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615章 信念崩塌

第615章 信念崩塌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19 00:29:47

沉忆辰的提问让杨鸿泽哑口无言,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就是明朝传统士大夫的通病,对于许多事情只关注一个表面,没有详细的数据分析跟统筹。

杨鸿泽知道沉忆辰执掌这几年下来,通过开源节流政策为国库增加了不少财政收入,可他却不知道具体有有多少钱,这笔钱是如何使用,天灾**导致的地方赈灾济民又花费了多少。

原因在于这是属于户部的管辖范围,内阁大臣收到地方灾情奏章之后,就票拟赈灾决策转呈给司礼监批红,至于户部最终怎么执行就不关内阁大臣的事。

再加上明朝士大夫阶层,天然对于“工商”行业有抵触,认为这两者充斥着铜臭跟奇技淫巧,自己涉足简直就是玷污了文人清贵的身份。

如果不是沉忆辰担任内阁首辅,并且事必躬亲去着手财政税务改革,以及大兴水利促进生产力发展。换作其他大多数内阁首辅,估计同样不太清楚具体户部的财政收入跟预算分配。

不过话说回来,明朝堪称“屎山代码”一样税收方式,户部尚书自己都是一头包,要内阁大臣去弄清楚,着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望着杨鸿泽无话可说的模样,沉忆辰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追问下去,而是指着桌上的《公仆疏》说道:“杨中堂,这是我写的一篇文章,相信能解决你心中许多疑惑。”

“那就是你心中的正义,到底代表的是百姓,还是那个隐藏的士大夫影子。”

说罢,沉忆辰就拱了拱手,道别了一声告辞,转身离开了杨鸿泽的值房。

沉忆辰愿意来找杨鸿泽谈谈心,是知道对方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加之毕生受到儒家理学的影响,无法看清楚很多东西。

但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沉忆辰不是什么神仙,无法轻易就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跟信念。杨鸿泽要是能理解那便是最好,要是依旧无法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要站在天下百姓的对立面。

对待敌人,沉忆辰同样不会优柔寡断!

直到沉忆辰的身影走出很远,杨鸿泽才缓过神来,伸手打开了书桌上这篇《公仆疏》。只不过当他看到上面书写的内容后,带来的心理冲击还要远胜于言官清流的“跳反”。

沉忆辰的文章,仿佛给杨鸿泽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定义了何为民,何为官员。如果改变不了双方的尊卑关系,士大夫阶层高高在上,那永远都无法做到真正的造福一方。

原因在于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做到大公无私,皆为舜尧!

这一夜的杨鸿泽没有回府,他始终坐在值房的书桌前,死死望着眼前沉忆辰的《公仆疏》。直到第二天晨曦从东方照射过来,他才用着颤抖的双手,摊开宣纸拿起毛笔,开头写下了认罪疏三字。

只能说沉忆辰没有看错人,哪怕双方理念不同,但杨鸿泽做的一切终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当发现自己走向了一条错误道路时候,他没有选择继续一错到底,相反用这篇认罪疏给皇帝跟百官,以及天下万民一个交代。

同时认罪疏里面还有着致仕内容,毕竟当杨鸿泽意识到自己追求一生的理想世界,不过是一个虚假幻影之后,他的为官信念随之崩塌。

《公仆疏》的登报,言官清流团体的跳反,再加上杨鸿泽这个弹劾发起者的《认罪疏》,直接宣判了文官集团这次政斗的失败命运。

很快明良帝就顺势颁布圣谕,宣布这场弹劾是对于沉忆辰的误会,并且立场鲜明的表达自己绝对信任先生。同时为了缓和局势,给双方一个台阶下不至于产生更大的朝野动荡,杨鸿泽《认罪疏》中致仕的申请被驳回。

