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五百七十四章 补给法更改

第五百七十四章 补给法更改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在脑海中思路突然到了救济物资这里,李孟羲忽然就想起了,压缩饼干方便面之类。

李孟羲恍然若悟,喵的,快速补给队既然是救急,救急何必再带什么锅啊碗的柴啊,直接送压缩饼干不就妥了?

压缩饼干直接能吃,何必再送粮食,再送柴,再让煮熟食。

李孟羲顿时意识到,压缩饼干这玩意儿,救急有大用。

这个救急,急有多重要,救急便有多大意义。

压缩饼干制作起来难度应该有,但不会太大。

就算,假设压缩饼干成本高,高到不能替代军队的主要口粮。

但是,压缩饼干有必要少量制作来作为救急物资,用于紧急支援之时。

若无压缩饼干,支援某地,就得带上锅,得上柴,带上帐篷,带上引火器具,带上碗,带上勺子,

有了压缩饼干,帐篷,锅,柴,碗,勺子,这些全都不用带了。

而节省下来的运力,全送压缩饼干,岂不等于提高了数倍物资的运送效率。

压缩饼干一定得有,哪怕贵,哪怕面粉做成了肉价钱,但必须得有,李孟羲决心暗下。

忽然一阵夜风出来,李孟羲冻的一个哆嗦。

正抱紧了臂膀往火边上靠,突然,李孟羲睁大了眼睛。

“……柴草,御寒,柴草有带的必要!”李孟羲盯着篝火,眼睛闪动了一下。

边上,张飞看了过来,疑惑问,“什么柴草?”

李孟羲回过神来,看向张飞,问,“三将军,某有一事不晓。若是有朝扎营寒风暴雪之中,柴草要紧与否?”

看张飞听得茫然,李孟羲顿了下,换了个说法又问,“就是有朝一日,立军于暴雪之中,此时军中干粮充沛,无有升火之柴草,此时一支大军,能活不能?”

换了个说法,张飞听明白了。

张飞皱起眉头,迟疑思索了片刻以后,“不能!”张飞摇头道。

“羲儿你不知,天寒地冻的,有多难,只有干粮,人是不饿,可人冻也冻死了。”

有张飞这个生活生存经验丰富的人的反馈,李孟羲便知道了,只有压缩饼干,不带柴草,这要是天寒地冻之时去救助一支狼狈之军,远远不够的。

只有吃的,人远不足以在冰天雪地里生存,所以,救急物资,压缩饼干不能替代锅和柴草。

吃压缩饼干,不需要升火做饭,但柴还是得送,锅还是得有,有锅就还是得有配套的厚帐篷。

已知一支山穷水尽的军队,被困于深山之中,又恰逢冰雪连绵,粮食问题能解决了,那么御寒问题该如何解决?

成千上万的大军,被困山里,又不幸赶上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士卒们的衣物肯定全湿透了,怕是一夜之间,要减员十分之一。

想到了御寒,李孟羲直接想到的是厚衣服。

可衣服这东西,要人手一人一件厚衣服,要支应几千大军,就得几千件厚衣服,数量太大了,后勤压力也太大,根本就不是快速补给队所能承担的。

人手一件厚衣服肯定不行。

和张飞合计了一会儿,李孟羲跟张飞两人合计出来一套方法。

厚衣服和被褥,不必一人供给一件,供给一军,厚衣物二十,被褥四条,一车就够了。

有这二十件御寒衣物和被褥,冻的瑟瑟发抖的士卒,每人穿着衣服保暖一会儿,然后赶紧再分给下一个人,大家轮流着来,假设平均一个时辰有十分钟的保暖时间,人就最低限度的冻不死,那么一支千人孤军,但有厚衣六十支应,便可全军无人冻死。

