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622章 意外之喜

第622章 意外之喜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19 00:29:47

“大明上一次征伐西域,还得追朔到太祖时期的宋国公冯胜西征,没想到本公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一幕场景。”

成国公朱勇站在城墙上面,望着远去的大明兵马,心中可谓是感慨万千。没有人想到,看似不可能的西征壮举,能在沉忆辰的手中达成。

哪怕仅仅只有五万兵马,哪怕满朝文武绝大多数人选择不看好,依旧磨灭不了这项征伐的伟大,朱勇以有沉忆辰这么一个儿子而自豪!

“忠国公这次西征面临的难度,可能还会超过太祖时期冯胜西征,也先在西蒙古诸部以及关西七卫遭受攻伐的时候,定然不会选择袖手旁观。”

沉忆辰脸上的神情却有些凝重,原因在于他非常清楚忠国公石亨西征要面临的困难。

明朝河西走廊在正统朝时期,哪怕经历过土木堡一战的失败,依旧不能算完全丢失,毕竟甘肃卫依旧属于九边重镇之一,只不过丧失了更西北部分的领土实控权。

另外关西七卫名义上是明朝的卫所,实际上就跟兀良哈三卫性质差不多,仅为当地土着接受册封的羁縻卫所。明朝强大的时候老老实实的听话,衰弱时期就听调不听宣,甚至干脆就选择造反。

关西七卫中最重要的哈密卫,实则在正统十二年就被蒙古瓦剌部完全控制,在京师守卫战中还担当了一把仆从军。忠国公石亨西征这一路,迎接他的并不是接受大明册封的藩邦兵马,相反是敌军!

“是啊,太祖时期宋国公冯正西征,大明整体上处于进攻态势,牵制住了北元主力兵马。现如今忠国公石亨属于一支孤军,整个大明没有办法给他提供任何战略支援,能坚持到哪一步,就只有看天意了。”

之所以会出现西征这种军国大事,仅有沉忆辰跟朱勇两人送行的场景,战略上的劣势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满朝文武大多意识到石亨会面临的困境,一些阴谋论者甚至怀疑,这是不是沉忆辰表面宽宏大度放一马,实际上联合皇帝演了一出双黄,让宫变叛军跟石氏宗族去送死!

其实另一方面,沉忆辰没有举办宏大的出征仪式,放出更多的豪言壮语,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把石亨放在了“死士”的位置上。

这一路西征兵马,就是抛给天圣汗也先最大的诱饵,一旦他有吃掉的想法跟动作,那么就是大明挥师北伐的时刻。很多时候在“和平年代”,想要众志成城的号召全面动员,需要一个契机跟理由。

不单单是文武百官会反对穷兵黩武,就算百姓承平日久都会偏向于安逸生活,忘记在长城的外面还存在着蒙古这个百年世敌,更不知道遥远的西方发生的局面。

古人很早就已经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争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它却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只有一路朝着西北进发,恢复中断千年的丝绸之路,大明百姓才会在全面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一个东方帝国。

慈不掌兵,这个世界实际上没有不承担后果的错误,石亨宫变起兵造反,还能让他掌兵出征得到一个裂土封王的机会,已然是沉忆辰能争取到的极限宽恕。

那么就得拿命,去证明自己价值!

随着石亨部兵马的出征,朝堂中枢陷入到了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各项改革变法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等待着沉忆辰亮出最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杀招。

只不过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却逐渐意识到自己目前成为了朝堂一系列改革的最大受害者。首先是王文顺利入阁,担任当朝阁老之后地位陡然提升,翅膀硬了就变得不再听话。

毕竟王文跟杨善还是有着本质上区别,他没有沦落到丧家犬这一步,在文官集团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委身于曹吉祥的阉党,无非就是升迁无望碰碰运气,结果还真让他脚踏两条船成功了。

文人骨子里面对于宦官有着一种鄙夷,更何况王文以三法司之一的都御使官衔入阁,堪称大权在握不输于文官首领礼部尚书何文渊,怎么可能还愿意鞍前马后?

