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四百一十二章 美滋滋

第四百一十二章 美滋滋

书名: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作者:社会和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1 09:56:29

吃完了饭,董良开始工作。

屋里的下人自觉地端过来了两盆新鲜的应季水果,放在董良的桌子旁边,让他工作的时候消遣。

董良随手捞起来一个橘子,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屈原就写过橘颂嘛。

橘子的培育历史不短了,董良随手剥了一个整个扔进嘴里,还挺甜的。连剥了五六个,狼吞虎咽的,全都嚼吧嚼吧咽了。

如今正是橙黄橘绿的时候。

不过更吸引董良注意的一个有小孩人头大小的黄澄澄的大果实。

柚子!

柚子在当地也有不短的种植历史,只不过,董良对此并不很了解。董良在年幼的时候都没有见过柚子,难免觉得那是一种高级的水果。

长大之后,这种想法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这柚子本地种的多吗?”

一旁的下人回话。

“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山边无法种粮的地方,一般都会种些。”

这个季节也正是柚子上市的季节。

“你去到周将军那里通知一声,让他多去采买一批,放在船上,看看能存储多久。”

“是。”

董良剥开手中这个大柚子厚厚的柚子皮,看着里面淡黄的果肉,尝了一口,味道也还可以。

之所以让周瑜买一批,是因为柚子这种水果可以长时间的储存。

看它这种厚厚的皮就可以想象到。

在董良的印象中,这种水果最起码可以储存一个月。

在船上长时间的航海,没有新鲜蔬果可以吃容易得坏血症,也许储存一些柚子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尝试,能不能成,还得看试验之后的结果,就让周瑜先去试一试吧。

这也只是突然看到了想起了这件事,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当务之急。

神州的封建历史上也不是没有遥远的航行,三宝太监甚至到过非洲,可是很少听到会受到败血症的困扰。

这也许是因为咱们的船只一般都是在近海航行,沿着海岸线走,很容易得到补给。能够得到新鲜蔬果的补给,自然也就不会受这种病症的困扰了。

不过现在正是柚子当季,买一些花不了什么钱,趁机试一试,将来总有要远洋航行的时候。

到了晌午的时候,诸葛亮和马良一起回来了。

还没进屋就笑语盈盈。

董良坐在地上,多少还有些羞涩。

董良的婚礼要按照六礼进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采”是“采择之礼”即男家有意请媒妁去女家提亲;“问名”是询问女方姓名和出生的年、月、日、时以便占卜男女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

如今正式进行了第二步,叫做问名。

过去通常是孩子出生三个月后父亲为他/她起名并将出生的年、月、日、时写下保存起来这就是民间所谓的“庚帖”由于现在汉朝是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年、月、日、时共计八个字所以称之为“年庚八字”而“问名”也就被叫做“请八字”。

将这年庚帖子请回家中,请算命先生去合婚,看看八字是否相宜。

董良哪有什么八字,他本来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以前的身世早就忘记了。

所以他也只能约摸着给自己随便的编了一个。

今天诸葛亮过来,就是来送女方的年庚帖的。诸葛亮在中间算是担任了媒人的身份。

“我这保媒的到了,你却还不起来,恭恭敬敬的请我进去。”

诸葛亮笑着说道。

虽然说着要请,但他却已经和马良往一边坐下了。

然后又从怀中取出一份红布包裹的年庚贴,在董良的面前晃一晃,却没有直接给他。

“你也不问一问八字是否相宜。”

活了两辈子,第一次面对结婚这种事儿,董良还是有些害臊。

不过现在还是强行镇定下来,不能让诸葛亮取笑。

满不在乎的笑道。

“我倒要看看有哪个先生敢说不相宜的。”

“哈哈哈哈哈!”

