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钧之信,毁于累毁

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钧之信,毁于累毁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渔猎对如今的涿州军实在重要,李孟羲再回想之前行军的时候,为尽可能的提高多捕鱼,每每扎营之时,渔队出去一捞就是一夜不停。

也正因为渔队满负荷运作,这才能在仓促的行军途中趁着夜间的充裕时间捕到几百上千斤的鱼,才使捕鱼勉强成规模。

若不然,每日一扎营,天就快黑了,渔队再急匆匆去水边,撒不两网,天就黑了,就得回营了。

只撒了几网,能捕到寥寥几条鱼算不错了,又何谈几百上千斤鱼,又何谈但凭鱼杂就能养的起百十只鸡鸭。

有先前的经验在此,李孟羲觉得,若白天夜里不停,效率则双倍于单单白日。

而且,依照生活经验,池塘里中午之时,鱼不露头的,但是夏日的清晨之时,池塘里一群群都是露水游着的鱼。

不知是温度的缘故,还是水含氧量的缘故,夜晚捕鱼的效率,比白天还更高。

能见度不是问题,撒网不用看水,白天也是随手就把网撒了。

综合考量,夜晚捕鱼的效率,比白天还更大。

李孟羲问关羽,“关将军,要是夜里捕鱼,会不会鱼更多?”

李孟羲问的问题没头没脑的,关羽看了过来,说了一句,“鱼多不多,某不知。只是,夜里捕鱼,那白天做甚?”

李孟羲很天真的说,“白天也捕鱼啊?”

关羽笑了笑,“白天捕鱼,那晚上何必再忙碌?”

李孟羲奇怪的看着关羽,一脸疑惑,“白天捕鱼,晚上也捕鱼,不就,一天能捕两天的鱼?”

“哈哈!”关羽乐了,“那要是白天夜里都忙,那渔夫该何时休憩?再加之,如今寒冬时节,夜里河水冷的刺骨,让人通宵达旦的忙,于心何忍?”

“奥!”李孟羲瞪大了眼睛,他醒悟了过来。

今时不同以往啊。

以往是行军途中,白天要行军,没空捕鱼,是实在没办法,才趁夜晚扎营的时间加班加点的忙碌。

且之前,渔队也是换班的,头天晚上整夜捕鱼的人,第二天晚上休息,换另一波人。

这样已经够累了,等于是,平均行军两个白天,捕鱼一个晚上,两天一夜才能睡上一觉,辛苦无比。

再者,往前数一个月,还是深秋,天气还没那么冷,晚上也没那么冷。

如今,天时已变,形势也变,天时变至寒冬,夜间不便劳作,形势变成了驻扎,不在是行军,有整个白天可以劳作,不必再挤晚上的时间。

忽略了实际情况的李孟羲差一点就要弄得天怒人怨了。

——

时间不觉流逝。

关羽从河岸边上来了,手里提着一只筐子,筐里全是河蚌,“羲儿,走,回!”关羽招呼李孟羲道。

李孟羲这才意识到,不觉间中午了。

临走,李孟羲手里提着好多鱼,左手一串,右手一串,虽说渔队下河捕鱼没多久,但架不住渔队的人多船多,百艘渔船捕鱼半个时辰,工作量就等于一个渔船捕鱼五十个时辰,于是乎,李孟羲时隔日久,终于又能吃到鲜鱼了。

回程。

到巨鹿城之时,饭点已经过了,刘备给留着饭,热了一次了。

关羽和李孟羲两人回来,“玄德公,看!鱼!”

李孟羲开心的跟刘备炫耀。

刘备呵呵的笑了。

上午李孟羲带渔队刚出去,中午回来,就拿回来好多鱼了。

刘备过来,接过鱼,调侃,“羲儿你再早回来一会儿,鱼便能做熟了。”

接过了鱼,刘备转身吩咐亲兵,“留两条,剩下的,送去伤兵营。”

照旧例,军中但凡鸡鸭下了蛋,但凡有鱼,但凡有肉,优先供给妇孺营还有伤兵营,此已成惯例。

接了李孟羲的鱼,刘备再接关羽的筐子,接过筐子一看,一筐的河蚌,刘备诧异的看向关羽,他不明白,关羽费劲带回来这么多河蚌干什么。

“正好!鸡鸭没啥喂了。”刘备呵呵笑了,准备把河蚌拿去喂鸭子去。

关羽忙拦住刘备,“喂不得鸡鸭,有大用!”

