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古典架空 > 古代幸福生活 > 第六百七十章,番外(二)

第六百七十章,番外(二)

书名:古代幸福生活 作者:一个木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14 23:53:43

第六百七十章,番外(二)

这样的夜晚,朱睿也没有睡着,他坐在临窗的榻上,对着窗外耿耿星河,心里翻腾着父亲今天的话。

这是朱宣一直在想,是今天才对着儿子们说的:“福慧明年一定要成亲,等我和你们母亲都不在,就让她出去单过。”

朱睿想想父亲的这句话,心里就不舒服。老来膝下有人伴的光景,不管是听着还是看着都是趁心的。想想父亲辛苦,弟兄几个都长大成人;想想母亲辛苦,几个孙子们都长大成人,说不带孙子也是这几年,前面的没有长大,后面的接着出生,父亲心疼母亲这是向来就有,也不用到此时才觉得奇怪。

此时未睡的朱睿是不打算睡,只想在这里歪一歪。耳边传来脚步声响,雪慧强撑着睡意走过来:“来歇着吧,”走到榻前来的雪慧,是有几分发福,身子并没有走样,只是见丰润的多。

对着妻子温柔的笑脸儿,朱睿温和地看着,雪慧还是一个美人儿,给自己生了四个儿子,不过这不代表着朱睿会对她完全放心。父亲说***以后不在家里住,应该就是担心嫂嫂们不好。

“你去吧,我坐一会儿,”朱睿依然是温声道,雪慧就这乖乖地答应一声自己去睡。再缠下去,朱睿就不**无**错** m.会再是温声和气,而要变成冷脸子脾气。

把雪慧打发走,朱睿依然想自己的心事。他的思绪飞地很远,一下子飞到小时候,那个时候,自己还是世子朱睿。

“世子爷,你慢着些儿,”身后朱小根尖着嗓门的声音,或是奶妈温柔的声音,是朱睿从小就听惯的。襁褓之中就是世子,小的时候自己每当认为父亲不疼自己的时候,朱小根就会这样劝解。

如今想一想,这是幸事,说明父亲从小就看重我,当然从小他也不知道我是不是会出息,这说明父亲一直是盼着我出生,我出生了,家里皆大欢喜,这是后面亲戚们人人都这么说。

记忆中小时候的父亲,就没有和气过几次。对着母亲是和颜悦色的时候,转过脸来看到自己,就要板起脸来,往那里一坐,声音都是严厉的:“要用功才行。”

为什么不这么对朱毅?世子朱睿那个时候总是这么想。心里才会想心思,小心思里最多的就是对父亲的埋怨。那时候最喜欢母亲,母亲最疼朱睿,就是原本没笑容,看到自己也笑的很好看,搂在怀里就要亲几下,亲到自己格格笑为止。

书上写着描写女人举止温柔,体态安详,什么时候都是美人儿,朱睿坚信,这写书的人是比着自己母亲写的。母亲最好,怀里最香软,而且随时可以去。

这心思一直到毅将军会说“偏心”才开始动摇。第一次听到毅将军说偏心,朱睿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偏心?当然是偏心,从来不抱我,不过也没有抱过朱毅;从来对我板着脸,见到朱毅也没有客气多少。

不过朱毅是一脸笑嘻嘻,他不怕父亲的冷脸。这个不怕在朱毅随着父亲去过军中以后就更明显。

听到朱毅回来说军中和父亲同榻而眠,夜里要撒尿蹬他一脚让他起来。朱睿羡慕的要流口水,自己就是去军中,也是有世子规格的大帐,仅次于父亲。回想到这里,倚在迎枕上的朱睿微微一笑,朱毅在军中的帐篷和自己的差太多,可是那个时候只是羡慕朱毅,可以和父亲在一起睡。

但是朱毅说偏心,最过份的时候,一天要说几次。他对着父亲时时说,回来和哥哥住在一起睡在一起,晚上就哀哀地问大哥:“为什么这么偏心?”

