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三百九十四章 诸葛瑾问政

第三百九十四章 诸葛瑾问政

书名: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作者:社会和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1 09:56:29

一大早,诸葛瑾前来拜访董良。

诸葛瑾提了一个装裱着繁复花纹的锦盒。

仆人将其引入正厅后,董良才急匆匆的从后面出来。

“哎呀呀,子瑜先生来访未能远迎,恕罪恕罪。”

诸葛瑾带来的礼物,董良并没有拒绝,让仆人接下就带下去了。

诸葛瑾笑呵呵的冲着热情的董良拱手施礼。

“我已接到任命,前去交州,在刘琦公子手下任长史,过了午时就出发。得知是存初举荐,本想昨夜就来拜访感谢,天色已晚不便打扰。”

董良请诸葛瑾坐下,后面有人上来奉茶。

“子瑜先生太客气了,为国荐才,乃是出于本分,凡有才者可利国利民者,皆当得到重用。既然是本分之事,何敢受谢。”

诸葛瑾闻言笑道:“我弟孔明在主公手下得到重用,如今又对我委以重任,远派交州。此等信任实在让人受宠若惊啊。”

董良摆摆手。

“要我说这事儿还是怪孔明太见外。子瑜先生之才在江东众贤达中也是位列前茅,主公未来之时已经得到张昭等众多贤达之赞,何止于主公来了之后却不重用?旁人不知先生之才,孔明难道也不知道吗?却只为了表达自己一片公心,刻意避嫌,不肯直言进谏,才让子瑜先生耽误了这些时日啊。要不然哪里容得我来举荐?”

诸葛瑾听到这话非常感激,但也是笑笑,没有说话。

虽然董良在说自己弟弟诸葛亮的坏话,但是诸葛瑾却是知道董良和诸葛亮的关系密切,此刻只不过是戏言尔。

何况,无论是刘备还是董良还是诸葛瑾,都赞赏诸葛亮这种态度。

能够在刘备手下担任重任,被如此信任却丝毫不骄傲,反而谨守本分,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能将天下重任交给他的人啊。

而且董良虽然嘴上在批评诸葛亮,但是语气中全是赞赏的意思,天下能得意而不骄傲者,真是少之又少。

恐怕刘备有的时候得意了,都免不得要松懈一些。

诸葛瑾用了口茶,眼前一亮,细细品味一番,又忍不住喝了一口。

“好茶啊,好茶。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均齐。虽与寻常茶汤不同,但此茶之清爽内敛,别有风味,更具风雅之意,妙!妙!”

董良笑道:“我也喝不惯那寻常的茶汤。各种香料一起放入煮的像肉汤一样滋味太怪,喝起来反而觉得像是在吃饭。”

“这种新茶,是我在多个地方,找到了多种茶树,逐一试验才得到的好茶。如今可是初次拿来待客,连主公他们都没有这个口福哟。先生若是喜欢,稍后前往交州请多带一些,也解山高路远之苦。”

看得出来,诸葛瑾是真的喜欢这种茶。

“那我就多谢存初美意却之不恭了。”

“却不知先生为何昨日受到任命,今日午时就要出发,如此着急?”

面对董良的问询,诸葛瑾答道:“只是深感主公之厚意不敢耽搁,愿早日为君民出力而已。”

“先生高义,佩服佩服。”

董良却不知道,诸葛瑾现在也是有一些着急的。

来到了吴郡一年多,在孙权手下也算逐渐混出了点儿名声。

虽然多次惹得孙权不愉快,并且因为资历浅未曾受到真正的重用,但是凡与之交往的文士一般都感受到了诸葛瑾的才能。

即便是在江东地位举足轻重的张昭,也甘愿和小自己好多岁的诸葛瑾结成亲家。

这正是看中诸葛瑾的才能,张昭认为诸葛瑾奇货可居。

所以诸葛瑾虽然一时还未能腾飞,但不过是钗在匣中,待时而已。

可哪知天下局势变幻莫测,转眼间就换了天。

刘备取代孙权,占领了整个扬州。

就连张昭都要重新的讨好刘备,获取政治地位,短时间内,谁又能顾得上诸葛瑾呢?

