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619章 无本买卖

第619章 无本买卖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19 00:29:47

京师西城何府,礼部尚书何文渊坐在书桉前,侧脸望着窗外被春雪覆盖的红梅,脑海中思索着该如何说服沉忆辰,同意让都御使王文顺利入阁。

要知道现在内阁大臣的地位跟权限,实则已经跃居六部之上,到了连吏部天官都无法抗衡的地步。想要拿下这个位置,势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何文渊没有足够的筹码。

但是对于何文渊而言,推举王文入阁这件事情却不得不做,原因就在于对方获得了司礼监掌印曹吉祥的信任,等同于在文官跟内官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跟联手的桥梁,并且在内官那边扎下了一根钉子!

现如今沉忆辰势大,何文渊经历过弹劾失败后,已经意识到单单靠着自己的力量,完全无法跟沉党抗衡。哪怕就是号称意志最为坚定的言官清流,实则在对方的名利攻势下同样一败涂地。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很快六部中仅剩的礼部、刑部都将沦陷,朝堂再无能与之抗衡的存在。

没得选择之下,何文渊只能试图跟曹吉祥联手,毕竟他没有沉忆辰那样的上帝视角,不知道曹吉祥在野心上面甚至还要超越了当初的王振。

并且相比较王振的肆无忌惮,逼迫满朝文武称其为“翁父”,很明显现在的曹吉祥要低调隐忍许多,除了一直徐徐侵蚀京营兵马外,几乎没有对文官集团有任何的势力扩张行为。

种种表现在何文渊看来,是可以暂时联合的对象,就好比三国时期吴蜀都知道对方不是什么好东西,可面对曹魏的巨大威胁,不联手的下场就是被各个击破!

当然,联手归联手,不代表何文渊就看得起曹吉祥。他的心态其实跟历史上徐有贞差不多,没有帮助明英宗朱祁镇完成南宫复辟之前,为了权势不得不交好曹吉祥跟石亨。

可一旦获得从龙之功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当即就切割反目,觉得对方一个是“阉贼”,一个是“佞臣”,不配跟自己这种匡扶社稷的士大夫为伍。

此时何文渊觉得自己,某种意义上同样是在忍辱负重。

就在何文渊觉得进退两难的时候,府中管家送过来一张拜帖,末尾沉忆辰的署名让他感到震惊万分,以双方目前撕破脸皮的敌对关系,对方还会主动投放拜帖?

但沉忆辰的拜帖没有人敢造假,他当即就起身朝着府门走去,并且招呼下人们大开中门,用最高规格的礼仪标准迎接沉忆辰的到来。

不管两人之间有多么政见不和,内阁首辅的地位摆在那里,开中门那是必须的礼仪规格。至于亲自到门口迎接,那就是何文渊有求于人的示好动作了。

相比较内阁大臣的位置,这点客套示好又算得了什么?

另外一边站在门外的沉忆辰,望着在一片勋贵府邸中显得异常寒酸的何府,有着感慨的朝着身旁卞和说道:“卞先生,很多时候人都是复杂的,何文渊固执死板只想着恢复古礼,却做到了言行合一没有奢侈享受。”

“有时候都不知道该说他的坚持是优点,还是一种缺点。”

面对沉忆辰的感慨,卞和笑着回道:“用东主以往的话来说,利国利民则是优点,反之则是缺点。”

“我说过这样的话吗?”

沉忆辰疑惑反问一句,自己怎么都不记得。

“说过。”

“是吗?”

就在沉忆辰跟卞和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时候,眼前两扇大门从内缓缓大开,礼部尚书何文渊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之中。

“沉宫保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

何文渊脸上带着笑容,非常客气的朝沉忆辰拱手行礼,丝毫看不出仅在几个月前,还曾在朝堂上弹劾个你死我活。

“大宗伯客气,本阁部不请自来,还望多多见谅。”

“沉宫保哪里的话,快请进。”

说罢,何文渊就做出一个请的手势,然后侧身站在一旁迎接沉忆辰进屋。

“谢大宗伯相邀。”

沉忆辰又是拱手还了一礼,便大步跨过了中门的门槛,与何文渊一同走向了正厅。

双方到了大厅寒暄几句入座,府中仆人端上来了茶水糕点等物品,然后就非常识趣的纷纷退下,留个沉忆辰跟何文渊一个私下谈话的空间。

“沉宫保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不知这些光临寒舍又有何赐教?”

