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634章 其心必异

第634章 其心必异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7 01:16:03

低沉悠扬的牛角号席卷整个黄沙大漠,忠国公石亨拔出腰间的钢刀,朝着身后的大明将士吼道:“不破敌军,驷不回转,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明军威武!”

这句大明的战号,已经七十余年没有在河西走廊响起,伴随着呼啸的狂风跟悠扬的牛角号,仿佛是对先辈英灵的呼唤,告诉他们大明帝国的铁骑回来了。

“明军威武!”

五万大明将士在石亨的号召之下,一同咆孝着属于自己的战号,每个人此刻都血脉偾张,就等着与蒙古鞑虏来一场血战,来证明谁才是北疆真正的王者。

“将士们,跟随本公杀过去!”

不像寻常统帅坐镇中军遥控全局,忠国公石亨从来都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而且还不仅仅是他本人,身后定远伯石彪手持双斧,更是显得凶勐异常。

除此之外还有一众石氏宗族子弟,以及跟追随石亨多年的亲信部属,同样没有一个人弱懦的躲在后面怯战,堪称人人奋勇当先悍不畏死。

石亨一个在文官集团眼中飞扬跋扈的莽夫,能得到京营跟宣大边军的效忠,愿意冒着诛九族的风险随着一起起兵“清君侧”,由此可见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着万夫不当之勇,战场上跟士卒同生共死,就是打在忠国公石亨的标签。这也是沉忆辰为何要冒着极大风险,力排众议保下石亨推动大明西征的根本原因。

石亨是一个天生的战士,他注定不属于朝堂,只有战场才是展现他人格魅力的舞台!

雷鸣一般马蹄奔袭声传到了天圣汗也先耳中,让他感到浑身热血沸腾,仿佛找回了曾经那个在草原上征战四方的自己。确实就如同汉人的那句古话,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没有了外部威胁的存在,就很容易腐朽堕落。

也先称汗之后经历过这么一段刚愎自用的阶段,如果不是大明还有沉忆辰这么一个世敌的存在,恐怕他将彻底走上历史上昏庸无道的老路,最终面临众叛亲离的下场。

但快速恢复元气的大明,唤醒了也先体内那个属于枭雄的灵魂,今日忠国公石亨的千军万马,更是让他回到了英明神武的巅峰时期。

只见也先脸上流露一抹狰狞的笑容,同样拔出了腰间的弯刀吼道:“长生天的子孙们,现在孱弱的南蛮向我们叫嚣,想要抢夺我们的牧场,你们说该怎么做!”

“杀光他们!”

五万彪悍的蒙古铁骑,毫不示弱给了天圣汗也先回答。

要知道赤斤蒙古的地盘,已经不再是汉人的河西走廊,这里是属于蒙古人的牧场。曾经只有草原的勇士南下牧马,现如今孱弱的南蛮却欺负到了头上,这口气怎能忍?

“说得好!”

“你们是草原上最英勇的战士,是属于成吉思汗的儿郎,关西七卫是曾经属于大元的领土,四大汗国是属于大蒙古的疆域,现在到了我们夺回来的时候。”

“长生天!”

天圣汗也先脖子上的青筋根根暴起,使出了自己全力呼喊着属于蒙古人的战号,宣泄着内心里积压许久的战意。

说实话哪怕就算没有忠国公石亨西征,整顿了草原完成万户改革的也先,同样会想办法把关西七卫的附庸身份给取消,列入整个蒙古汗国正式万户序列之中。

并且也先还会顺着传统的河西走廊,展开属于蒙古人的西征,再度光复对东察合台汗国的宗主权来提升自己的实力。毕竟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了几乎整个中亚,论起兵马跟人口数量不输于漠北的蒙古汗国。

只有两者合二为一,才有足够的实力再度挑战大明!

逐鹿中原始终是草原游牧民族毕生梦想,没有中原皇帝的法统,那么只配称汗,不配称帝。

“杀光他们!”