诸葛亮、马良都笑了起来。

这是刘备的女儿结婚,男方又是本地的大官董良,刚刚还在这扬州传出了偌大的名号,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名声从这京口城不停的往周边散花。

确实没有哪个先生敢在中间胡说。

管他相宜不相宜,董良说相宜就一定相宜。

惹恼了董良还则罢了,惹恼了刘备可不了的。依照着刘备那鞭打督邮的脾气,谁敢给他添堵,指不定又是一顿好打。

“你董良说相宜,哪有人敢说不,这是我亲自看的,确实八字相合,好的不能太好了。怎么不得给我一些金银奉上?”

“哈哈哈哈!”

诸葛亮笑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庚贴给了董良。

董良接在手中,大拇指捏了一捏,刚想打开看一看,又看着诸葛亮笑眯眯的看着他。

只得干咳了一声,放入了怀中。

“你们还有什么事吗?”

“这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刚给你将东西送来,你就要撵人走。大晌午的也不留我们吃个饭。”

诸葛亮赖着不肯走。

“你莫要着急赶我们走,我还有事情要嘱咐你。若按照中原的习俗,这年庚帖,我看了看是个大吉,如此一来,也算是纳吉了,再下一步是要送上聘礼咯,还有用我的时候婚礼还没完成,还不知道你卸磨杀驴的时候。”

董良尬笑了两声。

“瞧你这话说的,我哪有这个意思?我是怕你公务繁忙,别因为我的私事耽误了你的大事。因为我忙前忙后,我岂有不请你吃顿饭的道理?”

“如今也到了用膳的时候,我后面早都已经准备好,就等你到来了,刚才只不过跟你开个玩笑,顺便试探试探你是否有时间,来来来,到后面去直接入席便是。”

董良客客气气的拉着诸葛亮请他到了饭桌上。

“先不忙着吃饭,我得给你讲清楚。咱们如今既然到了扬州,就得按照吴地当地的规矩办,如此一来,本地的百姓见了也会开心。”

“不知道这吴地的礼仪有什么不同之处?”

董良好奇的问道。

“这吴地对婚礼十分重视,有所谓“三分光,两不见”之说,“三分光”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有三次重大礼仪特别风光,那就是满月剃头、结婚成亲、死后丧葬。这三次重大礼仪中只有结婚仪式自己清楚,其它两次自己浑然不知,因此叫“两不见”。所以他们对于唯一能见的,这一次非常的在意。”

“你这交换了年庚,看了吉祥,却还不能算是纳吉,须得将年庚帖子用红布包裹,连通红米等物供在灶神座下,三日之内,如果家中平安无事,没有摔瓶破碗之类的不吉利的事情,才可以请人看看八字合婚。”

董良摸了摸胸口,点点头明白了,原来是在纳吉之前,多了一道在灶王爷下面的供奉。

“这事儿却也不难办。”

“然后你就可以准备下一步,纳征。向女方送聘礼,在本地称作‘送盘’,所谓的盘,就是装订亲礼品用的长方形的木质盘子。你是得准备四四一十六个,然后就可以选择良辰吉日了。”

董良倒是奇怪了。“你也不是这扬州人,怎么懂得那么多本地的习俗?”

诸葛亮摇摇扇,“你忘了我那侄女才刚和张子布的儿子成亲吗?”

董良闻言,恍然大悟。

“我兄长离开之时,也曾嘱托过我,特意给我讲解了其中奥妙,就是等着你大婚呢。”

“那我可得好好的谢一谢子瑜先生的厚意。却不知道子瑜先生如今在交州过得如何?”

诸葛亮摇头道,“我不担心他在交州遇到什么阻碍,不过短时间内恐怕是难得他的消息。才到交州不多久,能有多少成绩做出来?不搞出来点成绩看一看是不会回声的。”

诸葛瑾也是一个有着自己骄傲的人啊。

“科考加试可准备好了吗?”

