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五百四十一章 谋定而后动(一)

第五百四十一章 谋定而后动(一)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要夺巨鹿城,却不知巨鹿城详细,此重大疏忽也。

如今事到临头,再去想搜集巨鹿城的详情,已然来不及了。

在这时,李孟羲忽然想起了一人。

涿州军众人不知巨鹿城详明,但有一人——黄巾天公将军张角,张角之前有守御巨鹿城,且张角还是巨鹿本地人,张角必详知巨鹿城之破绽。

李孟羲心有计较,觉得随后可以去向张角询问情报。

情报之事暂且略过,李孟羲又想到,若要趁夜夺城,夜里巨鹿城城门必然紧闭,关羽所部就必要设法爬城。

到这里,攻城器械就成了必要装备。

李孟羲紧皱着眉头,思索着,“关将军可带些工匠,到时可四下寻找木头,以打造攻城梯械。”

带着木匠是一个方法,但李孟羲已经察觉到了问题。

攻城梯虽是极简单的攻城器械,只要有树,做攻城梯不难。

可攻城梯再简单,也需要伐木噼木等一系列工序,一系列工序完,所花时间并不少。

且还是夜里操作,夜里能找到树木还好,要是找不到树木,就得拖延更久,拖一夜找不到一根木头,也不是不可能。

李孟羲想了想,再补充到,“关将军或可将木料工件一并带着,到城下,不必找树伐木,直接做梯。”

关羽思索片刻,点头,觉得带上一些木料的确方便的多。

事关木料,又是值得讨论的地方。

李孟羲先是说让关羽带一些长椽子走,可再一想,急行军途中,带长椽极不便利。

李孟羲忽又意识到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军中似乎应该配备一些折叠梯之类的轻便梯子,以待特殊之时。

普通攻城战,不需要折叠梯子,有充足的时间去打造坚实的攻城器械。

但特殊之时,比如此次要趁夜夺取巨鹿城,时间就很仓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造器械,若是有一些轻便的单人可负载的小型折叠梯子,单架梯子不需多牢固,也不需多长,数架梯子能组装一起,能靠着墙立起能用,便足够。

总有些特殊情况根本没有做攻城梯的机会和时间,有能立时组装立时能用立时能投入攻城作战的梯子,可发挥重要作用。

【军中可备单人可携带之折叠梯数架,以为特殊军备储备,用于紧急攻城、攻山之时。

此折叠梯,不必多备,一军备梯十架,使士卒能有一处攀缘城池之地便足以成事。】

这便是李孟羲想到关羽要仓促攻城,攻城器械打造艰难,由此而想到的特种军械和军备配备问题。

折叠梯虽复杂,但李孟羲觉得,技术不至太难,成本虽高,但一支军队,配备折叠梯十来幅,根本不需花费多少。

要是早些想到单兵攻城梯的用处,早些做一些单兵梯子备着,现在就不至于临事仓促了。

可惜,折叠梯没有,就只能再想其他办法了。

带木料一起行军的方法很好,但不能带长竹子大椽之类的。

因为太大太长,拖累行军。

“那,带短棍如何?一人带根齐眉短棍,就当带根枪了,到地儿,拿棍绑起,续长数丈,不也成梯?”李孟羲道。

关羽沉吟,看了李孟羲一眼,“……不必短棍,不有长枪吗?长枪一绑,也能成梯子。”

李孟羲一下就愣了,事情一不小心又想复杂了。

可不,何须再多带木棍,枪不就是木棍……

攻城器械的问题,到此,解决了三分之一。

剩下的,还是李孟羲觉得有问题的地方。

李孟羲虽知只用木棍绑一起,就能绑起极简陋的梯子,但梯子坚固如何,长度极限如何,能不能够到城头,还是未知。

需知,夜夺巨鹿城,不是普通攻城,本身就是用险,用险则为刀尖跳舞,则就一丝差错不能有。

万一,梯子不结实,士卒爬了一半,梯子散架了,然后士卒啪的摔下来,啊的一声惨叫。

那么,就算是知道巨鹿城破绽,真就找了一个恰好没人防守的空虚城墙段登城,本来是有极大可能登城的,但是,因为梯子不结实,士卒掉下来,发出了惨叫,夜深人静,一声惨叫,足以惊动满城官军。

于是,因一人失误,便让夺城之事,功败垂成。

李孟羲问,万一梯子不结实,士卒摔下来,惨叫声招致暴露,该如何?

