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308章 剑势=二分之一剑重剑速的平方

第308章 剑势=二分之一剑重剑速的平方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李孟羲堪称是义军中最忙碌的人之一。

从伤兵营离开,李孟羲立刻就去找刘玄德,正好刘玄德遍找李孟羲不见,正刚从木匠营回来,两下碰到一起。

没有寒暄和废话,李孟羲直接问刘备,为何近来,说要沿途买的麦芽糖,还有猪狗羊之类的小动物,一样也没买来。

“是没钱了还是为何?”李孟羲直接了当的质问。

李孟羲怀疑的眼神,让刘备感到很无奈,他只好解释,“羲儿,我天天有派人去买,可不知为何,这巨鹿郡将近,出去采买的人回回说,路上没遇见人烟。”

“这样,明日,我亲自盯着。”

刘备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孟羲不好再说什么,只一再强调,救人性命之急,不可耽误。

再后,李孟羲又说起携行具。

李孟羲兴趣一起,就跟刘备普及起了动能是什么,本以为,刘备能懂重心,动能理解起来也不难。

然而,刘备是听懵了,只了解个大概,背东西跑,东西如果晃荡,费力一点。

刘备生**验足够,李孟羲说的,刘备再一想,的确是那么个意思。

此中令刘备惊讶的,李孟羲说两个百斤的同样快慢的球滚起来撞一起,都停。

一个两百斤的球,和一个一百斤的球撞一起,则是,两球连一体,其速为,大球本来的速度之六分之一。

李孟羲说的新奇,刘备听的耳目一新。

后边,李孟羲又引申到兵击,说两人拿剑同砍,剑有速,有重。

若速同,剑重的砍过去,对面则挡不住。

若剑重一样,剑速快的那个,对面挡不住。

此中符合一公式,即,剑势=二分一,剑重乘剑速平方。

由此公式可得,若与敌交手,敌剑如果重,又一招疾来,你剑轻,是万不能顿止敌剑势的。此时要么闪避,要么以轻击重,挑荡偏折开敌人攻击。

同理,若你剑重,剑重则是最大优势,然轻灵则不如敌人,此时最佳策略,是强逼敌人和你持剑硬碰。

你抡圆了一剑砍过去,敌人难以招架,一次他能守住,两次,他能守住,三次他就手抖,四次他就抵挡不住。

刘备听到这里,不由停住了,目露思索模样,(难怪,日常相较武艺,云长一刀来,某抵挡不住。)

(本以为,云长刀重,今知,非只刀重,更速快也。若云长刀缓,其刀虽重,我一剑轮圆劈去,云长也是难当。)

(云长刀六十四斤,我雌雄剑共重四十一斤,雄剑重二十二,雌剑重十九。)

(若论力气,云长与某相仿佛。)

(剑势=二分之一剑重乘剑速平方。代入此得,云长青龙刀,为我雄剑三倍,若当其刀,某剑速应是其十七分……)

呆立原地的刘备,其手抚颌下短须,眼中突有精芒闪过,忽然发笑,(看来与云长争教,我若要压他刀势,与之相格,则应双剑合力并撞,此增我剑重,以免我单剑一磕而飞,再收不及……)

突然,刘备感觉衣服传来被拉扯的感觉。

刘备低头,看到李孟羲正仰着头一脸疑惑的看着他。

刘备顿时就哈哈笑了,忍不住伸手捏了捏李孟羲的脸。

李孟羲不爽的摆脱刘备的手。他不喜欢被人捏脸。

刘玄德顿有剑法上的感悟,他想找关羽较量武艺了。

这整天行军,烦闷的不行。

扎营还是当路,此时刚扎营,照例,民夫们自行散出去,捡点树枝也好,拔点野草也好,挖点野菜也好。

游骑四处散着,弓箭在手,刀枪在握,游骑这儿一个,那一个,也不去挖野菜,啥活也不干,就盯着。

这便是之前规定好的游骑的职责。

行军在荒郊野外,得防备着有野兽伤人。

若有危险,游骑得冲上去。

民夫们几千,散出去扫一遍,地上啥都不剩。

这附近荒凉,东边路边,有个浅草丛,一伙民夫撵出兔子,咋呼声声,干撵撵不上。

兔子正从游骑边上跑,游骑只笑呵呵鼓劲儿,不上去纵马追。

追着兔子跑过的民夫们呼喊,“军爷!你马快,帮忙追则个!”