“为什么出去多带上你;为什么你可以坐在父亲马上,我就不能;为什么功课过了,你还要背兵书;为什么你要学这么多,为什么你的衣服,你的金冠,你的。。。。。。”朱毅一下子就有这么多的为什么。

朱睿听过弟弟说偏心,心里就平衡许多。后来才渐渐地明白,父亲在兄弟只对我一个人这样严格。

含笑的朱睿再回想着父亲不见的那几个月,觉得自己的主心骨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以前还有得意,以前还觉得自己挺美,我也不坏,都说我名声不减父亲当年,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在三个月后,自己也觉得父亲不会再回来的时候,朱睿觉得自己彻底想趴下来,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身后隐然的一根强大支柱,就是自己的父母亲。

父亲永远笔直的身影,几时想起来几时觉得安慰,在自己遇到难关没有主意的时候,想起来父亲就会觉得这事情总有办法;母亲虽然柔弱,总是感觉她倚在父亲怀中,在父亲失踪的那几个月,母亲来到军中,背着人掉眼泪,早上起来却还是叮嘱儿子:“你父亲和胖倌儿还在,你要好好当一个王爷,等你父亲回来也好见他。”

在这种时候,朱睿才觉得母亲柔弱的身子里面其实是刚强毅然,她每日出营门相望,对着营门外痴痴的看上半天,朱睿回想起那一幕,面上就有满把泪。

举手把泪水拭去,再看星河明烁已是凌晨。朱睿觉得自己很幸福,父亲还在身边。只是他认为儿子不孝。如果不是认为儿子不孝,怎么会有百年之后让***另过的意思。外面有房子,闲时住一住也就罢了,父亲百年之后还有哥哥们,朱睿再纠正一下,父亲身子骨正好,活到一百岁不成问题。

往房中看一看,父亲要么就是说媳妇。家里四个媳妇,四弟妹出身低,从来也不敢说什么,父母亲说什么她都说好,自己说什么她也说好;三弟妹依然是个孩子,因为有钱从小又纨绔,她心思也不多,有时候和膝下七、八岁的长子也拌几句嘴,她和福慧算是日日相伴在父母亲膝下,年年自己为福慧和晴姐儿准备嫁妆,从她的嫁妆里挑来挑去。

朱睿想到这里也要笑,康宁对长兄二兄从来尊重。因为从小就受到这两位兄长的洗脑,两位兄长为着端慧从来是客气相待,空闲下来也肯陪康宁玩,淘气的时候也是和气地纠正一下,比闵将军一开始的躲避,后来就巴掌管着;比胖倌儿从来不让,康宁对两位长兄是有尊重,这是自小就养成的。

再想想二弟妹,二弟能管住她,朱睿对于家里弟妹就是这样的看法,弟弟们能管住,不要我这个当长兄的管到弟弟房里就行,有什么不好,把弟弟们喊来说说就行。这是传自于父亲根深蒂固的想法。朱宣对于媳妇们不好,把儿子喊来骂一顿,自己管去。所以朱睿对于顾冰晶,当然是不会说不好,二弟能管住,冲着二弟也不能就不好,这人丢起来,大家一起丢。

最后就是自己的妻子雪慧,雪慧生了四个儿子,生下来第二个儿子的时候是扬眉吐气,天天精神头儿好的很,嗓门儿都高一些;到生下来第三个儿子,雪慧开始发福,朱睿觉得丰盈一些搂着更舒服,不过雪慧自己很计较,从那个时候开始疑神疑鬼,旁敲侧击后次次被朱睿骂,然后朱睿睡书房,雪慧就此又经历过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时时担心自己老了,就此更安生。

第四个儿子出生以后,王妃雪慧彻底大彻大悟,出嫁从夫,以后从子,她光鲜亮丽地做她的王妃,人人羡慕她这就行了。再有闲时间,家里闲人多,母亲那里坐一会儿,和三弟妹福慧说一会儿话,这日子过得也算是逍遥。

儿子们的事情样样是朱睿说了算,从进学到订亲事,贤哥儿是订了亲事下来,朱睿怕长子也出自己少年时候的事情,在贤哥儿八岁的时候就给他订下亲事。亲事当然是祖父母当家,当媳妇的没有说话地方。看花看水的人样样得过,想着拿权争权的人就要难熬。

朱睿细细地想着雪慧近年来的言行举止,父亲百年以后不放心福慧留在家里,首推的当然是雪慧这个大嫂才是。其实朱宣是全部都想到,媳妇们怕儿子不能怎么样,孙子们以后成亲,孙媳妇目前来看就有九个,九个人里面有两个不行,福慧就要听话。

朱宣并不是单指雪慧,身为长子的朱睿首先要想到自己。长嫂如果如母,下面的弟妹们再不好也没什么。弟妹们再好,长嫂不好,福慧在家里呆着当然是不好。

天边泛出来蒙蒙亮,朱睿用手抚一下想得滚烫的额头,雪慧这里还要同她再说说才行。站起来走出来的朱睿,在廊下松泛一下身子。院子里早起来的丫头们在洒扫,听着王爷严厉地道:“贤哥儿呢,哥儿们都哪里去了,什么钟点了,还只是睡着。”

