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四百零八章 给汉朝人送上地球仪

“诸位,我所言我并不善于儒学,并非仅仅只是谦虚。只是碍于诸位大多都是儒生的身份,采用经世致用作为引子。”

“我希望诸位都能勇于任事、独立思考、努力创新,以完成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为使命,莫要空谈。”

“那么接下来我就要讲一些我真正擅长的东西了。对于我对儒学的见解,你们可以随意批判,但是对于我接下来讲的这些,如果你们不能理解,我希望你们先去验证。”

没想到董良的经世致用四个字,仅仅只是一个引子。

就连诸葛亮他们都有些出乎意料,不过想到这儿,也有些理解刚才的困惑了。

董良本就不善于儒学,诸葛亮等人都以为董良不会从儒学入手,却没想到他提出了经世之用四个字。

而且没想到他提出的这个主张居然是如此的振聋发聩。

张昭和顾雍以为董良的讲学就到这里结束了,有这四个字傍身,身为儒生这一辈子在学问上的身份地位就可以奠定了,日后必然是可以流芳百世的。

那董良现在要讲他擅长的东西,这才符合了诸葛亮、庞统等了解董良的人一开始的猜想。

经世致用这四个字足以成为一方大儒,思想学问的核心居然只能在董良这里做一个引子。

场下的三千名儒生们也好奇起来了。

一个个屏气敛息,期待的等待着董良拿出来其他震撼人心的东西。

董良一招手,丁奉从前面的讲台后面带着五个人咕噜噜的推着一个比一人还高的大圆球出来了。

一直将这个大圆球推到了董良讲台的台阶下面。

董良上前走了几步,将铁皮的喇叭取了下来,提着喇叭来到了铜球的跟前,看着丁奉将铜球扶正。

“这个大球才是真正的宝贝。我来给诸位开一开眼,让大家睁眼看世界。”

这个大球足足有一丈高,上面凹凸不平的有着一些浮雕。仔细一看,便可以分辨是河流和山川。

正是董良命令工匠发挥大力气搞出来的地球仪。

其精度自然不如后世的地球仪,而且董良现在手中并没有测量的能力,只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大致的复原了几大板块。

个别重要的经纬度上的标志还能记得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地球仪的出现已经可以称作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个大球是我做的地球仪。高有一丈,不过并不是实心的,实心的太重。可即便是如此,也已经非常沉重了。我本要做个架子,将它按照倾斜的角度架起来,可还没有来得及成功。”

“今天只能让它第一次出场,不那么的体面。”

“什么叫做地球仪,大家可能不知道,明白的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脚下的大地,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

董良说到这里就被底下的一片哗然打断了,不得不停下来,让这些学生们缓一缓。

“这怎么可能?”

“这太荒谬了,大地怎么会是一个球呢?”

“如果大地是圆的,我们怎么可能站得住?”

“也未必是荒谬的,张衡不就说过大地像个蛋黄吗?”

“从来没有人证实过,大地像个棋盘才对。天圆地方说的不就是这吗?”

“兄台此言差矣,所谓天圆地方,非是说大地是平的,是讲的阴阳平衡,动静互补……”

场下几千人,虽然大多是儒学的门生,但是家世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跟着老师不同,学的经典也不同,所以学问也有深浅之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疏漏。

对于天圆地方的说法,有的人认识就比较浅薄,有的人认识就比较深刻。

董良在上面居高临下乐呵的看着下面一片哗然的震惊。

在汉末三国,给天下人传授地球的思想,实在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事情。在后世,经常有人开脑洞,要穿越到秦朝,给秦始皇献地球仪呢。

董良再咧着笑脸与刘备、诸葛亮等眼神交互一番。

有些经过董良熏陶的便与董良会心一笑,只不过看着眼前这个大球,还是有些震撼。

一丈高的大球虽然在台阶下面,但也已经几乎和董良一样高了。

至于众多江东的文臣武将,则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说法,他们的震撼并不比那些儒生少多少。

“好了,诸位,我知道各位心中都有万千疑惑。想知道我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结论的,我能拿出什么证据?那么下面我就分析一下给大家看。”

“有些人认为大地是平的,也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他将天上的日月星辰与我们的脚下大地当成了两种不同的东西。那么,太阳是一颗特殊的星星,月亮也是一颗特殊的星星。天空中也有万千星辰,无非是近大远小,为什么我们脚下的不会是一颗星辰?”

董良顿了顿,看了看下面沉默着面面相觑的儒生。

“这……”

儒生们一时也没反应过来这个脑筋,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把自己生活的世界当做天地的中心。

那么大地与日月星辰有所不同也就可以理解了。

董良给他们传述了这个观念,首先冲击的一点就是脚下的大地没有什么不同的。虽然并没有触及到人并非是天地的中心这一重点,但是也多少包含了一些这种触动。

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不就是这样的吗?总是要先从脚下开始。地心说,走向日心说,张衡说大地像个鸡蛋黄,外面的天空、宇宙像是鸡蛋壳包裹着,不也是一种地心说吗?

人总是喜欢将自己作为世界中心啊。不完全是因为人类的自大,也是因为观测能力受限。

“各位,我拿出的第一个证据,是大家都可以在生活中发现的,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进行验证。”

“首先就是如果有人从远方的海面开船而来,你站在岸边向他看,首先看到的是桅杆,最后渐渐的才越看越多,看到船只的全貌,这不正说明我们脚下不是平的吗?”

