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卢植眼中的天纵之才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卢植眼中的天纵之才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黄巾军情于一副图上尽现,贼情李孟羲尽知。

李孟羲挠头想了一会儿,他看着卢植,半天想不起要问什么。

卢植也不催,面带微笑。

好一会儿之后,李孟羲实在没什么问了,倒是想到一事, 李孟羲眉头一挑,看着卢植,道,“如今卢师孤身离军,那董卓又是不能容人之人,大肆排除异己。

想必此时,卢师麾下诸将,此时如履水火,进退失据。”

“此番我部前去讨贼, 若遇董卓,看能不能接济众将。”

“故而,”李孟羲停顿了一下,期待的看着卢植,“卢师可与我修书一封,书信中可言明,令军中诸将离军暂投我部,我军也好代为照应。

若有信物,也请一并交付于我。”

李孟羲说的诚恳,好像全是为卢植考虑的。

然而这掩盖不了李孟羲想趁机抢人的意图。

李孟羲的小心思,瞒不过卢植,卢植看破并不说破。

再说,今番孤身离军,大军所托非人,军中诸将真如李孟羲说的那样,水深火热, 进退失据。

刘备若能照拂众人一二,也算。

再者说,刘备义军草创,军中处处需用人,众部署入刘备军中,一能远离是非,二也能助刘备一臂之力,两全其美。

李孟羲有所算计,然此乃阳谋也,于情于理,卢植不会拒绝。

提笔挥就了书信一封。

卢植把书信交给李孟羲,交代到,“军中有我侄儿卢钟,任裨将军,他识得我笔迹。

见他只需把书信交付于他,他自会明白。”

李孟羲接过书信,粗略扫了一眼,随口道,“估计不妥。董卓清除异己,卢师亲信必首当其冲,卢钟将军又是你侄儿,我估计,此刻他或已身死……”

说到这,李孟羲自知失言,赶忙闭嘴。

卢植张了张嘴,“唉。”无力长叹。

李孟羲说的很有道理,无力反驳。

若卢钟已死,那书信或无用了。

为稳妥,李孟羲又问卢植要其他信物。

卢植便搜身上,无一长物,只找到一条豹皮腰带。

卢植解下腰带送给李孟羲,道,“此物,我亲近众人应当眼熟,有此物,小友应能便易行事了吧。”

只有一条腰带,能不能便易行事,李孟羲狐疑。

半晌后,李孟羲上下打量卢植一番,“还有无其他?”

李孟羲一副不拿干捞净誓不罢休的嘴脸,卢植都无奈了,有些哭笑不得。

卢植也是头痛,心知李孟羲也是为事详计,卢植也不好说他什么。

卢植直挠头,好半晌后,卢植实在拿不出来东西了,只好道,“我军中有宵禁口令,令为【流火】,董卓掌军,我料他必不用我旧令。

故,若你寻我亲信,当其面,述此令,当能取信于彼。”

流火。

七月流火。

卢植领兵之日,应当是七月,故而用流火为令。

李孟羲认真记下了。

同时,李孟羲有些疑惑,他有些弄不懂,这个宵禁口令,到底用来做什么。

正好,老将卢植在前,李孟羲便虚心请教。

李孟羲请教,卢植还有点惊讶。

当李孟羲卷开布卷,提笔作势要记,一副认真模样,卢植暗自笑了。

“你问我,宵禁令有何用。

老夫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明白,到底为何,只知古来便如此。

若说用处,大抵,是为防禁细作。”

卢植缓缓说道。

“细作?”李孟羲眉头一皱,面有疑惑。

卢植祥解道,“拿你军中来说,若有黄巾探子,摸入你营中刺探虚实。敢问,军中万人,你能不能个个认得?

又怎知其是民夫,还是细作?”

卢植这么一说,李孟羲听明白了,连连点头。

见李孟羲似乎听懂了,卢植又说,“宵禁令便用在此处。军士巡营之时,撞面例行互问口令,遇营中走动民夫,则间或问令。若其能达,则无碍。

若其不能答,则或有非常。

此时,”卢植手指点了点矮几,笑问。“此时该如何,小友应当明白了吧?”

李孟羲颇为受教,连连点头。

李孟羲忽然想起,似乎宵禁口令,自始至终贯穿在古代战场之中。

比如“立正”,“哨起”两令,就是戚家军夜晚的宵禁口令。戚家军夜晚巡逻的军士若是遇上在营中走动的人,则以“立正!”令询问。

被问询之人,则应立刻以立正姿势站住,答“哨起。”

如果不是戚家军的人,一问答不出来,就暴露了。

那么立刻,巡逻军士就吹响挂在脖子上的竹哨示警。

这便是“哨起。”后世进入现代化后,传承古人口令,稍作修改,变为“稍息”,这便是队列口令之由来。

李孟羲深刻意识到,宵禁口令极其重要。

防细作是一方面,还能防止敌军渗透。

拿义军目前来说,军中各处,防备并不森严。

每日扎营时,民夫散出去各处采集,不可能每个角落都看得到。

若是黄巾细作,真趁机混进来,黄巾的装束混在民夫中,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若是黄巾想出了趁夜渗透焚烧义军粮草的毒计,夜里细作摸出民夫营,去把粮草点了,后果太可怕了。