关羽沉默了。

关羽深知,若一旦暴露,夜袭成空,则万不能再夺城。

夺城失败,则又牵一发动全身,影响全局。

区区一架梯子,一个攀梯之人,关乎整场战局胜败。

良久,关羽道,“可严令攀梯士卒,使其口中衔枚,令其纵半途跌落,牙关紧咬,不能出声。”

李孟羲闻言,眉头微皱。

关羽这个方法,的确是能降低一些暴露的可能。

但,以命令要求士卒纵是掉下来也不准哀嚎一下,士卒能不能严格执行命令,很难保证。

“……可用盾阵,盾阵簇拥梯下,若士卒摔落,有盾阵棚拦,少致伤害。”李孟羲思索好一会儿,才想到了这一点改进建议。

简单来说,盾阵离地面足有一人多高,有盾阵在下边棚着,从梯子上掉落下来的士卒,落地的位置就不在是地面了,而是盾阵。

这样,少了一大截加速过程,失足坠落的士卒则就少遭许多伤害。

直接落地,可能骨折,骨折则士卒不能忍痛,必然哀嚎;落于盾阵之上,不会骨折,则士卒虽痛能忍,不会哀嚎,于是就大大减少暴露之可能。

边上,一句话没说的张飞这时也有了主意。

张飞道,“照俺老张说,不必把梯子绑多长,不必梯子直达城头。

绑个三丈长,就够长了,再长必不结实。

有三丈长,人能爬三丈高,再拿绳子,往上边甩。

梯高三丈,甩绳若能达五丈,绳挂城垛之上,不就等于是,能登八丈之城了?”

李孟羲勐地抬头,极诧异的看向篝火对面的张飞。

……绳子能攻城?能攻坚城。

再一想张飞所说,天!绳索还真就能爬城了。

都不需要攻城器械,绳套只要能上去套住城垛,然后,士卒就拽着绳子顺着绳子直接能爬到城墙上去。

若是城太高,绳套扔不上去,张飞说的方法便极好,用梯子,梯子续一截,然后站梯子上再扔,能有效提高绳套的作用距离。

这般非主流的攻城之法,李孟羲感觉极其惊奇,张飞张三将军,分外的聪明。

张飞说用绳套,这个思路一打开,众人瞬间思路大开。

绳索之类,李孟羲早有研究和总结,李孟羲已知,绳套可以抓俘虏,可以套着敌军木头寨墙凸出的木头,把敌军寨墙一拉而倒,可以用绳套抓战场上惊走的战马,可以用来抓吕布一类的勐将,还可以用来拉绊马索。

其中,涉及梯子,涉及通行工具,当然也有蜈蚣挂山梯之类的东西。

如张飞所说的方法,用绳套套住城垛来攻城,此法可用。

但,此法并不完全稳妥。

万一,城墙太高,绳套丢不上去怎么办,万一就算站梯子上,绳套还是够不到,该怎么办。

“用弩射之法如何?”关羽又补充道。

弩射之法,弓弩绑着绳套往城墙上射,弓弩的射程放在那里,若用弓弩,城墙的高度根本不算什么。

可,成算几成?

人手投掷的绳套都不容易挂到城垛之上,用弩箭吊射,准头就更是差劲。

又是夜间行动,连火把都不敢点,极可能,弓弩抛射上百箭,绳套还是没挂到城垛上去。

所以,弩射之法,虽不失一法,但李孟羲觉得,依然不够稳妥。

这时,关羽目露沉思,皱眉自语道,“可惜,无有抓钩,抓钩正用此时。”

关羽说的抓钩其实还是早前李孟羲想到的,是用于悬崖峭壁等险恶地势之处搭建桥梁的手段。

李孟羲此灵感来源是后世的特种弩具和特种箭头。

抓钩的确比绳套简单好用的多,但因一直行军,抓钩之类的特种军备,一直没空去做,现在军中也就一副抓钩都没有。

不对……有铁钩!

李孟羲忽然想起了有个地方有钩子。

他转头,看向关羽,“军中有钩,屠匠营!屠夫们有几副用来挂肉的铁钩,正好可用!”

豁然开朗了。

没想到,早前无意之举,只是为方便屠匠营宰杀牲口而令游骑商队买来的了的几副肉钩,现在竟然能有大用。

迫不及待的,李孟羲立刻去屠匠营。

惊扰起屠匠营的屠夫们,李孟羲直说找肉钩。

屠匠营管事的屠信老人一听要找肉钩,没怎么花功夫找,搬了一个篓子来,篓子里便是铁钩宰牛刀之类的工具。

此时,义军的一些安排又体现出了便利之处。

若没有特意把屠匠单设一营,则找屠匠很难找;若屠匠营等营没有特殊火旗作为标识,则大晚上去找人,一样不容易找到人;再有,若屠匠营虽有单独编制,而没有配套的板车配套的独立管理的话,那么屠匠营的工具肯定乱七八糟都是,而不会是工具都放在一个篓子里,找起来便利无比。

