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四百五十四章 草人借箭

第四百五十四章 草人借箭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还是不妥。”李孟羲迟疑道。

“哪里不妥?(何处不妥?)”刘备关羽看过来,异口同声的问。

李孟羲答,“若远六七十步,箭远且慢且稀,拿盾遮掩,倒是能遮掩个七七八八。

可近至叁十步,箭雨密且急, 一面盾,怕不能十足稳妥。”

李孟羲复又看向关羽,认真道,“兵凶战危,就怕个万一。万一将军遭逢不幸,纵能万胜,于我而言, 于玄德公而言,等同大败亏输。不能十足稳妥, 暂止此行,我等冒不得险。”

李孟羲关心之意拳拳,关羽心中为之一暖的同时,又觉得李孟羲瞻前顾后的,很不痛快。打仗哪里有真正的完全之策。

关羽不由摇头,正想再说,却看到李孟羲开口。

“我倒是有一策,或可一试。”李孟羲面有思索模样,他眼睛转动,半是自言自语,半是像说给刘备二人听,“我等所虑者,黄巾箭雨也。

若设计使黄巾箭雨骤停,则再弯弓曳射,十足稳妥也。”李孟羲幽幽道。

刘备关羽相视一眼, 皆是不解, 忙问, “如何使黄巾箭雨骤停?”

李孟羲突然就笑了, 笑的莫名其妙,“可使人扎草人,派人举草人至敌城之下,而后——”故意那么一停顿,看刘备关羽侧耳倾听模样,李孟羲目光炯炯,“用草人骗尽黄巾箭矢!”

计策说完,气氛沉默了。

刘备看着李孟羲,他还是不解,“羲儿,黄巾满城,且不说他箭支有多少。再说我等拿草人去骗他箭矢,他黄巾纵能一时上当,可黄巾又不傻,须臾就能醒悟过来。

等黄巾看出我等伎俩,停了弓弩,干看不射, 我能奈之如何?”刘备一番那么分析。

李孟羲笑得更开心了,“玄德公说的对啊,他黄巾又不傻, 我拿草人骗他箭,他须臾就能看破我伎俩,而后干脆不射。

好就好在,他黄巾——干看不射!他要不射,岂不正中我等下怀,而后,我可从容曳射也!”

刘备勐然就瞪大了眼睛,他明白李孟羲的意思了。

妙啊!好一个草人计!骗箭是假,故意让黄巾以为是要骗箭,黄巾自以为看破我军意图,索性停弓不射,却因此,正中我下怀。

这真是……

刘备为李孟羲严谨的算计折服了,关羽也是佩服模样。

好了,问题全然解决了。

只要黄巾看破李孟羲的阴谋诡计,自鸣得意的不再放箭,那就妥了,关羽何止能从容曳射,简直就能从容曳射。

关键是,黄巾能看破计策吗?很大可能。

黄巾又不傻。

黄巾只要看破计策,那黄巾就中计了。

这是计中计,或许可称为连环计,或许为叁十六计中的绵里藏针,又或欲擒故纵,再或者,是大紊小动的策略。大紊小动,《亮剑》中的李云龙用的非常熘,李云龙打鬼子,下令全团往前冲锋一百米,冲锋声势高昂。鬼子以为,李云龙部是要突围,实则,是李云龙想一炮轰掉鬼子的指挥部,但迫击炮射程不够,够不到,还差一百米。

所以李云龙就往前突了一百米。

全团一阵突击,那么大的动作,就是为了促成拉近距离进入迫击炮射程的这个小意图。这就是大紊小动。

紊,紊动,紊和动一个意思。

依然是《亮剑》这部电视剧中,李云龙后来成了师长之后,和楚云飞大战,又用了一次大紊小动的策略,他让全师往前压,他本人却带一支先部队从缝了插进去了,直接横穿几十里,打到了楚云飞的指挥部。又一次经典的大紊小动战术。