另外就是沉忆辰成了大明钱庄跟财政部,收回铸币权跟财政权带来的影响,暂时还没有那么快让朝堂六部跟地方豪门望族感到肉痛。

铸币这种事情需要时间,而且想要流通全国取代私人劣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宦官集团掌控的皇家内帑,却成为直接受害者,曹吉祥更是首当其冲!

要知道明朝内帑官方名称叫做“内府十库”,要是再算上“天财库”和“供用库”,也可以称之为内府十二库。其中内承运库专门负责储藏金银,在这十二库中地位最高,一般官员向皇帝申请的调发“内帑”,基本上就是专指“内承运库”。

内帑这笔钱最初是发放给勋戚武臣的俸禄,只是数额庞大用不完,加之武将勋戚地位不断降低,克扣折耗俸禄几乎是成为了惯例,就慢慢沦为了皇帝的私人钱财,关键时刻也能作为储备金使用。

内帑名义上由户部官员巡视登记收支,工部负责查验入库,实际上真正的管理使用权是在宦官手中,具体数额也只有宦官集团清楚。

曹吉祥身为司礼监掌印,宦官集团当之无愧的首领,内帑这笔庞大的皇家财产,自然就在他的掌控之中。

结果谁能想到,沉忆辰借助朝堂改革的契机,硬生生混淆概念说内帑是属于户部跟工部的管辖范畴,应当收归于财政部统一管理。

然后便是一套君王责任的大道理忽悠住了明良帝,在曹吉祥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得到了圣谕全面替换内府十二库的宦官管理人员,由萧彝统率的财政部官员接替。

这一招打的曹吉祥措手不及,并且还无处“申冤”。毕竟这笔钱是属于皇帝的私人财产,如今就连皇帝本人都同意拿出来由财政部管理,你一个家奴太监有什么权力反对?

同时财权的剥夺,让曹吉祥在军中的扩张势头立马打住。毕竟拉拢京营将领跟豢养番将悍卒是需要银子的,没有钱凭什么给你一个阉人卖命,就凭你叫曹吉祥?

说实话,沉忆辰制定税制改革计划,都压根没有想过会影响到曹吉祥在军中势力扩张,完全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

此时的司礼监衙门内坐着数人,分别是嗣子昭武伯曹钦,侄子五军都督曹铉,御马监掌印太监王诚,都察院右都御史杨善,以及最近加入的太常寺卿汤序。

众人脸色神情都有些阴沉,特别是曹吉祥简直能滴出水来。援引王文这一番操作,完全是一步彻彻底底的昏招,还达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但是此刻曹吉祥在乎的不是什么王文,财政上的危机才是戳中了他的软肋!

沉寂许久,曹吉祥终于朝着嗣子曹钦问道:“钦儿,五军营现在情况如何,那群番将有没有闹事?”

听到养父的询问,哪怕已经封爵的嗣子曹钦,依旧是站起身来毕恭毕敬的拱手回道:“番将近几个月俸禄少了五成,出现了部分人叫嚣闹事的情况,不过孩儿已经联合堂弟想尽办法镇压了下去。”

古代宗族是维系势力存在的枢纽,别看曹吉祥是个太监,除开养子、义子这样的存在,光军中安插的侄子就有曹铉、曹铎、曹?等十来人,远支族亲跟投靠门客更是高达数百人。

正是靠着这群嫡系,曹吉祥才能在京营中站稳脚跟,并且压制住桀骜不驯的番将悍卒。不过这种压制只能用于一时,不能长久把矛盾给积压下去,否则来日会爆发的更加勐烈。

虽然曹氏宗族是曹吉祥的核心,但番将悍卒才是他的立身之本,以及战斗力的来源。历史上曹吉祥以阉人身份,胆敢比石亨还要猖狂的起兵谋反,就在于他经常厚赏效忠的番将悍卒,尽量满足后者对金钱物资乃至于女人的需求。

