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五百四十三章 谋定而后动(三)

第五百四十三章 谋定而后动(三)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张角所说,有前四十里合围,后续路程既不能合围,便以埋伏,以攻心之法慑之,亦能威慑官军。

李孟羲眉头紧皱,思索起来。

攻心之法,李孟羲知晓有用,但,不以合围,只用伏兵出而威慑,能否压灭官军反攻之心,还是两说。

李孟羲把顾虑说了出来,直指张角计策之不足之处。

张角澹澹笑了,“非也。”张角道。

“岂不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若在官军脱围车阵之后,官军战心未灭,公子以伏兵威慑之,此时,官军敢战与否,乃两说。

但,官军出逃车阵之后,公子先以合围之势长持四十里,四十里之长,步步森严,杀气漫野,如此森然合围之势,官军必被势夺,战心必灭。

四十里后,官军战心为灭,此时用伏兵出而慑之,彼毫无战心之军,又以伏兵慑之,官军怎能有胆敢战?”

张角继续又道,“脱逃车阵合围,官军已为士气衰落之军,再过四十里步步重围,官军已为士气竭末之军。”

“攻心之法,于士气衰落之军,只半用;于竭末之军,方能全用。”最后,张角如此总结道。

李孟羲有受教良多之感。

张角所言,核心要义乃是时机。官军逃脱车阵之时,官军士气虽弱,但仍有战心,但当官军于四十里重围之中走了一路之后,其士气已至竭末,此时用伏兵攻心,能尽全效。

若不然,官军方脱车阵,立以伏兵埋伏,官军有一定可能会反攻而来。

方略敲定。

合围之势,只能延续四十里,四十里之后,合围不能严密。

与其以散乱阵势勉力围凑,致涿州军颓势暴露,不如,索性撤掉合围,以退为进。

然后,再以伏兵屡屡惊慑官军,弱其士气。

如此,则大可能,虽无合围之势,亦能使官军不敢妄动。

李孟羲觉得,依此计策,大体稳妥了。

之后,李孟羲与张角又详细讨论了伏兵相关。

“这第一路伏兵,大重声势,兵力必多。”

“再数里,置伏兵第二路,兵力少置,留兵力于后。”

“再数里,为伏兵第三路,兵力再少。”

“又数里,第四路,兵力又少。”

“如此再一再二再三,伏兵屡屡见少,官军见之,必以为,后路伏兵虚有其势。

于此时,想必,官军或战心再起。”

“而后,”张角点在矮几上的枯瘦的手指,往旁一划,沉声道,“伏兵第五路,则是关键。

此一路,伏兵设两重,第一重,了了兵力,旗帜稀疏。

第二路,重兵数千,旌旗招展。

令其伏兵两重,一前一后,相隔埋伏。”

“官军见前三路伏兵,兵力屡屡见少,其战心已起,待其又行数里,又至伏兵处,见此兵力了了,旗帜稀疏之况,公子以为,官军此时,当如何?”

李孟羲知道张角阴险的意图了,他嘿嘿一笑,“官军一路憋屈,见我兵力稀少,其大可能,愤而求战。

而后,”李孟羲笑得开心,抬头目视张角,道,“而后,待官军挥兵而来,我后队数千人马,立时杀出。

官军士气低迷,战心本就难聚,其终于激扬战心,却又中我诱敌之法,战心又被我压灭。

我料,经此一番,官军再难有求战之心,往后一路,我可安然也!”

见李孟羲果然能领略此中深意,张角乐脸上笑容更甚。

李孟羲继续剖析着,“不仅如此。有此一番诱敌之举,再后,我军纵以极少兵力威慑官军,哪怕之十几骑轻兵埋伏,官军恐我再有重兵在后,我兵虽少,官军不知我兵少,不敢攻伐。

哈!此便为,【一朝为蛇咬,十年怕井绳】也!”

好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张角笑着,又是点头。

李孟羲忽又皱眉,“似乎……不妥。”

张角愕然,“何处不妥?”

“不妥之处在于,敌难以尽料,”李孟羲眉头紧皱,“前设三路伏兵,兵力屡屡减少,此为诱敌深入之法,可怎知,第四路了了之兵,官军必会攻杀?其若不攻,布置岂不无用?”

闻言,张角顿了下,而后缓缓道,“官军可能不攻,那就,使他必攻。”

(使他必攻……)

李孟羲心里默念了一遍,如何使皇甫嵩必攻,忽然灵光一闪,李孟羲有了主意。

“某知矣!”李孟羲勐地抬头,带着兴奋,“用激将之法!可以骂他皇甫嵩的娘,激皇甫嵩来攻!”

