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635章 势均力敌

第635章 势均力敌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7 01:16:03

仆从军反叛这种事情,放在华夏历史上可谓是屡见不鲜,其中最为着名的便是盛唐时期与阿拉伯帝国爆发的恒罗斯之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唐玄宗的天宝十年,那个时候的阿拉伯帝国还被称之为大食帝国,正好跟唐王朝的巅峰期重合,双方都处于一种极致的领土扩张状态。

大唐名将高仙芝几乎征服了整个中亚地区,让唐朝的版图跨越了帕米尔高原跟辽阔的沙漠,直接与大食帝国控制下的恒罗斯城发生接壤。

这个时代的唐军可谓是不可一世,没有把任何异族敌人给放在眼中,哪怕远征万里并且兵力没有任何优势,高仙芝依然决定对恒罗斯城发动进攻。

另外一边大食帝国,同样早就对唐王朝的安西四镇虎视眈眈,于是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准备对大唐的安西军高仙芝部来个重创。

过程就不用多说了,结果便是大唐仆从军葛逻禄部,关键时刻临阵反叛导致唐帝国战败。再然后大唐内部爆发了安史之乱,从此中原王朝再也无力征服中亚,乃至于连西域领土都固守不住。

波斯都督府、北庭都督府、安西都护府,这一个个象征着盛唐巅峰的名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直到接近千年过去,明王朝打通了河西走廊,靠着羁縻政策堪堪摸到了西域的边。但哪怕就是这种擦边,依旧被蒙古瓦剌部的崛起给打断,再次称得上故土新归已然是清王朝时期的事情了。

沉忆辰没有未仆先知的能力,他更不可能提前猜测到赤斤蒙古卫会发生反叛。调任彰武伯杨信驻守嘉峪关的本意,是担心忠国公石亨急功冒进,毕竟当年征伐兀良哈三卫的战败还历历在目。

虽然当年忠国公石亨战败的原因,更多是在于朝廷中枢克扣了将士们的饷银,以至于士气崩溃压根无心作战。但从侧面能看出来石亨这家伙打仗一旦上头,就颇有些不管不顾的架势,过刚反倒易折。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沉忆辰才让彰武伯这名良将坐镇嘉峪关,关键时刻能给予必要的支援。结果没想到歪打正着,遇到了赤斤蒙古卫的倒戈,这就派上了用场。

不过局面劣势归劣势,大明西征军的将士们,还是展现出来了他们的血性跟彪悍。特别是坐镇后方的右都督石溟,看到赤斤蒙古卫倒戈跟沙洲卫还有安定卫兵合一处,朝明军阵营冲杀过来的时候,五千兵马可谓是不动如山!

“儿郎们看到没有,赤斤蒙古卫反了!”

相比较许多将领会隐瞒战场上的不利信息,右都督石溟反倒高呼了一句,明确告诉后备军士卒发生了什么。

“沉阁老曾经说过,藩邦臣属胆敢行反叛之事,大明必将兵锋所指,荡平不臣之人!”

“麓川、兀良哈三卫、女真三部、朝鲜皆被我大明横扫,现在轮到关西七卫这群叛贼了。自古一汉敌五胡,大明将士用你们的刀剑,好好教会蛮夷什么叫做臣服!”

石氏一族无愧于武将世家,骨子里面流淌着骁勇善战的血脉,石溟的这一番振臂高呼,直接点燃了在场五千大明后备军将士的热血,他们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惊慌畏惧,仿佛如同饿狼勐虎一般盯着眼前数倍于己的敌人。

“明军威武!”

震天撼地的怒吼声响起,伴随着明军将士的战号,五千兵马义无反顾的朝着三万关西卫所兵马冲了过去。曾经双方同属于大明的卫所序列,现在却成为战场上不死不休的敌人。

事实证明仁义教化是感动不了异族,铸造一个王朝的万里河山,靠的只有刀与剑、铁与血!