这是最低限度的保暖衣物供应了。

再结合保存麦秸的方法,厚衣物也得用桐油布给紧紧包裹好,以使在恶劣的运送环境中,到地儿衣物全是干的。

衣物包裹技术上没难度。

但李孟羲觉得,千人就得六十件厚衣物,万人就得六百件,这已经极致压缩了,后勤压力还是很大。

御寒衣物又不同于粮食,粮食运少点,后果不过是士卒空着肚子多饿上一天两天,减员还不至于太严重。

可寒冷是一点不能耽误的,粮食供应的少一些,士卒多饿一天,人多饿一天,人还活着;御寒衣物少了几套,则有几十人没办法保暖,则当天就要冻死。

御寒衣物又重要,后勤压力又大,快速补给队运载力又小,两下为难。

“不成啊,”李孟羲皱眉不已,“运衣服太耗费运力。

能运一件衣服,就能运好几斤粮食了。倒是,还有别的不需运力的御寒方法吗?”

李孟羲的经验到此为止了,他暂时想不到别的御寒的方法了。

边上,张飞挠着头,也想的焦灼。

过了一会儿,热水冷凉了,张飞端起水喝了一口。

灵感便在不经意间就来了。

一口热水喝在嘴里,张飞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碗,转头噗的一口把水吐了出去。

“喝热水不就妥了!热水!哈哈!”张飞哈哈大笑一声。

然后张飞兴高采烈的,跟李孟羲噼里啪啦讲解起来,“你不说带炊具吗?你不说带柴吗?

有炊具有柴,烧热水得了。”

张飞一副我聪明吧,俺老张聪明吧,啊哈哈哈!一脸得意模样看着李孟羲。

瞬间,李孟羲脑海中顿时浮现了许多。

是了!

红军爬雪山之前,每人喝了热水,还带了辣椒以御寒。

热水!辣椒!

……辣椒是没有的。

思路乱七八糟的乱飞,忽然之间就又想到汉末,想到汉末有人治得了伤寒疫,治伤寒的张仲景发明了饺子,饺子里边放姜用以防止耳朵被冻坏。

姜!

李孟羲想起来了,前世有时感冒不愈,网上看说红糖煮姜水喝两碗出出汗就好。

结果姜的发热发汗效果真的变态,喝了一碗之后,不一会儿汗就直往冒。

重感冒久不能痊愈,喝了红糖姜水,两天时间,还就真好了。

姜可是好东西。

普通热水御寒效果假如说是一的话,那么加了姜煮热水,御寒效果就是五。

热水喝下肚,先热后冷。姜水喝下去,浑身发热,越来越热。

姜而已,姜效果霸道,两块姜能煮三四锅水。

纵十万大军,所需姜能有多少?姜的后勤压力太小了。

姜不占运力,那么水,那么用热水来御寒,一只锅,到底能供给多少人,李孟羲在心里狂算了起来——

一口锅,花费一刻可煮热水一瓮。

立于寒风之中之士卒,每一个时辰喝热水一碗,便不至冻毙。

一锅热水,人分一碗,满锅可分三十碗。

既为,一锅水可管三十人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瓮可烧水八瓮。

既为,一瓮可管二百四十人御寒所需的热水,可平均每一个时辰,向二百四十人至少每人供应一碗热水。

千人则只需锅五口,万人只需锅五十口。

五十口锅,按锅这玩意儿的携带空间来算,运一口锅,需要一只锅的空间,运两口锅,还是这一口锅的空间。

锅运送之时叠在一起很省空间。

万人所需的锅五十口。一辆车足以运完。

御寒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最廉价的御寒方式乃是热水。

热水御寒可分物理御寒和化学御寒。

普通热水只是物理御寒,化学御寒则是辣椒,或者生姜,以刺激肌体发热,抵抗寒冷。

当御寒问题也解决之后,口粮和御寒问题全解决了,这便意味着,在这汉末三国,在任何一处战场,任何一处绝地,任何一支不管何等狼狈的绝境之军,任何极端恶劣环境,只要快速补给队能到,便直接就能让其崩溃的后勤立刻搭建起来,直接就能让其存活下去。

总述快速补给队的所需运载的所有物资,以压缩饼干替代粮食,降低后勤运力压力,把后勤压力,摊平在平时;其他的,锅,碗,麦秸包,引火器具一套,清水若干桶,厚重帐篷一顶,应急草药一包,兵器一车,生姜一包,御寒衣物可有,可无,野外避雨之简陋雨棚若干。

