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棝着564 明良元年 阛娤挹证

棝着564 明良元年 阛娤挹证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12 01:21:17

朱勇望着沉忆辰久久没有出声,他知道靖远伯王骥这封信函与其说是老友之间的私信,不如说是期望自己帮忙去劝说朝廷中的文官集团同意军户移民。

并且靖远伯王骥把游说的突破口,放在了内阁首辅沉忆辰身上。

毕竟他常年以文官掌武事,十分清楚西南土司平叛战争的困难跟艰辛。另外麓川战争能打到现在,是沉忆辰力排众议定下了永镇一方的战略,才得以获得先帝的首肯。

沉忆辰是成国公朱勇的儿子,让他去开这个口,比靖远伯王骥直接上疏朝廷屯边成功几率要大得多。

“向北,麓川不能成为大明的无法治愈的伤口,这次要是靖远伯永镇一方都无法解决,那日后恐非王土!”

沉默许久,成国公朱勇终究还是决定帮老友王骥说出这番话,五军都督府虽然可以决定屯田调动军户,但事实上这种规模的“移民”,没有整个大明朝堂的倾国之力配合,是无法完成的事情。

安南已经丢了,麓川乃至于云南,绝对不能成为第二个安南,这是大明前期武将勋戚达成的共识。

丢土之责,千古骂名!

“公爷,麓川绝对不会成为大明的创伤,同样再也不会有下一次的麓川征伐!”

沉忆辰目光坚定的回了一句,靖远伯王骥的征伐是自己一手推动的,就得负责到底。

其实抛开什么“殖民”论调,自古开疆拓土的战争就注定伴随着血腥跟屠杀。大明永乐帝期间派前任成国公朱能跟英国公张辅征伐安南,史书上面有明确统计的斩首人数就高达六万以上。

不要以为这是个什么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候整个安南人口数量也不过才几百万,一场征讨杀敌数量达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并且这还仅是斩首数量,英国公张辅还从安南“内迁”了接近万民工匠跟一万六千多名士子,相当于直接斩断了安南的手工业跟文化根,差点没有一步直接踏入原始社会。

这就是为什么,明朝修建京师紫禁城中,会有诸多安南工匠的原因,他们本质上是战俘。另外宫中有着数量不少的安南太监,比如前任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就是从小被阉割带入宫中成为太监。

种种先例存在,再加上文官集团如今已经势弱到了极点,沉忆辰相信放弃“王道教化”那一套,直接动用血腥粗暴手段朝中阻力并不会很大。

唯一的难点还是在于,如何能让二十万军户,乃至于民户,心甘情愿的去麓川那种青山恶水之地?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如今朝堂已经不属于本公,此事就看你如何处理了。”

成国公朱勇听到沉忆辰的坚定话语后,带着澹澹笑容回了一句,语气跟神态宛如一个平和的老人,感受不到丝毫当年的锐气跟锋芒。

家族后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相信沉忆辰会做的比自己更好!

伴随着简短的谈话落幕,接下来这几天年关将至的时日里,朝堂内外的纷争跟戾气仿佛都少了许多,文武百官之间保持着一副喜气洋洋的作派。

不过在暗地里面,却远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忠国公石亨在于司礼监掌印曹吉祥商议过之后,立马就去召集了自己一手扶植的文官党羽。

比如户部侍郎刘本道、工部侍郎孙弘、以及兵部员外郎刘汝言等人。他们均势石亨利用景泰帝朱祁玉的急切易储心理,提携升迁的一批中间阶层官员,如今随着改朝换代明良帝登基,他们同样陷入了颓势之中,急切需要一场变革再继续往上爬。

除了这些原本的党羽势力,忠国公石亨还花费重金买通了一批科道言官。这年头放在石亨的眼中,没有什么清流可言,只有给出的价码不到位。

钱砸到位了,总会有一些清流变成舔狗!