借着北顾书院的风声,京口城中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大量的儒生。

如今正是招人的时候,现在的科举考试还没有后世的那么正规,在现在举行的还比较频繁。

并不像后来那样固定的秋闱春闱,几年一次,偶尔只能靠皇帝开开恩科才能加试。

开春的时候,在豫章连续举行了三四场,吸引了周边各州郡不少寒门学士。

那么些学子在豫章担当官吏已经够用了,因此,豫章当地的考试今年是不会再举行了,还是要等到明年开春。

而这大半个扬州,还没有举行过科举考试,京口城中又聚集了那么多儒生,正是大好机会。

正好趁现在将考试定下来,先选拔一批放到各个岗位上。

“已经开始准备了,一周之内就可以完成科考。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依然按照豫章的模式分科考试,第一批预计先选拔出来八百名官吏。”

科举考试虽然是董良提出来并着手进行实施的,在豫章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属于开创性的政策,但是如今具体的事务安排,董良已经全部的下放了。毕竟组织科考也不是一件小工程。

“两千多人选拔八百名,这个比例不低呀。”

诸葛亮点头又摇头。“确实是比例不低,许多人都能被选拔出来,但是其中不同的职位,依然是分着三六九等。”

“如今,秋收秋种已经完成。正是刚刚闲下来的时候,从这段时间到年前,可以抽调部分民力,进行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所以正是用人之际。像这样艰苦一些的工作,自然需要的人就多一些,选拔的标准就低一些。”

董良点点头。

“建业城方向工程进展如何?”

经过刘备、诸葛亮、庞统等人的一致商议,还是决定将建业方向作为将来的治所,因此在建业方向抽调了许多民夫修筑城池。

“建业靠近合肥,增值修筑的事情有伯苗和元直共同管理,许多从两淮之间逃过来的流民被其吸引。如今工程进展速度很快。不要一年便可修建完毕。”

“不错,不错。”董良赞叹道。

“伯苗和兴霸在合肥城两边,已经修建了两座辅城,已经可以聚巢湖而守,互为犄角。再有建业与合肥交相呼应,恐怕曹操的头风病又要犯了。哈哈。”

说说笑笑着就用完了午饭,诸葛亮起身告辞。

董良亲自送到门外,往常的时候是不用那么客气的,不过现在毕竟诸葛亮身份不一样,是董良的媒人嘛。

对媒人尊重一些,也是对这种婚姻尊重一些,表达的也是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期盼。

诸葛亮出了门,转身要走,又突然停住脚步,转过身来。

“怎么了?”

“还有一件事忘了告诉你。糜子仲要从益州回来了,拉了整整三船蜀锦,消息是从江夏传来的,传到咱们这儿,估计船只已经停到了庐江或者丹阳。算算时间,也就是这几日就要到了。”

董良欢欢喜喜的送走了诸葛亮,期待着糜竺的回来。

转身回到屋中,却见马良探头探脑的跑了过来。

“鬼鬼祟祟的干什么?”

马良神神秘秘的从身后取出一个盒子。笑眯眯的说道。“这不是怕孔明先生看到笑话你吗?”

看着眼前的锦盒,董良疑惑的问道。

“这个是什么?哪里来的?”

马良笑着拉长了自己的声音。

“这个呀~~是师娘送你的!”

才一说完,就笑着转身就跑,将空间留给了董良。

董良站着没有动,只是看着马良跑走,见彻底没了别人的身影,又探头向外看看,确实没什么人,这才期待的打开了那个锦盒。

轻轻的将锦盒掰开,里面是一个小盘子,放着六块小糕点。

董良捏起来一个嗅了嗅,蛮香的,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嘴里,品味出来了是芡实的味道。

原来这是芡实糕啊,正是芡实成熟的时候,将这东西做成糕点送人,既好吃也包含着许多心意。

从这小心翼翼送过来的糕点,董良也体会着那未来娘子对于未来的期许、忐忑和羞怯。

品味着口中的软糯和清甜,董良的心里也感觉有些美滋滋的。

董良连吃了两块,又将剩下的收了起来,准备晚上再吃。

送点什么做回礼好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