贤哥儿极快地就出来到父亲面前来请安,垂手垂眼不敢抬头。看看后面三个弟弟还没有出来,贤哥儿赶快为弟弟们找一个理由:“正在穿衣服呢,一会儿就来了。”然后看看天色再小心地回父亲:“这天,也亮得比昨儿早了。”

朱睿冷哼一声,板着脸儿在廊下候着丫头们打水来净面。他也是个没有抱过儿子的人。再就对着贤哥儿这样帮着弟弟们遮盖,朱睿觉得这伎俩一般,小时候我同毅将军干过多少次。看看他们是不是有新招数才是。

四个儿子都到齐,和父亲一起往外面去。路上遇到毅将军,兄弟两个人微微一笑打过招呼,一起往父亲那里去,父亲日日在等着。

毅将军也是****没有睡,也是想了一宿的心事。他不睡顾冰晶也得陪着,毅将军想到半夜把顾冰晶又说了两句:“总是你不好,父亲才怪儿子不孝。”把顾冰晶弄了一个莫明其妙,因为睡意上来,人有些蒙蒙的,也就问出来:“父亲怎么说不孝来着?”

“说百年之后,让福慧出去单过。”毅将军倒是对着妻子把实话说出来。顾冰晶听过也是一样的想法,自己反思再反思,她常年在京里,两年回一次封地,就不孝也是有限。年节下该孝敬的东西都是管事妈妈们提着,是不会错。顾冰晶心里只疑虑大嫂,是大嫂说了什么,大嫂有时也提点我,我也去提点她才是。

两位长嫂和长兄一样,不会往康宁和胖妞儿身上想,康宁天真烂漫一如十六岁,四弟房中的话都让胖倌儿说完了,顾冰晶为大嫂担心,她又做了什么,有四个儿子,老来有靠,长子又是世子,她是王妃,她难道还不知足?

往母亲房中去过,顾冰晶就约着大嫂往园子里逛去。朱睿****歪在榻上,雪慧也想着问问家里又怎么了。二弟不高兴时就冲着二弟妹发脾气,可是为着什么的原因还肯说出来;朱睿有什么事情在心里,他就不回房中来,推一声有事,在书房里睡几天,弄的雪慧抓不到头脑。

行过木香架,在假山上的小亭子上坐下来,有人走近也可以看到。顾冰晶才把父亲的话说给雪慧听。雪慧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朱睿想了****,雪慧有些尴尬,对着二弟妹她实在尴尬。父亲要说不孝,首指的当然是当家的长媳。

“二弟妹你看,这话儿可是怎么说才好。”雪慧尴尬的不行,我对父母亲从来是尽心尽力,心里拧在一起,雪慧只有落泪:“我可不敢怎么样。”

顾冰晶赶快劝解:“我知道的,当然要告诉大嫂。大嫂不必多想,父亲或许是说哥儿们以后也未必。”说到这里,雪慧和顾冰晶心头都浮现起来以后。自己两个人是服服帖帖不敢说什么,以后有了媳妇,一个房里有四个,一个房里有三个,这七个媳妇也会服服帖帖,背后什么心思都没有。

这两个妯娌都打了一个寒噤,不敢相信自己是这么好命的人。哪一家子三四个媳妇不闹别扭。南平王府里没有闹,是因为长媳是故交,妙姐儿只要能想到,先把话对着陶秀珠摆清楚,把亲家说通了,有什么事情让亲家自己教导自己女儿去。这婆婆依然是一个好婆婆。

顾大人自己就是一个偏心眼儿,朱宣抓住他一条不放,也把这个亲家弄顺,没有人在媳妇身边出歪主意。顾夫人一个人独木难支,她也有怨言,只是没有一个人听她的。

康宁跟着父亲身边玩的不亦乐乎,胖妞儿是跟着胖倌儿来去军中。顾冰晶和雪慧想到这里,觉得这几个妯娌也算是难以寻到。顾冰晶叹一口气:“防哥儿订过亲事,我房里还有两个哥儿没有订亲事呢。”顾冰晶想想要有一个跟自己母亲一样的亲家,象是日子也不好过。雪慧就更是苦笑。

京城名媛姚雪慧主意见识向来比顾冰晶要高,她一会儿就想出来主意:“哥儿们成过亲,住在家里,看着我们妯娌们和睦,她们就不好也要跟着好才是。”这是一个好主意,用大家庭的和睦来包容一些不应该有的心思。

顾冰晶也觉得高,对大嫂道:“我和大嫂要天天好才是,以后媳妇们看到,只有跟着学。”越说越觉得有道理,其实闹生分的家里,有时候也是一个跟着一个在学,大儿子媳妇不公平,小儿子媳妇不相让,这就要闹起来。

