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两百四十三章 旧相识?

第两百四十三章 旧相识?

书名: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作者:社会和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1 09:56:29

孙乾的三艘满载百姓的船只靠岸在了南昌县。

马良来通知董良处理。

“怎么?这些小事,孔明还要我动手吗?”

董良面带笑意的看着马良。

“我本以为,以他的性格,此事我还没得到消息就已经被他处理完了呢!”

马良也笑,诸葛亮是有这个毛病。

“不然,此事情况与往常不同。”

“此话怎讲?”

董良一边和马良说笑,一边放下手里的纸笔,

走到旁边的木架子边,在水盆里洗了洗手,随便用布擦了两下还没擦干就和马良往外走。

马良边走边说,“这一次襄阳来的百姓有两种人,一是听说咱们这里有宝藏的,想要来这里发财,

或者谋取个前程。这倒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是另外一批。”

“诸葛长史说,

另外一批人是原先随主公从汝南一路走来的,

与你算是旧相识,所以让我来找你去处理。”

说到这里,董良倒是有些惊喜。

“真没想到那些百姓还愿意跟随我们吗?”

马良道:“主公恩义着于四海,如今豫章日子也过的红火。荆州与江东不同,不是我们的敌人,也没有过度的封锁消息,还指望就像这次一样,多把好消息传过去,多吸引一些人口呢!”

“这些百姓自然愿意跟随。更何况,曹操刚在南阳大闹一场,荆北的百姓至今心有余悸,这些汝南百姓,当初不也是为了躲避曹操才南下,如今再向南跑也正常。”

两个人说话间来到了城外江边。

三艘大船,

甲板上密密麻麻站着的全是人。

老百姓或有些惶恐不安,忐忑不定,或翘首以盼。

董良虽然没有什么仪仗,只是和马良走到这里,卫兵就开始在此请示。

众人也都知道,那船下的黑影就是大官了。

有些人开始激动起来,激动起来的不是那些脑子发热的淘金客,反而是老实本分的农户。

“来了!来了!”

“是他!是董先生!”

“爹!爹,快出来,董先生来了!”

甲板上一些人热闹激动起来。

襄阳城出来的还不懂,江生也只知道那是个官。

但是旧时汝南的百姓却是认得。

要是让董良去认他们,恐怕是认不出来。

董良再怎么说也只是与汝南百姓相处了月余而已,虽然一路上共患难,相互扶持,但是董良面对的众人,所以并认不得那么些人。

这时候要是让董良如数家珍,认出来几个人来,一相认,眼泪汪汪,这瞬间得得到多少民心。

可惜,行不通。虽然是旧相识,

却一个不认识。

不过虽然董良不认得他们,

但是他们激动的向董良招手,董良也笑着在船下与他们回应。

董良一挥手,

船上的人更激动了。大家更开心了。

这也是觉得,来到了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了董良这样的旧相识,能得到妥善安排,心里也踏实的多了。

在女子的船上,一妇人一手拉着自己的好友,江生的妻子,一手揽着自己的儿子。

激动的对江生的妻子说:“看,看,那就是从汝南带我们到襄阳的董先生,是个大好人呢!”

又奋力把才四五岁的儿子抱起来,“乖乖,快看,还记得他吗?啊,还记得教你识字的董先生吗?”

她的乖儿子其实是不记得的。

事实上虽然大多数孩子受董良的恩惠,得意进行短暂的识字训练,但是其实是不认识董良的。

因为董良当初是派遣小吏和自己的学生混入百姓之中去教学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孩子父母的激动。