骂皇甫嵩的娘……

“咳……”

张角表情变得极为精彩,忍不住轻咳了一下,张角脸上肌肉抖动,忍了又忍,才忍住没笑。

张角强作一副严肃模样,劝戒李孟羲道,“……且不可骂皇甫嵩老娘。若骂皇甫嵩娘,皇甫嵩虽被激,虽必领兵马杀来,但其怒勃也。待之后第二重伏兵数千兵出,皇甫嵩怒火上头,不管不顾,岂不威慑不成,反致厮杀?过矣。”

张角提了个醒,提醒李孟羲不能骂娘。

李孟羲不通汉代风气,在细节上把握不够。

他李孟羲一下想到可以骂皇甫嵩的娘来激怒皇甫嵩,使皇甫嵩百分之百上套,但,汉代亲师尊长,骂皇甫嵩娘,皇甫嵩就算头不要了也得灭了涿州军。

到时,不仅威慑不成,反致大战。

激将法可用,用骂人的方法激将也没大问题,但,骂娘不妥。

关键,在把握力度,要骂人,且要骂的恰到好处。

骂的太轻,皇甫嵩忍了,走了,布置便无用,骂的太狠,皇甫嵩一怒之下与涿州军不死不休。

李孟羲皱眉思索良久,觉得如此或许恰到好处——

使士卒作散乱无形之状,来一个烽火戏诸侯模样。

烽火戏诸侯指的是,周幽王为逗妃子一笑,点了烽火,骗诸侯前来救援,然后等诸侯大军跑的灰头土脸的,周幽王在城墙上指着诸侯大军哈哈大笑。

便是如此。

皇甫嵩人马近时,令士卒手指官军人马狼狈模样,哈哈大笑,作嘲笑之状。

正如,周幽王见诸侯联军之时。

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官军人马本就疲惫不堪,再被涿州军嘲笑,再见涿州军就了了一点儿人马,皇甫嵩怎不怒从心头起,心说就你这一点伏兵,也敢造次,于是下令就要厮杀。

皇甫嵩只要一动,涿州军第二重伏兵,数千大军,立时杀出。

此时,又不是骂皇甫嵩的娘,只是涿州军一些士卒嘲笑官军而已,皇甫嵩能忍下怒火。

于是,官军再一次被慑制。

李孟羲把想出激敌之法告知张角,询问张角的意见。

张角点头,觉得已经稳妥。

尤其是,李孟羲烽火戏诸侯的措辞,张角觉得极其有趣。

张角都觉得很好了,然而,李孟羲觉得还不够。

只是嘲笑官军一番,虽说,官军“暴动”的可能极大了,但是,官军暴动之可能仍不是百分之百,似乎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想了又想,李孟羲觉得,可以令士卒散乱衣甲,脱衣甩鞋,迎风撒尿,极尽羞辱嘲弄之能。此更能激怒官军,且使官军不至于过于愤怒。

完美。

之后,张角又呈数策。

针对涿州军四十里后,兵力难以大量前调的问题,既,涿州军纵是在前埋伏,没有太多兵力。

针对这一点,张角有强“势”之法。

所谓强势之法,既兵力有限,那便使有限兵力发挥更强的威慑效果。

强势之法有,鲜明旗帜之法,既,多带旗帜,以壮声势。

有扬声之法,既,使士卒喊杀震野,增强气势。

还有,加以长椽枪阵,火牛阵,车阵等,强阵之法,以使有限兵力,具有更强威慑之能。

尤其是,张角提到车阵的时候,李孟羲恍然大悟。

李孟羲顿时想起了,对啊,既然都用车阵把官军围成瓮中之鳖了,那后续设伏,为何不能也用车阵增强威慑?

孤零零的步阵,跟步阵之前横起一排车阵,效果根本不一样的。

车阵是好东西,灵活又方便。

诸事商讨完毕,李孟羲拿起张角所画的巨鹿城城防图,拎起脚边记录了巨鹿城城垛的长枪,他拿着枪,起身,朝张角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张角亦起身相迎。

目视李孟羲走出帐篷,走远,张角站在那里,站了好一会儿。

涿州军欲夺巨鹿城,虽涿州军尚未动兵,张角觉得,此番必能功成。

张角有此信心,可能,是因为涿州军小军师谋划实在严密,步步皆有算计。

和李孟羲讨论的半个时辰,张角只感觉,宛若是亲自参与了一场攻城战事,从爬城墙开始,到攻下府衙之后,每一步,都在算计之中,滴水不漏。

——

李孟羲回营,将手中之枪递给关羽。

手指枪杆上一道明显的划痕,李孟羲道,“自枪尾至此处,此长便为巨鹿城城垛之长。

若用绳套爬墙,绳套且记不能窄于此长。”

