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 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消亡的贵族(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

马克思郁闷啊!

他真没想杀人,他就想逃跑,可不知道为什么,事情变成了这样。

这个时候,蜘蛛侠女性也加入了战局,格温和彼得不一样,她是理智派。彼得战斗,其实不靠策略,他也没什么策略,就是一个——反应快!

他的反应速度甚至比自己想法还要快,所以他战斗的时候,才会漫无边际的胡侃,并不是他真的想说那些东西,而是不由自主的就开始了,简单来说就是不过脑子。

他的战斗也是,他不会观察敌人,制定战略,然后开战。他都是先冲上去开打再说!打着打着,自然有办法了。属于纯纯的天赋型选手,天赋强于意识。

而格温就相对来说更加稳妥,她没有彼得那样强大的反应能力,她就是一个普通女孩,战斗也是跟着金士曼特工学的,属于最正统的那种战斗方式,观察敌人,分析敌人的弱点,观察环境,找到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战斗。

从不鲁莽。

事实上她的训练成绩非常好,金士曼甚至希望能够吸收她成为新的绅士……金士曼这些年也在改革。没办法,金士曼不得不改。

金士曼已经百年时间了,从一战开始,就一直只从英国贵族阶级中吸收精英分子。一开始还好,毕竟一战后,到二战前,英国贵族阶级还是很强势的。精英很多。

可随着二战后,世界格局调整,英国贵族阶级开始整体下挫!

有着城堡、庄园和仆人,优雅又有礼,这些都是人们对英国贵族的印象。英国贵族也一直都是装逼犯们的最爱,但应该也有人注意到,现在基本没多少贵族了。有种说法是贵族们身先士卒,在一战的时候就打光了。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贵族们消失的原因其实是——税收。这其实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说英国贵族有荣誉感,十分英勇,打仗走在最前边,所以战争中伤亡最大,以至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打光了。从后来的统计来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600万人,死亡72万,平民死亡率是12.5%。而军官阶层死亡率高达20%,战后英国直接就把这归结到军官们主要贵族出身,有荣誉感,作战英勇,所以死得多。但大伙们仔细想想,英国打过无数的仗,几乎所有的战争中,都是平民伤亡率高,怎么在“一战”中突然贵族伤亡率上来了呢?以往贵族都没有荣誉感,在“一战”中突然荣誉感爆棚了?

这明显不符合逻辑,其实如果了解西方的战争模式,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百年,西方战争中主要形式是“线列步兵”,也就是俗称的“排队枪毙”。当时的步枪精度低、射速慢,就需要人数来凑。士兵们排成一横列往前走,长官在前边控制速度,双方靠近到射程内时,把枪持平,随着指挥官的口令向对方射击。谁先承受不了这种伤亡,谁就先退出,另一方获胜。

大家留意一下最前边的那个骑马的,他就是军官,一般是贵族。部队前进的时他走前边控制速度。行进过程中,士兵们的枪是扛在肩上的,等到快要进入射程的时候,他会溜达到队列边上,士兵们把枪放平,然后跟着长官的命令一起开火。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相互之间都是“贵族战争”,非常体面。打仗不会直接瞄长官,所以尽管长官穿着非常狂拽帅酷的制服骑着马在边上指挥,大家也不会开枪打他,只是士兵们互相攻击。贵族不是杀的,是用来抓的。大家看电视剧《冰与火之歌》就知道,那里边贵族被抓到之后,大家第一反应是去要赎金,而不是直接杀了。欧洲那边贵族之间大部分有血缘关系,就算没有共同血缘,说不定也共享情妇,抬头不见低头见,熟人社会,很讲规矩。