总之,李孟羲能片刻就找到要找的铁钩,则说明涿州军一切井井有条。

十几万人的大军,从中找小小的一个铁钩,并不是容易的事。

屠匠营铁钩有四副,第一副,跟鱼钩一样的单钩。

虽说,这样的钩看起来也很锋利,钩子手指粗,看起来也比较结实,但李孟羲觉得不行。

虽没怎么用过钩子,但只用想一下便知道,单钩并不适合勾挂城墙。

拿出第二幅钩子,也是单钩。

李孟羲皱眉,心说,若不行,把钩子绑一起,绑成船锚形的勉强能用。

第三幅铁钩倒是双钩,但还是不足用。

当李孟羲从篓子里拿出第四副钩子的时候,眼睛一亮,这第四副铁钩,铁钩一圈有四个钩齿,均分排列,这样,若用此钩挂城,随便一个方向丢出,必有一个齿能勾住城墙。

李孟羲再一细看,忽然觉得,这四齿铁钩的形状,和印象中的特种作战用的那种爬楼用的钩子分外的像。

李孟羲满意的带着铁钩回去了。

出于谨慎,李孟羲说要试试铁钩到底能不能经的住一个成年人的重量,若不能,还不如用绳子稳妥呢。毕竟鸡蛋粗的粗绳肯定能经的住人,铁钩可能咯嘣一声就断。

经测试,铁钩钩挂高处,下边一士卒吊着,半晌,铁钩安然无恙。

再寻来长绳一匹,系于铁钩之上,一副爬城用的钩绳便做好了。

之后,众人再讨论了其他细节。

比如,用枪杆绑梯子,梯阶必定是用绳子来绑,绳子且记要结实,万一绳子往下滑,徒增麻烦。

再有,负责爬梯抛绳之人,可以选身量轻巧之士,以进一步降低发生意外之可能。

其他细则还有,行动之时,不能点火把,且应士卒口中衔枚,不使多余发声。

诸如此类的细节,众人讨论了数番,直到没有了任何疏忽。

最终的夺城战术是,士卒不明火把,口中衔枚,暗暗接近城池,然后,用木枪绑成梯子,梯子长三丈,择一轻巧之士,手中拿绳,身上绑数绳,攀梯而上。

而后,先用绳套抛扔,因绳套微声,不怕暴露。

若绳套能成功套住城垛,则攀绳直上。

若数试不能,则再换抓钩。

抓钩成功挂住城墙之上,士卒手抓绳索,缘绳攀爬。

此时,抓着一根绳子要垂直攀爬数丈之高,到了最上边还要手扒城垛翻身而上,非臂力强劲体质优秀的士卒不能为之。此处,还需准重挑选人选。

攀绳过程中,可能会有绳子断掉的情况,若绳断,士卒决计不能出声哀嚎。

下方需有盾阵棚接,以作防护。

士卒爬于顶端,此时,应抓紧绷直抓钩,稍有拉扯,抓钩于此时反而容易滑动。

等至城头之后,登城士卒,可立刻解下腰上系着的长绳,把长绳一根根系在附近城垛之上,长绳垂墙而下。

而后,一切完备,可抛石向下以为信号。

墙下众卒听闻信号,摸索长绳,攀缘而上。

只需有士卒十数人登城,便足以沿梯而下,偷开城门,接应大军入城。

若城上遇敌军,不应欧斗,能速决则速决。李孟羲觉得,此种情况,夜里偷袭,要放倒巡逻敌军,应该拿板砖,板砖比刀剑好用,刀剑从背后砍过去,敌军啊的一声惨叫。板砖一砖拍脑袋上,敌军立时被放倒。

板砖不好找,用正经兵器,用锤子取代。

李孟羲便又自学到了一点实用知识。

【若偷营,摸营,夜潜放火烧营等,特攻作战,能致昏厥之手锤,胜于刀剑兵器。

故,若摸营,弃刀剑,必带手锤。”

李孟羲悟到,锤子等同是后世的无声手枪来的,锤子特别适合无声杀人无声渗透。

看落单的巡逻士卒,悄悄走到其身后,手中锤子用力冬的一声敲下去。

九成可能,当场把人敲死,对方连发出惨叫都不能。

若,敌军士卒有头盔,也无妨,加点动作。

打仗吗,加点动作很正常。

我军摸营之士,可勐地捂住敌军巡营士卒的嘴巴,把其拖到暗处,然后,锤子对着没有防护的脑门砸,冬一锤子,人砸死或砸晕了。

完美。

还需锤子。

军中竟很缺乏手锤之类的钝器。

木匠营有很多锤子,虽不是手感极佳的战斗锤,木工锤一样一锤子能放倒一人。

于夜夺城之战法细则,大抵完善了。除此之外,还有没办法去讨论的一些问题,比如,巨鹿城外城角下有没有护城河,若有护城河,护城河是深是浅,是宽是窄,需不需要再做壕桥。

还有,巨鹿城到底哪个地方城墙较低矮,容易攀爬。

这些,都不是仅靠讨论能得出答桉的。

情报不足。

需要去问张角。

张角肯定对巨鹿城情况熟悉无比。

李孟羲深夜又去拜访张角了。

这下,连对张角厌恶无比的刘关张三人也不由觉得,幸好,未曾轻杀张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