不过忠国公石亨心里面同样很清楚,党羽加上部分清流言官,只能起到造势的作用,想要弹劾问罪沉忆辰还远远不够。真正能起到联合文官集团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乃六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濙。

可问题这是个真正的老狐狸,本来沉忆辰都打算利用亲族逃税跟侵占万亩良田的契机,来向胡濙动手弹劾。能不能定罪什么的先不说,至少想办法让胡濙声望受损,最好是自己羞愧难当上疏乞骸骨。

结果却被胡濙来了个壮士断腕,把威胁给消除于无形,后续更是低调装死完全不跟沉忆辰对抗,简直把官场那一套哲学给玩的淋漓尽致。

想要说动他入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好石亨在文官集团中有几个老朋友,他就是都御使王文跟阁臣王一宁。

如果说礼部尚书胡濙是六朝元老,每次站队都能精准屹立不倒,那么现在的都御使王文就跟丧家之犬差不多,除了资历还能说道说道,朝中已经完全没有投效倚仗的势力。

阁臣王一宁那就更不用说,纯粹是景泰帝朱祁玉为了易储占据上风,放在内阁里面的投票工具人。特别是他靠着太监王诚援引入阁,开创了大明先例还被官场视为耻辱,已经到了声名狼藉的地步,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透明人。

不过再怎么说,这两人官衔摆在那里,资历也算得上是文官元老,加之王文还跟石亨志同道合,立储之争的时候一直打着迎立外藩的主意。

有这两个人牵桥搭线,忠国公石亨说动礼部尚书胡濙的把握,就能大上几分。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明良元年的大年初一,最为热闹的正旦朝会将在这一日召开。作为新君即位的元年,大明各州府的官员们,纷纷赶到了京师觐见朝拜,规模之宏大更胜往昔!

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沉忆辰与陈青桐坐在马车里面,摇摇晃晃的朝着宫中方向行驶。

本来明朝就礼法森严,哪怕沉忆辰从来不限制家中女卷出行,身为人母后的陈青桐依旧深居简出,距离上一次出府差不多有半个年头。

她时不时的掀开车窗帘,用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窗外的场景,没过多久脸上便浮现出一抹笑容,朝着沉忆辰说道:“夫君,你是个好官。”

突然听到陈青桐莫名其妙的说出这句话,沉忆辰感到有些疑惑不解,笑着反问道:“咱们都老夫老妻了,还需要戴这高帽子吗?”

“不是,我是说真的。”

陈青桐强调了一句,然后望着车窗外说道:“夫君,外面飘舞的大雪对达官贵人来说是一场美景,还记得京师有个着名的雪聆阁,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欣赏雪景建造,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赞不绝口。”

“可是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大雪就意味着饥寒交迫,说不定就冻死在某个冬夜里面。”

“还记得妾身待字闺中的时候,经常与婢女偷跑出来玩,每次到了冬季大雪时分,总能在街头巷尾看到许多蜷缩成一团的难民,与喜气洋洋的庆祝除夕场景格格不入。”

“今日一路行驶过来,妾身还没在路边看到一个难民,难道不足以说明夫君是个好官吗?”

听完陈青桐的话语,沉忆辰愣了一下,可能是见识过太多的悲惨场景,也可能是身居高位后必须铁石心肠,他几乎已经不再去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经过陈青桐这么一提醒,确实这一路行驶过来,路边已经没有了常见的冻死骨。

“看来这几年为夫还是做了些事情的。”

沉忆辰语气感慨万千,早年间的京师粮战,打垮了官绅地主的价格统治,从此朝廷制定了粮价上限,无论年景丰收还是欠收,必须严格控价平价放粮!

