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359章 芦花鸭

第359章 芦花鸭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李孟羲告知了游骑商队,要买鸡鸭鹅,最好是买母的,可以下蛋,当然,有公鸡公鸭买来也行,军中肉食缺乏,肉怎么也不嫌多的。

买鸡鸭鹅的事儿,李孟羲只跟游骑说了,还没跟刘备说。

毕竟,这个蓄养补给法,是李孟羲睡觉前,才想起河边杀鱼的时候有好多鱼肠浪费了,才想起可以用这些没用的鱼肠鱼鳃养一些下蛋鸡鸭,才总结出了第五类补给法。

游骑商队一天没有收获,临近傍晚时,两支商队的其中一只商队,拉着半车麦秸,好几只家禽回来,其中有鸡有鸭。

刘备和游骑商队照面,看到了车上的鸭子,一问才知道,是李孟羲特意交代买的。

特意交代的,就意味着,可能有什么打算, 刘备是这么想的。

刘备骑马过来给李孟羲送鸭子, 远远的看到刘备手里提着东西,还嘎嘎的叫, 弟弟也听见鸭子的叫声了,赶紧爬过来,探头看。

“哥哥!是鸭鸭!”弟弟开心的指着说。

鸭子不是什么稀奇东西,但, 大军在外这许久, 一只嘎嘎乱叫的鸭子,此时看起来,怎么那么喜人了。

一只芦花鸭,灰羽毛, 脖子一圈绿羽毛, 黄的脚掌,黄的喙,看起来很肥。

接过肥鸭子, 挂在车窗下。

弟弟见了鸭鸭,可喜欢了,弟弟伸着小手去轻轻的去往鸭子身上拍,鸭子被弟弟骚扰的不耐烦,嫌弃的嘎的叫了一声。

弟弟开心的咯咯直笑,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见弟弟玩的开心,李孟羲也忍不住露出笑意。

鸭子买到了,说明什么, 说明两三天时间, 就可以有蛋吃了。

可是,这只鸭子, 怎么安置呢, 李孟羲挠头。

放车上肯定不行的,鸡鸭是造粪机器好吧, 鸭子放车上, 车上还想不想睡觉了。

得找鲁犁去, 麻烦鲁犁给做个鸭笼子。

刘备好奇问李孟羲, “羲儿,这买鸭买, 是吃?”

刘备故意一问,答案不会如此简单。

“不, 不是吃,是养着下蛋。”隔着车窗,李孟羲把自悟到的蓄养补给法,说给刘备听,“玄德公也知,最近我军沿河流行军,每日扎营,渔队外出捕鱼,多有鱼获。

一日捕鱼百十斤, 鱼鳃鱼肠等,又岂止二三十斤?

鱼鳃鱼肠等物, 人不可食。

然,若用鱼鳃鱼肠喂养鸡鸭,如此, 不耗粮草一分,就可喂养鸡鸭数只。

此数只鸡鸭每日生蛋数只,岂不白赚?”

李孟羲话说完, 刘备讶然,久久无言。

刘备算是服了,一点鱼肠鱼鳃,都被李孟羲给算计到了。

就如李孟羲所说的一样,每日捕鱼,把鱼开膛破肚之后,鱼鳃鱼肠等物,丢入河里的,少说得有三二十斤,这三二十斤鱼鳃鱼肠喂养鸡鸭,少说能养的起二三十只鸡鸭。

李孟羲极善经营,由此可见一斑。

用鱼鳃养鸡,一点粮食不用费。

说着话,就到傍晚了。

“我去做个笼子。”李孟羲说。

“去。”刘备笑了笑, 打马暂离。

李孟羲到了木工营, 把嘎嘎乱叫的鸭子给鲁犁。

“鲁犁,你看弄点木棍棍,给做个鸭笼呗?”李孟羲又派杂活来了。

鲁犁拎着鸭子,脸上和别的人一样,看到肥鸭的时候,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成!”鲁犁点头,“待黑儿笼就做出来。”

鸭笼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吧,鲁犁才说待黑儿就能做好。

第一次,第一次鲁犁敢这么打包票的。

“军师,俺们把船又做了一遍,你看看咋样。”鲁犁说着,就带李孟羲走到一辆停在道右的板车旁。

板车上,用麻绳刹着一个新的鱼鹰舟,鲁犁把鸭放在车上,和车夫就要把鱼鹰舟从车上卸下来。

船还没卸下来,李孟羲第一眼觉得,这船和昨日做的第一艘鱼鹰舟相比,好像大了许多。

李孟羲眉头直皱,本意就是做尽可能轻量化的渔船,让渔队可以扛着就走了,要是太沉,岂不违反了初衷。

鱼鹰舟被鲁犁和车夫两人从车上抬了下来,放在地上。

李孟羲低头把小舟看了又看。

总体来说,这不知是做出的第二艘鱼鹰舟,比初始的那艘大了约四分之一,而且左右两个月牙型的长型船舱,船舱更深了一些。

总之,一个感觉,这船比第一艘靠谱了点。

“鲁犁,这船不会再沉了吧?”李孟羲随口问了一句。

“……不会沉吧。”鲁犁支吾道。

李孟羲觉得奇怪了,鲁犁为何眉头是皱着呢,咋了。

李孟羲于是问,鲁犁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军师,用木板隼节船舱,还是会进水。得用生漆,还得有胶。”鲁犁直言问题所在。

