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两百四十二章 王,黎两家的新生活

天色将晚,残阳泼洒在水田上,金光闪闪,映照着王老汉泥泞的双腿,以及灿烂的笑容。

最后一颗秧苗插下了。

一时间并不能把腰直起来,站直身子,但是弯着腰在那里等待身体恢复。

终于差不多了,甩了甩两手泥。

在水田里涮了涮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

旁边的一块地里,三个黑瘦的家伙也走了过来。

那是与王老汉家搭档的蛮族百姓,当然现在不分什么了。

黎簇带着俩儿子,比王老汉累的厉害啊!

黎簇苦巴巴累的皱着脸,但是脸上还是在笑,那是因为活干完了啊!

露出来黑黑的牙,“哎呀!哎!终于,干完了。”

三个人一屁股坐在田埂上。

喘着粗气。

王老汉有些得意:“嘿,这年轻人,真不行啊……啧啧,不如俺老汉呢还!”

黎簇无奈,一开始觉得自己身体比王老汉好,一定比王老汉能干,但是没想到,居然没有王老汉干的快!

没办法,这些山上下来的百姓,没干过农活。

术业有专攻,干农活的锻炼的身体部位肯定不和山上的不一样。

用进废退。

干工地的力气可能不如专门锻炼身体的。但是在烈日和寒风中挂在高楼外墙上砌砖,健身的肯定不如工人。

所以黎簇不如王老汉就太正常了。

“哎,哎…这些……这些地,能长多少粮食?”

黎簇很期待的问王老汉。

王老汉也不知道这些地到底有多少产量,这次的种植和以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王老汉看着这几百亩的水田,想了想,“嗯…,放心,肯定够你吃的。官府收税收的少。”

“走,回去吧,天不早了,今天在我家吃饭。”

喘了会气,王老汉带着黎簇父子三人往家里走。

黎簇跟在王老汉身边,笑道:“等第一季粮食收了,收成要是好,还要请您帮我给老大说个亲呢!”

王老汉哈哈大笑,“好说,好说,我在这里生活那么多年,这点本事还是有的,包在我身上!”

“如今不似往常,你家三口人,分了一百五十亩地,官府说了,这些地好好的收拾,够你们家好生活的。这家家户户的都分了,也如果真像县衙说的那么好,也没有谁会担心受穷了。这么些年乱战,死伤无数,男的还比女娃娃少,这事好办!”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往家里走,黎簇的大儿子小儿子腼腆的跟在后面。

进了院门,娇娘端着一瓮炖肉就放在院子中央的木桌上。

看见王老汉带着黎簇回来,赶紧叫人。

“爹,黎叔,你们回来了。快开饭吧!”

又扭头往屋里喊:“淳哥,小朴,爹回来了。”

娇娘是王淳的新婚妻子。

王家因为是中原流落来的,一切摆白手起家,过了几年苦日子。

如今两兄弟都在县衙里任职,吃了官家饭,家里又分完了地,立刻成了香饽饽了。

日子也越发的有声有色。

王老汉就赶紧给早就适龄的大儿子说了亲事。

娇娘就是王老汉十里八乡打听到的好孩子,如今嫁到了王家。

王老汉满脸笑意,一边带着黎簇往里走,两人来到院子中间,坐在桌子前。

这桌子和板凳,都是王老汉自己动手做的。

官府愿意培训老百姓的工匠手艺,对于技术工人待遇高,如果有发明创造还有奖励。

所以王老汉就好好的学了把木匠活。

王老汉坐下,王淳,王朴从屋里走出来,两个人才刚从县衙下衙,回到了家里。

“爹,地里怎么样了?明日休沐,衙门里轮到我们休息,剩下的我们来吧!”

王淳来到一旁坐下,顺便给王老汉和黎簇倒了碗酒。

这酒可不好买,因为豫章现在的粮食虽然不缺,但是大多依赖进口,都是高价从荆州买的,然后或免费,或平价的看情况给老百姓。

因此粮食用起来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豫章还没有收割。

这酿酒要耗费很多粮食,相比于填报肚子,自然优先级要靠后。

因此这酒啊,又少又贵。

也就是王家两兄弟如今都吃官府的饭,有底气,才能打些酒来吃,寻常百姓是舍不得的。

王老汉和黎簇对饮了一口,可不敢豪爽的喝啊,慢慢享用。

又放下还满着的碗,道:“地里差不多了,都已经插完秧了。就是还剩下娇娘的三十亩地,明天你们两兄弟去干了吧!”