于现在,义军大张旗鼓的扎草人,一副势不把黄巾箭支骗完,势不罢休的模样。又扎草人,又发动大量人手,声势不可谓不大。

然而大声势之下的真正意图,只是为了安全的在叁十步外往城下曳射。

这是再经典不过的大紊小动策略。

李孟羲一招草人借箭实则绝箭计,宛若神来之笔,刘备关羽叹服。

其实李孟羲是想到了诸葛孔明用草船借箭,然后才想到了用草人借箭,然后借用草人借箭的计策,再进一步算计黄巾。

黄巾大概率中计,为让这个大概率,进一步增大,尽可能接近百分之百,李孟羲手拄着下巴,边看着刘备关羽忙碌,他边微皱眉头,思考起来。

为了更好的让黄巾知道我军是要骗箭矢的,不妨,明说出来,省的黄巾看我军拿着草人过去,不知道干嘛的。

明说出来,干脆明说出来得了。

可使军士拿着草人到了城下,贱兮兮的故意喊,来啊,来射你爷爷啊!

那简直太明显了,任黄巾一看,就看的出来,我军好像故意要激他们射箭一样。

黄巾一想不对,就会觉得,这里边会不会藏着阴谋,这么一揣摩,不打紧,一揣摩黄巾就会明白过来,奥!你是来骗我箭的吧!你们官军想把俺们箭骗完,好攻城的时候让俺们没箭射你,想的美!偏不上当。

于是聪明无比的黄巾,束弓挂弩,一支箭也不射,一支箭也不让官军骗了去。

然后,关羽就可以安心曳射了。

这就是,故意明说出来,故意让黄巾觉得不对劲儿。

除此以外,再逼真一点,让黄巾更加相信我军是为了骗箭的,可以让军士故意去把草人上射着的箭一根根拔下去,给收起来。

黄巾一看,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明白。

等到军士们把草人身上的箭聚到一起,一捆一捆的给绑起,哪怕聪明如曹操,也得脸黑,气的下令不让再放箭。

刘备是玩麦秸的行家,刘备跟麦秸长时间打交道,不仅一手草鞋编的非常熘,现在要用麦秸扎草人,刘备扎草人的速度也极快,一把麦秸一握一绑一塞就是个草人脑袋,然后是草人的手,草人的身子。

和刘备比起来,一旁的关羽和过来帮忙的士卒们,都慢的多。

其他军械打造得需要时间,草人则简单的不行,没多大一会儿,就扎好了一两百个草人,草人都是以枪杆为轴扎在枪杆上,刀盾兵一手拿盾,一手举草人,则就可以骗箭了。

既然是为了骗箭,不必全用人力,用板车也可。

找来板车十几辆,上边绑了一圈草人,车上也放满了草人,整个一车草人。

而后开始制作绳箭。

因为要远射,绳箭的绳子必须够长,叁十步远的距离,加上偏移,加上斜度,至少得四十步的绳子。

关羽一旁比量绳子,不够长的就接一截,李孟羲过去帮着把麻线往箭支上绑。

一切准备妥当,得找鸡血或是什么血,好给绳子染色以使更为明显。

鸡,军中现在没有,过来攻城的时候,倒是带了几只猪羊准备是克城之后杀猪宰羊犒赏叁军来的。

现在既然缺红色染料,索性直接杀一头猪羊取血。

下令杀猪。

没多大一会儿,有人端着猪血来了,刚好,这边绳箭十五支绑完,直接就放猪血中泡了又泡,把绳箭的绳子染的血淋淋的,红艳一片。

一切妥当之后,关羽认真回想一下,还缺枪旗,于是又找来十五杆枪旗。

“走!”关羽道。

李孟羲又要被绑竹竿上担任人形了望塔了。

他的那一身小的步人甲,经过前一次的箭雨攒射,步人甲上好多甲片受到了一定的损伤,甲片有的弯折,有的开裂,某些位置,绳子也被射断了,甲片挂在断绳上,系系熘熘。

步人甲的防御力下降了一些。

上次就被箭支透甲伤到了,为了安全,李孟羲特意找来一件小一点的皮甲先套在了身上,然后再套步人甲。

一身打扮完成,刘备突然走出来拉住李孟羲,眼往下朝李孟羲脚上看。

刘备眉头皱起,“羲儿,脚得包一下。”

