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623章 阶梯税制

第623章 阶梯税制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19 00:29:47

如果说这个世界对沉忆辰的仇恨有级别的话,那么右都御史杨善绝对是最高级别的那种。

满怀期望的向沉忆辰“告密”,希望由此得到对方的赏识,走上一条青云之路。结果谁能想到堂堂内阁首辅,做出了比小人还要无耻的事情,利用自己的情报左右逢源,完成了一桩大赚特赚的利益交换。

连绿林好汉、梁上君子都知道讲“道义”两字,位极人臣的沉忆辰却“收钱不办事”,杨善真的没想到对方比自己还要阴险百倍!

“说好的,沉忆辰就是那个大奸似忠的窃国大盗,咱家倒想看看他还能伪装到几时!”

曹吉祥当即就附和了一句,杨善的这番话简直是说到自己心坎上面。现如今他终于体会到当年忠国公石亨的痛苦,站在与沉忆辰为敌的位置上却一步步被压制,最终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石亨选择了亡命一博,可好歹靠着勋戚的身份加上勇勐的价值,为自己换取了一条生路。曹吉祥相信自己要是败在沉忆辰手中,那绝对是十死无生的下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这几年一直保持低调暗中发展,就在于要么不出手开战,出手就必须有着绝对的胜算。

得到了曹吉祥的赞同,杨善可谓是内心大喜,他意识到有了借机复仇的可能,于是乎顺势说道:“常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沉忆辰走到如今的位置,已然有着一方诸侯的权势。”

“如果再不加以限制的话,那么来日大明江山,陛下祖宗基业恐怕都及及可危。吾等身为人臣,当抱着匡扶社稷之心拨乱反正,不能再任由沉忆辰肆意野蛮下去!”

杨善这番话说出来,在场几个人神情各异,特别是曹吉祥心中想着,你这老小子是不是入戏太深,当这是在前朝奉天大殿与百官商议,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当然,曹吉祥也能理解这是文官满口大义的老毛病,干脆配合道:“那杨都宪可有什么对付沉忆辰的好办法?”

其实这次把族亲跟杨善、汤序等人唤来司礼监议事,曹吉祥打的就是限制沉忆辰权柄的主意。毕竟之前沉忆辰的诸多改革动作,基本上都是针对文官集团,曹吉祥受不到任何影响,反倒乐见其成。

现在已经影响到曹吉祥兵权核心利益,要是再不出手还击,那怕是真要一步步被蚕食干净。

“下官还真有一计!”

杨善等的就是曹吉祥这句话,脸上下意识浮现出一抹阴鸷的笑容。

“沉忆辰早年前就以年少轻狂闻名,这些年为了仕途往上爬,刻意收敛了一些秉性,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博得了许多士林年轻学子的推崇。”

“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沉忆辰骨子里面就有着一股自大狂妄,从他掌权后迫不及待的进行改革变法,以及独断专行派出忠国公石亨西征就能看出来。”

“下官当年出使过漠北以及瓦剌营地,曾与鞑虏的部分高层有过一些交情,现如今天圣汗也先平定蒙古内乱之后,吞并了女真三部恢复了鼎盛时期的兵力,正处于兵强马壮的阶段。”

“忠国公石亨就算有万夫不当之勇,难道他真的能横扫千军,靠着五万兵马去打通河西走廊征服西域诸国?更别说还有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虎视眈眈。”

“只要天圣汗也先出兵,忠国公石亨的西征军必败无疑,沉忆辰他身为西征的主导者,难道就不应该承担起责任吗?”