刘备更诧异了。

在之后,关羽李孟羲二人开始吃饭,刘备在旁看着,问河蚌到底有大用。

“里边有珠子不成?”刘备笑问关羽李孟羲二人。

关羽放下手中饼子,看着刘备一脸认真道,“就是珠子,羲儿与我说了种珠之术。”

再之后,关羽一通吧啦吧啦,添油加醋的跟刘备说种珠之术何等了得。

总之一句话,用不了三五年,珍珠就多的跟沙子一样。

三五年功夫,可骤得百万贯之巨。

珍珠有多贵,赚的钱便能有多多。

刘备惊讶的看着啊呜啊呜吃东西的李孟羲,“当真如此?”刘备从李孟羲处求证。

“当真。”李孟羲头也不抬。

话出李孟羲之口,便十成可信。

顷刻之间,又得一价值百万贯之术,前边的蒸馏酒,灌钢术,再加之今日种珠术,三百万贯了。

刘备还想再问些什么,但看关羽李孟羲二人正吃着饭,不好再问。

正这时,一亲兵匆匆而来。

刘备见亲兵到来,问,“如何?”

亲兵道,“还好,无人闹事。”

这俩人说的啥,云里雾里。

李孟羲不由放下了快子看向刘备。

关羽听到有什么人在闹事,也不吃了,也看向刘备。

迎着两人问询的目光,刘备解释道,“依前所计,今日起,削减民夫口粮,每餐只稀粥半碗,粥水清可鉴人,日日如此,待三日后,民夫饥不能忍……”

说到这里,刘备忽然意识到亲兵还在,停住了,对亲兵挥了挥手,示意亲兵先下去。

目视着亲兵离去,直到亲兵走远,李孟羲收回了目光,神色略显严肃。

“事关重大,若是有人走漏风声,则筹钱之计将落空也。”李孟羲盯着刘备,严肃无比,“玄德公,你麾下亲兵等人,可靠与否?我是说,口风严不严?”

问题很严重,像是制造恐慌然后趁机搜刮钱财的这么重要的大事,应该尽可能封锁消息。

可看刚才,刘备当着亲兵的面,噼里啪啦说了一通。

照说,亲兵这类心腹,听到了重要军情也无妨。

可问题不在亲兵听了军情,而在义军本身。

涿州义军至今依然还算是草台班子,各方面都处于刚起步的状态。

刘备麾下的亲兵,是刘备从涿州老乡勇里选的机灵的军士,也就是说,是随意选的。

这些涿州乡勇中的老人,忠诚度应该不是问题,问题在专业性。

一个亲兵的专业性是什么?除了负责平日帮主帅传令,负责护卫主帅,帮主帅处理各种事务,除此以外,亲兵还要有守密的职责。

亲兵的身份就注定了其本身会接触到大量机密,试想,若是亲兵是个大嘴巴,喜欢到处吹牛,今天跟别人吹牛说,诸葛丞相要独自留下了守城,明天跟人吹牛说,诸葛丞相已经死在帐篷里了。

然后,事泄,诸葛孔明空城计失败,诸葛孔明死讯也没能藏住,没能骗过司马懿,蜀军流言大起之时,司马懿趁势杀来,蜀军大败。

问,如今刘备麾下亲兵,有没有可能其中会有人很不严谨,喜欢到处吹牛?

一想,很有可能会有这类人。

因,刘备都不很清楚亲兵的纪律到底该如何,只当亲兵是跑腿的,都不知道去要求一下守密之类的。

军中又一项严重问题在一顿饭之间,被李孟羲所察觉。

上次有关亲兵的,还是护卫相关。

当时若不及时发现没有护卫,两军会面时会很危险,没有及时增派护卫的话,那么当时刘备就已经被想铤而走险的曹操给宰了。

当时乃是涿州军生死危机。

现在,事关亲兵,则是事关日后军争胜败。

李孟羲盯着刘备,认真道,“某以为,亲兵也好,军中各级将官也好,应有守密细则,军情不当外卸之时,便不可外泄。

尤其亲兵,亲兵身涉机密,若其不能守口如瓶,则势必履泄机要,轻则动乱军心,动则机密外泄,或将致败。”

“故,某以为,玄德公麾下亲兵,当再慎重遴选一番。”

李孟羲直指出了问题,刘备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刘备思索,手下那些个亲兵,会不会出去乱说,一想,极可能会。军中喜欢张扬的士卒可不在少数。

筹钱之事,事关购粮,乃军中重中之重,万一行差就错,使筹钱不成,粮食就难以购得,危机将压顶而来。

刘备坐不住了,李孟羲关羽吃了一半的饭也不吃了,三人赶紧合计补救之法。

“其一,不知亲兵有没有泄密,不可声张,可暗将亲兵召集一处,杜绝其泄密可能,可再遣人探查民夫动静。”

“其二,细思断粮之事,谋划亦不严谨,有泄密之忧。

要作粮食将尽之假相,只削减饭食,怕尚不足成事。

因军中知粮食实情者多矣,淄重队士卒,看押粮草之士卒,作粥领粮之伙夫,这些相关人等,人人可见粮草充实,若民夫众人问询为何粥少,此类相关人等若说粮食多矣,勿忧,一伙夫如此说,十伙夫如此说,则民夫众人还如何惊慌,我等又如何去趁机抬价卖粮?”