而偏偏的自己的弟弟诸葛亮却在刘备的手下身居高位,如今隐隐的比张昭的地位还高。

不能说隐隐的,其实就是比张昭的地位高。

张昭的地位高,一方面是刘备对于江东士人的尊重,给留了一些体面,另一方面,也是张昭主动的向刘备靠拢,因此得到了信任。

但是若论其亲近信重,比着诸葛亮,那是望尘莫及。

好男儿抱有一身才能,岂可这样蹉跎,自己的弟弟上升的这样快,这样高,有足够大的舞台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诸葛瑾心里怎么不羡慕呢?

他虽然也可以通过裙带关系面见刘备,毛遂自荐,但是毕竟有诸葛亮这层关系在这里,他也不好意思亲自的露面。

他自己心中也有自己的骄傲。

他不想让刘备因为自己是诸葛亮的哥哥,而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

在刘备取得优势之后,张昭非常看重的自己这个亲家诸葛瑾与诸葛亮的兄弟关系在诸葛瑾这里反而是一些牵绊。

他有足够的骄傲,可以凭借自己闯出一片天,实在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是沾了诸葛亮的光。

这不是兄弟们感情不好,也不是兄弟们不能互相扶持,现在是初出茅庐,抱有一身文武艺,总想亲自试试手。

所以董良这个举荐也算是雪中送炭,诸葛瑾与董良素不相识,董良的举荐看起来客观一些。

虽然诸葛瑾私下里也知道诸葛亮和董良的关系很好,但是也知道避嫌不能避的太疯魔。

何况通过诸葛瑾这段时间对于董良的了解,董良这个人确确实实的对于江东许许多多的有名的文武人才的能力很有把握。

像是对于周瑜的重视,对于虞翻和阚泽的重用,虞翻和阚泽这两个人,诸葛瑾自己虽然也听过一些名声,但毕竟一个在会稽,自己在吴郡相隔数百里未曾谋面,对于此二人之才,了解的反而不如陌生人董良知道的更真切。

这也是如今都到了刘备的手下,自己和这两人有了些接触,才知道这两人的才能确实不俗。

所以,诸葛瑾也相信董良对于自己的才能也肯定是有所把握的,所以才肯举荐自己,这样诸葛瑾自己的心中也好受一点。

“我此番前往交州,人生地不熟,不知存初可有什么见教?”

诸葛瑾这样一说,可把董良弄得惶恐了。

“哎呦呦,子瑜先生哪里就说这样的话?我才疏学浅,不及先生远甚,怎敢提见教二字?”

董良这句话不是卑微,也不是过度的舔狗。真论及在这古代,统治一州之地,处理政务,董良是真的比不过诸葛瑾。

人才在哪里都是人才,在哪个时代都能展现自自己的一些锋芒。是金子到哪里都是要发光的。

董良说实话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真让自己实际的去操作一个国家,去搞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政策,他也完全搞不定。

毕竟在特定的生产力之下,不让生产力进行跃进,只能根据现有的情况而设计出一套有用的制度。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在现代设计出来,那么在古代也能,在古代能设计出来,在现代也一定是个大大的人才。

然而这样的人才真的不多见。

董良的优势在于见多识广,接受了一些先进的系统教育。

如果真让他潜下心来去研究治国理政,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太守绰绰有余,但这样显然就放弃了他最大的优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有一个时代的经济基础,有一个时代特定的上层建筑。

董良虽然见多识广,但也很难照搬照抄。他可以做到的事,是将许多后来的制度拿出来,让诸葛亮他们看一看,给他们指明前路。

让他们去其糟粕,选其精华,根据这个时代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整适应。

董良起到的作用是是点亮大海上沿岸的一座座灯塔。

诸葛亮、刘备等人起到作用,则是掌握着自己手中的木船,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选择,向哪一座灯塔前进。

董良可以对他们做出影响,但不可能替他们进行决定。

这也是董良为什么选择跟随诸葛亮、刘备一起前进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志向多少有一点点相同之处。