绞肉场一般的战争继续着,忠国公石亨不知道自己厮杀了多久,甚至分不清楚这到底是血色的残阳,还是敌我双方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石亨率领的宗族子弟跟宣大边军组成的西征军,确实有着大明顶尖精锐的实力。但是天圣汗也先统帅的蒙古铁骑,他们同样拾起了成吉思汗时代的勇武,试图证明自己才是这片广袤疆域上的霸主。

越强大的兵马厮杀到了最后,就更如同两只困兽犹斗,双方都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不过在整体局势上面,胜利的天平却偏向于了蒙古人,战力相当的情况下就看兵马数量的区别,五万人终究是难敌八万人,并且还是腹背受敌。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东方响起了嘹亮号角声,一面迎风飘扬的“杨”字帅旗,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驻守嘉峪关的彰武伯杨信,率领着一万大明援军前来,他们将与袍泽们并肩作战。

“援军来了,是大明的兵马!”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鞑虏受死吧,河西走廊就是你们葬身之地!”

战场上的大明将士,看到远处飘扬的明军战旗,以及轰隆传来的战马奔袭声音,士气再度达到了一个高峰。原因在于他们知道自己永远不是一支孤军,身后有着一个强大的明帝国,有着无数的将士袍泽前赴后继。

“彰武伯率领着嘉峪关守军来了,兄弟们杀过去!”

相比较普通的士卒,定远伯石彪更加的激动兴奋。要知道他跟彰武伯杨信两人同生共死过,并且追杀的还就是也先统帅的瓦剌部族军,如今时过境迁又迎来了并肩作战的机会,英雄惜英雄怎能不兴奋?

只见两柄战斧大开大合,石彪直接把周围的鞑虏骑兵给横扫一空,常言道拳怕少壮,其实某种意义上对于将领来说同样是如此。

七八年时间过去,贵为国公的石亨这些年养尊处优,论起那股万夫不当之勇,已经不如自己的侄儿石彪了。

只不过石彪这边刚刚杀的兴起,耳旁就传来了鸣金收兵的锣鼓声,这让他整个人处于一种茫然状态。别看只有一万嘉峪关守军前来支援,人数上依旧是六万对八万弱于蒙古兵马,但是彰武伯杨信统帅的同样是一支精兵,完全不是关西七卫的仆从军能比拟的。

以寡敌众,完全不在话下!

“伯爷,公爷已经下达撤兵命令,我们顺势退吧!”

旁边的部将看到石彪没有任何撤退的动作,于是乎冲了过来朝他传令了一声。

撤退?

听到这声号令,石彪脸上表情写满了不可思议。

现在援军到来,将士们士气如虹,对方就算是蒙古大汗又如何?

大明西征军气吞万里如虎,封狼居胥之功就在眼前,叔父勇冠三军从来不是什么软柿子,怎会在这种关键时刻下达撤退命令?

但是鸣金收兵的铜锣声不可能是假的,遥遥望去写着“石”字的帅旗已经领着中军脱离跟蒙古主力兵马的接触,另外一方面彰武伯杨信率领的嘉峪关守军,好像并没有全面冲锋投入战斗,更像是协助后备军将领石溟退守。

眼前的局势已经有些让石彪看不懂了,就在他犹豫不决是否遵从叔父号令撤退的时候,堂弟石冲已经领着一支兵马前来传令:“堂兄,伯父已经下令鸣金收兵,战场抗命乃是死罪,你还在等什么?”

石冲是跟石彪一起长大的兄弟,对方是什么性格再了解不过,只有把忠国公石亨的名号给搬出来,才能镇压住那股杀上头的桀骜不驯。

果然在听到堂弟石冲的话语之后,定远伯石彪仿佛从杀戮中清醒过来,明白这确实是叔父下达的撤兵号令。

于是乎赶紧朝着身边的将士高呼一句:“弟兄们,公爷已经下令彻底,今日咱们就暂时留鞑虏一条狗命,来日再去酋首也先的项上人头!”

“好,就让鞑虏们苟活几日。”

“兄弟们,撤!”

一声声咆孝声响起,石彪的部下令行禁止,齐刷刷的脱离了跟蒙古兵马的交锋,朝着彰武伯杨信组建的殿后方向退了过去。

骑在战马上满脸血污的天圣汗也先,见到如同潮水一般退去的明国兵马,脸上的神情却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相反还显得很凝重。

“赛刊王!”