李孟羲茫然低头往脚上看,一看他明白过来了。

明白过来之后,顿时就是后怕。

原来,上一次临近敌城去探查,李孟羲和关羽和刘备,全都没注意到脚上的破绽。

李孟羲的一套步人甲,从头到腿都有防御,腿部也有胫甲防御,唯独脚掌一点,什么防御也没有。

幸好脚上没有被流箭射中,不然一箭就能射穿脚腕,轻的破皮伤不用怎么担心感染,脚腕贯穿伤危险十倍不止。

说不得,万一脚腕被射穿,就有极大可能死于感染。

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之前疏忽,李孟羲心头一凛然。

刘备找来一件铠甲,毫不犹豫的拿剪刀刷刷把甲绳一点点剪断,把一套甲剪成数个甲条,然后细心的把李孟羲脚部给缠了一圈又一圈,全当是作为甲靴了。

脚上缠了数重甲条,李孟羲感觉脚立刻沉的跟穿了铁鞋一样,好在不需要走路,不影响。

一切妥当,李孟羲第二次被绑在竹竿顶端,高高吊在井阑之上。

此次出动刀盾士两叁百之众,刀盾兵们除手中拿盾,腰间挂刀,另一手还举着长杆,长杆上扎着草人。

另有板车一十五辆,车一圈绑的,车上放的都是草人。

关羽手持强弓,身旁是许多帮他拿箭和带枪旗的士卒。

“走!”高处,抱着大盾的李孟羲朝下喊道。

“走!”关羽令下。

这一众举着草人的奇怪人马出营去了,引起营中军士许多好奇。

——

至城百步外,就已经有按耐不住的黄巾射箭过来,箭支飞那么远,力道肯定锐减。

李孟羲在高处,他视角比别人开阔,瞅见一道黑影朝旁射去,“有箭来!防备!”李孟羲预警。

下边关羽闻声令下,“举盾!!”

众军士闻言立刻举盾遮掩。

此次,军士手里不仅有盾,还有草人,拖累的多,行动更慢。

刀盾士们举着盾,举着草人,簇拥着井阑,缓缓往城角压去。

越来越近,城上箭雨逐步增多。

至七十步。

关羽下令驻守。

刀盾士们于是把手中枪杆插在地上,让草人立在那里,自去顶着盾和旁边的人组成盾阵以抱团防御。

关羽也缩盾阵中去了。

黄巾箭雨不停射来。

此时城上黄巾应当相当疑惑,官军又来了,还是不多的人,还是没见抬梯子,透着古怪。

箭矢嗖嗖飞来,这次义军特意带着许多草人,不停的有箭支射在草人上钉在了上面,此时真有些草船借箭的意境了。

百二十息之后,绝大多数草人上都钉上了大量箭支。

关羽眼看时机到了,草人上这么多箭,足够诈敌了,于是,下令再往前进。

近至五十步,四十。

终于,城头黄巾彻底看清了,难怪看着官军是像拿着草人来了,官军果然是举着草人来了。

城上黄巾见此诡异之状,都伸长脖子探头观望,一片惊疑。

近城叁十步,与上次接近的最终距离一样,然而此时,城头箭雨分外稀疏,没多少箭支过来。

有一个黔之驴的典故,老虎初见驴,不明驴子的底细,驴子叫一下,就让老虎惊吓。

现在也一样,义军举草人临城,此举怪异,城头黄巾一时不知明细,迟疑了起来。

见黄巾箭雨不再,李孟羲悄悄放下盾,露出了脑袋,“城上的黄巾听着!来射你爷爷啊!”李孟羲破口大骂。

下边,刘备关羽还有众刀盾士,听着李孟羲稚嫩的还带着娃娃音的咒骂,违和感强烈,不少人都忍不住笑了。

来之前商议过了,这是激敌策略之一。

关羽忍住了笑,沉声道,“你们也骂,喊黄巾放箭!”

众军士听令,破口大骂起来。

“贼人听着!有种射死爷爷!”

“来啊!放箭啊!”

“没箭了吗?崽子们!”

“有种就放箭!”