杨善的这番话说出来,在场几人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图,内心里面陡然感到一股寒意上升。要知道包括曹吉祥在内,最多也就是想着怎么斗垮沉忆辰,没想着朝军国大事来下手。

自古都说太监心狠手辣,曹吉祥这一刻觉得自己在不择手段这点上面,远不如杨善狠毒,果然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论起丧尽天良,还得是你们读书人……

“咱家还真是小看杨都宪了,人脉之广泛,连鞑虏高层都有交情。”

曹吉祥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想要维系住这份交情,恐怕不是出使两次那么简单。不过对于明朝官场而言,天下乌鸦一般黑,九边多少镇守太监、勋戚总兵曾跟鞑虏有过私下勾结贸易。

包括曹吉祥自己在内,养了如此多的番将悍卒,怎么来的心里有数,谁又敢说自己干净?

“机缘巧合罢了,不值一提。”

杨善刻意的回绝了这个话题,毕竟今日能说出来,已然冒着巨大风险。不是心中仇恨太大咽不下这口气,必须让沉忆辰品尝到报复的滋味,他也不至于透露出自己跟鞑虏有联系。

对方既然不想说,曹吉祥没兴趣深究下去,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秘密。同时曹吉祥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意识到这招带来的好处之后,立马开口道:“那杨都宪有把握让也先出兵吗?”

“河西走廊的蒙古小部落被剿灭,瓦剌征服的关西七卫再度臣服大明,那么蒙古汗国就得面临辽东跟西征军两面夹击的处境,这点唇亡齿寒的道理以也先的雄才大略,想必会看的很清楚。”

“只要我们稍微透露一点信息,就足以让忠国公石亨的西征军寸步难行,乃至于大败而归,到时候就该问罪沉忆辰了!”

说到最后杨善的嘴角已经浮现出一抹掩饰不住的狰狞笑容,他本就是个不择手段的真小人,沉忆辰选择背信弃义就应该想到这层后果。

至于西征军五万大明将士,放在杨善眼中简直一文不值,放在历朝历代五万参与宫变造反的叛军,事后没有被集体剿杀就已经算得上皇帝仁慈,现在死在鞑虏手中不过是他们的宿命罢了。

杨善的笑容仿佛感染了曹吉祥,他毫无顾忌的放肆大笑起来,顺带司礼监衙门几人纷纷陪笑,整个场面充斥着一股“欢乐”气氛。

要知道历史上曹吉祥选择叛乱的时期,正好就是河西走廊上甘凉两州遭遇蒙古犯边告急,明英宗朱祁镇紧急任命怀宁侯孙镗西征驰援,打的同样是国难主意。

历史进程变了,本性是始终未变,国难对于曹吉祥等人而言就是踏脚石!

沉忆辰这边当然不知道宦官集团的谋划,更想象不到杨善居然会如此丧心病狂,不惜卖国通敌也要完成对自己的报复。他此刻精力全部放在了统计外派京官,呈交的清丈田亩数据上面。

就如同明朝财政跟人口数量是一笔湖涂账一样,明朝的耕地面积实际上同样混乱不堪,别说是地方野史数据,单单官方最为权威的《明实录》、《明会典》里面的数据,自己都前后对不上。

耕地面积根据史料最高峰时期,在洪武二十六年达到了8.5亿亩,然后数据迅速跌落到了4.2亿,紧接着明孝宗弘治年间又恢复到八亿亩以上,正德年间再度降至五亿亩以下。

这份数据上下跨度,简直坐过山车都没有这么刺激,不知道当时的明朝官员是怎么统计的,估计是闭着眼睛随便填一个数字上去就当做交差。

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数据,估计是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清丈全国田地的7.86亿亩。但是这七亿多亩田地中,真正能维持产粮的垦地仅有五亿多亩,其他都是一些山头荒地。

所以沉忆辰大概猜测,明朝耕地面积之所以会统计跨度特别大,就在于有些年份仅算垦地,而有些年份把荒地也给算上。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还没有万历年间那么严重,同时宗室封地也没有呈现指数级爆发。加之沉忆辰这次清丈全国田亩的力度,对于张居正时期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半年时间清查下来,初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达到了9.2亿亩,其中垦地面积为5.9亿亩,荒地面积为3.3亿亩。

