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五百一十二章 后勤负重之均衡法

第五百一十二章 后勤负重之均衡法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义军匠营全力开工,把所有手头上找来的棍棒之类的东西,全给削成木枪。

因为义军匠营人数未来得及扩编,还是不到三百木匠,还不如张角部木匠多,为使尽可能快的完成军备制作,李孟羲令人把大半木棍全带去给黄巾了,让黄巾帮着做。

木枪木甲的生产,非片刻之功,李孟羲和刘备又去张罗草甲的事。

草甲也就是麦秸衣,用于御寒。

麦秸是柴火的一部分,也是牲口饲料的一部分,黄牛吃的就是麦秸和部分糠麸,处处需要用到麦秸,麦秸虽易得,军中麦秸虽多,却并无多少充裕。

麦秸都在淄重车队,拉木柴的车,一半硬木头,一半麦秸,一来是平衡负重,不让车那么沉,一来是充分利用空间。

一整车麦秸,车装的满满当当,但是太轻,浪费运力。

如果是一整车木头,车也是满满当当,但是太沉了,牲口累的不行。

半车木头,半车麦秸,竟然载重适中,完美的达到了空间利用和负重的平衡。

当李孟羲看到柴火车是下层木头上层麦秸的构造时,他稍想了一下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顿时就为想出这个平衡负重的方法折服了。

问刘备,是何人想出了这个方法,刘备都被问愣了,“这……还用想?”

刘备不解。

实则是李孟羲生活经验极不足,人家汉末的人,拉车装柴干活什么的,经验极其丰富,都不用想,都知道半车木头半车麦秸不轻不重正好。

李孟羲曾想的是,尽可能让后勤统一化,拉木头的车就拉木头,拉麦秸的就拉麦秸,这样方便管理,找柴也好找。

然而实际情况是,木头和麦秸混拉,并不会让后勤管理复杂多少,反而会极大提高运力,全车麦秸,浪费一半负重,全车硬木头,太重,浪费牲口体力,还会使木头车变慢,拖累大军行军速度。

不完备的理所当然的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就这么大。

于不起眼的柴车上,李孟羲只一眼,便领悟到了一条重要的知识。

“【后勤车辆管理之平衡运力法】

车辆为后勤体系之重中之重,一辆板车,负载空间有限,牲口拖曳能力亦有限,军中各项物资,兵甲粮草等,轻重不一,有体大而质轻者,有体小而质重者,不一而足。

故,若满车载轻,则一车运力,过半为费。若满车载重,则大耗牲口之力,更拖慢行军速度。

故有平衡负重之统筹法,军资有轻有重,袍服秸草为轻,兵器木柴为重,故,可使袍服与兵器杂载,木柴与秸草杂载。

只此一法,不加车马,不增牛骡,不累人力,只用统筹法平衡之,足以提升五成运力。”

这是李孟羲数天以来,所得之最重要的知识。如果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那么后勤相关,则便是战争最具份量的关键内容。

只用统筹,不用改进任何技术,便能增加军中五成后勤运力,五成后勤运力,足成影响胜负之重要筹码。

五成可能有多,但至少有两成运力的提升,就算只两成,也依然称得上是制胜关键。

后勤负重之平衡法,还不仅只是车马,还包括普通士卒的负重,也能通过统筹降低负重压力。

一什之中,若有人背帐篷,则其人铺盖被褥则可由他人代劳,若一人背煮饭陶瓮和木柴口粮,则其铺盖亦由他人代劳。

李孟羲突然想起,军中早就已经有所谓的负重平衡法。

关羽部,一什十人,十人带铺盖八床,为何只带八床?因为一什之中,有人要背帐篷,帐篷很沉,背着就没办法再背铺盖了,一什中还有人要背陶瓮柴火等物,背陶瓮柴火,一样无法再背铺盖。

所以,十人背床铺八床,休息之时,八张床对一起,挤十人,足以睡的下。

这是关羽部的平衡负重之法,乃是关羽亲定。

如今想来,平衡负重之法并不深奥,至少不管是后勤队,还是关羽,都用到了此法。

但无明文规则,则不能使平衡负重之法运用至极限,也就不能将后勤能力提高至极限。

军中麦秸不少,牲口要吃的那一点不能动,引火的那部分则可以节省。

编草甲,一件所需麦秸多少,李孟羲不知道,全军人手一件草甲,得麦秸多少,李孟羲也不知道,草甲编制难度一看就比草鞋麻烦的多,发下麦秸,军中众人会不会编草甲,李孟羲同样不知道。

“估计……得三四斤麦秸?”刘备迟疑着答了第一个问题。

……

“麦秸怕是不够。”刘备皱眉,“若再加军中囤积布料,再四处收集,应当勉强。”麦秸不够全军人手一件御寒草甲。

用麦秸御寒已经够寒酸的了,然而,连麦秸都不够用。

……

至于草甲好不好编,堪称是织席贩履能手的刘备,抓着一把麦秸,随意挽了几下,编出了一条麦秸辫子。

“有些难。”刘备道。

末了,刘备跟李孟羲商议,“羲儿,咱还照收草鞋旧法,先通令全军,说收草甲千副,收完既停。而后,再发于众人麦秸,民夫众人能自觉编甲。”

李孟羲点了点头,然后补充到,“草鞋易编而草甲难,可使五斤粮换草甲一副。”

而后,刘备令士卒收拢麦秸,士卒们拉着麦秸车去民夫营,刘备聚集民夫营众人,先拿草甲展示,而后再说一件草甲可换粮五斤,只收草甲一千件,收完不收。

因草甲不同草鞋,草鞋寻常之物,民夫众人大抵六七成人都会编,而草甲不很寻常,纵令编草甲,很多人不定知草甲为何物。

又因草甲稀少,不够分下去给众人做参考,李孟羲出了一个主意,他令军士取来长竿数根立于民夫营各处,然后,每根竹竿上,系一长绳,绳上系一副草甲,于是,民夫众人就都能近前看草甲如何编了。

草甲系于高杆,于是有限的几副草甲,就人人容易找到,而不会传了一会儿,都不知传哪里去了。

草甲有绳索系着,同样也不会丢了。

小小一细微之处,足见李某人智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