这个雨棚,是李孟羲最后想到的。

一支溃军溃逃到山里,正值大雨倾盆,避雨都没地儿多,要是不能避雨,一直被淋着,姜水纵是不停的喝,人照样冻死,所以得有简易雨棚,风可以不挡,但头顶的雨雪需要挡住。

为尽可能的节省运力,就不需要正规的帐篷了,正规的帐篷有棚顶,还有边幅四面,整顶帐篷太沉。

而防雨布可以是极简单的大块防雨布料,布料屋顶大,一块屋顶大的布料卷起,不过一卷,布料展开拿绳子拿枪支起,能在暴雨中支起一块可供避雨的棚顶,棚顶下人挤人的往里钻,可以藏下五十人朝上。

千人大军,若需防雨布,二十而已。

二十卷防雨布卷起堆一堆,四分之一车而已。

一辆马车运力,可运布卷八十卷。

布卷轻巧,马车满载布卷,依然可以快马轻车。

一辆马车所运的防雨布卷,足可供给四千人的防雨避雨防雪避雪的最低需要。

若是万人,则需三马车。

两万人,则五马车。

五辆马车,不多。

一支五十辆马车的快速补给队,再结合足够高效能的补给策略,再结合特殊的物资筹备体系,三十辆马车所携带的物资,足以让任何一支两万人左右的溃兵在任何天气状况任何地域之中,立刻起死回生。

李孟羲已算得,快速补给队,五十辆马车便足以应付所有情况。

至于说十万大军遇急,得超过百辆马车,不可能,十万大军还溃败,十万大军还山穷水尽,那就不是后勤的问题了,已经不是单靠后勤单靠快速补给队所能救起来的。

——

夜渐深。

官军所扎营的十字道口一周,离官军扎营地很近,近到八十步以内,涿州军在一圈竖了好多火把架子,四下火光通明,如果一环光墙,把整个官军营地全围了起来。

夜中之时,火光本应给人以十足的安全感,然数百上千的火把架是涿州军的,火光也是涿州军的,官军士卒向外看到一圈的火光,顿如被围困在一座光城之中,压抑莫名。

以火为城,虽城池的实不在,神具五分。

涿州军轻装而来,所带干柴火把不多,这些木柴绝大多数都收集起来用于火把架的照亮,之所以特意围着官军扎营处立了一圈火把,乃是防备官军夜袭的手段。

火把通明一片,官军但有动作,无所遁形。

涿州军传令骑兵早去跟官军通禀了,通禀之时的是,官军若凑近火光,立杀无赦。

涿州军之前有以旗为界,官军只有忍了,现在涿州军又以火为界,官军不仅得忍,忍的都习惯了。

官军大概不会夜袭了。

之前的谋划,骗皇甫嵩弃了营寨,皇甫嵩中计,现在官军四下空荡无依,和有营寨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若皇甫嵩把营寨拆了带走,现在扎营,皇甫嵩就能平地起一木寨,官军缩营寨里,有营寨可以依靠,涿州军却毫无依凭,那么有所依仗之后,皇甫嵩不管是想持寨对峙,还是想反攻,都不利涿州军。

因涿州军谋划详细,皇甫嵩想持寨顽抗的可能,事先就被压灭了。

至夜半,刘备突然造访,让李孟羲和张飞很是意外。

按照本来计划,刘备在后带着淄重,带着除战兵之外所有人力在后慢慢而行,同时刘备负责收拢前边留在路边的一杆杆阵旗等等,再考虑到官军逃窜肯定急促,涿州军围堵也必将急促,因而后队缓行的刘备,就方便上前汇合。

没想到,刘备却来了。

刘备来,带着一辆马车也来了。

正当李孟羲疑惑,刘备看着李孟羲,笑道,“砖儿哭着要找,某便带他来找了。”

