,反应过来,刘备说的是断粮筹钱之事,夜里把粮草偷偷转移走,故意放一把火,然后假做粮草失火被焚烧怠尽的假相,然后制造恐慌,高价卖粮……

抬头看着黑咕隆冬飘雪的天空,“不了吧。”李孟羲说到。

要是今夜不下雪,放火照常,可今夜风雪骤起,情况够混乱了,再放火,容易出乱子。

今夜有三分之二人没地方避雪,注定一整夜战兵们得负责维持纪律,刘备注定一整夜没办法睡觉了。

回城主府路上,李孟羲问,“玄德公,我军中可有生姜?”

“……无有。”刘备答。

李孟羲一猜就是如此,谁人行军打仗会带上几车生姜。

然而根据之前设计的军队应急方桉,生姜是御寒必被的物资。

几块生姜,熬一锅水,士卒喝上一碗姜水,浑身冒汗不止。

衣物被褥不过是物理御寒,生姜乃是化学御寒。

生姜需量并不大,可军中现在急缺。

关于生姜,李孟羲想到,据说汉末之时,名医张仲景发明了饺子,用生姜羊肉等物,添加一些药材,包上面皮,然后煮了吃,可以防止耳朵被冻坏。

汉末之前,是没有饺子的。

张仲景是汉末人,可此时张仲景还不知在哪。

这饺子,就由李某人来发明吧。

初代饺子,是当做药来用的,御寒能力为最强一代。

除生姜羊肉以外,医圣张仲景往饺子里加了别的药材,这才是初代饺子有最强药力的原因。

值此非常之时,御寒效用重要,食用性就不管了。

往饺子里加药材,该加什么药材好?李孟羲不懂中医药,幸而军中现在军医不少,明日就找专业人士研究一下该如何制作出发热能力最强的超级饺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