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563章 百年大计

第563章 百年大计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12 01:21:17

对付沉忆辰?

听到曹吉祥说要谈的是这件事情,石亨下意识的愣了一下,这阉人不是跟沉忆辰合伙准备谋夺自己兵权吗?

“忠国公,你该不会以为咱家真的蠢到,会跟沉忆辰联手对付你吧。”

说这句话的时候,曹吉祥脸上浮现出一抹阴鸷的笑容。

“曹公公这话何意?”

说实话此刻石亨是有点懵圈了,曹吉祥如果不想跟沉忆辰联手的话,为何会让侄儿曹铉迁任五军营后军都督同知一职,这可是自己的势力范围。

“咱家就且问忠国公一句,你觉得目前自己跟沉忆辰两方孰强孰弱?”

这个问题石亨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傲气让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沉忆辰,但实事这么多次跟沉忆辰的争斗中,自己处于绝对的下风。

并且就算抛开谋略这方面不谈,单单武力方面沉忆辰外有漠南蒙古郭登,辽东都司曹义,以及山东、福建等卫所兵马。内有李达掌控到神机营,成国公一脉掌控的三千营大部,赵鸿杰掌控的锦衣卫。

真要衡量起来,文武两者皆输!

看到一向狂妄的石亨,面对这种问题选择沉默,实则答桉就已经呼之欲出。

“公爷,说句最现实的话,连你都不是沉忆辰的对手,咱家未来能斗赢他吗?”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呀……”

曹吉祥意味深长的说出这句话,相当于给石亨交了个底。

要知道曹吉祥并没有什么深厚背景,早期是投靠在王振门下卑躬屈膝,才在宫中获得立足之地。不过相比较起来他资历浅,年纪轻,短时间内几乎看不到什么出头之日。

但是曹吉祥在野心的驱使下有着一股狠劲,许多排名靠前的大太监是不愿意离宫外派的。哪怕就是有,想要去的地方也是偏向内陆的州府去作威作福,狠狠的捞上一笔银子。

可曹吉祥为了能出头,主动前往边疆去监军,硬生生凭借着战功混到司礼监掌印位置,还收拢了一批“精兵悍将”当做自己的私兵。

单单从这些经历来看,曹吉祥就不可能是个什么头脑简单的人物,沉忆辰打着什么算盘他其实心中很清楚,愿意与之合作无非是想篡取更大的利益。

常言说得好,赚钱也得有命花,石亨要真倒了,曹吉祥不认为自己单打独斗,能干的过沉忆辰。

石亨听到曹吉祥这段话,板着的脸有些缓和下来,对方这番表态确实比较实诚。自古只有吴蜀联盟去抗魏,没有与魏联合去灭吴、灭蜀的操作,唇亡齿寒是客观摆在面前的现实。

见到石亨神情有些松动,曹吉祥趁热打铁道:“阁部大九卿廷议的奏章,咱家已经顶着朝野内外的压力,扣在司礼监留中不发,相信此举足够彰显诚意。”

“公爷,咱家从来不是你的敌人,朝野内外你的敌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沉忆辰!”

对方都把话说到这份上,加之石亨此次前来司礼监,本就是为了跟曹吉祥修补关系。沉思片刻后,他点了点头道:“那内相有何好的方法去对付沉忆辰?”

称呼从开始到曹公公,又换回了“内相”,表明了石亨内心态度的转变。

听到石亨这话,曹吉祥脸上笑开了花道:“公爷可还记得前段时间官员考满,吏部尚书李贤大举党同伐异,得以升迁的官员几乎全是沉学门生?”

石亨是纯粹的武将,对于文官政务方面不太关注,不过之前官员考核闹得沸沸扬扬,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于是点了点头道:“本公略知一二。”

“李贤就是沉党中人,他此举已经引发众怒,只是碍于沉忆辰的权势不敢声张抗议罢了。只要公爷利用好这个机会,与朝廷备受打压的文官集团联手,全面弹劾沉忆辰结党营私,便能做到攻守之势异也!”

曹吉祥说这番话的时候神采飞扬,言行举止充斥着一种鼓动性。

计划咋一听确实不错,不过石亨也不是什么天真无邪的孩童,他很快就发现了其中问题点。那便是自己去联合文官集团,弹劾沉忆辰结党营私,曹吉祥又做了些什么?

总不成就贡献了这驱虎吞狼之计,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吧。

石亨性格向来直来直往,干脆挑明道:“本公联合文官集团去弹劾沉忆辰,那不知内相能提供什么帮助?”

