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261章 鸳鸯小阵

第261章 鸳鸯小阵

书名: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6 19:57:01

放在以前,一听有战事,李孟羲会感到害怕,生怕义军打了败仗,黄巾乱军冲过来把他和弟弟两个给砍了。

现在李孟羲听到有战事,心态很平和,甚至聊着聊着有些瞌睡。

“敌军是屯兵山上?”

“是屯兵山上。”

“敌军有多少。”

“不知。”

“即离敌军只有一两日路程,那便军合一处,哨骑收缩,缓缓而行,以免为敌所趁。”李孟羲沉思片刻说到。

此议刘备关羽两人都无异议。

敌轻已近,本该如此。

“敌军屯兵险要,我军该用何法攻山?”李孟羲问关羽。

关羽沉吟,“不管何法攻山,以下攻上,我军伤亡必大。”

关羽对战事并不乐观。

以下攻上,山上箭如雨发,箭支被重力加速,势大力沉,而山下往山上射箭,箭支动能会快速衰减,这一来一去,差距大了去了。

再说枪兵结阵从山坡往下冲,人顺着山坡越跑越快,势不可挡。

而山下的人往上爬,稍微绊一下就有可能一个失足朝山下滚去,同样,山上的敌军冲下来,用盾牌稍微撞一下,就能把攻山的人撞的滚下山去。

佯攻的劣势比攻城的劣势还大,攻城多少还有攻城器械可用呢,攻山啥器械都没用。

李孟羲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攻山战,颇觉棘手。

这一仗难打了,就算打赢,伤亡也不低。

文安县攻城一战,最精锐的老乡勇死伤百余人,其中伤员一多半,当场死的只有不到三十来人。

现在,重伤员早死完了,轻伤员也死了很多,活着的只剩二十来个了。

七八十伤员最后活了二十个个,生还率不足三分之一,死亡率太吓人了,一度让李孟羲认为他辛苦蒸酒出的烈酒没用。

敌踪在前,断无避开道理。

刘关张并李孟羲商议片刻,都觉举势压上为好。

行军继续,大路的走向一路上坡,越来越难走,从这一点就足以感觉到,黄巾驻扎的青云山脉一定不小,不然其海拔不足以蔓延到如此大的范围。

古人察天时,识地理,李孟羲不识山川,却也有一些古人所不及的地理知识。

快接近青云山脉了,远望去黑色的连绵的山的轮廓横在天边。

尚不见敌踪,李孟羲和刘备关羽便早已针对敌军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讨论作战,三人详细从兵种搭配,阵型,战法,等方面,你一言我一语,就把一整套攻山战术讨论出来了。

讨论的结果是,弓弩虽然攻山是劣势,但是依然必不可少,攻山和山上敌军远射,处于绝对的劣势,因此,不可与敌军远射。弓弩混编刀盾兵中,和敌军短兵相接时,抵近攒射。

且在攻山战中,弩矢的初速比羽箭快,箭道平直,更适合山地作战。

既然提到了箭道这个名词,这不用想,又是李孟羲想到的战术。

当攻山之时,敌军顺着山坡丢石头木桩,顺山滚下,越滚越快,碰着就死,挨着就伤,如何防御?

答案是,防御不了,任何盾牌都防御不了落石,只能靠躲。

既然只能躲了,攻山的战法也有了,不能用圆阵锥阵等密集大阵,而应该是散阵。

然而散阵又不能完全散成一个个的个体,完全分散成单个个体虽说应对落石的反应更灵敏了,但是容易引起混乱。

山上突然滚下来了两个大石头,正好两个人这个想往左跑,那个想往右跑,然后一下撞一起了,然后完蛋,两个人没跑及,全被砸死了。

所以嘛,三百个攻山士兵,分成三百个散乱的个体,那么混乱度是三百。这三百个人分五人小队,那么这五人同时躲避石头,及时反应完全够了。三百人,分成五人一个整体的,混乱度是六十。

山地作战,不同平地,大体属于小股部队的交锋,山上的一棵树,一个大坑,一个小土坡,就足以让地形变得支离破碎。

五个人的小队是吧,李孟羲突然脸上露出了笑意,这笑意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关羽刘备两人看的清清楚楚。

五人小队,前边两个盾手,左后和右后两个长枪手,后面一个弓弩手,如果有狼铣,可以再加两个狼铣,熟悉吧?

