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589章 快意恩仇

第589章 快意恩仇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11 00:55:27

沉忆辰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南征军将士,听着耳边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嘴角下意识的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从自己入仕的第一天起,就始终记得一句话,叫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对于沉忆辰而言,造福一方很简单,执掌整个帝国不出错却很难。他法提前给自己的执政下达一个定义,但至少从目前将士跟百姓的欢呼中可以感受到,应该没有让大多数人失望。

不过很快雷鸣一般的欢呼声音就戛然而止,待文武百官分成两列站队整齐之后,紫禁城内响起了一片悠扬的钟声,一席明黄色的身影出现午门城墙的最高点,他便是大明皇帝朱见清。

见到天子现身,场的南征军将士跟京师百姓,全部都惊呆站原地。要知道以往明朝受降献俘礼,一般都是奉天大殿举行,亦或者是社稷坛祭天。

《明史》中有记载的午门献俘,均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位期间,其中最为盛大的一次,便是着名的“抗倭援朝”。从此这项仪式就被传承了下去,到了清朝每逢重要战事胜利,均会皇帝亲临午门主持献俘礼。

但这是明朝的明良帝时期,将士百姓们几乎都认为,主持受降礼的会是沉忆辰,完全没有想到天子亲临,哪怕朱见清仅仅是个幼帝,那股帝王自带的权威跟尊贵依旧与伦比。

“拜!”

见到众人齐刷刷站原地没有动作,鸿胪寺的鸣赞官站城楼上高呼了一句。

这一声“拜”仿佛打破了时间停滞,只见午门场跟护城河畔人影如同浪潮一般,齐刷刷的匍匐地行五拜三叩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参观过后世故宫,亦或者网络上看过图片的都知道,午门场是独特的三面包围设计,就如同一个口字去掉了一横。

这种结构加上三面高高的城墙,天然形成了一个回音壁的效果,南征军将士整齐的山呼万岁,回荡午门场的空间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神圣感。

哪怕沉忆辰对于皇权并不感冒,此刻都感受到什么叫做至高上的天子威仪。

站城墙上的明良帝朱见清,他同样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万民朝拜带来的心理跟视觉冲击,远远不是朝堂上数百名官员能比拟的。

同时除了规模上的区别,还有一种便是相比较中枢老臣的城府老练,午门场的将士跟百姓情感更加直接热烈。他们为见到皇帝而振奋,他们为大明的胜利而骄傲,他们为荡平不臣而自豪!

“原来凯旋而归是这样的场景。”

明良帝嘴中喃喃的说了一句,可能他还法完全理解征服麓川对大明的意义,但他已经能隐约明白胜利对于一个帝国的重要性。

“陛下仅是看到了一面,南征军还有着劳民伤财的另一面,前些年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

听到明良帝的喃喃自语,曹吉祥不顾触霉头贬低了一句。

先不说正统朝时期的数次征伐,从景泰朝始到今日的得胜回朝,朝野内外很难否决沉忆辰的功绩。

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当年沉忆辰僭越君权,给了靖远伯王骥永镇一方的承诺,压根就不会有今日的午门献俘,更不会彻底平定整个大明西南的边患。

这份功绩带来的自豪感,一旦感染了明良帝朱见清,那么就会让沉忆辰的形象皇帝心中又上一个台阶。曹吉祥毕竟是跟随过王振的人,他非常熟悉幼帝面对亲近之人,那股亦师亦父的依赖心态。

这个位置,绝对不能让沉忆辰给取代!

“先生说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特别身为君王更要学会取舍,利大于弊即可。”

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沉忆辰教给明良帝,更多是他仕途上这一路走来的领悟,用生命跟鲜血换来的“慈不掌兵,善不为官”八个大字。

连大臣都是如此,更何况是执掌一国的帝王?