游骑只是笑了笑,“我等有军律在身,不便与尔等争抢。快追,要是出来了老虎,我再撵不迟!”

李孟羲和刘备就在不远,他们看到了这一幕。

两人相视一笑。

法律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说法。

现在,军中军律至少走到了第二阶段,游骑有在傍晚时分四处巡视的职责,游骑也的确是按军规军律办事。

至于游骑是不是守律严格,若有游骑趁没注意到,去抢民夫的兔子野鸡,能不能有一例追究一例,这就不知道了。

再往远处,跟着民夫们扩散的方向往前走,可以看到,民夫中,有部分人是有镰刀柴刀锄头之类的工具的。

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工具多在老人妇孺手中。

这又和之前的安排相关了。

走着,见到一青壮,手里拿着锄头在挖野菜。

李孟羲隐秘指了指那人,与刘备耳语一番。

刘备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走过去。

待青壮抬起了头,刘备笑问,“小哥,你这锄头是找谁借的?”

青壮不知此中深意,手指十几步外正拔草的一个老人,指着说,“是借老爷子的。”

那边的老人听到声音,回过头来,朝刘备笑笑,“我借他使使。”

这便好。

当时分配时工具时考虑到如果扎营时,让民夫们散出去自行采集,那么,有些在高险难及之处的柴火和树枝之类的,老人和妇人就够不到。

青壮可以够到,但是也难够。

为了避免青壮和老人争抢易得资源产生内耗,分配工具的时候,就把镰刀之类的,优先分配老弱妇人,这样就逼着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去采集难采集的资源。

就这一个分配和统筹方法,能让整体采集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

百分之二十意味着,每五棵野菜中,就多了一棵野菜。

工具优先分配老弱妇人,但同时,老人妇人手里的工具,也有可能被青壮夺走。

所以,方才见到青壮手里有锄头,李孟羲想到此事,才让刘备过去问一下。

再前走,李孟羲见到,有人扯湿树枝。

过去问,湿树枝又沉又烧不了,何不捡干的。

民夫回答,湿的扯下来,背着走三五天,晒也晒干了。

奥,原来还能这样。

照这么说,喵的古代行军,根本不缺干柴啊。

古代哪哪都有树,有树就有树枝,干树枝没有,湿树枝扯下来,背着走不几天,湿树枝就变得干崩崩的了。

不知过去多久,太阳更西,游骑们看天差不多了,呼喊民夫们回应。

民夫们从远处走回来,或是背着小捆树枝,或者手里掂两棵野菜,或是腋下夹着捆野草。

也有的,啥也没捡到,手里拽个狗尾巴草,跟旁人说说笑笑不知道说啥呢,开心的不行,溜溜哒哒。

就跟,是在回家一样悠闲自得。

义军民夫整体的精神面貌,跟当初,已截然不同。

这或许也是人心。

民夫回营。

人流汇聚。

看到刘备和李孟羲又来到民夫营前,营中中间的位置,一嚼巴蒲公英根的老者,呸一口吐掉嘴里的渣子,忙探身,拿手拍了拍一边头上缠着青色丝绸的年轻人,好心提醒,“后生,白拍了!人找你们练兵里不?”