园子里夏风凉爽,两个妯娌手握在了一起,父母亲西去,***就离开,这不是扫媳妇们的颜面。公公再当家,这两位长媳这一次是不打算让他如意。

早饭后,朱宣带着妙姐儿,再加上两个女儿、康宁胖妞儿和晴姐儿,胖倌儿跟去护驾带蹭东西,这一行人换上便衣出门逛去。书房里三个儿子,朱睿朱毅朱闵,三个人在会几位小将军。朱睿同两个弟弟说过,大家都同意说一说,这就趁着父亲不在,和这几位小将军说一说。

老王爷尚武,王爷尚武,小将军们为着美丽的福慧郡主而来,也为着王爷面前好露脸儿而来,也为着老王爷要是高兴,可以同他切磋几招,为着哪一头都划算。

今天听说王爷请,小将军们心里是高兴的。走进这幽深书房院中,小郑将军着意地稳稳身子,他是第一个请进来的人。随着小厮们走进来,看到王爷弟兄三个都在,小郑将军先是惊愕然后心里是惊喜,这象是要同我谈郡主的亲事。

天天盼着定下来,一旦要定下来,小郑将军反而有些不舍,同别的几位求聘者天天往这里来, 大家有些拳脚上惜惺惺地心思。。。。。。

“坐。”朱睿淡淡一个字,打断小郑将军心里的乱想法。小郑将军端正坐下来,这才看到老王爷不在。谈郡主的亲事,应该是身为父亲的老王爷来说才是。既来之则安之,小郑将军屏气凝神,听着王爷准备对我说什么。

朱睿缓缓开了口:“郑将军是家里的幼子?”小郑将军应声站起来回话:“是末将在家里最小,家里有两个兄长支应门户,俱已成亲。兄嫂都及孝顺,父母亲也同意末将招赘到王府里来。末将能开百石弓,上马。。。。。。”

“你坐,没有让你说这些。”朱睿这样说着,再对着毅将军面上的笑容看一看,不管什么时候,朱毅要笑就笑。

小郑将军重新坐下来,这些话都是想好的,背后不知道念过多少次,顺嘴就能出来。此时王爷不让说,小郑将军在心里嘀咕一下,那找我来要说什么?难道是说我不行。书房中安静一下,小郑将军的心提得高高的。

“喊你来,就是问你几件事情。”朱睿慢慢说出来,小郑将军条件反射地站起来:“王爷请说。”毅将军又笑一下,看着大哥摆摆手:“坐。”

朱睿要问这几位小将军几个问题。第一个:“郡主长伴家人,娶夫不是嫁夫,这一点儿上,你是明白的吧?”

“末将明白。”小郑将军回答过。再听第二个问题:“郡主之夫,入我们朱家族谱,以后生下来孩子也是入朱家族谱。逢年过节,姑奶奶归宁的日子,才是走婆家的日子。公婆病养,郡主也当回去侍疾,别的时候都是留在王府里。”

小郑将军认真仔细地听着,听过以后答应道:“末将明白。”还有第三条,朱睿轻描淡写的道:“我父亲是一生征战,一生威名。郡主自幼儿习武以承家风,所以要选一个文武双全的,为着父母亲喜欢。

而且这个人要不时的去往军中挣一些军功回来,为着我父亲高兴;我们兄弟不在家的时候要孝敬父母照顾郡主,为着我母亲高兴;要疼爱郡主,时时哄她高兴,为着我们兄弟几个高兴,”说到这里,朱睿对着小郑将军看了一眼,道:“你明白吗?”

小郑将军初听过是惊了一下,再细想想跟没说一样。不是真功夫早就不让上门,战场上没有军功以后在家里还是出门,整个儿是见不得人;招赘上门,岳父母就是父母,当然要孝敬父母,照顾郡主呵护于她更是应当。再说想欺负郡主的人,小郑将军对着书房中坐着的三个兄弟看一看,我一个人也打不过你们三呀。而且还有一位力大的朱恒将军呢。

一开始听就觉得沉重的小郑将军一会儿就把心思转过来,没有一点儿心眼的人在这里也呆不到今天,小郑将军郑重地站起来对着王爷兄弟三个人道:“末将对郡主是一见爱慕于心,愿意照顾她一生一世。末将还有一句话,请王爷和两位将军准许末将进言。”

毅将军这就没有笑,兄弟三个听着小郑将军的话:“如果末将得娶郡主,”朱闵哼了一声,小郑将军有些尴尬地改过来:“得嫁郡主,末将一年之中也要往军中去半年,免得为人所笑。”