帝王不是天生的冷漠情,而是他的身份注定了不能拥有过多的私人情感,

明良帝的这段话让曹吉祥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很明显幼帝心中的天秤,已经逐渐偏向了沉忆辰那边,这样下去哪怕自己内官的优势,都敌不过帝王师的头衔。

五拜三叩结束,宣展官捧着一面“露布”来到了皇帝面前,这就是礼部紧急筹备献俘礼的时候,临时写出来的“捷报檄文”。

内容是斥责麓川土司叛乱不忠,诈降不义,殃民不仁等等罪行,当然训斥完毕之后,就是赞扬大明南征军的英勇战绩,令四海臣服等等。

沉忆辰对于这种官方的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兴趣,注意力全部放眼前的南征军将士身上。虽然是他秘密策划了这场献俘礼,但实际上时间紧急加保密缘故,沉忆辰并没有提前接见过这批大明虎贲。

某种意义上他跟皇帝以及文武百官一样,是第一次见证南征军将士的真实状态。

相比较北方边军的沧桑,南方边军的脸庞要更加消瘦,并且大多数布满了各种伤痕。这是长时间穿梭深山密林里面,被枝条给划出来的疤痕,还有就是各种蚊虫鼠蚁叮咬的痕迹。

很多人都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知道九边防遭受的压力跟伤亡。事实上大明中期麓川这几场战役的伤亡数量,要远远超过除开土木堡战役的北方伤亡。

单单沉忆辰推动的这第四次征伐麓川,就从南直隶、云南、湖、四川、贵州等各布政司调集了十六万战兵,算上军户辅兵跟民夫,总数量接近五十万人!

这五十万人里面,能最后完完整整回家的,应该只有三十万人左右。倒并不是说麓川土司兵马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而是南方潮湿环境疟疾瘴气导致的非战斗损失太大,后期纯粹是靠国力硬撑下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推行的几场麓川战役,引发了整个大明东南农民大起义。确实就如同曹吉祥说的那样,百姓战争税苛待下,实则已经苦不堪言!

幸运的是,这一切到今日结束了。

午门的三面城墙起到了类似“回音壁”一般的效果,没有扩音系统的古代,让场尽可能多的将士跟百姓清晰听到“捷报檄文”的内容。

相比较沉忆辰对于官方的照本宣科没兴趣,普通将士跟百姓们就完全不同,很多人听到麓川蛮夷的罪行热血上涌,再听到南征军的英勇事迹可谓是热泪盈眶。

“没想到麓川之战会如此艰难,我大明多少儿郎永远埋骨他乡?”

“麓川这群蛮夷三番两次叛乱,听闻这次贼酋思禄被靖远伯斩首,整个思氏土司皆被夷族,大明虎贲的天之灵终于得以安息!”

“当年隋唐二朝五帝覆灭高句丽,如今我大明三代帝王接力剿灭麓川,乃有汉唐遗风!”

“如果没有沉宫保凭借一己之力主战麓川,恐怕大明南疆距离出现第二个安南不远矣。”

“是啊,多亏了沉宫保深谋远虑,多亏了靖远伯用兵如神,真是家国之幸。”

各种唏嘘感慨的话语不绝于耳,听场众官员的耳中,他们内心之中却十分复杂。

要知道仅仅一个时辰之前,大多数人都激烈反对沉忆辰“裂土封王”的提案。现冷静下来思考一番,沉忆辰如今的提案跟当年力主征伐麓川是何其相似,说不定真的能有生之年,看到丢失八百余年的故土新归,大明疆域幅员万里不输强汉盛唐!

“捷报檄文”宣完毕,赞礼官出列高呼道:“献俘!”

直到这一刻,才是真正的献俘大典来临,只见密密麻麻的南征军往着两旁移动,中间瞬间出现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紧接着能看到道路的尽头,有着一群身穿山文甲的重装兵马踏步向前,走最前面的统帅更是身穿了一套,偏向于礼仪性质的大汉将军亮面甲,手中提着一个木盒。

这名统帅的身后,押送着一条长长的俘虏队伍,他们就是麓川、缅甸、乃至天竺地区土司贵族,如今一网打尽全员押送到了大明京师!