关羽拿到枪,还在诧异李孟羲为何带了一根枪回来。

接着,一听李孟所说,枪上刻有城垛长度,关羽愕然当场。

好半晌,关羽反应了过来,看了一眼李孟羲,又看了看手中长枪,关羽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关羽心中不无感慨,心说,论思虑严谨,实不如羲儿。

连城垛多宽都弄清了,到时夺城,焉能不克。

接着,李孟羲又摊开带回来的城防图,与刘关张三人讲解巨鹿城的城防。

“巨鹿城城外有深壕,张角所说,城外壕沟虽深,但坡度缓和,纵不用木桥,亦可攀缘而过。”

“巨鹿城低矮少人处,在城东南角,此处城墙低矮,利于攀爬,且少有巡城兵士……”

关羽于此时,打断李孟羲,关羽皱眉问,“为何东南角少巡城之士?就因此处城墙低矮?毫无道理。”

关羽此时反应,跟李孟羲当时反应简直一模一样。

李孟羲听张角说东南角墙矮且少人之时,李孟羲也是怀疑,墙矮跟巡逻兵士少有个锤子关系。

关羽问为何东南角少人。

李孟羲表情微妙,一字一顿,道,“东南角,有一大粪坑,臭气熏天。

官军巡逻士卒,必罕至。”

关羽愣了一下,然后嘴咧了一下,都囔,“粪坑……原来如此。”

之后,李孟羲继续讲解其他。

“巨鹿城正中,有府衙,府衙中有校场,校场有大片开阔,府衙有大量房屋。

某与张角皆以为,城中若寻最佳一屯兵扎营之处,必是府衙。

故,关将军若夺城,大军入城之后,可直取府衙,一击而中之可能,至少九成。”

“至于府衙,府衙大门临道朝南,大门坚实,院墙高厚。

一片府衙,前后左右,有出口七处,若欲尽全功,当合围此七门,不使一人走脱。”

“校场在府衙东厢,校场之中,大概是官军结帐之处……”

在李孟羲详细的讲解中。

关羽知道了巨鹿城详细城防,知道了大军入城之后,沿路走东,可直到府衙处。又知府衙重门几重,布局如何。

末了,关羽点了点头,目光从城防图上收回。

沉吟片刻,关羽看向李孟羲道,“看来需多带鸣镝,此番夜攻,鸣镝呜啸之声,正为慑敌之用。”

关羽一说鸣镝,李孟羲突然就想起,只忙着考虑战术,收集情报,把装备的事给忘了。

正当李孟羲思路大开,也准备想一下有什么装备可用的时候,关羽又说了一件利器。

关羽笑道,“早前南和城,我等方议得,攻城入城之后,若敌军龟缩府衙等处,该如何应对。

府衙等处,虽墙不如城池高拔,然高于民房多矣,其门户坚实,更胜于民房甚多。”

说着,关羽感慨的看着李孟羲,“当时议得数法,盾桥之法,人梯之法,使士卒背圆木一段或铁柱一段以为破门之士,此又一法。

法出未久,未曾想,今番便已能大用,幸也!”

不仅关羽有此感慨,李孟羲也觉得幸运。

南和城破城之后才多久,破高墙诸法也想出来没多久。

没想到,这么快,就遇到了需要攻高墙的时候了。

恰好,现在遇事,有成熟至极的战术去用。

关羽夜袭府衙,若官军紧闭了大门,关羽可令刀盾士须臾间便架起盾桥,直接沿盾桥翻墙而过。

亦可使破门士数名,手持重木或是铁柱,哐哐几下砸门,把门撞毁。

有了这些强有力的针对性攻击手段,能以极快的速度杀入府衙,便能在大量官军反应过来之前就结束战事,能少很多伤亡。

关羽去找破门士需要的撞门器去了。

破门器最好是做一根碗口粗那么长的混铁圆柱,上边带两个吊环,这样的破门器,又硬又重发力又方便,堪称破门利器。

但现在军中未有正经破门器。

关羽去找了一圈,只找到了几个枣木桩子。

取一截碗口粗的枣木桩子,锯成手臂长的长段,两边再绑绳环,破门器仓促而成。

此破门器只需三两副,便足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