“你没有听明白吗?我刚才对你说过,为着我父亲高兴,才去军中;别的时候只是在家里孝敬父母亲,陪着郡主就行。”朱睿不耐烦地话再说一遍。

小郑将军默然,这哪里是招赘女婿,就是给郡主找一个跟班儿,白天陪着她,晚上哄着她,以后生下来孩子是姓朱。小郑将军要考虑一下了。

考虑当然是允许的,只是朱睿不让他在这里考虑,对小郑将军道:“你回去好好想。”手里面端起来茶盏做送客状,小郑将军站起来先不走,而是低头沉思一下,斩钉截铁地道:“末将明白,末将愿意”

“朱小根,”朱睿喊了朱小根进来:“送小郑将军出去。”走出房门来,小郑将军自嘲地笑一下,我就是愿意,王爷这里还要挑捡呢。擦身而过行来的是跟着小厮的小吕将军。小吕将军谨慎地往小郑将军脸上看一看,看他全无表情,这才象是放下心来。

再走几步,看到石子甬道上行来一行人,大管家朱福亲自陪着进来。为首的一个人轻裘缓带,一副贵公子的派头,腰带上一块玉佩,远看着就觉得玉色似流动一样。他昂首迈步,好似在自己家里一样左顾右盼,对朱福道:“象是又收拾了,那一处原是种着菊花,这就盖了一个小轩。”

小郑将军“嗡”地一下子脑袋就晕了,这个人是谁看着年纪不算大的一个青年,也或许他保养的好。只是那派头,那一身的衣饰。。。。。。小郑将军自己就是世家出身,也没有他那么个派头。

听着他一口京腔,小郑将军不得不关注他一下,越看越觉得象是自己的情敌,这个年纪大上许多,猛一看象是二十出头,再看他的沉稳劲儿,象是近三十岁。这样的一个人,小郑将军开始提心吊胆,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

朱福是满面笑容,客气地不行:“菊花在小轩后面,郡主说盖个小轩好看菊花,去年就盖起来。”贵公子面上笑容加深:“福慧又长高好些了吧,封封信里问我要糖葫芦吃,又要京里的好点心,我先出的京不得给她带,让她姐姐带了来给她。”

然后再问朱福:“岳父母带着她们出去,今儿晚上还回来不?”陪在一旁的朱福回话道:“一定是回来的。老王爷和老王妃都要等着姑爷到,安乐侯夫人说要陪着姑奶奶出去逛才行,又说不知道姑爷几时到,这才出去的。”

齐文昊微微一笑:“康宁淘气不减当年,哥哥来了,她也不等着。”这一行人往书房里去见王爷朱睿。树后的小郑将军虚惊一场,虚惊过后,忧愁又上来。这是老王爷的爱婿武昌侯,看看他的那个气派,不愧是长公主的儿子。做他连襟,让人有不胜压力之感。

朱睿的问话都没有让小郑将军觉得多担心,看到齐文昊以后,小郑将军就一直怏怏不乐。这怏怏不乐一直持续到家里。丫头们看着回到房中就唉声叹气的小郑将军,担心他是生病,悄悄地去回过郑将军和郑夫人。

“儿呀,你是怎么了?”郑夫人伸出手来摸一摸儿子的额头,并没有病,对着没精打彩的儿子,郑将军猜了一下:“你落选了?”郑将军是高兴的,生个儿子养大送给人,郑将军是不愿意。

小郑将军再唉上一声,对父亲道:“没有。”郑将军再猜:“郡主对别人礼遇了?”小郑将军更要叹气:“也没有。”和郡主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就不多,有时候说笑话是说给老王爷听,郡主是站在一旁。

想一想郡主,再想一想今天见到的武昌侯,小郑将军觉得一点儿信心也没有,看着齐文昊有如龙凤,把自己看的好似秃尾巴鸟儿,浑身还没有一根羽毛。

第二天再唉声叹气地去往王府里去,在王府门前下了马,才重打精神进来。演武场人是不少,朱宣带着四个儿子九个孙子,最小的僖哥儿也有四岁,也跟在这里蹦跳。

妙姐儿、福慧郡主、康宁郡主、端慧郡主等人都在这里。小郑将军又看到那光彩夺目的“爱婿”武昌侯,更是挺起胸膛来装精神,一面支着耳朵眼角往这边看,看着武昌侯在王爷面前是什么样子。

“岳父身体康健,我在京里时时听到,父亲闲时总是挂念,问岳父几时再进京去,住上几时这才好呢。”齐文昊看着岳父依然如松,这就转呈上父亲的话,再转呈母亲的话:“母亲想岳母,说岳母再不进京,她就来了。”

