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飻焦蔯酄573 圈地运动 童阑

飻焦蔯酄573 圈地运动 童阑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16 01:25:00

“于国有利,于民有利,本官没有反对的理由,我会按照内阁提议下发兵部调令,命水师都督李瓒驻军汉城。”

权衡利弊之后,于谦点头答应了沉忆辰的提议,这就是他一贯的为官准则,不管与对方关系是否有私交或者私怨,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举,均能公事公办。

听到于谦的回答,沉忆辰脸上浮现出一抹澹澹笑容,某种意义上这种结果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除了女真三部勾结朝鲜之事,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跟于少保商议。”

“沉元辅,请讲。”

“早在去年末成国公收到了靖远伯的信函,主要内容是期望五军都督府南迁至少二十万军户前往麓川,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当地土司南蛮的叛乱。”

“二十万军户?”

听到这个数字,于谦瞪大眼睛脸上神情有些震惊,目前大明国力跟南方局势,不可能强行征调二十万军户前往麓川这种穷山恶水之地。

实在要强行南迁,基本上可以提前确定会引发军户暴乱,到时候麓川未平,南方又乱了麻烦更大。

“不可能,现在军户逃籍严重,二十万军户能把整个南方州府抽调一空。要是征调平民百姓南迁,绝对会引发动荡暴论,此事万万不可行!”

于谦当即否决了靖远伯王骥这个想法,就如同沉忆辰当初的考量一样,移民屯边的代价是在太大,根本不是目前大明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

如果连于谦这种实干派官员都没有商量余地,放在朝堂上表决的结果可想而知。哪怕沉忆辰掌控内阁,成国公朱勇掌控五军都督府,强行把南迁调令发布出来。

没有中下层官员的配合,政令不过是废纸一张,沉忆辰总不可能挨家挨户的把人给带到麓川吧?

“于少保,如果不用强征呢?”

“不用强征?那用何种方式移民屯边?”

面对沉忆辰的话语,于谦神情充满了疑惑,当年太宗皇帝想要移民百万镇守安南,最后都只能以失败告终,难道沉忆辰还能强过太宗皇帝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能让移民有足够的获利,那便不怕没有人去!”

沉忆辰说这段话的时候,神情瞬间坚定了起来。他是知道大航海时代的殖民史,别说大明南方一个区区安南,古代欧洲殖民者可是冒着生命危险,不远万里来到了东方,前往了澳洲,征服了美洲!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为什么欧洲殖民者愿意做这些事情,是他们骨子里面天生充斥着冒险主义精神吗?

可能吧,但就算是有,也一定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因素。

真正刺激到大航海时代发展的本因,是殖民带来的巨额利润跟收益,这才有远远不断的冒险家出现在世界各地。

其实大明的航海时代要远超古代欧洲,没有维持下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收益不行。先不讨论什么抢不抢的问题,整个东南亚航线大多数是蛮夷之地,根本就支撑不起足够的商贸规模,真正值钱的东西只有两个,那便是土地跟人口。

但问题大明自诩礼仪之邦,不主动去搞什么殖民统治,光靠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西亚贸易,是达成不了宝船这种庞大规模舰队的收支平衡。

七下西洋一番折腾,上层觉得劳财伤民,下层认为舟车劳顿,能把一项政策弄得两头不讨好,这要不失败才有鬼了。

“沉元辅,你有何办法?”

于谦赶忙追问了一句,平定麓川之患可以说是大明主战派的心病,沉忆辰天资聪颖说不定就能想到一个两全其美之策!

“很简单,那便是让移民可以去麓川缅甸圈地,每户千亩起步先到先得,另外户部以十年为期,每年补助十两白银的安家费,再号令靖远伯统领的大明南征军,为移民提供武力支持。”

后世的历史课本上,着重有一章描述了英国的“圈地”运动,这是打破农耕传统迈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程之一。沉忆辰当然不是要一步跨越进去资本主义,他只是想用圈地这种方式去刺激鼓励移民。

要知道华夏自古农耕传家,对于土地有着极深的执念,缅甸土地其实并不贫瘠,自然条件相比较西域要好很多。只要能跨越过麓川跟缅北交界的高原,就能获得大片的平原跟孟加拉湾三角洲。

汉人自古彪悍,否则就不可能占据中原丰饶之地,只可惜赵宋得国不正依托程朱理学阉割了血性,把武人视为豺狼虎豹,生怕藩镇割据底层造反威胁到皇权。

沉忆辰要做的就是用地用钱,去刺激汉人最底层农民的拓取心,并且军户还能名正言顺的武装起来,实在武力不够大明十几万南征军还能成为最后的倚仗。

千亩只是一个标准,地就在那里,能占多少看你自己的本事。沉忆辰不怕什么藩镇割据,相反武德越充沛,就意味着大明的疆土拓展越大。

听完沉忆辰的描述,于谦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种圈地的背后血腥逻辑,无疑是把儒家的仁义道德给践踏到了脚底。哪怕于谦是一个主战派,视这些藩邦属国为不通教化的蛮夷,但依旧做不到如此不加遮掩的抢夺。

于谦不想用道德制高点去反驳沉忆辰,他只能用更为现实的难点反问道:“先不说能不能圈地,就单单二十万军户每年十两银子安家费,就足足有两百万两接近大明岁入十分之一,如何承担的起?”

“移民不可能一步到位,前期最多不会超过百万两白银花费。如今大明海关已经建设完毕,加上去年《宗藩条例》的颁布,单单这两项就能增加税收超过百万两,更别论与倭国的贸易激增带来的白银流入。”

“等到一切步入正轨之后,下番舰队将正式启航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另外政策上加大对于商贸的扶植,很快大明的税收将迎来一个新高,突破三千万两仅仅是时间问题!”