生漆。

生漆这玩意儿,哪里去找。

还有鱼胶,古人做弓箭,好像会用鱼胶作为弓身复合材料中间的粘合剂。

鱼胶能用来做弓箭,自然也能用来做造船的胶。

鱼胶咋弄的,李孟羲不清楚。

得找专业人士,比如说做弓箭的工匠可能就知道鱼胶咋弄的。

李孟羲这么一想,好像军中还真有一个做弓箭的老工匠。

依稀还记得,这个工匠,是青云山黄巾投诚之后,从黄巾中挑出来的人才。

一般来说,挑出的技术人才,都是塞进辎重队了。

当时,那个会做弓箭的老匠人,给塞哪去了,李孟羲一时忘了,想不起来了。

“漆不一定好弄,稍后,能帮你找找看哪里能弄来胶。”李孟羲跟鲁犁说着。

鲁犁点头。

李孟羲就要离开去找弓弩匠人,找鱼胶。

“营正,这鸭……”

“放你们木工营,我那没处放。”

说完,李孟羲走出木匠营。

此时,各处刚开始扎营,人影乱糟糟的。

当时选出的弓箭匠人给塞哪去了?李孟羲挠头。

得去问刘备,或者关羽,记不得了。

“游骑!”李孟羲朝一骑兵招手。

就跟拦路叫摩托车差不多,游骑听到招呼,过来了。

然后,乘游骑的马,李孟羲直接去找刘备了。

刘备正四处巡视,安排扎营。

李孟羲找来,直接说自己的事,“鲁犁他们做好了鱼鹰舟,然而,还是进水。鲁犁说,需要胶漆两物防水。

漆可遇不可求,但某想起,做弓弩的匠人,会用鱼胶做弓臂。

正好,我军渔队,每日扎营时会外出捕鱼,若知鱼胶如何做,胶岂不就有了?

日前,青云山黄巾投我,遴选人才之时,似乎是有一位做弓的老人,那老人当时安排去了何处,玄德公可还记得?”李孟羲问道。

李孟羲这一问,刘备抬头想了好一会儿。

想的挠头也记不清了。

不得已,李孟羲和刘备从头开始找,一直找到辎重队,找到木工营,这才发现,原来做过工匠的老人家,原来就安排在木工营,因为老人也是会木工活的,现在在木工营做一些杂活。

这搞笑了,从木工营离开找弓箭匠人,找了一圈,又找回来了。

“老人家,你可让我一番好找。”刘备笑着,从马上下来。

李孟羲见状,也从马上下来了。

既然找到了人,刘备就问,问老人家,会做胶吗,鱼胶是咋个做的。

“鱼胶啊,”老人摩挲着手掌,说到,“杀了鱼,把鱼鳔摘出来,熬一阵就成了。”

老人的话,李孟羲听明白了,而且听的很明白。

做弓箭用的鱼胶,是用鱼鳔熬的,而且只用鱼鳔就能熬。

原来竟如此简单。

难怪,有人说,技术其实就是一张纸,一捅就破。

事情完美解决了,胶马上就能有,只要今日扎营,渔队能再去捕到鱼,把鱼开膛破肚之后,把鱼鳔收集起来,熬一会儿,今天就能熬好鱼胶。

有了鱼胶,再用麻线什么的,把鱼鹰舟的缝隙填上,再用鱼胶填充。

虽说,少了漆,工艺流程不算严谨,但毕竟能让船不渗水了不是。

问题解决,李孟羲心情大好。

鱼胶马上有,鱼鳃马上有,马上能有鸡蛋鸭蛋吃,一片光明啊。

这傍晚去捕鱼,李孟羲没跟着去,只交待渔队,杀鱼的时候把鱼鳃鱼肠都带回来,有大用。

太阳落山时,鱼队回来了,依照吩咐,背了半篓鳃和鱼内脏。

正教小朋友们学字的李孟羲,索性暂时终止上课。

“走,咱们喂鸭子去。”