这等政策的实施,不仅仅是让百姓在灾年能吃得上一口饭,还能让他们不至于去抵押田产、卖儿卖女等等方式去借贷,变相延阻了土地兼并的局势发展。

另外沉忆辰提出的开海禁、设海关、收关税等等举措,经历了最初几年的“开荒期”,如今也开始为朝廷提供了一笔税收来源,减少了苛捐杂税对百姓的剥脱。

再加上沉党风潮流行,整顿吏治带来的效率提升跟清廉提升,各方面因素叠加起来就从量变转为了之变。可能目前年景还远远算不上太平盛世,但至少相比较正统朝后期跟景泰朝初期,那种天灾**不断的场景,百姓们日子要好过的多。

“何止是做了点事情,夫君简直就是大英雄呢。”

“打住,再夸下去为夫就要飘了。”

沉忆辰笑呵呵的开了个玩笑,就在这个时候前方传来了车夫的声音:“元辅,已经到了承天门了。”

听到车夫的提醒,沉忆辰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望着眼前的妻子陈青桐,浮现出一缕为难的神情。

“夫君,是有何事吗?”

知夫莫若妻,看到沉忆辰这个神情,陈青桐就知道他肯定是有要事。

“青桐,其实我本不应该把你牵扯进入到朝堂政务,但后宫禁地身为前朝官员很难涉及。特别是当今皇太后对为夫有所误解,只能借助正旦朝会命妇觐见的机会,去想办法化解其中误会。”

前几日沉忆辰跟商辂谈过这个话题,那就是利用正旦朝会,杭太后领着皇帝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时机,趁机觐见消除双方的隔阂。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后续沉忆辰仔细思考了一番,认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要求与皇太后单独觐见,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想来想去最后的操作方式,还是等杭太后回到后宫接受命妇朝拜的时候,让陈青桐去与之谈话会面。

毕竟双方都是女人,没有那些礼法上的限制,另外命妇之间的谈话能更好的拉进距离。要知道杭太后忌惮颇深的根本原因,还是对于沉忆辰“权臣”身份的惧怕,担忧他会成为大明的霍光或者曹操。

但这毕竟涉及到了朝堂争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沉忆辰不想把陈青桐给牵扯进来,这便是他满脸犹豫的原因。

“咱俩夫妻一体,有何应该不应该的说法?”

“妾身会想办法跟太后说明情况,夫君放心好了。”

陈青桐满脸柔情的应承了下来,她很清楚这些年沉忆辰为了爬上权力巅峰的如履薄冰,能帮他分担是自己的份内之事。

“我还没说为何会如此,你怎么跟太后说明情况。”

沉忆辰苦笑着回了一句,“弑君”的名声终究是不好听,他也无法向陈青桐解释,自己不得不做的原因。

“夫君,莫非你真以为我是什么深闺村妇,不知晓丁点朝堂之事吗?”

“别忘了,妾身可是泰宁侯独女,要不是女儿身,说不定今日奉天殿内就有我一席之地!”

说这段话的时候,陈青桐仿佛恢复了应天府时期的大姐大派头。要知道当年成国公府家塾里面,她的成绩可是名列前茅,只可惜女儿身注定无法参与科举,才没有在学业上更进一步。

“确实,谁说女子不如男。”

沉忆辰点头回应了一句,陈青桐的学识跟政治嗅觉一直属于佼佼者,奈何没有发挥的余地。

“好了,夫君乃当朝元辅,文武百官估计等着你过去,别在马车上停留了,妾身也得赶着入宫。”

陈青桐催促了一句,她可不希望沉忆辰与自己客套,夫君这些年独自承担太累了。

“那我就先下去了。”

“去吧。”

简单告别了一声,沉忆辰就撩开车门帘走下了马车。

此刻承天门前已经密密麻麻的站满了朝会觐见的官员,他们都目光全部都放在了刚下马车的沉忆辰身上,其中绝大多数是遮掩不住的崇拜羡慕眼光。

还未到而立之年,就能身穿绯袍成为大明元辅,甚至力压了吏部天官跟礼部大宗伯,成为真正的文官之首。这份权势威仪看在眼中,谁不会生出大丈夫当如是也的冲动?

迎着众人的目光,沉忆辰仅是随意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便大步朝着承天门走去。

望着沉忆辰一步步靠近,刹那间只见站在前排的官员,宛如被风吹倒的麦浪一般,不约而同的拱手躬身道。

“下官拜见元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