仅是轻描澹写的批评了一下他行事冲动,差点冤枉忠良的行为。

局势转瞬间的逆转,同样还击溃礼部尚书何文渊的心理防线,本来他接替胡濙的位置成为文官首领,正准备大干一场整顿朝堂。

结果到头来除了几个文官集团的“老朽”,满朝文武实则没几个站在自己这边,让整个弹劾行为虎头蛇尾,变得犹如笑话一般。

何文渊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更无法理解杨鸿泽这种意志坚定之人,会向沉忆辰低头认错。当得知《认罪疏》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抛下了正在议事的乐恽、俞士悦等人,急匆匆的赶往了杨府。

相比较礼部尚书何府的富丽堂皇,杨鸿泽哪怕担任内阁大臣也有数个年头了,府邸依然仅仅只是一间仅有二进的简朴四合院。

此时府中的杨鸿泽没有身穿官员常服,而是一件非常普通的文人青衫,站在前厅面前迎接着何文渊的到来,整个人的神态气质仿佛有一种如负重释的轻松。

“未曾远迎,还望大宗伯莫见怪。”

杨鸿泽拱了拱手,朝何文渊致歉了一声。

后者脸上神情却充斥着一股愠怒,开门见山就说道:“杨中堂,你乃百折不屈之辈,为何会向沉忆辰这种佞臣妥协屈服?”

面对何文渊的质问,杨鸿泽并没有太多的意外,他知道对方上门来定然是为了谈论《认罪疏》一事,于是乎平静回道:“大宗伯,晚辈与沉中堂乃政见不和,并非质疑其私德操守,佞臣一词还恕不能苟同。”

如果说杨鸿泽向沉忆辰低头屈服,就已经让何文渊足够意外,那么现在还帮着对方辩解,着实有点让人惊掉下巴的感觉。

要知道杨鸿泽乃沉忆辰的死敌,从双方入仕的那一天起就旗帜鲜明的扳倒对方,现在却完全改变的态度,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杨中堂上疏的沉忆辰七宗罪,可谓是句句箴言,哪一点都够得上权臣行径,称之他为有何不可?”

“本官着实不解,杨中堂你怕什么?”

何文渊想不到别的理由,那么唯一能解释的通地方,就是杨鸿泽遭受到了沉忆辰的威胁。当初工部尚书石璞乞骸骨致仕,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柄被拿捏,不得已用还乡换个体面的终结。

可问题是杨鸿泽为官这些年,一不畏权势,二不贪钱财,三不近女色,沉忆辰能拿捏住他什么把柄,难道说又是宗亲族戚惹出来了什么麻烦?

“晚辈不是怕,而是意识到自己错了。”

杨鸿泽依旧从容不迫,当抛下了与沉忆辰的政见不和,用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对方的执政理念,他剩下的只有敬佩跟惊叹。

沉忆辰看穿了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本质,想要扭转百姓任人鱼肉的本质,那么就得限制住前两者的权力。杨鸿泽已经隐约意识到,沉忆辰的清丈田亩仅是第一次,下一步会朝整个士绅阶层下手!

“错了?”

“难道任由沉忆辰把持朝政,做着与民争利之事,就是对的吗?”

何文渊感觉杨鸿泽简直疯了,沉忆辰一举一动都充斥着离经叛道,充斥着逾矩跟僭越。身为扞卫传统的儒生文人,杨鸿泽就应该与自己一同批判跟阻止这种行为,怎能向佞臣认错!

“大宗伯可否看过沉中堂的《公仆疏》。”

“看过,简直是一派胡言!”

不说这个还好,一提起沉忆辰的《公仆疏》,何文渊心中的愠怒立马就升级为盛怒。

这篇文章简直就是妖言惑众,让士大夫成为泥腿子的仆人,那跟颠倒纲理伦常有什么区别,哪怕就是先秦礼乐崩溃,也没有到沉忆辰这种程度!

对于何文渊的怒斥,杨鸿泽脸上却流露出一抹嘲弄的神情,他仿佛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大宗伯,《公仆疏》真的是一派胡言吗?”

“晚辈错就错在,没有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民,谁才是汲取民脂民膏的祸害。沉中堂的清丈全国田亩一旦成功,称之为功盖千秋都不为过,后人将时代铭记。”

“相反如若晚辈阻止成功,定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成为千古罪人!”

