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633章 引以为傲

第633章 引以为傲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19 00:29:47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句话,是福建地区世世代代用来告戒后辈努力的话语。

原因就在于福建属于多山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适合耕种的面积很少,想要出人头地往往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带入到这群茅草屋的农家子身上,他们各项资源条件远远落后于世家子弟,那么就得付出比对方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拉平起跑线上的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李庭修一定要连夜回来补上这两堂课!

“好了,你们两个也别在窗台下站着了,到那边凉亭坐坐吧。”

李庭修摆了摆手,然后就径直朝着院子中心的凉亭走去,实则他是不想自己与学生的谈话,影响到屋内孩子们的学习。

只不过刚刚入座,可能是凉亭的石椅带着寒意,李庭修轻捂口鼻沉闷的咳嗽了几声。见到这种状况,沉忆辰赶忙询问道:“先生,身体还是老毛病吗?”

“嗯,这些年每逢天气转冷,都会时不时咳嗽几声,不碍事的。”

另外一边的李达见到这种情况,也是关切的说道:“先生你身体不好,要不这次就随我们一同回到京师,那里大夫医术高超条件也要好上许多。”

面对李达的建议,李庭修笑着摇了摇头道:“好意为师心领了,不过只有在这乡野之间教书育人,才能让为师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点很重要。”

其实李达的想法,沉忆辰早就在书信中劝说过,但对于李庭修而言,他前往京师在外界眼中,就只剩下内阁首辅沉忆辰塾师的身份,再也无法自由自在的做回自己。

学生也好,老师也罢,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人生价值。李庭修不想参与到官场的是是非非,更不想面对复杂的人情世故,当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看着学生们日渐成材,此生就足矣!

“可是先生……”

李达还想要劝说,却被李庭修摆手制止了,转而把目光看向沉忆辰说道:“向北,这些年为师虽然在乡野村间教书,但却经常关注着你的施政,特别是《文报》的发行让村野农夫也能了解家国大事。”

“现如今谈论什么大道理,为师可能还不一定有你精通,唯一能给你的告戒,便是身居庙堂之高无论想要做什么之前,多想想处于江湖之远的底层百姓。”

“他们没有锦衣玉食,更无法高谈阔论,却是整个江山社稷的基石。”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李庭修始终身处底层,他更清楚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学生沉忆辰已经高高在上到了遥不可及的地位,身为老师能教的东西不多,唯有告知重视百姓苍生。

“先生放心,学生绝不会忘记民富国强的道理!”

沉忆辰异常认真的点头保证,他从来不觉得老师没东西教给自己,相反恰恰如同李庭修这样千千万万底层文人,支撑起了大明的文脉传承,教会了一代代人什么叫做真正的气节跟风骨。

如果自己来到这个世界遇到了老师不是李庭修,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精致利己的贪官污吏,何必自寻苦头以家国天下为己任?

“为师相信你会做到。”

“相信的理由不是因为你是我的学生,而是这几年田间地头的百姓,他们对于沉阁老的交口称赞,对于生活一日日变好的喜悦。”

“对于这一切,为师引以为傲。”

李庭修面带微笑用着平澹语气说出最后一句话,沉忆辰却是情绪波涛汹涌,他没有想到一向内敛的老师,会如此直接的认可自己执政这几年的成果。

相比较沉忆辰的感慨,李达这小子就有些没心没肺,迫不及待的追问李庭修道:“老师,那我呢?”

“同样很好,守住了一方安宁。”

没错,李达辽东驻守的那几年,是大明最为虚弱的几年,却硬生生的扛住了蒙古铁骑的进攻,还训练出一支兵强马壮的辽东军。

得到了老师的称赞,李达咧嘴笑开了花,他在成国公府外院家塾读了十年来,几乎没得到李庭修几句夸奖,今日算是得偿所愿了。

简单的称赞学生几句,李庭修就换了一个话题,说起了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原因在于他心中很清楚,沉忆辰跟李达两人在仕途上的成就,已经超乎了自己能指导的极限水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何必再去指手画脚?

