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着赤,弓着绿,骑着黑

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着赤,弓着绿,骑着黑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很快,就是傍晚。

扎营之后,李孟羲下车,在车边站了很久,他在想,该去哪里。

想了好一会儿,对了,是木匠营,于是李孟羲就去木匠营看了一会儿,看鱼胶也有了,木匠营的鱼鹰舟涂了鱼胶之后,能不能防漏水。

待在木匠营一会儿后,李孟羲想去找刘备,商量一下训练的事。

这期间,他离开扎营地,走远,离人远的地方找了个地方撒尿,之后,去找刘备。

很巧,刘备也过来找李孟羲。

李孟羲刚到中军帐,刘备也刚到厢车旁。

刘备只见了小砖在车边,拔地上的草玩,不见李孟羲,“砖儿,哥哥呢?”刘备问。

小砖抬头, “俺哥没有搁这儿。”

“唉?那去哪了?”刘备寻思。

李孟羲到中军帐,也不见刘备, 问刘备亲兵刘备去哪了。

“主公不是找你去了吗?”亲兵说。

李孟羲于是就回。

再说刘备, 刘备觉得, 李孟羲要是不在,一般就是在木匠营。

刘备就往木匠营找。

鲁犁说, 对刘备说,“军师刚走没一会儿,朝中军帐找你去了。”

刘备就回中军帐。

这时, 李孟羲回到厢车旁了,也没看见刘备啊?

“砖头,你备叔来找我了吗?”李孟羲问在车边玩的小弟。

“来找了。”小砖说。

“哎?那人去哪了?”李孟羲挠头。

可能是,刘备来找, 没找到,又回中军帐去了吧。

李孟羲就又折回去,去中军帐找。

那边, 刘备回中军帐, 亲兵们说, “军师刚来找,看主公不在,又回了。”

刘备点头,又去找李孟羲。

刘备走了一会儿,李孟羲过来了, 问亲兵, 刘备呢?

亲兵瞪大了眼睛,“主公刚去找你。”

就这样, 跟开玩笑一样, 李孟羲和刘备俩人,互相找彼此, 各种转圈,转了好多圈,终于碰头了。

中军帐, 第四次来找人了,又是刚好错过,聪明的李孟羲索性,站在帅旗下不走了。

当日天降雷霆,帅旗被雷劈了, 旗杆新换的, 但上面新旗面做的潦草。

当刘备再找过来,找到李孟羲时。

两人相视一笑。

找人找到天都要黑了。

“玄德公,我军中有一大不足。”李孟羲看着走近的刘备,幽幽说道。

而后,刘备李孟羲两人,就站在帅旗旗杆下,李孟羲在说,刘备在听,李孟羲时不时指着头耷拉着的刘字大旗,刘备也时不时抬头去看。

可见,他们讨论的内容,大概是旗帜相关。

“玄德公,我军旗帜不明,此为疏漏之处。无有战事之时,无有标识各部之旗帜,不便联络。

就比如我方才找你,你不在大帐之中,而在巡查各处,我一时间如何能找到你。

等我满营寻人,找到你时,已耽搁许久。

你我皆事务繁忙,片刻时间就能做好多事,何必耽误时间在寻人之上?

玄德公,你可使亲兵扛一大旗随你同行,你去哪,大旗也去哪。如是,我若有事寻你,大旗高曳空中, 一目了然,我去大旗所在之处, 一找一个准。

若军中他人也有杂事寻你,见大旗高耸在处,径直而去, 如此岂不便捷?

假设,一日若有二十事要寻玄德公商量,每事都耽搁二三十息,二十事便是五六百息,一日耽搁时辰便是三分之二刻,十日便是六刻有余,百日千日累积起来,殊为可观。

这还是平时,耽误些许无妨;若是战时,急切之间找不到人,岂不危急?”

李孟羲给刘备细算了一笔帐,算清了每日浪费在找人时间共有多少,日积月累,累加起来,又有多少,刘备从没从这样的角度考虑过问题,现在听李孟羲这么一说,有些耳目一新之感。

“是极!”刘备感慨,搓掌赞道,“之前无备,若非羲儿慧眼,此疏漏不知何时方能填补。”

刘备面带笑意,对李孟羲大为赞赏。

关于旗帜系统,李孟羲已有充足考量,他说到,“关于旗帜细则,我已思虑有下,可着手以下三种以做区分,一为军旗样式,二为军旗颜色,三为旗面番号。

旗以诸色区分,远亦醒目。旗色可用于区分兵种,或使赤旗为步卒,黄旗为弓弩,绿旗为骑兵。

以角旗标识枪阵,以方旗标识刀盾兵,以有飘带之角旗标识枪兵和盾兵混合之营,枪兵在前;以有飘带之方旗标识盾兵枪兵混合之营,盾兵在前。

以双角旗标识弓弩营,有飘带为弩营,无飘带为弓营。

而后,是旗上番号,写明各营各什,由一,二,三,四,依次后排,进一步再做区分。”

军旗细则经李孟羲一说出来,刘备前思后量思索了好一会儿,竟想不到任何可以改进之处。

就拿最细微之处来说吧,李孟羲说用角旗标识枪兵,用方旗标识盾兵,为什么不反过来呢?