说好的是三个人。朱宣先说一声“好,”就被康宁脱口的一声“好”给打断,最后斯斯文文说好的是晴姐儿。随着母亲过来的晴姐儿不好意思地对舅舅道:“我想外祖母呢。”

坐在一旁铺着锦垫石凳上的妙姐儿,也是这样想:“高阳来最好,”看看朱宣再道:“再让秀珠也来,我们三个住一间房,表哥你呀,爱住哪里住哪里。”

齐文昊刚要笑,康宁手里握着一个白蜡杆儿对着哥哥道:“哥哥看我也行。”对着朱闵就是一下子,闵将军一伸手夺过来,再在康宁腿上轻敲一下:“你安生着些。”妙姐儿微微一笑,这话象是表哥的家传,个个儿子对媳妇都会这么说。

“你别舞弄这些,看得我都为你担心。”齐文昊这样说过,小郑将军心里一股子无名怨气就直冲九霄,有再也不回来之势。这位“爱婿”不会功夫小郑将军偷眼看看老王爷,还是一脸的和气,再看老王妃,对着女婿笑容满面。可是小郑将军心里这就有了底,觉得自己有了一分底气。

最应该看的还是福慧郡主,天天来王府,其时是给这家子人看,郡主不是天天得见。此时的福慧郡手里一根长枪,正和姐姐一起战的是长兄朱睿。小郑将军想想昨天王爷说的话,别说兄弟三个人以后他们的妹夫是打不过,就是这位小郡主,看着就厉害。以后成了亲,指不定谁打谁呢。

小郑将军眼前出现一个受气包,要孝敬岳父母,要疼爱妻子,要尊重兄嫂,这亲事唉。。。。。。在心里唉完了,小郑将军还是想要。他收起心神来,不再乱想。这亲事么,当然是不后退。此时后退只是让人笑话没本事。

齐文昊的到来无端引起福慧郡主求聘者的一些心思,也很快就消下去。现任的武昌侯出现在这里,也是来帮着挑妹夫。下午坐在康宁房中,齐文昊和岳父舅兄们都是一个心思:“家世好能拿得出去,功夫上是岳父和大舅兄满意,人生的不错福慧喜欢,有这几条就行。”至于别的,完全是不需要。

朱闵刚说一声:“是,”康宁郡主从房中走出来,身后是几个丫头手里捧着一些盒子出来。朱闵对齐文昊道:“康宁又在显摆嫁妆呢。”康宁郡主让丫头们把盒子放下来,不理会朱闵的话,对哥哥道:“我给晴姐儿和福慧准备的,难得哥哥来了,请哥哥帮着我看一看。”

“什么是显摆嫁妆,”齐文昊接了朱闵的话,走过来看一看盒子里的东西,对着康宁夸奖道:“不错,康宁也长大了。”

康宁郡主不乐意地道:“我三个孩子呢,怎么能不大。”让丫头们一一地整理好:“按刚才我说的,分别收着。可别放错了,给福慧的是放到右边的箱子里,给晴姐儿的是放到左边的箱子里。”

这个无事忙又找件事情忙了一会儿,朱闵和齐文昊看着笑一回,朱闵有意逗康宁:“你还是停几天再放,免得再拿出来收回去。”

涨红了脸的康宁急急反驳道:“没有的事情,我为什么还要拿回去。”当着哥哥的面,康宁郡主急头涨脸的再回一句:“我哥哥还在这里呢。”

装着吃惊的齐文昊道:“什么话不能对着我说,哥哥来只有给你撑腰的,不会拆你的台。”康宁郡主跺跺脚道:“不许听也不许说。”看到朱闵那一脸的笑容,康宁郡主恼怒地道:“这是人家小的时候做的事情。”

放声大笑的朱闵道:“是是,那时候你小着呢,你小小的年纪就知道给福慧和晴姐儿准备嫁妆,应该夸夸你;只是你那时候小,和福慧拌了嘴,或是和女儿拌了嘴,自己嘟囔着回来,就把准备的嫁妆收回去一件,这可是有的?”