就在沉忆辰享受着师生团聚喜悦的时候,西北嘉峪关外赤斤蒙古卫,此刻却战云密布。大明忠国公石亨率领着西征军五万兵马,联合赤斤蒙古卫所兵马五千余人,对峙着天圣汗也先统率的五万蒙古铁骑,双方大战可谓是一触即发!

赤斤蒙古乃大明洪武年间册封的关西七卫之一,位置就处于嘉峪关旁边,领地范围囊括后世半个青海湖,不过在明朝时期称之为西海。

当年明太祖朱元章命徐达、李文忠、冯胜等一众开国名将出兵西北,其中中山王徐达简直势不可挡,很快便击溃的北元残余势力,大明疆土扩展到了嘉峪关一代,在此地设立了甘州、肃州、凉州等卫所,这也成为了史书中经常提及的甘凉二卫。

但是大元帝国虽然已经在中原谢幕,但是蒙古帝国附属四大汗国中的东察合台汗国,依旧是名义上元朝的宗藩,理论跟明朝存在着敌对关系。

朱元章接连几次北伐之后,意识到想要彻底剿灭蒙古部族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西进征服四大汗国。于是乎把战略中心从西北转为辽东跟西南,与河西走廊还有西域的蒙古残存独立势力达成协议,设立起了关西七卫当做跟东察合台汗国的缓冲区。

究其根本来说,关西七卫不是明帝国武力征服的成果,更多是对蒙古汗国的一种妥协。这也就导致了关西七卫仅是名义上接受大明册封,实际上是完全独立的小王国,政治、经济、军事皆自我管理,内部官员也全部由蒙古贵族担任。

当然,站在明国的角度上,其实也没有真正把关西七卫当做自己领土。占领了大半个河西走廊之后,修建明长城的过程之中筑造了一座嘉峪关,彻底把关西七卫跟大明本土隔开,物理上斩断了双方的关联。

史料记载终明一朝,仅派遣过一次官员到最远的哈密卫,连名义上的属国册封都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关西七卫中的赤斤蒙古卫,是距离嘉峪关最近的卫所,相对来说与明朝的关系交流要频繁许多。虽然身为蒙古人,却始终效忠于大明王朝,还在永乐八年帮助平定了肃州回回哈剌马牙的叛乱。

这份友好关系一直延续到了正统八年,直到瓦剌蒙古崛起之后,天圣汗也先派遣使者到赤斤蒙古卫与沙州卫送马和酒,企图达成政治联姻,不过却被赤斤蒙古卫首领且旺失加拒绝。

但是随着瓦剌部的愈发强大,以及大明遭遇了土木堡的惨败,新一任赤斤蒙古卫首领阿速,再也不敢违逆也先的结亲请求,双方达成了实质性的臣属关系。

可哪怕如此,赤斤蒙古卫依然保持着跟大明的联系,表明自己是迫不得已。有朝一日等到天兵将至,那么必然重新回归于大明!

这一日没有让赤斤蒙古卫等待太久,明良三年末西征军抵达嘉峪关,忠国公石亨派出一支兵马与首领阿速接触,确定了对方依旧忠诚于大明之后,兵出嘉峪关驻扎在了赤斤蒙古的领地,准备朝更西方的沙洲卫进军。

但就在这个时候,石亨接到了来自于沉忆辰的谕令,命他暂缓行军步伐,停止对关西七卫的征伐。

说实话接到这个谕令,忠国公石亨心中是万分不爽,毕竟他行军半年好不容易抵达了嘉峪关,还兵不血刃拿下赤斤蒙古卫,就等着一场大战立威。

结果一切准备就绪,仗还没打就被朝廷中枢给叫停,让他稍后听命行事。

换作是以往飞扬跋扈的石亨,内阁首辅算个什么吊东西,哪怕就是皇帝亲自下令,估计都不会完全遵守,怎么也得出兵摸摸沙洲卫的底,以及跟天圣汗也先的蒙古铁骑掰掰手腕。

但时过境迁,现在的石亨准确来说还是个“待罪之身”,再加上沉忆辰的手段跟人格魅力,彻彻底底把他给折服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听命驻军赤斤蒙古卫,等待下一步行军的号令。