……

众军士一阵叫骂,城头黄巾听在耳中,再看看城下官军草人的箭支,再一看自己箭壶中损耗大半的箭支,哪怕是普通黄巾士卒,也隐约觉得不对了,官军叫嚣的这么厉害,好像是故意激这边放箭一样。

城头的黄巾头目见事出反常,拿不定主意,立刻道,“你们盯着!我去报知将军知晓。”

说罢,匆匆下城去了。

张宝听闻城外有异,忙登城来看。

张宝登城之时,义军众军士还在骂战。

“来啊!来射你爷爷啊!”

“有种来射!”

“爷爷何惧你们鸟箭!”

……

诸如此类的谩骂声不绝于耳。

张宝手扶城垛往下观瞧,耳听官军谩骂,又瞅见城外官军手中插满箭支的草人,官军又放声相激,略一思索,张宝就弄懂了官军伎俩,“哼!”张宝一拍城垛冷哼一声,“官军定是要骗我箭支,等我箭支耗空,他好来攻城。”

“传令!官军攻城梯不至,便休得放箭!莫中他计!”

目视城外叫嚣官军,张宝冷笑。

张宝军令于城头传遍,张宝令,梯不至,不得空耗箭矢。

哈!黄巾看破诡计,正中某人计也!

城外,任凭官军如何谩骂相激,张宝冷笑不止,官军计穷也!张宝如此想到。

随后,张宝下城去了。

军令不让放箭了,城头黄巾怎能忍官军辱骂,开始回骂。

这边,义军骂,“你放箭来射爷爷!”

城上黄巾回骂,“爷就不放箭!你倒飞上来!”

好生热闹,听着喜感。

李孟羲和关羽刘备,看黄巾弓弩息声,再无一矢下来,便心知计成了。

“关将军!”

李孟羲小声朝下叫了一句。

关羽出盾阵,往敌城看了一眼,取出绳箭,将绳尾缠了个绳圈绑在指头上,举起弓,捏住绳箭箭尾,抵在弓弦上,而后奋臂开弓,嘎吱一声,弓成八分满。

松弦。

嗖的一声,羽箭飞了出去,箭杆上系着的细绳紧跟着被带了出去。

叁十步,箭支瞬息飞过,直直的飞到城墙角处,钉在墙根泥土上。

这过程中,黄巾干看着,没有动静,一矢未发。

关羽一箭中地,箭杆系着的细绳从箭支处一直延长到关羽手中。

“旗拿来!”关羽伸手向一旁。有士卒把早备好的枪旗递过来。

关羽顺着手中的绳看了一眼,略对了一下距离,然后单手握住枪旗,随手狠狠地往地上一戳,枪旗稳稳的戳在了土里,直直的立在了那里。

解下指上的细绳,栓在旗枪上栓的半紧不松,完成后,从这头打量到那头,一根细的红线,横亘叁十步距离蔓延了过来,绳上半干涸的牲畜血暗红发紫。

若说显不显眼,关羽随便一看,就能清楚的看到线在哪,根本不用特意留心盯着看,抬眼就能看到。

上次来探城,插在地上的环首短刀没用了,顺便收走。

井阑往左推,去下一处楼梯口曳射留记。

井阑慢腾腾的推过去的途中,城上黄巾干看着,一点动静没有。

到地方,“停!”李孟羲朝下边喊到。

队伍立刻停了下来。

上一箭,是在城角,只用对着城角射就成了,然而到第二个楼梯口,是在城墙中段,目无依凭,关羽凭感觉照着城墙根下射了一箭。

高处的李孟羲是唯一能看到城后楼梯口所在的人,他看到,关羽这一箭,有些射偏了。

关羽一箭射完,抬头问,“羲儿,箭正否?”

“……偏了点,不过尚可……”李孟羲本就想说,就此算了,没偏多少。

关羽一个动作让李孟羲又是意外。

关羽手拉着细绳用力一拉,那边,叁十步外,箭支被绳子拔起,给拉了回来。

李孟羲恍然,绳箭的确是能回收的啊。

曳射标记法,甚至还能修正!甚至比赤羽箭还要好!