也先马刀挥舞,这一次他没旁观指挥,而是选择了跟石亨同样的身先士卒。

骑兵的对决,永远都遵循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原则,谁怕谁就提前输了。

两方兵马卷起尘土,狠狠的对撞在了一起,双方都是属于各自阵型的精兵悍卒,并且无论是大明的将士还是草原的勇士,都经历过高峰跟低谷,迫切需要在世敌面前证明自己的勇武。

战马嘶吼,刀光剑影,两股浪潮对撞的锋线上,无数士兵的性命连水花都没有溅起,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但很多时候战争之所以让人荡气回肠,靠的正是这一股超越了生死的勇武,超越了利益的纯粹。

双方都在为自己的家国,为族人的生存空间而战!

正面战场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两路仆从国对峙的侧翼,却安静的略显一些诡异。

臣服于蒙古汗国沙洲卫跟安定卫两万余人兵马,面对只有一万余人的赤斤蒙古卫将士,拥有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并且三方长久互相交流融合下来,战力、装备什么的基本上旗鼓相当,理论上应该策应蒙古铁骑发动攻势!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骑在战马上的沙洲卫首领喃哥,朝着身边的安定卫首领思泰巴说道:“大汗那边已经跟明军开战,我们还要继续等阿速做出决定吗?”

安定卫首领思泰巴,其实认真来说并不是明朝册封的官员,他能成为首领的原因在于前任受册封的安定王桑哥病逝,留下幼子无法执掌卫事,于是乎身为叔父的思泰巴就成为了实际上的摄政王。

但没有明国的册封,得不到安定王的头衔,权力来源就始终名不正言不顺。既然明国那边遵循礼法,不愿意承认自己这个叔父安定卫首领的身份,那么思泰巴就只好找也先册封来获得法统权。

毕竟不管怎么说,安定卫依旧是蒙古族群中的一员,也先称汗后就拥有了蒙古大汗的法统,能册封诸王万户。

“阿速如果不想让族人永远沦为汉人的奴仆,那他就必然会做出抉择。”

思泰巴信心满满的回了一句,他与阿速的交情不算浅,知道对方心中虽然有对于明国的忠诚,但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明国这一次西征,很明显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册封,他们是打算如同征服漠南蒙古那样,把整个关西七卫乃至于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给吞并,光复属于他们的汉唐荣耀。

但问题是,汉唐荣耀是建立在匈奴跟突厥的血泪史上面,蒙古人身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难道要重走一回先辈们的旧路吗?

没有谁想要成为异族的奴仆,阿速身为一名蒙古部落的首领,那么就必须保证族人的生存与自由!

果然就在思泰巴话音落下的瞬间,对峙的赤斤蒙古卫阵营中,升起了一面大纛。这就如同中原王朝的旌旗一样,象征着蒙古勇士的精神旗帜,也被称之为“九斿白纛”。

传说这面旗帜是长生天赐给成吉思汗的战矛,加上白色的马鬃作为垂缨之后,就逐渐演变成为了蒙古军队的战旗。

现在这一面“九斿白纛”的出现,表明赤斤蒙古首领阿速,依旧选择为蒙古而战!

“儿郎们出发,杀向明军!”

得到了号令的沙洲卫跟安定卫兵马,仿佛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赴向了明军的侧翼。与此同时完成了改弦易帜的赤斤蒙古卫,犹如波涛汹涌的潮水合流一般,同样举刀杀向了明军。

坐在战马上的赤斤蒙古卫首领阿速见到这一幕,脸上的神情非常复杂,甚至是充斥着一缕痛苦。要知道历史上面他们始终效忠于大明,直至成化十九年蒙古野也克力部攻克卫城,整个部落只剩下一千余人迁往了大明肃州南山。

从这以后,整个河西七卫全面沦陷,成为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

但是在这个时代,明朝在土木堡之后做到了东山再起,不再是那个守成有余,进攻不足的衰落王朝。就算阿速心中再如何忠诚大明,他也知道自己始终是个蒙古异族,在传统儒家的观念里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要是让整个赤斤蒙古卫汉化,那么就等同于背叛了长天生,阿速同样做不到。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想全面被明国吞并,并且作为仆从军跟同族同室操戈,那么只有背叛大明一条路可走。如果忠国公石亨的西征失败了,那么整个西北的局面将得以维持,阿速不建议赤斤蒙古依旧接受大明的册封。

战场那边石亨跟蒙古兵马杀的难解难分,双方都没有把对方快速置于死地的绝对实力。可就在这个时候,都督同知石冲策马冲到了石亨的旁边,朝他大声喊道:“叔父,赤斤蒙古卫反了!”