董良有信心对于诸葛亮、刘备产生一些影响,但是董良没有信心能够对曹操和孙权产生足够的影响。

董良甚至可以想到,如果自己就这样的去面对这两个人,很可能连面都见不到,就在门外的护卫一句“你**谁啊?”就被赶走,或者直接抓走下狱。

当然董良也可以选择从零开始,真正的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往上爬,等他爬到中层,能够对曹操、孙权两人产生一些小小的影响的时候估摸着黄花菜都凉了。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一开始就跟着刘备走,那是直接影响一个集团的最高领导。

而对于诸葛瑾谦虚的请教,董良表示,对于交州究竟如何实施治理,他是真的没有什么太好的建议。

诸葛瑾却笑道。

“存初千万莫要谦虚,听孔明所言,豫章诸多善政,皆是出自你手。而你在荆州之时,就已经定下了夺取交州的战略,必然有所教我,请千万直言。”

诸葛瑾这样说,董良回答道。

“豫章诸多善政,我不过是提了个想法,具体实施还是靠孔明。主公在交州之时,已经按豫章之法进行实施,可事务繁杂,北方战事急迫,匆匆离开,却不知效果如何?”

“先生到达交州之后,可依照豫章之法因地制宜,或增或减,全在先生衡量之下。”

“其诸多施政,我并没有太好的建议,不过还有两事嘱托。”

诸葛瑾拱手:“存初务必明言。”

董良笑笑,说道:“第一件事便是交州士家,不知子瑜先生可有耳闻?”

诸葛瑾回答道。

“士燮及其三个兄弟共领四郡,占岭南疆土过半。在岭南士燮威望极高,不在南越王赵佗之下。我虽浅薄但也有所耳闻。”

董良点点头,有些皱眉头,叹了口气。

“这事情本来不该我去想,但总是意难平。士燮兄弟几人并无过错,若仅因其势力大,便要处理它,反而有害主公仁德之名。”

“可他们这么大一大家在交州,势力这么庞大,却也不能让人放心,这件事我并没有太好的建议,只能请子瑜先生看着办,若有机会,可以做些交换。”

“如果子瑜先生得到机会,尽管来信,我在主公面前鼎力相助,最差的给他们挪挪窝,别老在一个地方呆着,若有机会可以用些钱财荣誉换掉实权。”

诸葛瑾面色郑重,点头答应。

如果能处理好士燮这么一大家的复杂问题,也是对他才能的体现。

正常情况下,诸葛瑾最好的选择是和他们家勾结起来。

古往今来的情况大多都是这样,没有说要拿最大的家伙开刀的。

可董良毕竟抱有了一些天真,他也明白这事根除不掉,在自己生活的时代尚能见到这种情况,又如何能指望诸葛瑾把这东西处理干净。只不过能做多少做多少而已。

“第二件事儿便在西边。益州之南土与交州之西相连。西南夷遍布山岭,官府命令却难抵达,如此一来,正是咱们的机会。”

“咱们不缺粮,不缺钱,不缺地,就缺人。可与当地居民叫好,邀其前来交州扬州定居,官府可给予帮助,来了就分田地,教其耕种。”

“当地蛮族首领尽可以重金诱惑,能够买通,尽量买通。多多与其商业往来,暗中渗透。”

“见惯了咱们这边的富裕。山间居民,必然心倾,此长久之计,非一时之功。其中尺度多靠子瑜先生把握。”

“我早在交州给太史慈也放下了一大批测绘官,先生也可给予帮助,让他们在益州南部多多勘测地形,记录在案。”

这两个问题,诸葛瑾都郑重的答应了。

如何处理政务,董良没有什么建议,但仍然给诸葛瑾指明了方向。如果诸葛瑾能将这两件事处理好,那绝对也是大功一件。

两人相谈甚欢,董良留诸葛瑾吃了顿早饭,将其亲自送往府外,午时本想前去相送,但听说诸葛瑾只带着护卫乘舟悄然南下了。

连刘备和诸葛亮想去送一送都没有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