董良拿出了第一个论点,这也是在后世教师们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第一课能拿出来的案例。

不过在这个时候发挥的效果并不好,虽然这种观测手法简单易行,也易于联想,但是对于这些儒生来说,有出海经验的太少了。

所以儒生们都有些云山雾绕,一时间也难以分辨董良所说的真假。

“我可以作证!我可以作证!”

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引起了场中众人的注意。

坐在周瑜身后的吕蒙从席位上蹿了起来,他激动的脸庞通红。

“我有海上行船的经验,这是我亲眼所见!”

周瑜得知了董良庞大的海上计划之后,已经开始组建海军船队,吕蒙自然是跟在周瑜身侧。

周瑜也是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虽然真正的海船还没有设计出来,对于大海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但他仍然带着成百上千的壮小伙在近海试试水。

而在大海之上,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也正是这些航海者亲眼所见。

吕蒙跳出来作证,周瑜也是笑着对中间的刘备他们点头。这几个出海的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只是吕蒙是坐在前面官员的位置,本身在儒生中也没什么名气,因此并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

“诸位不相信没有关系,在这次讲学完毕之后,大可以亲眼到海上看一看嘛!我们在京口外见了许多大的码头,停了许多大船。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弄潮儿。大家都可以去亲身体验体验海上的风光。”

董良在台上向存在犹疑的儒生们提发出邀请。

这时候周瑜也突然站了起来。

修长身姿站立,转身面向身后众多儒生,抱拳行礼。

周瑜的声望就不同了,瞬间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这些人大多都是扬州的士子。

“在下周瑜,周公瑾,本也可为董先生在佐证,只不过众人不能亲眼所见,总是心怀犹豫,我受玄德公信重,海上组建水军一支大家讲学完毕之后,大可来此参观,我们一定扫榻相迎。”

周瑜说完也没再多说什么,便坐下了。

董良笑看着周瑜,周瑜也回了一个阳光的笑脸。

周瑜这是在暗中抢人啊。

抢就抢吧,这些人能多拉一些进入海军也可以。

反正这些肉都是烂在自己锅里。海军也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诸位现在心中有的疑惑,并不需要立刻提出,今日过后,得了空闲,大可亲自到海边看一看,印证我说的到底对不对。”

“我提出第二个证据。是我认为日月星辰都是悬浮于宇宙之中,互相围绕着旋转的,从这个观点去看,当发生日食、月食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狗食日,天狗食月,那昏暗的边缘总是是弧形,这正是球体在宇宙中互相围绕着旋转的时候,地球挡住了太阳和月球的光线。”

“地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太阳发射出来光芒,那地球又不透明,刚好可以挡住这些光线,于是就出现了日食、月食的现象。”

“这些属于天文知识,诸位如果有对天文有所研究,善于观星的,遍查典籍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我想在场的众人都是有学问的人。应该不会真的有人认为发生月食日食的时候是天狗将太阳和月亮吞下了吧?”

场下的儒生们自然也是大多数都摇头,天狗之类的一听就知道是神话传说嘛。有理智的儒生都不会去认可这些东西的。

即便是先秦的时候,有些儒生说三皇五帝长得形貌特异,也都是用一种特殊的外貌来象征一种道德。

至于本朝史书中所说刘邦身上有多少个黑点,面相如何?出生的时候,是因为有蛟龙趴在了刘邦母亲身上,这些东西,儒生们自然都不会当真。

因为皇帝要传播这样的说法,本身就要经过儒生的改编,然后再由书生记述下来,这故事就是出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又怎么会被蒙骗。

这些人都是非常现实的,他们宣称什么神仙妖魔,其实都是因为对他们有利,如果对他们没有好处,管你什么神仙鬼怪,全都滚蛋。

而太史公司马迁也记述的很清楚,陈胜起义的时候,也是搞了一只会叫的狐狸,这其实不就是和刘邦斩白蛇之类的一样吗?

这些东西文人都是再清楚不过了。

所以对于董良的说法,儒生也慢慢的开始接受了,船只的桅杆一事,听他们言之凿凿也不像是假话,而且自己可以看到,随时可以去验证。

听他讲日食月食,说的也颇有道理,最起码其中内在的逻辑是可以自洽,那么有理智的人自然可以进行思考思考。

尤其是有一些懂得真正的天文知识,经常观星的,更加的具有共鸣。

莫要说董良拿出的证据尚且不十分确凿,这样的证据就已经足以支撑这门学说的存在了。

毕竟诸子百家的学说也不过是在放嘴炮,大多都是先进行推理,他们能进行推理,董良自然也能进行推理,自然可以得到人们的接受。

何况董良提出的这些东西是真真切切的可以看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也不像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的斑驳复杂。

“至于我们脚下的这个大球,为什么站着不会滑下去等等之问题自然是放到以后继续给大家探讨。这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讲完的。”

“不过我可以通过我手中这个地球仪向大家解释许多自然现象。”

“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接受的光芒都是来自于太阳。由此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大家请看,如果太阳和地球是这样的……,那么……就……”

“所以就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因为地球是有一些倾角的,大概是……如此一来……,所以就……”

“这么一来,四季变换大家也可以得到解答了。”

董良在台上口若悬河,不停的指示着手中的铜球,给儒生们就讲了一通什么太阳高度角,自转、公转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