只不过石亨的西征军兵马未动,蒙古汗国也先的兵马,可不会听从沉忆辰的号令休战。经历过一个月多的急行军,五万蒙古铁骑抵达了嘉峪关的外围,联合沙洲卫跟关西七卫中西南方向的安定卫,对西征军形成了包夹之势。

忠国公石亨岂是什么软柿子,当年京师之围在大明最为孱弱的时候,他都敢率领着兵马追杀瓦剌溃兵千里,一直杀到了前往辽东驰援。

现如今又遇上了也先这个老对手,当然得针锋相对,才能发泄出心中憋屈的战意。

西北的黄沙大地,大明跟蒙古兵马对峙,骄阳洒在他们的战甲上面,颇有一种王维边塞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并且这与正统朝时期不同,大明跟蒙古都经历过低谷期的休整,双方重整旗鼓再度出征,均处于士气跟战意的最高点。再加上统帅双方兵马的将领,可以说同样为一个时代的佼佼者,种种因素结合下来,颇有一种旷世大战的预告!

“大汗,各路兵马已经抵到备战地点,我们何时出击?”

怯薛军万户满都鲁,一脸亢奋的向着天圣汗也先请命。

身为一名草原的战士,没有什么比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更令人兴奋,特别对方还是大明国公石亨,杀的蒙古孩童夜不敢啼哭。

曾经京师外围的羞辱,蒙古铁骑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大明的孩童夜不能寐!

“时机未到,继续等。”

天圣汗也先澹澹的回了一句,然后把目光锁定在远处大明的“石”字战旗上面。

如果说沉忆辰是也先认为明国最强大的敌人,那么石亨就是他心中判定战场上最为强悍的对手。这一次五万蒙古铁骑,再加上沙洲卫跟安定卫的两万兵马,相比较五万明军跟一万赤斤蒙古仆从军,确实占据着一定优势。

可是别忘了,赤斤蒙古卫旁边是大明嘉峪关,所属的甘凉两州皆为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一,常驻兵力均在万人以上,他们不可能对石亨的西征军袖手旁观。

毕竟现在大明主政的是沉忆辰,而不是当年那个好大喜功的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一战难以复刻。

也先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必胜的时机!

另外一边大明军阵内,忠国公石亨全身重甲骑在战马上,宛如战神一般显得威武无比。要知道石亨本来就是身材魁梧,再加上他骑行的战马不是传统蒙古马种,而是从西域传过来与阿拉伯马改良品种。

相比较普通蒙古战马,肩高足足高了有三十公分之多,放在军阵中颇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沉忆辰执掌朝政这些年,收复了漠南蒙古的养马地,执行马政极大的恢复了大明战马数量。量是上去了,可质却还没有根本改变,就在于无法获得足够的优良战马来改良马种。

收复西域,就能打通路上丝绸之路,那些存在于汉唐史书中的良马,将源源不断的送往中原。要知道汉武帝远征万里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获取大宛国的汗血宝马,足矣看出在封建王朝马种的重要性。

“叔父,酋首也先就在眼前,只要你一声令下我就让他头悬北阙!”

定远伯石彪同样战役盎然,他是一个比石亨还要纯粹的战士,可前些年身居朝廷中枢,只能去钻研那些尔虞我诈的政治阴谋。

现如今终于可以冲锋陷阵,仿佛点燃了他浑身的热血,一刻都等待不了。

“阻挡沙洲卫跟安定卫的侧翼兵马到位了吗?”

石亨开口询问了一句,无论是蒙古还是大明,都不可能把仆从军当做主力来使用,纷纷放在侧翼防守位置。

“忠国公放心,赤斤蒙古卫儿郎,绝对不会让叛军前进分毫!”

赤斤蒙古首领阿速,曾在正统九年被大明册封为都督佥事,他视自己为大明兵马,那么沙洲卫跟安定卫就自然成了叛军。

“好,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准备妥当,那就让也先见识一下如今大明儿郎的骁勇!”

忠国公石亨横刀立马,脸上浮现出一抹狰狞的笑容,仿佛眼前兵强马壮的蒙古人,在他的眼中只是一群猎物!>vs>dv>扫码下载红袖联合潇湘送福利新人限时全场免费读dv>dv>dv>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