齐文昊忍住没有笑,一脸正色地道:“至少康宁有准备的心。”康宁郡主站起来,对着哥哥和朱闵狠狠地瞪上两眼:“我小呢,我还小,这有什么。后来玩的好了,我不是又放进去。”

忍着的齐文昊终于笑出来:“可不是,又放进去了,一样儿也没有少给。”齐文昊对妹妹道:“你呀,找对了婆家。”再看看朱闵,这是齐文昊第一次对妹夫是非常的认可:“也找对了丈夫。”

二十多岁的康宁还是个孩子,和小姑子拌嘴,把预备给她的东西收回来一件也倒罢了,和女儿也这样,齐文昊觉得这个笑话回去说给父母亲听,父母亲也会大乐也是。换了别人家里,换一个丈夫,康宁这个性子,只是吃亏上当的一个人。

坐不住的康宁郡主站起来:“我到房里去看哥哥给我带的东西。”朱闵先拦一下:“无事忙人,你只看看就行,不要急着东一件西一件的就分,你别着急,以后有你分的时候。”

无事忙人康宁郡主走到房中来,房中摆着十几件子大小盒子,这是哥哥新带来的,宫里的新式样珠花儿,好玩的小玩意儿。被朱闵说了一句的康宁郡主看也没有看,一个人嘟着嘴坐到镜前不服气。笑话人家小,取笑人家小,就会欺负我。

哥哥说,这一个亲家应该是康宁的。康宁郡主对着镜中自己的面容,心思也回到以前幼小时。康宁最得宠,向来最得宠。可是那一天哥哥从外面回来,拿着一封信给父母亲看过,全家都笑逐颜开,母亲对康宁说:“新嫂嫂要到京里来。”

看着母亲让准备吃的准备东西给新嫂嫂,康宁郡主就不开心;然后是父亲教导:“康宁,你要懂事,你要听话,不要顽劣,让人笑你。”这些话不知道说过多少遍,此时再说,康宁不喜欢。

哥哥更过份,桌上新的一个玩意儿,康宁要,也不给,而且放的紧紧的。满面春风的哥哥说:“这是给你端慧姐姐的,你要东西,给你一个别的吧。”康宁郡主受到这样的冷遇,就没有打算客气地对待端慧郡主。

然后遇到了胖倌儿,在宫里威风八面的康宁郡主从此吃瘪下去,可是胖倌儿多好玩,胖脑袋圆身子,而且胖倌儿从来不会让着自己。不象安宁公主,对着自己就是一脸的笑:“康宁妹妹,咱们是最好的。”背地里,康宁郡主不止一次听安宁公主说自己:“讨人嫌。”

胖倌儿很好玩,胖倌儿要是高兴,会让自己揪揪他的胖脸蛋子,捏起来真舒服。回想着的康宁郡主微微一笑,要是更好玩的是闵将军。宫里的几位公主为他争风,先后遭到太后训斥,皇后训斥,只怕闵将军还不知道。

那个时候,飞扬跋扈惯的康宁郡主要压过别人,当然是天天去王府里,和胖倌儿玩,和闵将军玩。不过闵将军讨人嫌,总是躲着我。

房外是哥哥和闵将军的笑语,康宁郡主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倚在椅子上,继续在回想中。康宁天天要去,闵将军不理我,还有胖倌儿,两个大哥哥朱睿和朱毅,如果有空闲儿,也会陪着康宁玩。康宁问他们:“到钟点儿不回去行不行,就在这里吃就在这里睡。”两个大哥哥从来和气说道理:“心里要先想着父母亲才行。”

没有想到一语中的,后来多次康宁自己回想,都觉得是自己小时候这话说多了。家里只有哥哥,他要为母亲出去办事,再就陪端慧姐姐。而且自端慧姐姐回京后,哥哥陪康宁越来越少。康宁郡主就往南平王府去抢端慧姐姐的哥哥去,让他们陪康宁玩,这样就扯平。

南平王府四个哥哥,除了闵将军不好玩,别的都好玩。等到康宁郡主听过端慧姐姐说的话,会说曹子建才高多少斗的时候,发现闵将军也好玩,会画画儿,会说笑话,会出灯谜。夏夜里放河灯,他坐在水边,白衣临水吹起一曲洞箫,以祭这远去的河灯,那风姿让小小的康宁也震惊了一下,好似画中人。

后来说订亲事,太后不喜欢,对着康宁都说过:“我们康宁生的好,要许一个好的人才行。”康宁郡主当时就心眼儿里悠悠想着,水中灿烂河灯,水边一个人影,再没有人比闵将军生的好,毅将军哥哥说他生的更好,这话康宁才不信,这话康宁也不说,让顾姑娘说去吧。

可是闵将军还是不喜欢自己,康宁虽然小,却可以觉出来。不过不怕,还有胖倌儿,又多了一个胖妞儿,跟着他们出去狂吃一顿,回去得意对着父母炫耀:“今天康宁吃了好多,比家里哪一个人都多。”把父母亲一起吓到,灌了一碗苦药下去。不过康宁还是不怕,父母亲说不行的事情一般都是好玩的事情。康宁喜欢胖妞儿,她的胖脸蛋子不让捏,不过看着有如泥娃娃一般可爱。