说罢,杨鸿泽躬身朝着何文渊请求道:“晚辈斗胆,还请大宗伯在此次弹劾上收手,沉宫保他做的没错,错的是我们。”

面对杨鸿泽的劝说,何文渊呆呆立在原地,他完全没料到这次登门拜访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可问题是接受了一辈子的儒家教育,何文渊想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难道维护纲理伦常也是一种错吗?

“鸿泽,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本官不好再多说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路,既然理念不同,那只能算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官告辞!”

何文渊同样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否则当年也不敢硬怼如日中天的权阉王振。

既然说服不了杨鸿泽,那自然也不可能被对方给说服,言尽于此最好。

望着何文渊拂袖而去的背影,杨鸿泽心中情绪可谓是五味杂陈,他也没有想到短短时间内,自己会被沉忆辰的一封《公仆疏》给改变。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杨鸿泽的上疏致仕是一种逃避,他不知道自己如今的选择是对是错,只能远离这官场的纷争。

就在杨鸿泽心绪不宁的时候,府中又来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沉忆辰得知了他有致仕想法之后,选择了跟何文渊一样的方式来登门拜访。

“你怎会过来,是看我笑话的吗?”

相比较对待何文渊的客套,杨鸿泽毕竟是跟沉忆辰斗了这么多年,有些情绪不必再藏着掖着,可以畅所欲言。

“杨中堂,本阁部像是这么庸俗的人吗?”

沉忆辰选择调侃了一句,然后继续说道:“今日入阁当值看到了杨中堂的《认罪疏》,说实话输给我很正常,只是没想到你会如此的输不起,年纪轻轻就打算告老还乡,不敢再与本阁部朝堂继续争斗了?”

沉忆辰这番话可谓是相当不客气,仿佛是上门挑衅,只是杨鸿泽却没有了往日的锐气,自嘲道:“就如同沉中堂说的那样,如果你我之间存在一场赌局的话,那我成为输家至少得有愿赌服输的气量。”

“那你输的甘心吗?”

“甘心又如何,不甘心又如何,事实已经证明我的坚持是错误的。”

杨鸿泽语气充斥着一股落寞,连自己坚持的方向都是错误的,那呆在朝堂上的意义何在,无非就是成为下一个尸位素餐之辈罢了!

“不,你的坚持没有错误,都是为国为民,只不过方式错了而已。”

“如果我说期望你能继续留在官场,用自己的学识跟能力去造福天下百姓,你信吗?”

哪怕两人始终站在不同的阵营,但至少在沉忆辰的心中,杨鸿泽是一个真君子。

“信。”

没有丝毫犹豫,杨鸿泽同样给予了坚定的回答。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哪怕敌人也可以存在着一种惺惺相惜,沉忆辰这些年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配得上言出必行四字。他既然说出来期望自己留在官场,并且第一时间来到府中,就绝无虚假之言!

“好,既然杨中堂相信本阁部,那我正好有一事相托。外派京官清丈全国田亩已经蓄势待发,需要一名刚正不阿的重臣去统筹全局。”

“我希望这个人是你!”

沉忆辰之所以会来到杨鸿泽府邸,除了挽留他仕途外,更多是想要发挥出他的才学潜质。

传统士大夫说难听点是迂腐,说好听点是意志坚定,杨鸿泽就是这么一个充斥着文人气节,刚正且执拗的读书人。

大规模科道清流外派清丈田亩,需要一名当朝重臣来统领并且压阵。这个人理论上沉忆辰或者年富更为合适,只不过内阁首辅需要关注的军国大事太多,沉忆辰个人精力是有限的。

至于户部尚书年富,能顺利完成一条鞭法的改革,算清楚历年积压的烂账,就已经称得上超神发挥,哪还有余力去时时刻刻统筹?

杨鸿泽本身就是清流出身,加之他是礼部尚书胡濙的接班人,在传统言官清流中有着极高的声望跟影响力。再配上他认真刚正的性格,绝对不会屈服于地方阻扰清丈的望族豪强,势必强硬到底。

综上所述,沉忆辰认为杨鸿泽就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并且没有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