原来是小砖啊。

李孟羲今日一整日都在外,小砖找不见了哥哥,哭着非要找,刘备便把小砖带来。

半路上,小砖却在马车上睡着了。

“把砖儿叫起?”刘备问了一句。

李孟羲顿时就觉得刘备有病,丫的我弟都睡着了你叫他干嘛。

刘备接着却自顾的笑着对李孟羲说,“小砖没找见你,夜里估计醒来还得哭。

先叫起,让他瞅见你,后半夜他就安稳能睡,不招人了。”

刘备这么一解释,李孟羲诧异的看了一眼。

刘备为何这么懂小孩儿。

一想很对,小砖要是见不到自己,夜里肯定害怕的。

李孟羲不得已就去车里,去叫弟弟。

小孩子睡觉很沉,李孟羲叫了好大一会儿,拿手晃,小砖终于被折腾醒了。

小砖醒来,迷迷湖湖的朝李孟羲看了一眼,看到是李孟羲,也没什么反应,而是揉着眼睛,眼睛都睁不开,很不开心的怪到,“你喊俺干啥,俺都得睡瞌睡了。”

李孟羲顿时就乐了,“那成,你快睡吧。”

说着,就帮弟弟盖好了被子。

不一会儿,小砖可又睡着了。

想了一下,李孟羲轻手轻脚的去车后,翻出了笔墨和布帛。

幸好刘备带着车来了,有写的东西了。

夜色深沉,篝火旁,李孟羲摊开长麻布卷,提笔写记不停,他一写就是很久。

刘备张飞二人在边上安安静静的看着,目不转睛。

好久之后,李孟羲停笔,一卷空白麻布,竟记完了半卷之多。

刘备见李孟羲写了许多许多,惊讶。

今日白日一天,刘备深知军务繁忙至极,然而军务如此繁忙,李孟羲今一日却能有累重收获。

到底是什么,能写满半卷。

好奇之下,刘备拿过布卷,和张飞凑到一起借着火把观看。

刘备和张飞看到,军中军法官配备以无锋鸣镝,绳索,棍棒,长鞭,鱼网之类,以强威慑,少流血冲突。

又有【木马兵法】的补录战法,以钱谋敌,撒钱于路让官军乱军竟相争抢厮杀,以乱其军;钱财用于攻守之时,钱财当城抛撒而下,金珠漫天而落,无纪之军立乱城下。彼乱,攻城势头立毁于一旦。

还有,快速补给队林林总总,中间李孟羲记了压缩饼干,刘备奇怪,不知饼干是何物,只知干饼,压缩又是何意?不用想,肯定是跟蒸馏酒,灌钢法,步人甲一样的奇妙造物。

又有,【禽兽兵法】之补录战法,什么虎啸,虎熊狼豹之溺,机关假虎,乃至驯养真虎,等等诸法。

还有,诡道兵法,假血,假肢,假首级,假厮杀,乃至可乱真之蜡像,可乱真之血腥恐怖之尸首用以威慑,由此引申出,军中立道具一营,专作假须发假装束以支应斥候细作,专作假虎,专作非寻常匠力所能之精工高巧之偏奇之物,谓之,【道具营】。

道具这个词,于刘备而言是陌生词汇。

但刘备理解起来,一点问题没有,反而觉得贴切无比。

何为道具?诡道之器具尔。

一切细看完,刘备和张飞看向李孟羲,满眼赞叹。

卷起布卷,递还李孟羲。

刘备笑问,“某则有一疑不能解,为何我后队向前,路中遍地抛撒钱财布帛者处处?”

刚看过李孟羲兵法的刘备眉头皱起,盯着李孟羲,认真到,“……难道,官军用【木马】害我,撒钱财欲激我军士卒厮杀也?”

李孟羲看向张飞,张飞也正看过来,两人对视一眼,皆哈哈笑了。

之后,李孟羲便解释了,为何刘备在后边收拢,会不停的遇到遍地丢的许多许多钱财布帛。

的确是官军欲坑害涿州军,然,白日来了个将计就计,把皇甫嵩骗的个底掉。

【道具营】成立的灵感,便是为骗皇甫嵩却自感骗术不够精湛时所感所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