因为李孟羲已经考虑到了,枪,举起来是一个尖,所以用三角形的旗帜,盾兵手里拿着一面盾,盾就是方形的,因此用方旗,很直观,比较容易让兵种和旗帜联系起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能让记忆量减轻,使士兵更快的记住各种军旗代表的什么意思。

刘备也是人,也有自尊和不服输的劲头,刘备一直都很佩服李孟羲,佩服其足智多谋,但佩服归佩服,李孟羲这小小年纪能想到的事,他刘玄德二十多岁的人要是想不到,多尴尬?

刘备在跟自己较劲儿,李孟羲已经把军旗细则说出来了,哪怕再在李孟羲所说的基础上,再说一点呢,也算找回了场面。

可刘备挠着头,把李孟羲所提出的军旗标识细则想过来想过去,愣是想不出有何可增改之处。

刘备想的直挠头,李孟羲还以为刘备在想提出的军旗使用条例呢。

两人好久无言。

又过了一会儿,刘备突然灵感心至,猛然抬起头,有些激动,“羲儿,既然旗帜可以五色区分,士卒军服,何不也以五色区分?使骑兵着赤,使步卒着黑,使弓弩着黄,如此岂不更一目了然?”

刘备突然大声,李孟羲不知刘备为何像是有些激动的模样。

除军旗颜色,军服也可以用作标识……

认真思考一下,“玄德公此策大妙!”李孟羲拊掌大赞,在前世,海陆空三军,军服颜色也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空军是天空蓝,海军是白色,陆军是绿色。

三个兵种军服颜色如何如此?其实也有学问。

陆军的绿色迷彩,在陆地作战的时候,能够较为容易的融入到地面植被环境中,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海军是白色军服,则不是为了融入环境,而恰是为了不融入环境。

白色和蓝色是很显眼的对比色,大海是蓝色的,海军的衣服是白色的,如果船只出了事故,水兵们弃船逃离,用游泳圈或是橡皮艇在海上漂着,穿着白衣服,救援人员能很快发现海面的一点白色。

要是海军穿蓝色的,那就很不好找了。

至于说红外雷达之类的,战争时敌军万一一个脉冲炸弹,红外设备就不能用了,还得靠人眼去搜寻目标。

而空军的蓝色飞行服,为什么会是蓝色的,李孟羲这就不太了解了。

他猜测,可是和陆军绿色迷彩是一个目的——为了伪装。

天空是深蓝色的,飞行员的飞行服也是蓝色的,在飞机要坠毁的情况下,飞行员得跳伞,然后,敌军地面的高射炮机枪什么各种火力手从地面往上看,飞行员的蓝色飞行服和天空的颜色融为了一体,不容易发现。

于是,就增加了飞行员的生存几率。

应该是这样。

军服的颜色,虽说是边角的不能再边角的问题,但有能讨论的空间。

二十一世纪的军服是什么颜色,跟汉朝军服是什么颜色,因为其作战环境不一样,不能照搬。

说来,中原各朝代军服的颜色并不相同,秦朝尚黑,军服是黑色。

汉朝军服是红黑两色,汉军铠甲军服,和旗帜等,大多是红黑两色配色,威武大气,颜值非常高。

刘备神奇的提到给不同兵种配置不同的军服的方法,这同样打开了李孟羲的思路。

军服的颜色,应该根据作战环境,和其所属文明的文化因素来综合考虑。

中原的文化因素,有王朝兴替,五德终始之说。

汉是火德,所以尚红,张角扛起起义的大旗,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汉朝气运已终,金木水火土,火之后,为土。

所以黄巾军皆头裹黄巾,黄色即是代表土的颜色。

李孟羲沉思,冷兵器时代的作战环境是怎样的,有伪装的必要,然后用迷彩军服吗?