所以这套“不杀军官”的规则维持了一百多年,以至于我们现在看起来,那会儿打仗非常奇怪。现代战争中军官就怕被别人看出来变成攻击目标。当时恰好相反,军官们花枝招展,就怕对方看不到——万一看不到,把自己当成平民射杀就不好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突然变了。刚开始时,还跟以前似的,贵族军官们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打扮得跟个耀武扬威的公鸡似的走在前边,带着士兵们从家乡出发,前往前线。到了前线,大家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前推进,贵族军官走在前边控制队列前进速度。但是这时候不一样了,还没看到敌人在哪,只见子弹如雨点般一样从天而降,走在最前面的人纷纷倒下。

按理说步枪应该是直射啊,子弹怎么还从天上下来了?这就是“一战”特色。当时步枪早已经不是拿破仑时期那种低精度的前装枪,而是更新到射程超离谱的后膛枪(当时的步枪现在中东还当狙击步枪使),还有最新大规模装备的马克沁。当时步枪的射程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一公里,大家可以试试看看一公里以外的东西,是不是发现根本看不清人?在一百多年前也当然一样看不清,事实上根本就不用看。

只需要等对方军队进入事先测定好的位置,指挥官用望远镜观察到后,大家调好标尺,一起举枪向天空仰射,无数的子弹就呼啸着开始收割生命。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军官还跟以往一样,延续“古典战争”的精神,继续奇装异服,走在队列前边。每次突如其来一波弹幕之雨,经常把走在最前边的人打个精光,军官也就没了。双方对冲也一样,军官继续按照惯例走前边。本来以为对面不打自己,没想到相距一公里就开火了,互相啥都看不到,走在前边的立刻就废了。到后来,英**官们也不在前边走了,躲到中间位置去,如果看形势不妙,赶紧往下撤。

所以战争初期军官伤亡率高得有点离谱,消息传回国内,大家都懵逼了。按西方传统,会对每一个阵亡士兵家人说“你的孩子战斗非常英勇”,真实的情况是根本没看到人就打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绝大部分死亡士兵都没看到对方就死了)。

尽管伤亡大一些,但也才20%,根本没有伤筋动骨。英国人以前跟美国人一样,上层生孩子就跟下崽子似的,三个是标配。正是因为生得多,小儿子往往没有继承权,穷得要死,然后往外跑(最后也往往比啃老的长子有出息)。在《德不勒特报告》中也有提及,当时大概有十分之一的贵族损失了第一继承人,只好让第二继承人上。也就是说战争对财产和爵位继承的影响不太大。

那英国贵族到底死哪去了?穷死了。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的平民阶层慢慢觉醒,开始联合起来闹事。于是政府就把越来越多的平民接纳到议会里来。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了,不接纳平民行不行?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当时欧洲风起云涌闹革命,隔壁法国国王和王后已经被剁掉了脑袋了,如果你是国王或者贵族的话慌不慌?所以各国都在慢慢把平民阶层接纳进来——有话好好说,别革了咱们的命。到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权力一点点向下议院滑去。到现在已经没有上议院啥事了,咱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英国议会辩论,其实就是下议院的辩论。到了十九世纪后期,英国的社会运动闹得是沸沸扬扬,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防止老百姓们活不下去,政府开始提高社会福利,比如要给老百姓搞养老、医疗保险等东西,这个法案也比较有意思,叫“人民预算法案”。

但你要给穷人发钱,钱从哪来?刚好贵族老爷们的话语权下降,大家开始在他们身上打算盘。1894年,英国通过了遗产税,要收那些资产超过100万英镑的人的8%遗产税,后来一直涨,15%,40%,50%,到了1939年高至60%。不仅如此,还大幅提高土地税。法案提到议会,下议院的当然开心,利索通过了。上议院的贵族们一看就明白了,这是磨刀霍霍向着咱啊,于是果断给否了。两院围绕这事打来打去,咱们熟知的那些大知识分子,亚当斯密、李嘉图等等,都有大量言论批评贵族们是寄生虫。一番辩论,贵族们最后全面落了下风。慢各种税收越来越猛。贵族们主要的生意是土地。现在国家天天盯着他们的土地,自然是痛苦至极,跑又跑不掉,纳税又纳不起。