“唉,谋事不严,事将败也。”

李孟羲一想到事关重大的筹钱之计刚施行就要败了,他顿时觉得头疼。

事情又是如此重要,军中军粮已不济,而渔猎之法也好,蓄养之法也好,只能解决部分粮食,大头还得得向四方购买,购买需要很多钱,民夫们手中则有大量钱,钱要是弄不来,就没钱买粮食,没钱买粮食,军粮耗空,将至绝境。

“可还有,补救之法?”刘备意识到了问题严重,看向李孟羲郑重问道。

补救之法。

李孟羲皱着眉头,思考良久,“如今情况之最坏,不过是伙夫淄重队士卒等泄密,致使民夫众人不信粮草紧急。”

“事已至此,与其召集淄重队士卒伙夫等人,令其严守机密,不如,假戏真做。”

“今白日倒罢,待夜,”李孟羲想到了一个绝妙主意,“待夜,趁夜色遮掩,悄悄转移粮草,而后虚放一把大火,火势必使全军能见。”

“而后,明日,民夫众人必惊忧因何起火,至此时,再施以寡粥,再声骗民夫众人粮草被烧,则无论民夫众人,抑或淄重队士卒,全为惊慌。事至此,补救可成。”

李孟羲想出的补救之法说完,刘备关羽二人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后。

“不可。”刘备皱眉回到。

“额,”李孟羲疑惑看向刘备,“哪里有不妥?”

刘备坐直了身体,正色道,“思及一路来,黄巾屡屡投我,因何也?

因我义军可取信于黄巾,黄巾军众信我也!

某以为,黄巾信任我义军,此乃我军得以顷刻席卷壮大之关键也。

如今,若为稠钱财,便不惜行骗,此岂不拿我军立身根基,用以轻贱?

待人以诚,人必诚以待我,虚以待人,人必报之以虚。”

“这诓骗之法,实非上策。”

李孟羲都诧异了,不可思议的盯着刘备看了半天,李孟羲实在不理解,骗人为什么就不可以,他不解劝到,“此非常之时,我军骗得钱财,是为买粮救活众人,怎能拘泥仁义道德。”

刘备严肃的看着李孟羲,“纵是好意,可诓骗,就是诓骗。行骗,便就是损信。”

“羲儿,我来问你,若今日,为凑钱买粮,就诓骗众人,那明日,为凑钱买兵刃,又诓骗众人,后日买战马,再后日买甲胃。

一次,两次,数次,十次,众我等谋划严密,纵民夫众人愚昧不智,可经十次百次,他等焉能不知被骗。”

刘备叹气一声,意味深长的告戒道,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千钧之信,蛀于累毁。

一次损信,次次损信,终至无信,民夫众人再不信你我,纵你我再本意欲行好事,可彼已不信我,岂能再成一事?”

“羲儿啊,我军根基,尽在民心、民信,而非兵马茁壮,非用兵高明,只在民信也!”

“根基在此,岂可轻毁?”

刘备一番话,让李孟羲沉默了。

李孟羲本来觉得刘备迂腐不堪,可听完刘备这一番话,李孟羲沉默了。

毁信,问题很严重吗?

就骗了黄巾民夫一下,就骗了他们一下,诓了他们一下,问题能有多严重?

可,刘备话中深意让李孟羲很是认同。

刘备说的很对,涿州军如今大势能成,兵马强盛,人力充沛,这些都是表象。

关键是黄巾众人为何死命跟随涿州义军,是死命跟随,连逃走的人都没几个。若黄巾众人不死命相随,哪怕只是不情不愿的跟随义军,那涿州军就远不能达到如今势头。

不仅是跟随,还得是死命跟随。

一切关键便在此处,黄巾乱军,神奇的愿意死命跟随涿州义军。

黄巾愿随,乃是涿州义军给粮食吃,给药治病,一开始给粮给药,黄巾依然不信任涿州义军的,逃跑的屡屡有,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长段时间,日日有粮,日日没有被人欺负,日日不用担惊受怕,这一日养信,才终至黄巾流民归心相随。

涿州军能成如此大势,归根结底,还就是信誉。

李孟羲明白了,刘备不是迂腐,而是刘备境界太高了。

李孟羲不由想起,很早之前那时,当时刘备灭程远志邓茂部,当时给刘备出了主义,可发给流民粮食,假意允许其归乡,但是发粮食的时候,故意只发两三天粮,让其虽得粮食,不敢下定决心走。

于是乎,明面上给粮食了,刘备可得仁义之名,同时民夫们也不敢直接归乡,粮食也省下来了。

这便名声得了,粮食也省了。

想当时,对此两全计策沾沾自喜之时,刘备很是生气,说人待人以虚,必被人以虚待之!

当时也是关乎粮食,当日假意给黄巾流民不足归乡的粮食;今日,也是粮食,今日李孟羲想假意诓骗民夫众人的钱财。

此情此景,颇如昔日情景。

李孟羲又要玩什么机关算计之时,刘备又一次点明了李孟羲狭小的格局。

机关算计,诓弄人心,实在不是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