四周的人,不由都向那个年轻看去,看到年轻人额头上缠着的青色漂亮丝绸头巾,众人都是艳羡。

有人羡慕丝绸,有人羡慕人家被选中重用了,种种羡慕目光,不一而足。

就在这样的眼神包围中,头戴青巾的年轻人,不由得就觉得腰板一挺,一股莫名的自豪油然而生。

这个年轻人拍拍裤子上的土站了起来,挤开挤挤攘攘的人群往前边挤。

头戴黄巾的从人群中青壮站起来的刹那,李孟羲就注意到他了。

李孟羲就眼看着这人,艰难的一步一步往前边挤,过人得一个个拍,一个个叫让让,李孟羲眉头直皱。

好像不对劲儿……

民夫营在之前,最早的时候,那时候老有人跑,有人跑,三两人不算损失,关键是怕他一跑,一堆人跟着跑,再把大军惊的炸营了,那可要命。

为此,关羽就把民夫聚在一起严加看管。既然是严加看管,兵力又不怎么够,自然是,把民夫使劲往一堆儿撵,民夫营于是挤的跟羊圈一样。

当时的做法没问题,但现在情况变了,当初对民夫营的管理习惯却沿袭了下来。

就比如那个挤过来的青巾,看他挤来的样子,李孟羲就想起了小时候跟爷爷去看大戏,娘的,那台下的人挤的是,落脚的空都没有。

出去撒尿都挤不出去,看了一天戏,要憋坏。

民夫营这样安置不行,太挤了。

挤一点其实无所谓,但是应该有序的挤。

以百人为一个小方块,这一百人怎么挤都行。

但是,百人方块与百人方块之间,得留出小道吧,哪怕,就一人宽的小道呢,这样,谁有个啥事,想去撒尿干啥,直接就能畅通无阻的去。

好嘛,今天又发现了一处不足。

这处不足还不好解决。

原因是,管理难度。

民夫营百人一队,分是好分,之前为了安流民之心,特意做了一堆刘字旗,分给了流民们。

刚开始还好,流民们大致还按旗聚散,但没等多久,民夫们就又乱的不知哪是哪了,旗也不知道哪去了。

还好,分民夫们旗帜,就是为了让民夫知道他们成了义军一员,打消他们顾虑,这个目的完美达到了。至于未能在民夫营中,建立起基本的组织架构,则不重要了。

要让民夫营有序,得一大批军官。

军官没有,战兵营还缺人呢。

看来,只有等把四十青巾练的有模有样之后,再以这四十,练一大批人,才能解决民夫营的组织度问题。

那得等至少俩月后了。

有一个青巾上前来,民夫营的青巾便被引起了头,一个个上前来。

此时,便又看出刘备礼贤下士和情商高的一面了。

虽说,是准备宣布军中收树条篓的消息的,没打算叫青巾们过来。

但是,青巾们既然来了,刘备就笑着,“来了。”

“先到后面。”

“一会儿咱再走。”

一个个跟青巾打招呼,一个不落。

而李孟羲呢,因为在想事,就不理人家。

青巾四十人,不用叫,主动过来了,这或可说明,这伙新兵积极性已经有了,是很好的开始。

刘备宣布正事,“我军中预备收大树条篓,”刘备高声说着,然后伸手碰了李孟羲一下,小声问,“羲儿,篓子多大的?”

“能装下一床被子的篓子。”李孟羲小声回复。

“篓子得能装下一床被子。”刘备高声又说。

说完,又手碰李孟羲,小声问,“羲儿,篓子准备收多少。”

这还真把李孟羲问住了,收多少……

关羽部奔袭之士要携行具,关羽部现在除去骑兵,步兵已扩军至八百多人。

“先收八百。”李孟羲想了片刻答道。

“篓子先收八百。众位,有闲就折枝编篓,编好了篓,拿来换粮!”

换多少粮,刘备也没说,但民夫们因先前草鞋之事,不少人已成功换了粮,不会去担忧篓子编好没有粮食来换。

义军信誉已经立起来了。

收篓子的事宣布完,开始练兵。

练兵场合不固定,有时在道中,有时在野地,但一样的是,一圈的木桩和火把总不会少。

——

训练场。

“集合!”

李孟羲令下。

眨眼,人到齐,队列四列成。

“解散!”李孟羲又令下。人哗啦散开。

训练时间尚短,李孟羲都觉得没练啥呢,新兵们也觉得就是走走跑跑站站,集集散散,也没啥,而旁观者刘玄德,自觉颇受启发。

刘玄德目睹了李孟羲从前夜练兵到现在所有过程,前夜练号令,昨夜练集散,短短两日,刘玄德亲眼看见,一众青壮从懒散到号令一下飞奔一处,迅速列队齐整,前后差别,宛若脱胎换骨。