“鸳鸯小阵。”李孟羲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一句。

“羲儿,何为鸳鸯小阵?(何为鸳鸯小阵?)”关羽和李孟羲异口同声的问到。

李孟羲回过神来,脸上散发着一种强烈的自信,“此战用鸳鸯阵,利短兵相接,大利我军。”

李孟羲如此自信的信心来源于明朝抗倭的戚继光将军,此阵长短搭配,可远可近。

经过实战检验,一群没经历过战阵的矿工,依靠阵型,直接吊打了单兵战力凶悍的倭寇,常常取得杀敌数百,未伤亡一人的逆天战绩。

此阵在小股部队作战时,简直逆天。

如今要攻山,用此阵正是时候。

不仅如此,平地战阵,也可用鸳鸯阵。因为纵然结了数百上千人的大战,往往一打起来,敌我交杂,乱成了一锅粥,小股部队的厮杀依然常见,此时,鸳鸯阵依然犀利。

亏得李孟羲很长时间都在着力研究方阵圆阵,竟然把这么一个简单有效又家喻户晓的阵型给忘了。

如果把鸳鸯小阵在全军推广,绝对是现下能立刻提高战斗力的方法。

李孟羲想着,想的跃跃欲试了。

“玄德公,可否就地扎营?”李孟羲抬头看着日头正高,“还剩半日时间,正好够我把鸳鸯小阵,教与全军将士。”

刘备一听,哪能不允,立刻哨骑四处,就地扎营。

什么事啊,离黄巾就剩四五里地了,刚到中午,就突然不走了。

扎营在撂天荒地里算是怎么回事。

前锋张飞接到停军扎营的命令,人都懵了。

张飞带着疑惑返回,当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张飞无语了。

校场,即一片荒地之上,聚集了六七百战兵,除辎重队外,所有战兵都在这里了。

个子矮矮的李孟羲,正在教乡勇们该如何摆鸳鸯小阵,并用此阵御敌。

鸳鸯阵创立之初,便就是戚继光为训练不足战斗力低下的明军量身打造的,容易上手操作简单是其一大特点。

李孟羲讲了一遍,五个乡勇已经完全领悟到了李孟羲的意思,操练的像模像样。

关羽还以为鸳鸯小阵是什么神奇阵法呢,原来竟如此简单,不过是两个盾在前,两个枪兵在后,然后是一名弓弩手。

这阵法平平无奇,无甚可称道之处。

“羲儿,你这阵法,怕是抵不过枪阵。”关羽有些失望。

枪阵?李孟羲皱眉一想,那就试试。

然后,校场演兵,百人枪阵,对二十队鸳鸯小阵。

鸳鸯小阵完败了。

李孟羲不由皱眉,难道鸳鸯阵当真不适合堂堂之战吗?

人数再减,五十对五十,鸳鸯小阵还是败了。

当人数兼到二十对二十,枪阵太单薄了,鸳鸯阵和枪阵互有胜负。

当枪阵十人,对鸳鸯阵十人,鸳鸯阵胜率达到了七成。

当五人对五人,并且交战范围局限于一个狭小范围之时,鸳鸯小阵对五个枪兵,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五对五,“敌军”枪刺来,我军盾兵用盾挡,稳如泰山,阵型不乱,而我军枪刺去,敌军没有盾手在前,要么被刺中,要么被逼退,敌军一退,我军一进一追,我军优势就扩大了。

小规模交战,能防能突,长短兵器配合完美的鸳鸯小阵占尽了优势。

两辆板车以为壁垒,假做攻山之时的两个树,只留有中间狭窄的厮杀空间,也就是仅能三五个人展开的空间。

演练的结果是,鸳鸯小阵的兵种配比,比纯粹的枪兵占优势的多。

关羽在一旁也看出了门道,既然枪兵不行,那盾兵呢。

于是,关羽又叫来五个刀盾兵,再战鸳鸯小阵。

刀盾兵顶着盾撞过来了,鸳鸯阵的盾兵也抱着盾撞上去,这时鸳鸯阵后边的两个枪兵阴险的把枪从一边,从前排盾兵身侧往前捅,敌军盾兵小腿被枪扎了,或是脚被枪扎了,上下同时受到攻击,于是凉了,于是鸳鸯小阵又完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