好像没必要……

不对,弓弩手还真有伪装的必要。

一般在险要处设伏兵,伏兵可以不要刀盾兵,但弓弩手是必须带的啊。

等敌军走入山谷,首尾一截,然后两头堵住,乱箭齐发,然后张合凉了。

既然诸兵种中,只有弓弩兵会多有埋伏在险要之处,藏于林间,埋身于杂草之中,只有弓弩手可能有较多的机会有隐藏的需要,那么就可以刻意用深绿或浅绿色来作为弓弩手军服的颜色。

如此,在弓弩手需要埋伏险要诸如山道两侧之类的地方,就可以有更好的隐蔽性,绿色军服就能稍微发挥出一点独特的作用。

弓弩手,用绿色军服,很合适。

那么古代最主要的步兵军服,又该用什么颜色合适。

一时半会想不到什么颜色合适,不妨换个思路,那就先考虑什么颜色

军服不适合当军服。

首先,白色的肯定不适合当军服,白色太容易脏了,而且,在汉文化中,白色和死亡丧葬联系紧密,穿白色很不吉利。

前世李孟羲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据说不管东西文明,好多时期军服和军旗都是以红色居多,一是,根据情绪色彩学,红色是很热烈的暖色调,天然有着调动情绪的作用。

而且,红色和血液的颜色一样,士兵们厮杀之时,血液溅到军服上,不容易看出来,从而有效降低了士兵的因为血迹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要是白色的军服,敌军一刀蹭到士兵的手指上,还没怎样了,士兵的白色军服上就溅了一大片血迹。

血迹在白色军服上看着很刺眼,士兵眼睛的的余光会不由自主的看血迹,附近的士兵也会注意到白色军服上刺眼的血迹,本来血滴到地上也看不见什么,但是溅到白色军服上,等于是把恐惧放大了。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人的手被骑兵的快刀一刀把手臂砍了,刀很快,手臂被砍掉了也只是凉了一下,甚至一时半会儿感觉不到痛。

手臂被骑兵的马刀砍掉了,本来还没事儿,这个步兵转头,看到了断臂处飙起的血柱被血吓的昏了过去。

要是看不见血,说不定心理压力还没那么大呢。

所以,李孟羲认为红色的军服,特别适合作为步兵军服。

一是颜色热烈,二是红色也耐脏,三是,血液溅到红色军服上,很不显眼,血液甚至会让红色军服,变得更加红艳了,四则是,红燃料也不贵。

弓弩用绿色军服,步卒用红色军服,还剩下另一个主要兵种,骑兵。

既然要以军服颜色来进一步区分各兵种,弓弩用了绿色,步卒用了红色,这两个颜色骑兵肯定不能用了。

骑兵专用服色,李孟羲想到的首先是黑色,黑色这个颜色很常见也很普遍。

古代染色技术不发达,一些颜色比如紫色,很难提取,因此物以稀为贵,紫色往往和华贵,王侯,贵族,等词汇联系起来。

用紫颜色的布料做军服太费钱了,不可能实现,而用黑布,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在汉之后几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有一支威名赫赫的精锐骑兵部队——玄甲骑。

玄,玄色,即是黑色。玄甲骑的马甲,马上骑士的铠甲,和骑士内里的军服,全是黑色。

玄甲骑从地平线上缓缓压过来,如同一堵墙一般,黑压压的一片,视觉冲击感很强大。

李孟羲还想到一点,初中物理有学过,颜色之所以会显示颜色,是因为光在物体上反射的波长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颜色。

如果光反射的不够,任何颜色的铠甲,在足够远处看,其实都是黑色。

我军骑兵离得远的时候,敌军看我军骑兵,是黑压压的一线,离得近的时候,敌军才能看清骑兵铠甲和马匹等的颜色。

骑兵远看是黑色的一片,而如果,骑兵再穿着黑衣黑甲,则更加重了这种黑压压的气势。

还有一点,假设红色军服的骑兵,和黑色军服的骑兵,都向敌阵冲锋。

那么,当冲近敌阵之时,敌军士兵眼看着骑兵从黑色,渐渐看到了骑兵衣甲的颜色,然后颜色越来越清楚。这就给了敌军士兵,一个能把控的住的视觉信号。

更简单的点来说,敌军士兵能目睹骑兵颜色渐渐变得清晰,心里就更有底一些。

士兵们能亲自多掌握了一些信息,恐惧就会少上一点,这是很奇妙的。

前段时间,李孟羲在思考,围城之时,兵力投放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当时李孟羲想到,如果把围城的兵力全部放在敌军城外,那么随着攻城战的进行,兵力开始损耗,那么在守城方看来,就会看到城外围城之军人数越来越稀少。

这因此能让守城方捕捉到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城外之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守城方能看到城外之军兵力在逐步损耗,因此能坚定守城的信念。

当时李孟羲假定了一个极限条件——即,只考虑兵力投放顺序的情况下,兵力投放顺序,对守城方施加的心理压力有何区别。

情况一,兵力一举全压到城下。此种情况,攻城一开始,城头敌军会看到我军兵力逐渐损耗,给城头敌军一种我再坚持坚持就能打赢的心理暗示,这不利攻城。

情况二,把兵力不一次投放完,按次第投放。

攻城前五日,派一万军攻城,守城敌军拼死拼活,守了好几天,眼看我军攻城兵力损耗了好多,心喜以为要赢了。

这时,第六天,再派两倍的兵力,派两万人来继续投入攻城,第七天,派三万。

如此,敌军不仅看不到城外兵力越来越少,反而感觉越打越多,越打越多,其心理压力会大到绝望。

李孟羲初闻有攻心之法,一夜思量,当时他自己总结出了专用于攻城之时兵力投放时的攻心策略,其策略主要内容是要把兵力是一波高过一波的兵力投放方式,正如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李孟羲创造性的给自己想的战法命名为“叠浪攻心”。