这分田地,按照人头分,男的分五十亩,女的分三十亩。

这些土地其实不如中原一些地方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给百姓分的土地多。

但是董良经过调研之后发现,这么些土地,根本照顾不过来。

很粗放的经营不仅是在浪费土地,还是在浪费人力,并不利于提高产量。

经过计算,男子分五十亩,好好照料,精耕细作是最合适的。

而女子分三十亩也是因为女子毕竟体弱一些,单身女子照顾不过来。

所以分个三十亩。

而娇娘既然和王淳结了婚,自然就将土地带了过来。

因为娇娘是本地人,不用远嫁,所以户籍还在本地,因此仍然是这些土地的户主。

如果要远嫁,恐怕就不能这样轻易的带走土地了,顶多是和邻居置换一些财务。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土地是官府给女子分的,官府为后盾,任何人不得侵占,或逼迫转让。

而土地也算是一笔重要的财富,手里有经济来源,也可以给女子撑一撑在夫家的腰杆子。

娇娘带着土地嫁入王家,并不欠谁的。

而娇娘又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人家的闺女,因此王家父子和娇娘相处的很好,这是幸福的一家。

自家土地插秧,王老汉带着黎簇一起干,也不肯让新来的儿媳妇下地。

娇娘强烈要求要去,但王老汉还是劝住了娇娘。

娇娘一瓮瓮肉往桌子上端。

见王老汉这样说,连忙道:“爹,你歇歇,那三十亩地,明天我和淳哥一起去,不是多重的活。小朴难得休沐,让他歇着吧!”

王老汉哪里肯答应,“哎呀,娇娘,你在家里做做饭就可以了,就得让这小子去,两个壮小伙都在,哪能让你一弱女子去下地嘛!”

娇娘笑道:“爹这是说哪里的话,都是农户人家,我也是地里刨食的,又不是娇滴滴的大小姐,哪里就这样娇贵。”

“明日城里正在预备着考武举的事,热闹着呢!我听说许多姑娘都要上街看,那些武举大多都是有前途的,在这热闹的地方,有不少是等着找如意郎君的。”

“淳哥如今成家了,小朴刚好也是成家的年纪,爹你不如就带着小朴去城里逛逛,给小朴找个好人家嘛!”

娇娘说的王朴脸通红。

无论是和王老汉说话还是在外面应酬,都是王淳出面,娇娘也是个落落大方的,两夫妻在家里刚好成了气氛中心。

王朴就腼腆的多,只是老实的做事,在县衙里话也不多。

给王老汉找别的理由还不好使,一说到二儿子的终身大事,那确实是得琢磨琢磨。

毕竟大儿子属于结婚晚的,二儿子刚好适龄。

可二儿子又是个闷葫芦,确实有点愁人。

这个时候虽然也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还是大户人家讲得多,乡间反而还是放开一点。

尤其是乱世的乡间,别的不得,就是乱世,说不定多少人爹妈都不齐呢!哪里去找父母之命哦!

活都快活不下去了,还怎么在意什么媒妁之言!

而且在民间,其实很多都是男女自由恋爱,最起码在先秦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很多。

比如说《诗经》里就有许多描述男女互相爱慕,或者男子追求女子的故事。

王老汉沉吟了一会儿。

“也好!明天带王朴进城看热闹去。”

王老汉一拍板,顿时大家有些起哄,臊的王朴脸通红。

而黎簇的两个儿子,黎大,黎二,也暗中用着羡慕的眼神看着王朴。

两个人自然也是到了这个年纪,也思慕男女感情。

只是这两个家伙在山里也不常和人交流,一直也是腼腆的人。

虽然暗羡,但是并不开口。

王老汉人老成精,眼睛一瞥就知道这俩小子在想什么。

“黎簇,明天也带着黎大,黎二一起进城看看吧!那里那么多人,指不定就成了呢!”