对于这个木盒的形状,沉忆辰算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年自己主持受降礼,南征军将士就是把贼酋思任法的项上人头,用石灰等防腐物质腌制起来,放木盒之中献驰京师。

这么多年过去,思任法的孙子思禄头颅,再度装了同样的木盒中献驰京师,意味着整个麓川思氏一族的覆灭。

“臣平蛮将军宫聚,率领南征军将士斩杀麓川贼酋思禄,取其首级还请陛下查验!”

说罢,宫聚就把手中木盒打开,一颗严重脱水萎缩,呈现出诡异青灰色的头颅,出现了众人视之中。

这颗头颅的出现,让场很多官员下意识偏转脑袋,不忍直视令人作呕的画面。曾经沉忆辰也出现过类似的生理不适,但现的他却脸上看不到丝毫表情波动,仿佛就跟看到一颗皮球那般寻常。

沉忆辰这种表现,不仅仅是要展现出大明高官的镇定自若,更多于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雏鸟”。入仕这些年见证过太多堪称人间地狱的画面,一颗敌人的头颅又算得了什么?

相反,现场居然还有绯袍大员级别的高官,见到头颅后流露出失态的神情,简直就是大明之耻!

唯一不能苛求的便是站城楼上的明良帝朱见清,他毕竟还是一个幼童,咋一见到诡异干煸的头颅,本能害怕吓的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宫聚。

还好这个时候曹吉祥反应比较快,他横跨一步贴近了明良帝朱见清,然后一只手搭后背上轻声说道:“万岁爷,这不过是大明的手下败将罢了,没有什么好怕的。”

曹吉祥的这个动作跟话语,给了明良帝朱见清很大的安慰,他竭力全力维系住平静如常的模样,避出现胆怯的神情损害到天子威严!

按照历朝历代正常的献俘流程,儒家“仁义”思想主导下,皇帝这个时候大概率会展现出天朝上国的包容大度,宣布宽恕赦主要战俘,并且对方也会非常知趣的痛哭流涕,磕头谢恩感激中央王朝皇帝的仁慈。

并且这一副画面,还会被写入史书中称赞,树立为天子“仁治”的典范。

只可惜这一次,注定不会是一场普通的献俘大典,就礼部官员没有得到明示的情况下,准备按照惯例提醒皇帝宽恕赦俘虏,来赢得一个仁君美称的时候。

沉忆辰走出队列,一步步的来到了平蛮将军,麓川总兵官宫聚的面前,打量着木盒中的这颗贼酋思禄的头颅,以及俘获的麓川土司贵族俘虏。

沉忆辰这个突然的举动,让场文武百官诧异不已,皇帝都还没有表态,献俘大典还得按照流程走下去,你这召出列是想要干什么?

就众人一片疑惑不解的时刻,沉忆辰勐的转身面向城墙上的明良帝朱见清,声如洪钟一般的上奏道:“麓川前前后后四度征伐,历时十五载血战,数大明南征军将士为国征战,马革裹尸还。”

“这份国恨家仇,不杀不足以慰将士们天英灵,不足平复活着的南征军袍泽血海深仇。”

“臣内阁首辅沉忆辰,奏请陛下将麓川战俘斩首示众,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沉忆辰知道献俘大典的礼法流程,当年他主持的受降礼,最终结果便是礼部尚书胡濙一句“如仪”提醒下,不得不压制住内心的愤恨不平,接受了麓川首领假惺惺的投降,眼睁睁看着他们再度卷土重来,又行反叛之事!

时过境迁,沉忆辰不再是当年那个没有任何权力,仅挂个代天子受降头衔的小小官员。曾经的遗憾绝对不会再上演,他得给这么多年为国征战牺牲的南征军将士一个交代。

这次俘获的麓川俘虏,论身份高低贵贱,是否摇尾乞怜,大明都不会再有虚伪的仁慈道义。

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