何文渊其实并不是一个圆滑虚伪的人,相反是以刚直在朝堂闻名,客套了一轮之后就忍不住开门见山的询问,他想要知道沉忆辰有何目的。

听到这话,沉忆辰放下手中的茶水,脸上带着一抹客套笑容道:“大宗伯性格直截了当,本阁部今日算是见识了,实不相瞒这次前来却是有要事商议。”

“沉宫保请讲。”

“本阁部听闻大宗伯相邀举荐王都宪入阁,可有此事?”

沉忆辰这句话一出,何文渊神情立马就有了细微变化,同时内心里面震惊不已。

要知道举荐左都御史王文入阁的消息,仅有文官集团高层少数人知道,还没有走向具体实施的阶段,沉忆辰又是如何得知?

难道说是太监曹吉祥那边泄露的风声?

身为高官喜怒不形于色是基本修养,何文渊很快就恢复过来,用着平澹的语气笑问道:“不知沉宫保是从何处听闻到这个消息?”

消息来源沉忆辰自然是不会透露,亦或者说还没到透露的时候,于是他接话道:“大宗伯没有否认,那看来这个消息当真,王都宪乃历经数朝的老臣,资历威望放在朝中无出其右。”

“若是增补内阁大臣的话,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沉忆辰的这番话已经不能称之为暗示,几乎就是向何文渊明牌了,他可以接受王文入阁参预机务。但既然主动上门拜访,肯定想要入阁没有那么简单,就看何文渊能拿出多少诚意了。

何文渊听懂了沉忆辰的话语,对方今日过来就是谈王文入阁之事,现在正等待着自己“报价”。

只见何文渊哈哈一笑道:“沉宫保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咱俩就没人不说暗话,本官确实想要举荐王都宪入阁,填补高阁老逝世带来的阁臣空缺。”

“现如今内阁在沉宫保的执掌之下今非昔比,不可能再出现什么年轻大臣入阁参预机务的场景发生,这个论资排辈的王都宪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就看沉宫保愿不愿意高抬贵手了。”

何文渊确实没说暗话,直言告诉沉忆辰这个位置,以目前沉党中人的资历是拿不下。与其抱着两败俱伤的态度等皇帝去决策,还不如给个面子顺水推舟让王文上位。

朝堂终究不是什么决斗场,官场斗而不破才是永恒的旋律,今日你沉忆辰留了几分颜面,那么来日文官集团出手同样会给几分薄面。

“哈哈,大宗伯看你说到哪里话,本阁部登门拜访诚意满满,不正是为了商讨王都宪入阁之事,岂会存心阻拦?”

说到这里,沉忆辰立马话锋一转道:“本阁部可以联合吏部大宗宰公推王都宪,但阁臣职位毕竟至关重要,称之为中流砥柱不为过,大宗伯也得拿出来一点诚意吧。”

“沉宫保想要什么?”

说实话沉忆辰如此露骨的利益交换,反倒是正中何文渊的下怀,他早就思索着交换内阁大臣之位的筹码,不怕沉忆辰开价,就怕对方没有谈的意愿。

要是走到中旨入阁的那一步,就算王文能入阁参预机务,实际上这个位置带来的权势也废了大半。文武百官抵制中旨是原则性问题,这是士大夫阶层抗争皇权肆意的手段,就连文官首领何文渊都无法改变。

“本阁部想要创办一个钱庄跟财政部,来解决大明混乱不堪的税收体系跟财政问题,更好的保证国库充盈以及保障百姓将士衣食无忧,就看大宗伯能不能说服文官同僚放点权了。”