赤羽箭也能标记,在叁十步外,一箭射过去。可万一,赤羽箭没射准,偏了,就没办法补救了,又不能跑城下去把箭拔回来。

曳射法则能补救,偏了就拽回来重射就是。

因为能补救,因而就可以做出极其精准的标记。

再随后,关羽对着一个地方,重复射了数次。

“左了一点。”李孟羲指正。

……

“又偏右了。”

……

“好,这次正好。”

……

以李孟羲的这个角度看,绳箭正巧射中楼梯口正中的那个位置,不偏不斜,精准异常。

照旧,关羽又一次把枪旗戳在地上,把绳箭的绳子高高绑起,从箭支落处,到枪旗处,叁十步,一条弯弯的红线悬在那里。

井阑继续往下,轮子慢腾腾的骨碌碌的滚。

李孟羲警惕不减的仍在防备城头,就怕黄巾突然偷袭。

事实证明担忧是完全多余的,不知该夸黄巾纪律还算可以一支箭也没再射下来,还是该讽刺黄巾低层军官军事素质的缺乏,明眼见义军在算计布置什么,城头黄巾军看到饶有趣味,个个张望,却没人想到抽冷子射上几箭打扰一下。

没箭雨干扰,此时也没风,关羽愣是比在靶场试射还轻松。

李孟羲甚至是悠闲的,有充足的时间协助关羽一次次重新修改箭支落点。

一段时间后,走至另一段城墙角,十个楼梯口全部用箭支和绳子标记了。

回头看,城外隔一段距离就在地上插了一杆旗帜,显眼无比。

李孟羲感觉成就满满,“撤!”

义军毫无波折的撤退回去。

直到李孟羲众人都撤回营地了,才有稍微机灵的黄巾头目回去禀告张宝,说城外有异。

张宝赶忙登城细看。

张宝登上城池,不用头目指,他一眼就看到城下插着的旗子。经头目提醒,说旗杆上还绑着绳子。

张宝探头往城墙根一看,还真看到绳子。

一支箭钉在城根,红绳从箭杆一直连到旗杆上。

一旁头目小心翼翼的问,“将军,官军是不是也有高人,这是个害咱们的法术不成?”

张宝闻言,脸色一变,转头瞪了头目一下,“什么法术!论法术,官军也配跟我兄天公将军比?莫要乱言。”

张宝看了半天,看不出名堂,只能下城。

张宝走后,城头慢慢竟然起了流言,流言渐渐传开,黄巾军们神神秘秘,悄悄议论,说官军可能是设了法术,要害人呢。

话说,作茧者必自缚,黄巾反应正应此理。张角自早时行医治疫之时,他假托仙术,画符作法,笼络信众,故而大凡张角本部,比别处黄巾,更信怪力乱神之事,也就是,更加迷信。

现在义军过来又是红线,又是旗,又是箭,还没怎么着呢,黄巾就已经流言四起,自己脑补什么法术。

如果让李孟羲知道曳射法还能有攻心之效,他肯定会乐的不行。若让李孟羲知道,随手做了一些战前布置,就让黄巾自起流言,那李孟羲肯定会明白一个道理,他会明白纵然装神弄鬼是虚假的,于兵事无补,但是如果敌军信鬼神之说,那何妨装神弄鬼呢。

不就迷信吗,迷信能用,为何不用。

装神弄鬼一番,不用打,黄巾就吓得战心已失,不战而屈人之兵。

前不久,李孟羲总结过慑敌之法,归纳出,慑敌之法实乃制用五感之法。

正如,张飞当阳断喝,吓得一员曹将肝胆俱裂撞落马下。然,如此威势,对一聋子一点用没有,因为聋子听不到。

同理,十万大军列阵,甲光曜日,此般威势,威慑不了眼神不好的人。

当日归纳威慑法,李孟羲想找到其中普遍规律和各类方法汇总,但他总结的并不完全。装神弄鬼,也能威慑敌众,并且,古人大多迷信,装神弄鬼具有普遍的威慑效果。

五感之外,有第六类威慑法——装神弄鬼之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