以至于这群蒙古番将悍卒,比曹吉祥本人还担心他问罪失势,导致自己的待遇跟地位不保,干脆造反去卖命赌一把大的。

“他娘的,平日里咱家好吃好喝厚待他们,这才缺了几个月的银子就开始闹事,真是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

曹吉祥听到后痛骂了一句,但他心中也明白就是过过嘴瘾,异族之所以会被称之为番邦蛮夷,就在于他们不懂仁义礼智信,没钱就自然不会卖命。

于是乎曹吉祥只能把目光看向一旁的御马监掌印王诚,开口道:“王公公,御马监掌控着天子亲军,银钱方面向来宽松,要不你想办法抽调一笔银子去发往京营吧。”

沉忆辰掌控了内帑的财政权,却没有彻底斩断皇帝对于天子亲军的财政权,毕竟这玩意关乎到屁股底下的龙椅能不能坐稳,但凡脑袋没毛病的天子都知道要维系亲军,不能把命脉交到臣子手中。

用太监去掌管腾骧四卫,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防备臣子夺权,沉忆辰同样不相过早触及到皇家的禁脔,对天子亲军的财政预算没有任何动作。

改革变法就得罪了士绅阶层,你再去踩踏皇家的底线,那着实有点太过于猖狂,天下公敌不是那么好当的。

听到曹吉祥要拿自己御马监的钱,王诚瞬间感到有苦说不出,腾骧四卫同样是一群骄兵悍将,待遇降低了他们又岂能接受?

但问题是现在的王诚,早已不是当年在景泰帝面前的大红人,没有了皇帝当靠山能坐在御马监掌印的位置上,已然是曹吉祥为了避人耳目给的“施舍”。

要是敢拒绝的话,明日就会冒出几项罪名弹劾,别说是享受十二监掌印的荣华富贵,有没有命活着都成为一个悬念。毕竟太监不管多么位高权重,始终没有刑不上大夫的特权跟优待,皇帝恩宠就是唯一的倚仗。

“是,下官听从内相吩咐。”

这边王诚话应刚落,另一边的侄子曹铉就忍不住开口道:“沉忆辰真是有些欺人太甚,从五军营调走了石亨的两万兵马,咱们已经顺从了他的意思给足面子,结果现在就连内帑都不放过。”

“下一步他是不是准备朝叔父动手了?”

曹铉此话一出,司礼监衙门大堂气氛,瞬间就如同降到了零下。

本来曹吉祥认为自己内官优势,可以稳坐钓鱼台看沉忆辰跟文官集团两虎相争,并且当初石亨举兵造反也让他实打实的吃到了一波红利。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看似底蕴深厚的文官集团,连石亨这个莽撞武夫都不如,面对沉忆辰的步步攻势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唯一借助京官外派的由头组织一波弹劾,结果被沉忆辰用名利加人脉,给轻松化解于无形。

现在看来新晋的礼部尚书何文渊,手段谋略远不如胡濙,至少后者能自保有余,前者却被沉忆辰玩弄于股掌之间!

沉忆辰收回内帑的财政权,曹吉祥不知道这是不是对自己动手的先兆,但有一点他可以万分确定,那就是沉忆辰跟自己之间“必有一战”,朝堂一山不容二虎。

就在众人噤若寒蝉的时候,右都御史杨善用着阴鸷声音说道:“曹都督说的没错,沉忆辰这是在步步紧逼,就算今日能用御马监的军饷填上京营的窟窿,要是明日此子再朝天子亲军下手,内相又如何去补上这处处漏洞?”

“杨都宪,你这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沉忆辰胆敢动天子亲军?”

一直没说话的太常寺卿汤序,见到众人把话语说的愈发严重,于是发言想要缓和一下气氛。

结果杨善丝毫不买账,反而更加露骨的说道:“危言耸听?按照陛下现在对沉忆辰言听计从的架势,他把手伸入天子亲军是迟早的事情。”

“真以为沉忆辰是个什么辅国良臣?”

说到这里杨善冷笑一声,咬牙切齿的吐出四个字。

“大奸似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