李孟羲极善练兵,这是刘备对李孟羲的评价。

至于说李孟羲许久之前说的,当初初遇,李孟羲说不知兵事,如今刘备把那当成了笑谈,都会练兵了,还不知兵事。

李孟羲正在练兵,刘备一旁襄助,说是襄助,刘备有心偷学。

青壮们经李孟羲着手一训练,效果立竿见影,刘备看在眼里,理所当然的认为李孟羲曾被高人传授过练兵之法。

这么想差不多接近真相。

事实上李孟羲没有跟所谓的高人学习过,他所称的老师也是杜撰出来的,为的就是让自身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有合理的解释。

虽然,李孟羲未跟什么名师学过练兵之法,但前世耳濡目染的各种军事训练方法,无一不凝聚着无数军事家的智慧。

因此说李孟羲练兵的方法师承于众多军事家,这个说法也对,因此,李孟羲还是有师承的。

训练依然单调枯燥,一个简单的原地踏步,反反复复练了好多次,问题依然数不胜数。

原地踏步这个动作,细节包括十几个要点。

具体为,脖子要直,头要正,眼睛目视前方,挺胸张肩,不能肩膀耸着一边高一边低,再往下,到身体躯干部分,腰要直,不能腰咧着。

然后是四肢,原地踏步时,手臂摆动便又是数个细节,摆臂的时候,手不应是握拳,也不应该是伸平手掌,而应该是四指内扣,大拇指按在食指中指节上,手成虚握。

在手臂摆动的时候,同样有多种摆法,一个是手背朝前摆动,一个手掌朝前摆动,自然,这两种摆动方法都是错的。

手臂摆动时,手正确的摆动方向是手掌侧向,即手心是朝着裤缝的角度。

摆手时,手的姿势这么多细节了,手臂摆动的幅度就更难以统一了。

手摆不开,就太拿捏了,手摆的太开,就打到前边的人了。

不同于手势,手该怎么握,谁手错了,可以很直观的指出来,手臂摆动的幅度,不太好描述。

李孟羲想起曾经在军训的时候,教官要求的手臂摆动幅度,好像不是要求的高度,而是要求手臂前伸的时候往身体中线摆,即,手摆到和肚脐一个水平线上。

基于人体构造,摆手的时候,手向身前往中间摆摆到和肚脐一线的时候,手臂的高度恰巧刚好,不高也不低。

所以,在规定手臂摆动幅度的时候,就不再要求高度了,只要手摆到身前,手差不多和肚脐一个高度就差不多行了。

再有,手臂摆动时,手肘需要打直。

再往下,是腿部了。

原地踏步时,腿得抬起来,而抬腿的高度若不统一,便会一片混乱。

李孟羲去想军训的时候,原地踏步时教官对腿部抬高是如何要求的,一想想不起来了。

虽然想不起来具体要求,但李孟羲还牢牢记着原地踏步的动作该怎么做,大不了,说不清楚让新兵照着做就成了。

除了膝盖的抬高高度,还有角度。

有的新兵抬膝的时候,膝盖朝两边外八着顶,极其不美观,而且容易碰到左右的人。

膝盖抬起的正确角度是,应该是自然朝前,不外八不内扣。

再往下,就是脚步了,脚步落地,应该落在原地,不能原地踏步踏着踏着人跑老远。

一个原地踏步,方方面面的细节就有近二十个之多,一个细节做不准,就是错。

不过四十个人,并不多,大致也就是初高中一个人数中等的班而已。

就这么四十来人,李孟羲就有点忙不过来了,每一个人都有细节上的错误,李孟羲好不容易纠正一遍,这边刚说完手怎么摆,那边就把脚忘了。

虽然说晚上练兵,把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可晚上也有晚上的不便,照明条件有限,火把的光线昏暗,要是白天,谁动作没对,站在边上看一眼就能看见,可晚上,只有走近才看的清谁动作做对了与否。

李孟羲一丝不苟的投入到训练之中,不仅是在练兵,更是李孟羲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对李孟羲自己而言,也是重要的成长过程。

知道军训流程是怎样的是一回事,亲自从头到尾负责一场训练,是另一回事。

“全体都有,立正!”

踏的一阵声响,新兵们停下踏步,脚步声还是有点乱,不过比昨日更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