亲事订下来,康宁很喜欢,不过不能见闵将军就不好。康宁一直想问问闵将军,你是不是不喜欢我?总算见到了,也问出来,闵将军很生气,比弄脏他的书和画还要生气:“谁对你胡说八道。”

听说康宁偷听父母亲说的,闵将军笑的和蔼可亲,也从没有这样和气过:“你听错了。”当时那语气,小小的康宁郡主也觉得自己一定听错了,自己回去想一想,自己应该没听错。再见到闵将军,康宁就觉得自己听错了。最后康宁弄明白一件事情,跟着闵将军在一起,他说的是对的,离开他太远,康宁是对的。

南平王府的四个哥哥,朱睿和朱毅都有亲事,那时候说订亲事,康宁心想,真是可惜,我喜欢的大哥哥都有亲事;胖倌儿说不好的时候,康宁切实地松一口气,这就不用选,选来选去真麻烦。最后只有闵将军,象是他不再躲着自己。康宁又松了一口气。

订亲以后的日子,乐陶陶中挨巴掌,想到这里,康宁对着镜中的自己皱皱鼻子。那时候的闵将军好凶,打人也很痛。康宁也不服输,没事儿就把他弄到宫里关几天。太上皇很喜欢,拿出来古书古画,让闵将军帮着看真伪。康宁还是不喜欢,为什么康宁人见人爱,皇上看到康宁都会乐,只有闵将军要打人。

人见人爱的康宁是在太后去世以后,明白自己不是人见人爱,是太后人见人爱才是。再到宫中去,太上皇依然是疼康宁,皇上看到康宁还是笑。皇后就不似以前,以前是揽着康宁在怀里,拿点心吃,拿首饰插戴,现在则冷淡地笑容坐在那里,女官们提醒着康宁郡主要行礼。

规规矩矩对皇后行过全礼以后,康宁郡主回家去问母亲长公主:“以前我从不行礼,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行礼。”母亲抱着自己当时的表情,吓的康宁再也不敢问了。长公主是心酸的不行,母后一去世,这就受人欺负。

闵将军就是这个时候渐渐地变得可爱起来。不解的康宁第二天去问闵将军,闵将军很是温柔地道:“以后进宫里按着规矩来,没有人陪着你,你就少去。”再去看太上皇,朱闵就多陪着去。

世态炎凉就出现在太后去世以后,康宁郡主就是那个时候才发现,朱闵对自己很好。以前的躲着自己的人不是闵将军,那是别人。康宁郡主成熟一些,也就是在郑太后去世。

自此康宁郡主很是担心太上皇去世,有一次悄悄地对太上皇道:“您要是不在,又有不少人要讨厌康宁。”太上皇当时也落下泪来,和康宁约定,这话对谁都不说。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康宁郡主对着太上皇说过这句话。

等到太上皇去世以后,皇后突然变成客气人,再看到康宁同以前一样,不再让她行礼,给她好吃的宫点,也给她首饰,康宁郡主则是依足了规矩,再不会象以前一样,觉得人人喜欢自己。

公公婆婆离京,晴姐儿才几个月大。公婆和闵将军都执意让自己跟着离京,父母亲也同意。康宁郡主也不再似以前一样懵懂。她留在京里,看到的不顺眼人太多,康宁郡主对着皇后会忍一些,对着别人遇到面,人家给她一句话,她就要还一句以上的话。康宁郡主也觉得这样不对,只是自己忍不下这口气,话在嘴边就只是往外面蹦。

这就一同离京,母亲把太后所赐给自己的东西,都让自己带了来。又接回家去交待一番妯娌们之间要和气。妯娌们为什么不和气,大都是为着争东西。康宁郡主就很是大方,这还有什么不和气的。不过给什么东西要问过闵将军,闵将军说成了亲是康宁的也是他的,他不拦着康宁用钱,但是给妯娌们的东西,必须要闵将军同意才能给。

外面传来齐文昊的一句话:“康宁,哥哥回房去歇一会儿,你睡了吗?”思绪被打断的康宁郡主懒洋洋出来:“没呢。”和朱闵一起把哥哥送出去,再进来的时候,康宁郡主看着这夏日的午后,对朱闵道:“咱们放河灯吧,你还在水边吹曲子好吗?”

“为什么你放河灯,要使唤我吹曲子。”朱闵随口反问一句。康宁郡主红了脸,吃吃了半天,才说出来道:“我小时候看到你,觉得你生的好。”然后加一句:“比一切人都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