黎簇有些犹豫。

黎大,黎二都用希冀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爹。

黎簇道:“看热闹可以,谈婚论嫁还是免了吧!我们才刚下山,还没有积蓄,房子也需要修一修,扩建一下,现在恐怕不好说人家。”

黎大,黎二闻言,虽然能去看热闹,但是父亲说着这丧气话,还是有些失落。

王老汉灌了一口酒,“哎呀,你怕个什么嘛!如今跟着刘使君过日子,生活有盼头,又稳定,哪有姑娘还会像原来那样怕这怕那的嘛!”

“像你们家,三个壮劳力,迟早要富裕起来的,有姑娘的人家也不是多么鼠目寸光,不必担心。老大,老二,你们别管你们爹,明天咱们一起去。”

“如今插完了秧,能轻松几天,不光明天去,我们天天去,正好也看看武举考试!那些文科考试,实在没有意思,没什么看头。还是武举好看,能看人家举石头,打架呢!”

王老汉一拍板,黎簇也不反对。

黎大,黎二腼腆一笑,也不出声,露出来两口黄牙。

这俩人和黎簇不一样。

黎簇是一口黑牙,这是习俗,纹身,黑牙,披头散发的。

但是下了山自然要有所改变。

黎簇年纪大了,这个也无所谓。

但是两个儿子就已经不再把牙齿弄黑,还用水漱口,用树枝刷牙,如今只是有些发黄。

“来来来!吃菜,吃菜!”

王老汉抬起筷子,招呼。

几个人不像城里文人那样分案而食,反而是围在一张桌子上一起吃。

这也是王朴从董良那里学来的。

董良虽然参加大宴会还是不标新立异。

但是私下里和大伙小聚一下,就会把桌子拼在一起。

这样反而热闹,很受普通人的喜欢。

而且这样各种菜堆在一起,也显得丰盛,也不用分餐那么麻烦。

王老汉一口肉下肚。

好吃倒是好吃。

但是和前几次比差了很多啊!

王老汉被儿子几次在县衙后厨里买来的餐饮养叼了嘴。

“啧,这县衙换厨子了?比以前的水平差了点啊!”

王老汉一句话出口。

王淳还没有回话,娇娘反而红了脸。

娇滴滴的一声,“爹,这不是县衙买的,是我自己做的,做的还不好,爹你多多包涵。”

“哎呦!这是娇娘做的啊!”

“我说是县衙买的手艺退步,这要是娇娘你做的,那可是大大的不得了哦!没想到娇娘你这么心灵手巧,能有县衙的六分水准了!”

娇娘被一夸,眼睛弯弯的,“爹过奖了,还差的远呢。都是菜谱的功劳!”

王淳解释道:“官府鼓励民间多面发展。所以把菜谱印了几份,卖到了民间。也不贵,让百姓学手艺,有助于过好日子嘛!”

“所以我买了一份,哪来让娇娘学学,学的一般,咱们自己吃的方便一些。要是学的好,可以在城里开个饭馆,那才挣钱呢!”

王老汉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确一点也不震惊。毕竟官府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有什么好技术,好东西,都要给老百姓分享分享。

老汉感叹道:“好啊!好啊!这样的手艺可是能做传家宝的,官府慷慨啊!”

黎簇和官府接触的少,只是在王老汉这里学耕地,因此没有进城参加过其他如木匠之类的培训。

“确实慷慨,这样奥妙的技术,官府居然就这样给散播出来了。在山里精夫有什么打猎手段,都不肯轻易教人呢!我们原来的精夫就是找到一块好地方,有许多食物才当了精夫。官府居然把这样能挣钱的手艺传出来了。”

王淳笑道:“这不算什么,我们董先生说了,执政者就要为民嘛!何况执政和做官不一样。要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国家才能昌盛,而不是只填上自己腰包嘛!要藏富于民嘛!”

黎簇看看王淳说出这样的见识,又看看自己两个儿子!

心中暗下决心,“不行!还是识字好,得让儿子去读书!”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来晚了!今天出门了,忙了一天!

另外谢谢依然落寞如雪兄弟的打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