没错,这就是沉忆辰拜访何文渊的最终目标,他想要从户部、工部这两处铸币局以及民间剥夺出来铸币权,再从户部、工部、礼部、兵部剥夺出来税收权。

户部方面他已经跟年富谈及了自己的宏伟目标,并且年富算得上是成国公联合自己一手扶植上位,于情于理都得还这份情份问题不大。

兵部方面于谦现在专注于练兵跟统筹忠国公石亨西征,有意识到避免涉及到朝廷的政治争斗。但是以于谦为国为民的公心大义,他能理解统一税收权的好处,不会出手阻拦。

工部方面是徐有贞主导,按照他狂热极端的性格,几乎到了唯命是从地步,这方面完全不用担心。

真正的难点只有何文渊掌控的礼部光禄寺,以及更改六部地位引发的整个文官集团抗议。要是没有一个足够身份的文官领袖站出来安抚,那么掀起的风浪沉忆辰相信绝对会超越关于京官外派的弹劾。

大明钱庄跟财政部一旦成立,相当于改变了千年了六部制度,以及确定了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的事实地位。如果能用一个内阁大臣职位,换来何文渊的妥协,那沉忆辰可谓是大赚特赚。

毕竟他这次做的是无本买卖,本来这个内阁大臣职位沉忆辰就吃不下,还无法驳回皇帝的意见,相当于利用信息差纯白嫖回来一次朝堂的重大制度变革!

“钱庄跟财政部是何意?”

如果说很多户部官员,仅仅是对于明朝税收体系不熟悉的话,那么何文渊这种传统理学家,基本上就属于一窍不通的类型。

他完全没明白沉忆辰要求同僚放权的意思。

见到对方这种神情,沉忆辰有喜有忧,喜的是对方不懂就更好忽悠,忧的是当对方完全不懂时,那沟通起来就相当困难,不亚于对牛弹琴。

没办法,沉忆辰只能按照之前与年富交谈的内容,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何文渊再叙述了一遍,并且着重强调了税收改革将带来的财政大幅度增收,以求激起对方的家国天下之心。

毕竟何文渊只能称得上是一个不懂变通的“庸官”,并不是自私自利的“佞臣”,他就跟杨鸿泽一样有着传统文人的治国平天下情节,只不过努力的方向却错了,做着一些适得其反的事情。

听完沉忆辰关于大明钱庄跟财政部的阐述,何文渊整个人都被惊呆了,他震惊的关键点不在于税制改革,而是沉忆辰妄想推翻千年来的朝堂架构,按照这个方式变更下去,以后六部是不是要称之为“八部”了?

“沉宫保,你没有跟本官开玩笑吧,大明钱庄跟财政部说穿了都只是谋利机构,却要跟六部主官并驾齐驱,那岂不是鼓励世人重利轻义?”

“谋利就一定是错的吗?道义就真的有那么多人遵守吗?”

“大宗伯,本官不想跟你争论什么仁义道德、之乎者也,因为我知道自己说服不了你,同样你的儒家理学观念也说服不了我。”

“在商言商,在政言政,本阁部可以用一个内阁大臣的位置,来换取大明钱庄跟财政部的成立,只看大宗伯愿不愿意成交了。”

沉忆辰可以跟杨鸿泽去争论“义利”,去敞开心扉的控诉税收能给百姓带来什么改变,能拯救多少饥寒交迫的贫民,但他却不会跟何文渊说这些,只想要达成一笔纯粹的政治利益交换。

原因就在于杨鸿泽年轻,并且双方在内阁长年累月的共事,哪怕再顽固的理学思想钢印,当意识到并不能为百姓谋福的时候,终究会出现一丝松动。

可何文渊不同,他已经步入到人生暮年,一辈子读孔孟文章程朱理学,根本就无法再接受任何新兴观念,更无法接受“谋利”本质上不是一件坏事,某种程度上反而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沉忆辰如此开门见山的询问,让何文渊一时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决断,毕竟大明钱庄跟财政部的理念,已经超乎了他的毕生所学。

“六部变八部,那吾等部堂权力愈发分散,还能与内阁抗衡吗?”

金融方面何文渊不懂,权力方面他还很清楚,这是变相了扩大了沉忆辰的势力范围。

“可王都宪的那个内阁大臣位置,同样价值更重了不是吗?”

沉忆辰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有失就有得,就看这两者在何文渊心中孰轻孰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