沉忆辰说这番话的时候神采飞扬,要知道终明一朝的税收始终维系在两千万两白银上下,同样是闭国锁国的清朝中期,却能岁入四千到五千万两,光绪年间更是激增到了破亿。

“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住了商业的蓬勃发展,小农经济注定朝廷财政时常吃紧。

现在开海禁,筑海关,并且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加之提前打通了与倭国的白银流通贸易。只要沉忆辰把扶植商贸的政策推行下去,相信明朝能提前百年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迹象。

想要解决朝廷财政危机,办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两项,但开源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节流。

历史的巨轮已经被沉忆辰给推动,巨大的惯性让它无法再停止下来,相信只要短短数年时间,大明的税收将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安家费这点小钱根本不会成为阻碍!

于谦无法确定沉忆辰的话语一定会实现,但他却仿佛看到了未来一条完全走向不同的道路。

这条路要是走通了,大明将重现汉唐盛世远征万里的景象,要是走不通,那么就会被穷兵黩武带来的沉重负担给拖垮。

难道真的要拿国运去赌吗?

“此事过于重大,我需要再好好考量一番。”

于谦终究没有被沉忆辰的话语给鼓动,二十万军户南迁圈地不是一桩小事,真要引发动乱很有可能会动摇国本。

“靖远伯的信函是去年末送达京师,十几万南征军士兵已经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之中,一旦撤出就会重现当年安南的景象,土司族人将会在缅甸阿瓦王朝的扶植下卷土重来。”

“这种事情不止发生过一次,三次麓川战役足足打了十几年,无数大明将士埋骨他乡,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等待考量。于少保如果真的难以下定决心,我希望你能跟成国公谈一次,相信他会给出更充足的理由。”

于公,成国公朱勇是五军都督府实际上的“大都督”,南迁军户这桩事情兵部必须跟五军都督府通力合作。

于私,沉忆辰跟成国公朱勇讨论过一番,双方已经在这桩事情上达成了共识,有勋戚集团的表态更能说服兵部配合调令。

“好,本官会拜访成国公。”

于谦本就是征伐麓川的主战派,他跟沉忆辰一样希望那块地方能永远平定,自然不会拒绝跟成国公朱勇的商讨。

话已至此,沉忆辰没有别的事情,他知道于谦没有客套闲谈的习惯,于是起身拱手道:“本阁部政务已经理清,那就不过多打扰于少保,先行告辞了。”

“等下,我也有一桩私事想要告知沉元辅。”

私事?

听到于谦这么一说,沉忆辰反倒是有些意外,他愣了一下后点头回道:“于少保,但说无妨。”

“京营兵部督官禀告,忠国公石亨从宣大边军调集了一批家丁入京,安插到了京营兵马之中。此等举动非比寻常,我怀疑是正旦朝会弹劾失败的后手,沉元辅还请多多注意。”

石亨调了私兵入京?

沉忆辰神情瞬间严肃了起来,他知道石亨是个怎样性格的人,冲动之下很有可能做出过激之举,特别是旁边还有一个曹吉祥怂恿。

“谢于少保告戒,我会注意的。”

沉忆辰拱手道了一声谢,然后就转身离去,他打算现在就去面见赵鸿杰,通过锦衣卫的力量去调查一下石亨,到底想要做什么。

不过就在沉忆辰转身之际,背后传来了于谦的声音:“向北,正旦朝会我没有反对廷议弹劾,其实是……”

于谦从来不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但他心中却始终铭记着跟沉忆辰初见送别的场景,那时候两人豪情万丈引以为知己,

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多了几分隔阂,相处都变得有些陌生客套。

“于少保不必多言,可能我变了,但有一点却始终未变过。”

沉忆辰缓缓转身,直视着于谦的眼睛,语气坚定无比的说道:“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这是沉忆辰第一次离京之时,对于谦说的一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在世上能有多少时日,怎能小步慢行,畏缩不前?

如今这句话再一次对于谦说起,就是想要表达自己依旧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便畏缩不前。同样这句话也是告诉于谦,不用在意跟自己的关系如何,更不用解释为何要附议廷议弹劾的原因。

因为沉忆辰始终相信,于谦有他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是出于公心大义,而不是为了徇私利己!

如果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那双方就不会成为同道中人!

听到沉忆辰再度说出这句话,于谦的嘴角不自觉的浮现出一抹笑容。

某种意义上来说,性格决定命运,于谦的刚正不阿导致他在朝堂上的处境,要远比沉忆辰更加孤独。

至少沉忆辰还有着商辂、萧彝、岳正、何闻道等等一批志同道合之辈,有着李达、张祺、赵鸿杰等等一批生死与共的兄弟,有着李瓒、韩斌、孟大、伍东等等一批愿意为之效死的部属。

但于谦什么都没有,连他曾经信任的沉忆辰都变了,成为了一个朝堂上彻彻底底的孤勇者。

不过现在于谦明白,变得是这个世界,却不是沉忆辰。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可能与自己选择的方式不同,两人想要走向的却是同一个终点。

开创太平盛世!

“沉元辅,慢走。”

心中千言无语,终究化成了一句慢走,于谦明白自己不需要多言。

“告辞。”

沉忆辰再次拱手,便转身大步的离开了兵部衙门,背影洒脱无比。

但其实沉忆辰正面的神情,却在此刻流露出一缕痛苦,原因是伴随着辽东军情前来的,还有定襄伯郭登送来的大同夜不收消息。

鞑虏也先撤退之际,于谦独子于冕收到了追击的命令,孤军深入草原遭遇埋伏,身中数刀被斩断一臂,夜不收拼死把他带回了漠南蒙古边城,如今性命垂危生死未卜。

好人终究还是被人拿枪指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