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四百零五章 江水绿,海门红,群英荟萃

卯时二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京口城边,大江与海水的交汇处,微风起伏,波浪冲荡,发出哗哗的响声,正映衬着黎明如此的寂静。

京口城中的百姓大多还在熟睡。

到了重阳这一天,收获和播种的农活初步干完,可以稍稍的松口气。

但是那北固山下却已经热闹了起来。

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的北固山山前的平地上火光通明。

一片大空地围着四边,十几步便支起一个大火盆,燃烧着熊熊火焰在这天未大亮的时候进行着照明,放射光芒。

每一个大火盆前都有四个卫兵在一旁站岗。

五颜六色的兽旗在火光的映射下迎风飞舞,给这沉沉消退的夜色天上最后的光辉色彩。

空地外面的小道上,甚至是草地上都站满了人。

三千名来自四方的书生在此处等待着检查。

长长的队伍排了六队。

豫章的单独站两队,其余两千名来自荆州、扬州、徐州等地的排成四队。各队都是五百人。

各自拿着自己的报名信息、官府给的凭证,在此处等待检查。

检查过一个身份无误,便放进去一个。

虽然三千名文人需要等待,但是刘备等人为了这件事儿也是早做了准备,下了大力气,留下了充足的人手,因此动作也不算慢。

卯时四刻的时候,天边已经泛红。

红日虽然才刚刚露了一小块脸颊。但它放射出来的光芒,已经比那成百上千的火盆更加的炙热耀眼。

三千名文人的身份已经核查无误,全部进入了空地中,在士兵的看管下开始从山道上山。

从山下抬头仰望北固山,曲曲折折的山道时隐时现,隐约在翠烟之中。

天边虽然已经有了亮光,但是在这早晨却还显得有些低暗,若非山道上每隔十几步便有一名士兵手持火把站在一旁。很容易走着走着便已经不知身在何处。

苍翠的青山之中,有火把构成了一道火龙,儒生们踏着开辟的山道前行,如同踏在火龙的背脊向天边的楼阁登去一样。

隐没在山间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在翠烟的遮蔽之下,时而半抱琵琶。

山间没有大片空地,所以这么大的书院,许多建筑却都分散在山林之中星罗棋布。

这些亭台楼阁做工却也并不一致,如此大的工程,在仓促的赶工之下,有些精致而有些普通。

朴实无华的灰蒙蒙的瓦片,与墨绿的树叶引为一体,像山石一样,普通而又坚实。

精致一些的楼阁,刷满红漆的柱子支撑着飞檐翘角的琉璃瓦,在半边红日的照射之下耀起金光,金碧辉煌,在山势的映衬之下,更显大气磅礴。

文人们踏着步向前走,眼前的壮美,四周的幽静,以及全都肃穆着并不多言的同伴,使他们心里也愈发的感觉到神圣。….于此时大汉建筑风格的朴实不同,那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明显的不是这个时代的建筑风格。

董良的古建筑不是白学的,谁在诸葛亮那里得到了总设计图,但并不是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

飞檐翘角,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的部分。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飞檐的起翘角度越高,则屋面的反宇弧度越大,直接影响雨水顺瓦面向外排出的角度,起翘越高,出水方向更向外,就可以避免雨水溅入屋内。

飞檐凌空,翘起的屋檐像是将楼台神秘的面纱揭开以角,由此也可以获得更大的采光面,使屋内更加的明亮。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道: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这里的阿房宫,其实就是杜牧的想象,他是将唐朝的建筑形式放在了咸阳。

秦汉时期的古建筑是没有飞檐的比之飞檐的灵动,显得硬朗古朴。

此时此刻,董良和刘备等正站在书院的高台上向下眺望。

为了重阳日的讲学,董良提前两三日便已经住在了这山上。

而刘备、诸葛亮等人也是在昨天夜晚就已经来到了这里。

除一部分要在山下值守的官员之外,京口城中大多数有名有姓的大人物全都云集于此。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董良和刘备对这次讲学的重视。

刘备身边有诸葛亮、庞统、关羽、董良等人。

一侧有英姿飒爽的周瑜带着吕蒙等原江东武将,另一边则是张昭,顾雍以及众多江东本地官吏。

洋洋洒洒汇聚一堂,也算得上是群英荟萃。

凭栏远眺,居高望远。

天边的红日已经彻底的从地平线上跳跃而出,悬挂于辽阔的海面之上。

浩荡江水如同玉带绕过北固山,如同浮玉暗中带绿,江水与海水交界之处,也可见到那泾渭分明之景象。

红日高挂天边,与海水连为一体,如同海中龙门现身,将碧波的大门映照的通红。

低头看山下空地,火光摇曳,人头浮动。

曲曲折折的火龙上,一个个英姿勃发的儒生稳步向前。

“各州群贤毕至,如此可称群英会否?”

刘备感觉老怀大慰,忍不住的哈哈直笑,畅快的开口问道。

“北顾书院依山而建,吸引各州士子,云集来投,四方之英才汇聚一堂,如何不能称作是群英会?”

回答刘备的非是诸葛亮、庞统,也非是董良,而是张昭。

张昭略带苍老的声音此刻也显得有些激动。

跟随孙权之时,他兢兢业业,但却像是一个背负着高山的老王八,他是江东的定海神针,身上压力巨大,维持着整个扬州。….那如今跟随刘备之后,在刘备的壮志感染之下,在此勃勃生机的集团的前进的氛围之下他也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感。

此刻他感觉自己不再像是那背着石碑的乌龟,反而感觉自己是狂风,自己是乌云,正在浮着一条真龙,腾空而起,直上九霄。

“山名北固山,书院是北顾书院。只希望我们能早日北顾中原,饮马黄河,还于旧都。”

刘备在着山风的吹拂下,畅想着未来。

东边的红日照射着众人红光满面,山风的吹拂,让人胸襟开阔。

“如今群英荟萃,主公文有卧龙凤雏张先生顾先生,武有关张赵周等,皆是天下难得之英才。曹孟德如今,虽挟天子令诸侯,但所依靠着也不过是曹家、夏侯两家而已。”

“再看这山下,众文人云集而至,蜂拥而来。便可知天下人心之向背,有北顾书院在此,自然可吸引四方之才为我等所用,北顾中原不远矣!”