也先朝着身旁怒吼了一声,很快听到传令的赛刊王就策马来到了面前,抚肩行礼道:“大汗有何事?”

“明国兵马援军抵达,却果断选择撤退,定然是有人泄露了我们伏兵的军情,尽快挖出这个奸细!”

这就是也先神情凝重的原因,他这次阻挡大明西征军的兵马,并不是传言中的五万人,而是把东西蒙古六万户的主力全部拉了过来,足足准备了十万人!

毕竟石亨是宣大边军出身,也先可以说与他当了一辈子的对手,无比清楚明国这支西征军的战斗力。

同等兵马数量下,哪怕把直属于大汗的亲卫怯薛军给拉了过来,双方战力也就处于一个五五开的势均力敌,就算再加上关西七卫的三万仆从军跳反,想要歼灭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汉人的《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天圣汗也先这种草原百年不世出的枭雄,怎么可能连这本最为基础的兵书都没有看过。

十三万兵马对五万,才是天圣汗也先制定的作战计划,同时为了保证绝对的隐秘行军,他让另外五万兵马绕行数百里,就为了给明国西征军来一个出其不意。

结果以忠国公石亨的傲慢狂妄性格,援军来了却撤的如此干脆,他脑海中第一反应便是有内奸!

“是,大汗,臣弟一定调查清楚。”

赛刊王脸色惨白的领命,心中充满了恐慌。

要知道自从伯颜帖木儿造反之后,也先的一众兄弟皆被剥夺了军权,其中赛刊王转为文官掌管行枢密院,这是个元朝传下来类似于锦衣卫的情报特务机构。

如今伏兵未到,敌人就已经得知消息,简直就是情报工作的重大失误。并且经历过兄弟背叛的也先,早就没有了当初的手足之情,自己很有可能被他以此为借口铲除。

“哼!”

面对赛刊王的领命,也先冷哼一声表达不满,然后大声喊道:“满都鲁,收兵!”

明国嘉峪关守军已经摆好了防守阵型,想要趁势追击忠国公石亨部的西征军已然不可能。并且对方既然知道了伏兵计划,那么下一步就会退回到嘉峪关内,这等长城雄关蒙古汗国是攻不下来。

那么收兵暂时退去,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过也先并不着急,既然明国宰相沉忆辰已经启动西征计划,还派出了忠国公石亨这个级别的勐将,那就不存在什么半途而废的可能性。

下一次,石亨想逃就没那么简单了。

另外一边领兵退回阵内的石亨,脸色同样铁青无比,在他看来自己五万敌八万,还隐约占据着上风,只要随着时间推移继续打下去,那么一定是也先夹着尾巴逃窜。

结果谁能想到对方这老小子不讲武德,对外宣称五万兵马进攻大明,实则还有五万伏兵待命,整个蒙古汗国可谓是倾巢而出。

以往大明跟蒙古之间的战争,只有把兵马人数给尽量往大了吹,十万人就敢号称五十万。现在时过境迁,出征兵马不仅没有一丝水分,还隐藏了不少准备来个出其不意。

阵中等候的彰武伯杨信,看到石亨满脸不高兴的退了回来,拱手道:“公爷进退有据,数万精兵做到令行禁止,这份掌兵能力着实令晚辈佩服。”

石亨跟颖国公杨洪算是一辈的人,彰武伯杨信跟定远伯石彪算是同辈,两家算是有着多年的交情,就没有按照官场上的称呼,自称起了晚辈。

“他娘的,哪是老子进退有据,是现在手上就只有这五万家底。要是不管不顾连河西都没有走出去,京师沉元辅恐怕会给本公来个数罪并罚,项上人头不保!”

石亨本来就是随口吐槽,来发泄心中的憋屈跟不满,结果这话听在杨信耳中,却感到震惊不已。堂堂忠国公天不怕地不怕,就连皇帝很多时候都不放在眼中,现在却对沉元辅如此俯首帖耳。

看来沉元辅在京师的权势,真是恐怖如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