对于这份清丈数据,沉忆辰觉得十分满意,原因就在于他有着历史的上帝视角,知道后世中外学者对于明朝巅峰耕地面积推测在12亿亩左右,人口巅峰数量为1.6亿,大概换算下来人均十亩田地。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均十亩看似不少,但要知道明朝一亩换算现代亩要打差不多九折。并且在没有化肥跟机械的古代,粮食亩产量简直低的可怕,垦地加上荒地一起能平均收获三四百斤,已然称得上是大丰收。

如果遇上天灾**,把给地主的租金以及各种苛捐杂税一交,立马就得沦落到卖儿鬻女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底层百姓,绝大多数时候生存环境跟人间地狱没多大区别,着实经受不起一点风险!

望着初步统计出来的惊人田亩数据,站在一旁的户部尚书年富整个人呆呆立在原地,缓了半响才开口说道:“沉宫保,下官是从未想过隐匿数据如此惊人,正统朝末年档桉有过一次预估,大明耕地面积才八亿亩上下,不及太祖洪武年间。”

“这才过了多久就清丈出一亿多亩田地,那些地方豪门望族到底偷逃了多少田赋?”

年富的震惊是在沉忆辰意料之中,确实对于大多数明朝官员而言,他们仅是知道地方存在着把田产挂靠在读书人名下免税的操作,只是没想到会如此的夸张。

而且这还仅仅是清丈出来的,大明绝对还存在着隐匿空间,难怪这些年朝廷税收始终没有起色,全部都被地方豪门望族给侵占了!

面对年富的惊叹,沉忆辰面露苦笑道:“正常,皇权不下县,对于百姓而言地方豪门望族就是天,加之正统年间朝廷征伐不休,苛捐杂税几乎是翻倍的涨,以至于更多百姓为了活命,只能把田产挂靠在士绅名下。”

“只不过挂靠容易,想要再拿回来就来,于是乎这些田亩就成为了今日被清丈出来的数字。”

沉忆辰不意外的原因,就在于他知道万历年间张居正清丈全国田亩,查出了隐匿面积达到八千万亩。

要知道万历年间明朝已经到了后期,整个官场差不多病入膏肓了,朝廷中枢的执行能力跟效率极度下降,就这种情况下还能查出八千万亩,就足以证明没查出的数目只会更多。

更为讽刺的是,张居正变法清丈出来7.86亿亩田地,名义上免税的仅四千多万亩,可事实朝廷一大半都收不上来税。

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超过一半的田地收不上来田赋,那就意味着离亡国没多远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张居正改革几十年后,明朝就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崇祯帝落下面子当朝乞讨都没用,只得找颗歪脖子树上吊。

听到沉忆辰这话,年富脸上就露出了敬佩的神情道:“现在下官算是明白沉宫保为何会提出摊丁入亩,不按人头按田产收税,只要这些田地挂在谁的名下,田赋就要谁出。”

“这样当初普通百姓挂靠的田产,就会很快退还到他们的手中!”

自古历代王朝实施的都是人头税,也就是说不管你名下有没有田产,或者田产多寡,反正一律要征收田赋。摊丁入亩的实施改变了这种传统,不再按人头征税,这样将极大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不,单单这样不足以让豪门望族退还田产,只要他们交完税后还有一粒米赚,就会想尽办法侵占下去。”

“配套实施的田赋阶梯税制,才是迫使他们停止土地兼并的真正法宝!”

沉忆辰一直没有向年富说过阶梯税制,其实就这是后世个人所得税的模式,收入越高交的税就越多。放在封建王朝田亩上面,完全可以制定五亩以内免税,然后田地每增加多少亩,田赋就同比增加,直至收益不成正比。

但是阶梯税收手段太过于超前,就连现代社会都使用的非常谨慎,沉忆辰也一直在权衡利弊。

如果迫于现状确实无法实施,至少得先确保无田或者少田的贫苦农民,他们能减轻各种苛捐杂税带来的负担。毕竟清丈出来这九亿多亩田地,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足以为大明每年带来数百万年岁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