虽然有点中二,但是应该很好用。

当日所想的叠浪攻心战法,放在现下军服服色上,竟然也能适用。

骑兵若着红衣红甲,离远时远看黑压压一片,等冲近,敌军士兵看见一片红色,于是就知道,“奥,冲近了。”

此时士兵,由远处黑压压一片看见红色,就等于在守城之时,看到城外之军,人数变得稀少。

而若骑兵是黑衣黑甲,远看黑压压的一片,等冲近,黑色更加黑压压的了,敌军士兵瞪大了眼睛,只觉如山岳欲来。

远景的黑色,被骑兵的黑衣黑甲把黑色加重了,因此可产生骑兵越来越近,黑色越来越重,气势越来有压迫感的效果。

这依然符合,叠浪攻心之法。

好一个叠浪攻心术,攻城能用,骑兵铠甲颜色竟也符合这个策略。

古来兵法家,大概无人注意到这一点吧。这的确是李孟羲独创。

步,弓,骑,三大类兵种,其服色如何选择,李孟羲有了计较。

把自己所想,告知刘备。

“深绿之色,适用弓弩。盖因若要于险要伏敌,则必选弓弩之士,伏而远射之。

士伏无草木之中,若着绿服,袍服与左右草木浑然一色,于远处难辨究竟,于是隐蔽,于是利于伏守。

赤红之色,利于步卒。盖因赤红之色,如火之烈,可壮士气。

步卒近身搏杀,热血四溅,赤血落于赤服之上,士不见有血,则不惧有伤,于是不惧于死,且赤血染于赤甲之上,衣甲更艳,正壮我军势。

玄色利骑兵。骑兵远观,漆黑一线,骑士着黑甲,冲近,则如山岳之黑,更增威势。

故,日后我军袍服,可令弓弩着绿,步卒着赤,骑兵着黑,此三者也。”

李孟羲话音悠然落定。

刘玄德看着李孟羲,他张了张嘴巴,没有言语。

人跟人,这确实是不能比的。

李孟羲提出了用颜色,样式,以及旗上番号,三种方式并用,来作为区分。

在李孟羲所提的基础上,刘备绞尽脑汁想了好久,才想出,颜色区分的方法,还可以用在士卒的衣甲,岂不更加一目了然。

然后,李孟羲又以刘备提出的草案,深入思考了之后,把刘备的草案变成了思虑细致可拿之立用的完备方案。

天,兵甲的颜色,竟然还能有如此多的学问。

绿色善藏匿,诸军之中,唯弓弩之士,或多有伏于险要藏匿之时,于是弓弩着绿。

步卒近战搏杀,血飞四溅,颇为骇人,使其着赤服,赤血溅于赤服之上,不觉有血,使士卒无惧也。

骑兵远而冲阵,远而衣甲之色不能细观,望之皆黑,漆黑一线。更使骑士着黑甲,远观漆黑,冲近再观更黑,于是,威势更重。

刘备低头看着一脸稚嫩李孟羲,叹气,“羲儿,也不知天下智谋之士,有几人如你。”

李孟羲只有笑笑不说话。

李孟羲有自知之明,自认不是个合格的智谋之士,要是合格,怎么能连山川地势都不知道,完全一个地理盲加路痴。

李孟羲认为的智谋之士,应该是像李儒,贾诩,周瑜,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等,可布局而谋天下之士。

本来,是商谈旗帜的事的,越谈越远了,偏到军服上去了。

李孟羲思维活跃,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军旗相关事宜谈完了,虽然只谈了大概,谈了可用颜色,样式,番号,三种方法来标识军队。

然而,军旗的颜色该怎么分配,还没谈。

不用再讨论了,刚好讨论军服颜色的时候,已经把这个问题讨论了。

弓弩营,用绿旗或者青颜色的旗,跟日后军服的颜色一样,士卒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直接就去找什么颜色的军旗下集合,很方便。

然后,步卒用赤旗,依然和步卒服色一个颜色。

自然,着玄甲的骑兵应该用玄色旗。

李孟羲理所当然的把军旗颜色划分说了出来。

刘备皱眉,“军旗有区分醒目之用,军旗和步卒袍服颜色相似,是否不妥?”

难怪人家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呢,一个人想的再全面,也有想不到的地方。

刘备这么一问,把李孟羲给问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