而且每个贵族都有一笔巨大的固定支出,佣人需要雇佣,城堡需要修缮,各种应酬交际,现在再叠加上越来越多的税务支出,大部分贵族变得入不敷出,只好卖掉庄园,遣散奴仆,产业规模越来越小。最猛的是遗产税。大部分贵族庄园的财产都以土地的形势存在,每次有贵族死去,家里要发生遗产变更,就会有一大批地产被卖掉以筹措高额的遗产税。

房产税和遗产税对英国贵族影响有多大?1809-1879年,英国88%的百万富翁是土地贵族。很快地,到了1880-1914年,迅速下降到了33%。这二十年间就穷死了一大半的贵族。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紧张的时期,所得税的税率达到了恐怖的97.5%,遗产税高达65%,不少老贵族打完仗直接破产了。也许有人说,不对啊,不是说遗产税非常难征收吗?英国怎么做到的?这一方面跟英国人做事认真有关,在收税方面向来有挖地三尺的决心和行动力。(话说谁收钱不认真呢?)

另一方面也跟当时没有“全球化”有关,资产大部分是不动产,什么庄园、农场、矿场、城堡,想跑也跑不掉,也没什么避税天堂,税务筹划和节税方案,所以逃税逃不掉,节税又没人研究(当时哲学和艺术更热门)。

贵族靠军功发家,寄生在土地上。有一部分贵族坚守土地,被遗产税和所得税给收割了;还有一部分投资了矿产和棉花纺织,勉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挺了过来,不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爆发在美国嘛,部分贵族没跑过来,也被收割了。有不少英国贵族和金融家投资了美国,准备在新大陆继续做寄生虫,没想到美国人和他们玩阴的。美国人玩债券玩得非常厉害,早期主要通过发债券割英国佬的钱。

怎么割英国佬韭菜呢,先找个概念低价发债,比如要修铁路发债,然后自己把债券炒高,英国人一看有利可图,一窝蜂跑进来一起炒,然后美国人套现离场,英国人找不到接盘侠爆掉了。爆掉之后债券变废纸,美国人再回收回去,债转股,长期持有,搞价值投资什么的,持有个百八十年,需要的时候这些债券还可以抵押贷款什么的。所以美国那些年每隔几年就一个大金融危机,大量股票跌成了废纸,人们以为美国要凉,结果英国人却穷死掉了,就是被美国人割的。

在英国政府和美国人不断蚕食贵族们过程中,老贵族们也在寻求活路,但只有极少数转型成功。大家应该也没想到,贵族们在那时候为生计发愁,每天都担心祖宗留下来的这点家底彻底没了。这事成了英国人的娱乐话题,经常有爆料说某某男爵的城堡租给了色情公司拍片交房产税啥的。没落的绝大部分贵族现在已经成了普通人,泡妞的时候也许会吹牛逼自己有爵位,有家徽,其他时候跟大家一起搬砖。

所以其实“贵一代”们当初跟着老国王四处征战,也许还算能打。但贵族们后期分地盘享乐之余,吹嘘自己就有点吹过头了。什么“贵族礼仪”、“骑士精神”,只是战争胜利者编制的圈子文化。到了后期,英国爵位已经明码标价,所以其中的内容又能有什么营养呢?西方贵族和宗教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潜藏着的是人性的恶。所以立税法来割贵族们的钱包,是人民所乐意看到的,割死一个贵族也许就能造福一方。

这导致,贵族的数量和质量直接下降到了一个很可怜的程度。

金士曼在这个群体选拔人手,可不就越来越捉襟见肘了么,所以改革早就开始。

首先,将群体从贵族,转变为全阶层选拔,另外女人也被纳入了选拔群体。

像格温这样的优秀人,自然会被纳入选拔目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