这其实算不上真的有多么的对董良的爱戴和感激。

也许确实有不少,但是情义总会随着时间流逝,董良当初带给他们的好处,并没有达到一种质变。

所以也只会在分别之后慢慢消亡。

但是,虽然情分会变淡,但是信任其实不会。

这个信任,只要不发生其他的事情去改变,那么对于一个人认为他是一个可靠的人的印象就一般也不会改变。

当初这些百姓不得已跟随刘备逃命。

而刘备给他们乘车,粮食,带着他们不离不弃,让他们知道刘备是一个可靠的人。

而刘备到了豫章之后,传出去的又都是好消息,自然也只会巩固这些信任。

于是汝南的百姓来到了这里,对于刘备,对于董良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

虽然不确定他们会不会念在往日旧相识的情分上大开绿灯或者特殊照顾,但是他们却完全相信董良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妥善的安置,让自己等人能够活下去。

董良与下船的一些人进行寒暄。

亲密的接过一个孩子抱在怀里。

打头的老头董良倒是真的认识。

这不就是当初给刘备敬酒的那老人家们吗!

“老人家,很久不见了,看你身子骨还是那么硬朗啊!”

董良抱着孩子笑呵呵的和老人家交谈。

老人家一笑露出一嘴豁牙,“哪里,哪里,老头子没有几天好活喽!反倒是董先生风采更剩往昔啊!”

“不知刘使君可在?当初襄阳一别未能亲表谢意,老头子我一直心里过意不去啊!”

董良道:“主公还在交州,却不在豫章,老人家先且等待,过些时日让主公亲自来拜访您啊!”

老头子赶忙谦虚,“不敢,不敢。额…这……,不知道董先生可要如何安置我们这些人啊?”

老头试探着,有些小心的问道。

董良将孩子递给他的父亲。

带着老头往前走着宽慰道:“老人家不必担心,对你们的安置我早有打算。一定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若不是因为咱们是旧识,我特意来叙叙旧情,哪里需要来这里,衙役们都给你们安排好了嘞!”

“老人家放心,凡是来到我们这里的男子一律分土地五十亩,官府指导耕种,分发农具。刚好你们来的晚了一些,豫章郡的人都已经把地种好了。”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这这这……”

老头满脸慌张。

董良倒是一头雾水,“老人家何必如此惊慌?可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不妥!大大的不妥啊!董先生!”

老头慌乱道:“这里已经耕作完毕,我们岂不是来完了,分了徒土地也来不及了啊!”

原来是担心这个。

董良轻笑一声,“老人家不必惊慌,如今各家播种完毕,只是因为我们在尝试多种一季粮食,因此种的早了些,如今你们来了,现在播种才是刚刚好呢!而且各家各户都已经播种完毕,闲置下来的牲畜,官府也可以进行调配,所以我才说你们来的真是个好时候呢!”

董良这样一解释,这老头才松了口气。

“这就好,这就好……”

不过这老头又有些不好意思了。

还有话想说,但是张了张嘴,愣是不好开口。

当初跟着刘备逃跑,就一直受刘备的照顾,这些人还没有来得及回报,现在又一声不吭的跑来投靠,人家给分地,还帮忙种,再提更多的要求实在不好意思。

董良看出来老头的为难。

问道:“老人家还有什么问题?快一并说出来吧!不要顾虑,讲出来我们才能解决嘛!不开诚布公,造成了坏的影响,以至于不能好好安顿你们,主公可是要责罚我的!”

老头看了看身后的孩子,还是厚着脸皮开了口。

“董先生,我们来的匆忙,虽然带了些家底,但是实在不多,这种地,却要等上一季粮食成熟,我们……”

董良听明白了,老头是担心这个。

董良笑道:“老人家不必担心,第一季粮食一律由官府供应。绝对管够你们吃的!直到第一季粮食成熟收割才停!”

“我们豫章的政策,一直是这样!只要来到我们豫章,你们就可以放心了。老人家如果在荆州还有什么亲朋好友,也可以邀请他们来我们豫章郡定居,要是邀请来了一户人家,再多分立功的十亩地!”

这么好的政策真是把老头砸的晕晕乎乎的。

“哎呀,老朽真不知道该怎么代替乡亲们感谢董先生和刘使君啊!你们待我们汝南百姓太好了啊!”