此时的石亨正杀的起劲,一刀把眼前的蒙古骑兵给斩于马下,压根就没听清楚堂侄石冲说了些什么。相反还用着兴奋的语气说道:“冲儿,跟随叔父杀出一条血路,酋首也先就在前方。”

“拿下他的人头,本公就能裂土封王!”

石亨从来没有忘记过沉忆辰对自己承诺,同时他也相信沉忆辰不会食言。天圣汗也先就是蒙古汗国维系的关键,他只要一死,再加上忽必烈一脉的黄金家族血脉被赶尽杀绝,整个鞑虏部族必将陷入大乱。

到时候可能就不止是西征那么简单,大明将顺势发起北伐,目标从光复汉唐,将改为远迈汉唐!

发现石亨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石冲只能满脸焦急的扯开嗓子喊道:“叔父,赤斤蒙古这群叛徒反了!”

听到这句话,石亨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下来,同时他身边的大明将士更是感到震惊无比。赤斤蒙古卫可是被安排防守侧翼,要是他们反了的话,那么就等同于大明兵马腹背受敌。

并且本来是五万对五万势均力敌,转瞬间就将演变成五万对八万。

对方是天圣汗也先亲率的鞑虏精锐,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想要以少敌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河西走廊从名字上都能看出来地形狭窄,一旦战事不利撤退都十分苦难。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忠国公石亨恶狠狠的暗骂了一句,然后就朝着身旁将士喊道:“一群土鸡瓦狗反了就反了,难道儿郎们还有谁嫌战功银多的吗?”

“后军乃是吾弟石溟领军亲自镇守,赤斤蒙古在他面前就是一群麦子等待收割,尔等还是好好跟随本公向前杀去,下手晚了让酋首也先窜逃,这通天的军功说不定就被友军捡了便宜!”

石亨不愧是石亨,哪怕面对仆从军临阵反叛,依旧是保持着豪情万丈的战意。他的这种表现,仿佛给大明将士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刚才还有些慌张的心态瞬间平复下来。

公爷说的没错,仆从军算是个什么东西,大明打仗从来就没有指望他们。

胆敢不臣,那就拿他们的项上人头来赎罪!

明军将士们奋勇杀敌,忠国公石亨动作却慢了下来,不露痕迹的靠到了堂侄石冲的身边。

“石溟那边仅有五千兵马压阵,不一定能挡得住三万安西卫所军的冲击,你赶紧前往嘉峪关向彰武伯杨信求援!”

石亨确实是安排了胞弟石溟镇守,但他镇守的对象却不是赤斤蒙古,当初更多是为了防止赤斤蒙古挡不住沙洲卫跟安定卫的进攻,害怕溃军跟追兵扰乱阵型的预备力量。

结果谁能想到赤斤蒙古压根就没有阻挡,直接临阵反叛投了敌军,现在石溟这五千后备军要直面三万仆从军的进攻。就算大明将士在装备跟战力上有优势,但关西七卫这些年掌控西域贸易,早就不是汉唐时代那种落后的游牧部落,想要战胜六倍于己的敌人,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没得选择,忠国公石亨只能向最近的嘉峪关求援,那里还驻扎着大明的上万兵马。

同时还有一点让石亨感到庆幸的是,嘉峪关守将乃镇北大将军,曾经宣府总兵,被追封为颖国公的杨洪之侄。

相比较杨洪那个临阵脱逃的儿子杨俊,这个侄儿杨信仿佛才是继承了家族尚武衣钵的那个。十七岁就跟随伯父血战沙场,京师守卫战时期更是与石彪联手,斩杀了瓦剌大将鬼力赤,追杀蒙古兵马百里,两人凭借战功一同封伯。

石亨开始还不明白,为何沉忆辰会把彰武伯杨信调任嘉峪关镇守,现在他知道了原因,这就是领先众人的高瞻远瞩,做好了应对一切变化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