李孟羲是想带小朋友们玩一会儿。

小孩子们嘻嘻哈哈跟在后面,想看怎么喂鸭鸭。

于是,李孟羲和小朋友,一伙人颇为壮观的朝木工营去了,半途,见了这么多小孩子,路人无不侧目。

到了木工营,鲁犁见好多小孩子来,也奇怪了一下。

“带我弟来喂鸭子。”李孟羲跟鲁犁解释着。

鲁犁呵呵笑了。

然后,李孟羲就把鸭从车上拎下来,放在地上。

“鸭鸭!是鸭鸭!”弟弟见到了鸭子了,开心的拍着小手。

一旁,小朋友围了过来,围了一圈,都好奇的看着肥鸭子。

有胆大的孩子,把手往鸭子身上摸,然后鸭子还以为是什么小虫子呢,伸嘴就秃噜。

被鸭子秃噜到了手指,疼不疼也不知道,反正留着鼻涕的小孩子被鸭子秃噜了一下,开心的咯咯直笑。

李孟羲把装鱼肠鱼鳃的篓子搬过来,递给弟弟两根小棍,让弟弟夹鱼肠给鸭子喂。

弟弟笨手笨脚的拿着木棍伸手往篓子里,然后小心翼翼的夹着一根鱼肠往鸭子嘴边凑。

弟弟刚把小棍伸过去,芦花鸭秃噜一下就把鱼肠给秃噜没了。

“哇!”弟弟瞪大了眼睛,鸭鸭吃东西怎么这么快,秃噜一下就把东西吃完了。

弟弟觉得没看清鸭鸭怎么吃东西的,他觉得可好玩了,忙继续拿小棍夹东西喂鸭子。

一旁围着看的小朋友们,见弟弟喂鸭子喂的很开心,小朋友也想拿东西喂鸭子,小朋友们有点害怕的偷偷看着李孟羲,也不知道李孟羲让不让玩。

“来,谁想喂鸭鸭,给你们拿个棍。”李孟羲笑着,从车上随便捡了几根小的木棍。

这木棍看起来很像是筷子,而其实,就是筷子。

木工营干杂活的工匠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做木碗木筷,碗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军中现在人手一只碗都做不到,好多人还用竹筒啥的吃饭呢。

现在李孟羲抓着的一把筷子,就是木匠们的劳动成果。

小朋友们很多,李孟羲一个挨一个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双筷子。

拿到筷子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挤到篓子旁边,用筷子夹鱼肠喂鸭子。

芦花鸭此时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待遇,那么多小朋友一起喂它东西吃。

可怜,兵荒马乱的,小朋友们本该溪头卧剥莲蓬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混在流民队伍中惊恐不安的度过的。

一只普普通通寻常可见的芦花鸭,就让小孩子们欢喜的不行。

如果小朋友会喊加油,那么,鸭鸭每一次秃噜一下轻易的把鱼肠给吃掉,小朋友惊叹的哇哇声,应该是一声又一声认真的加油吧。

曾经路过幼儿园门口时,见到一群小朋友扒着围栏,嗷嗷的给围栏外一台正在工作的挖掘机喊加油,当时,李孟羲看到,挖掘机驾驶舱里,挖掘机师父脸上的笑意就没消失过。

小朋友们能很认真的给挖掘机加油,同样,也会很认真的给鸭鸭加油。

小孩子们玩的尽兴,欢声笑语回荡了很远,只是听着,或远或近的大人们脸上就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意。

义军是很好的所在,好在哪呢,好在每个人有饭吃?好在没有人欺负人?这些都不是,小孩子们开心的笑出来,就足以证明义军有多好。

见小朋友们玩的很尽兴,李孟羲就抽身离开了。

李孟羲在一边,一边和鲁犁聊天,一边看着嬉闹的小朋友。

李孟羲跟鲁犁商量着鸭笼的细节,看能不能做几个方的大的鸭笼。要能放上一个盘子,或是放上一个大碗,不然,喂鸭子吃东西喝水,还得拿手喂。

鲁犁想了一下李孟羲的要求,觉得不难。

木匠们都能用木头凿出木碗,自然也能凿出大一点的放鸭食放水的大的木槽。

李孟羲说,做好几个大的笼子,一个两个可不够用。

“养鸡,养下蛋的母鸡,公鸡也养一个。”李孟羲说着。

从产蛋量来算,鸡类下蛋比鸭子下蛋更勤,而且,鸡蛋比鸭蛋好吃,鸭蛋比较腥。

下蛋的母鸡养着就算了,为啥要养不下蛋的公鸡?

因为李孟羲想了,公鸡自有公鸡的作用。

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公鸡就是提醒人们天亮了的生物钟表。

每日,天一亮,大军做饭拔营就没有个准确时间。

而要是有了一只公鸡,鸡鸣之时,说明天快亮了,此时,火头军起床,生火做饭,等饭做好,天亮了,正好,全军吃饭。

若是没有个公鸡,所有人只能是天亮时起床,再等两三刻钟,饭才做好,然后吃完饭拔营。

军中随军带一只公鸡和没带公鸡,前后的时间差距足有半个小时那么多。

半个小时什么概念,每日,大军拔营前,留出的训练时间,也就半个时辰一个小时而已,多半个小时,等于多二分之一的训练时间,等于成军速度快了二分之一,等于本来一个月能训练成型的青壮,二十天就能训练出样子。

所以,李孟羲才准备买公鸡。

也不知道公鸡为什么到天快亮的时候会打鸣。

天又没亮,应该不是看见光了。

按李孟羲的猜测,应该跟满月之时的狼嚎一样,是跟地球磁场有关。

当地球自转,转到快要对着太阳的方向的时候,感知到磁场微妙的变化,公鸡就醒了,然后打鸣,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天色终于黑下来了,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催促下,被拉扯走了。

木匠营开始上火把,木工营变得一片火光通明。

“哥哥,鸭鸭不吃了。”弟弟手里抓着鱼肠举着跟李孟羲说。

李孟羲一看就头疼,怎么用上手了,多腥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