“老人家不必谢我们,我们也不是特意为汝南百姓行方便,凡天下人,来我们豫章者兼收并蓄,一视同仁的!”

“仁义!刘使君实在是仁义啊!天下哪有这样的好父母官啊!”

董良也不再多和老头子夸来夸去。

“老人家,你是个德高望重的,此次来的汝南百姓,还要靠您进行组织。”

董良点手唤来一名小吏,接着对老头说:“让他告诉你们在豫章郡定居的政策和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您给百姓们商议好。”

“另外,如果有擅长木匠,石匠,铁匠,或者是会医术,识字的,都可以告诉他,让吏员统计起来。到时候可以给他们在县衙介绍一份活干,能力突出的可以提拔做官。”

老头自然满口答应,“放心,放心,董先生,此事包在我身上。”

董良给老头告辞,“老人家,我还有事就不多陪了,一些政策都会宣讲下去,还需要您看顾一下百姓们的情绪,让他们不要担心,告诉他们,来了豫章,就是回到家了!这里个个都是人才,大家说话都好听,吏员也和气,生活也安定。”

絮叨了半天,董良和老头告别完毕。

又点手唤过来马良。

“季常,那些襄阳来的淘金客就交给你来处理了。”

“诺!”

马良自然不会推辞,不是什么大事,马良有这个能力。

如果不是汝南百姓情况特殊,董良需要出来代表刘备安抚一下百姓。

其实这些事完全不用董良来安排的。

面对新野的大移民,交州那些屯田兵的大移民,豫章各地的官员,对于这些外地移民的接收已经轻车熟路,驾轻就熟了。

无非就是登记造册,分田分地,政策宣讲,然后就和本地百姓一样的教育就完事了。

董良又道:“这些襄阳城里来的,应该也不全是脑袋发热要淘金的。甄别一下,把有特长的选出来,愿意留在豫章生活的给安排工作。把咱们的政策讲清楚,看看有没有识字的愿意参加考试的。毕竟野有遗贤嘛!”

“至于那些铁了心要淘金的,派船送去南海郡,离荆州远一点,再告诉他们真相,愿意留下的分好土地,还是不死心要淘金的就随他们去吧,反正南边确实有矿,真找到了矿,好好奖励一番。”

“明白了!”

事情交给了马良,董良就自顾自的回去工作了。

大量的培训工作,得到的大量基础的地理方面的人才已经初步发挥作用了。

不过这些勘探地形的人并没有忙碌于辖区内的山川河流,矿产资源。

而是被董良通通的往北派,往东派。

慢慢的往东,往北渗透,一点点的去推进,去勘探江东辖区的地图。

这和派去会稽的探索队不同。

这些人是要经常往回传递消息的,勘察到的情报不会留在身上,第一时间往回传。

这些人也不是去的无人区,而是正儿八经的在孙权和刘备势力之间的夹缝中小心潜伏。

与敌方的探子斗智斗勇。

不过受益于孙权刚收服丹阳,百废待兴,还没能正式开始对于边境细作的运用和防备。

只是有一些原来潜伏在像襄阳那样的军事重地,经济政治中心的一些忠心耿耿的人开始工作。

山野之间还处于一片静默。

这无疑给董良派出去的人降低了很多的风险。

索性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

探明了不少道路。

虽然受制于工具和能力,得到的信息大多是模糊,再送到后方由董良带着众人进行二次加工,得到的地图无疑是有偏差的。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即便是模糊的情报,两方对垒好比是近视眼对战瞎子!

优势是很明显的。

但是维持住近视眼优势也是不容易的。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这需要大量情报数据,然后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最后再落实在图纸上。

如果有余力,还会由专门退下来的人,对图纸进行核验,以追求最大的战果。

(感谢依然落寞如雪、感谢山上的老神仙的打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