刘备听了董良这样说哈哈直笑。

“众目睽睽之下,今日我是帮不了你了。这么多英才等着你前去讲学,看你如何施为,可莫要马失前蹄,丢了颜面。”

董良知道刘备在担心自己,又在明里暗里的打探着自己要给卖什么关子。

董良早已为了此次的讲学做了十足的准备。而且为了一战成名人前显圣,就连刘备他们都隐瞒的严严实实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有那么大的舞台去给自己展示的机会,不能不让人心中向往,心潮澎湃。

“主公放心,为了今日,我早已有了十足的准备,万无一失。”

“若你今日能成,必然声名大噪,存初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雅号嘞。”

关羽笑呵呵的说道。

董良也笑着摇头,“我是隐居山林,走的也早,没个长辈扶持,可没什么先生帮我宣扬卧龙凤雏什么名号的。”

“好一个促狭鬼,正说着,却又骂到了我们的头上。”

诸葛亮笑骂他。

“正是正是,今日讲学完毕,却要给他起个好名头,咱们做他的长辈,给他宣扬宣扬。”

庞统也翘着自己的小胡子笑着占便宜要替董良宣传名头,顺着董良的话说,就算是他的长辈。

“我的好山长,学生们已经基本上到了一多半,是不是该去前面准备了?”

刘备催促着董良。

董良却晃着脑袋。

“我还没曾着急,主公却急个什么。真是什么不急什么急。”

“去!”

刘备照着董良的屁股就来了一脚。

众人闻言皆是哈哈大笑。

这些江东的旧人看着刘备等闹成一团,虽然可能也会腹诽,不像个主公的样子没有威严,但是心中也未尝不会羡慕。

一个多月以来,与刘备等相处之间,屡屡见到这样的场景。如此君臣和睦的景象,谁又会不喜欢呢?….虽然嘴上都说着君主要有君主的威严,要杀伐果断。

可是君主的刀自然是架在臣子的脖子上的,谁又不喜欢上司笑呵呵的和自己说话,把自己当成一家人,而不是喜怒无常,随便了就要把自己的人头借走。

董良笑着拍一拍自己的屁股。

莫说刘备是自己的主公,就是刘备眼看着就要成为自己的老岳父,让他踹上一脚也没什么。

何况还是自己先秃噜了嘴说刘备是太监呢。

“走吧走吧,各位,你们先去下面坐着吧,我准备准备,你们就要看我登台表演了。”

众人又笑闹一番,便从这边离开,回到了大讲堂的侧面。

而董良则与刘备他们分离,带着马良去做最后的确认。

在大讲堂的空地上,已经有数千人落座了。

这里的桌子却不像是正常的汉代的矮座条案,那么一个人一个占的空间太大。

而是有些类似于董良后世的双人课桌。

两个人,一张桌子,一张条凳,密密麻麻分成六个方队,中间留上过道。

三千人的数目太大,自然需要拥挤一些。否则这大讲堂内也盛不下那么多人。

每一个方阵前都竖着一个牌子,上面有各个方阵的编号。

当学生们穿过大门,来到了这大讲堂中,拿着报名时官府发的凭证,上面有自己的个人编号。

然后再对比方正的编号,按照几行几列去寻找自己的座位。

越来越多的人在准备落座,寻找着自己的座位,过道也显得有些拥挤。

本来还有些空旷的大讲堂,此刻挤满了人,闹嚷嚷的,终于打破了早晨北固山的平静。

此刻就连进入大讲堂的大门处都有些拥挤了。

一旁站岗的士兵见状,也开始上去帮助管理秩序。

让大家不要着急,不要拥挤,慢慢的排队进去。

门外的人重新排好阵型,百无聊赖的四处观看着。

山景虽然壮美,但是最有趣的还是眼前的这个大门。

大门的建筑风格和大讲堂的一致,都是飞檐翘角,优美大气。

不过这建筑形式并不是主角,即便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大汉。

真正的主角还是大门上牌匾的四个大字。

“江山北顾!”

这四个大字是董良题的,用的并不是隶书的字体。

而是选择了自己学习的唐楷。

这个时期的字体正是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转换的时候。

看书还没有走向成熟,一切都在摸索的状态,而董良这四个字俨然已经有了庄严的法度。.qqxsnew

这自然引起了这些文人的注意。

这四个大字,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正是董良学习的,有颜筋柳骨之城的颜体字。

而字上的内容则更加的引人注目。

江山北顾四个字一语双关,有江有山,正是这脚下的长江,还有这北固山。

北固改为北顾,问鼎中原之意昭然若揭。

这些熟读圣贤书,一心想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人,自然有这个政治敏感度。

众人心中想法各自不同,不知道他们是看到了机会还是感到不满。

时间已经到了辰时中,天已经大亮,太阳跳到了天空上。

起了个大早,又爬了段山坡这些文人们已经开始感到有些饥肠辘辘。

但是董良并没有给他们准备早饭。

不过也已经事先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他们报名的时候,便已经通知他们早上自备干粮。

于是乎,当所有的学生三千人齐齐整整的坐在了大讲堂中,啃干粮的声音一时替代了刚才找座位的嘈杂。

.

社会和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