战场上,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义军被黄巾细作混入营中被焚烧粮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想到关键处,李孟羲眉头紧皱,提笔写记。

“军中宵禁令如今无有。

【宵禁令】此三字,剖析为,【宵禁】,【令】,可分究之。

【宵禁】之用,大抵有二。

其一,夜里月昏火暗,稍有风吹草动,易生啸变,故,行宵禁,禁止各部无令乱走,少生混乱。

其二,各部依令束足,不乱走动,则敌细作若入营,一眼显露。

【令】者,非只宵禁有令,军中亦需通行令。

细作渗透,又岂止夜时?白日亦需防禁。

而今军中,无宵禁之令,更无通行令,此二令若行,需纪严而制备,军中民夫过半,民夫纪不严,且无制。

宵禁、通行二令,无行使可能。

军中于此处为破绽,为防此破绽为敌所趁,致细作入营,粮草被焚,令不能行,则可先加派人手,严看粮草。

由此,又反知【渗透】克敌法。

敌若无制乱散,如黄巾流民者,可用混水摸鱼法。派精干之卒,去甲弃兵,假为流民模样,混入流民之中,轻而易举。

敌若军有纪,人有数,则用易容法。遣人灰土掩面,以为遮掩,低头垂首,避众目而入。

敌若再强,纪严营肃,则用谍报法。在敌散兵如斥候游骑等离队之时,捉俘虏,拷问详明。而后,答问过岗,营门直入。

渗透法细思能有四用。

其一,死士入营,斩将杀帅。

其二,可详知敌虚实。观敌之法,远能观军势,近能知兵形,入则放能知虚实。

其三,细作入营潜伏,至深夜,呼喝四起,高呼走水,高呼敌来,人马夜惊,若敌无纪之军,只此一法,可令其营啸军乱,不攻自破。

其四,夜深人静之时,细作轻兵可焚敌淄重……放火烧粮,此时细思不易。火纵能点起,敌见火起,须臾至,立灭火,死细作十数,焚毁马草之两捆,得不偿失。

若要此法得偿为用,则要点有二,一为能引猛火之物,使火点起,敌纵来,不能灭火。此猛火之物,难寻。至于第二,则在于人。细作轻兵,选善暗杀无声之轻锐之士。夜里,将看押粮草之卒,一一抹杀,待其粮草重地警戒之人尽皆丧命之后,从容点火。

而后,敌营之人,闻火声汹汹,此时出营方见淄重被烧,再想补救,为时已晚。

此法,可谓之,【特攻法】……”

李孟羲在那刷刷刷写个不停,恍然忘记身处何方。

卢植都奇怪了,他好奇李孟羲都写了啥。

卢植探头看,脖子伸了老长。

终于,李孟羲把东西写完了,停笔,长舒了一口气。

忽然,李孟羲想起身处何方了,他不好意思的朝卢植笑了笑。

卢植也笑了,“看小友笔下匆忙,卢某甚是好奇,可与我一观?”

李孟羲忙把布卷递了过去。

卢植接过墨迹未干的布卷,开始看起来。

除了李孟羲写的字,是横着写的,以及某些字写错了(简体字)以外,卢植读起来没有一点难度。

“细作渗透,又岂止夜时,白日亦需防备……”

“【宵禁】之用,大抵有二……”

前边的内容,论述详实,条例清晰,卢植边看,边微微点头,前边的内容,还不算惊艳。

当卢植读到后边,“又反知【渗透】克敌法……”

“……鱼目混珠法……”

“……易容法……”

“……谍报法……”

“渗透法有四用……”

“……详知虚实……斩将杀帅……营啸军乱……焚毁粮草……”

字也不多,卢植读完,瞪大了眼睛。

一遍读完,卢植意犹未尽,又从头到尾,连读数遍,边读边细细回味。

数遍读完,卢植抬头,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少年,“小友,此是你方才所写?”

李孟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卢师说宵禁之令,晚辈稍有想法,就写下来了。

卢师在前,晚辈这点东西,登不上台面。”

李孟羲谦虚无比。

卢植心里波澜起伏,他实在不敢相信,瞬息之间,面前少年便想出了诸多克敌之法,条条奇绝。

卢植再一想,克敌之法,竟条条都能用,都可建奇功。

拿鱼目混珠法来说,黄巾混然杂处十几万之众,派几十死士乔装打扮,混入黄巾,一点不难。而后,死士若是能趁机接近张角刺杀之,贼情瞬息转变。

渗透法,斩将杀帅,黄巾群龙无首,大乱,贼情旦夕可定;细作深入黄巾,摸清张角本人在哪,领精骑直捣黄龙,黄巾群龙无首,旦夕可定;细作混入黄巾之中,趁夜呼啸,此时,若在外有兵马几百仰作大举攻伐,里应外合之下,黄巾不攻先乱,不战自溃;至于渗透之焚烧黄巾粮草法,计毒,莫过于断粮,黄巾粮草若失,岂能长持。

或许,当初若能用此奇策,战事不至拖延至今,朝廷也不会……唉。

如今后知后觉已然晚了。

卢植仔细的打量着面前少年,越看越顺眼,好一个少年小军师,刘备能得此异才襄助,幸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