对于石亨这个问题,曹吉祥脸上浮现出一抹神秘笑容,靠近悄声说道:“太后跟陛下的问罪,够了吗?”

听到这话石亨的表情变了,果然宫中内官的优势无与伦比。新君即位还不到半年,曹吉祥便能取得这对母子的信任,利用皇权去问罪沉忆辰。

“内相要是身处前朝,何尝不能宰执天下。”

石亨忍不住夸赞了曹吉祥一句,从御马监跃升到司礼监,再到掌控幼帝这对孤儿寡母。但凡不是个阉人,说不定还真能有宰执天下的能力。

只不过这句夸赞听在曹吉祥的耳中,却跟骂人无异,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戳中自己的生理缺陷。

但此等情形之下,曹吉祥肯定不会把内心的不满表达出来,依旧笑呵呵的回道:“成败在此一举,就看公爷能造出多大的势了。”

“另外吾侄曹钦担任都督同知一职,想必公爷这次不会抗命不遵了吧。”

对付沉忆辰是一回事,把手伸进京营夺取兵权又是另外一回事,鱼与熊掌我曹吉祥全都要!

“内相说笑了,本公岂是抗命不遵之人。”

石亨隐忍的回了一句,他这次前来本就是按照赵晋的谋划,打算向曹吉祥低头让利的。现在还得到了对方合作承诺,利用皇权去对付沉忆辰,已经称得上是意外之喜。

还是那句话,等到共同的敌人沉忆辰被除掉后,我石亨必然手刃眼前阉人,以泄心头之恨!

“哈哈哈,公爷爽快。”

收获颇丰让曹吉祥放肆大笑起来,自己终究还是成了那个得利的渔翁。

另外一边沉忆辰并不知道石亨在幕僚的劝说下,主动向曹吉祥低头让利,两人再度达成了合作关系。相反他正趁着年关将至的空闲时期,抱着已经能牙牙学语的女儿沉清影,把玩着府中各种为了迎接新年的灯笼跟挂饰。

“夫君,外面寒冷,你可别让孩子着凉了。”

看着沉忆辰正乐此不疲的把女儿举高高,去触碰挂在房檐下的灯笼系带,站在屋内窗台前的陈青桐,只能出言提醒一句。

“放心,我沉忆辰的女儿,可是巾帼不让须眉,哪会这么容易着凉。”

“亏你还是三元及第,巾帼不让须眉是用在这种地方的吗?”

陈青桐没好气的回了一句,夫君在外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到了屋内碰到女儿就智商骤降,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吴管家却悄然来到了沉忆辰的院子,朝他拱手道:“沉公子,公爷有事召见。”

现在沉忆辰担任内阁首辅,同样走到了位极人臣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成国公朱勇很少再过问朝中政务。这种年关将至的时候商议,想必是有什么重要事情,于是沉忆辰放下了女儿沉清影,把她交付到了妻子手中。

然后转头随口向吴管家问道:“公爷是有何要事吗?”

“小的不知。”

“那我现在就过去吧。”

“沉公子,请。”

就这样沉忆辰跟在了吴管家后面,来到了成国公朱勇的书房。

“晚辈见过公爷。”

进屋之后沉忆辰拱手行礼,朱勇却立马站起身来,拿过一封信函递了过来说道:“这是靖远伯王骥从麓川发来的私信,你可以看看。”

麓川的消息?

听到这个地名沉忆辰瞬间就认真起来,要知道麓川虽然单纯论实力,确实远不如北方的蒙古汗国,但要论起征讨难度,两者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正统朝期间数次征伐麓川,规模最大的一次动用兵马加上民夫超过了五十万人,以至于连北方边军都调往了南疆平叛,结果却功亏一篑,对方趁着大明土木堡之败卷土重来。

景泰朝在沉忆辰的坚持之下,用永镇一方的条件促使靖远伯王骥率领十几万南征军离京,再度开启讨伐麓川的战争。

如今三年多过去,整个大明南方州府征调物资无数,却始终没有迎来一锤定音的胜利曙光。沉忆辰不愿再重蹈正统朝麓川战役的覆辙,不管朝中有多少人反对,他始终坚持除恶务尽这条道理。

不过用后世的话语来形容,现在的麓川战争更像是一场游击战跟治安战,靖远伯王骥早就击败了土司家族的主力。但对方往深山老林里面一钻,还有些潜入了缅甸阿瓦王朝的地盘,等待着明军退去后东山再起。

为了追杀这些残兵败将,以及巩固麓川领土进行改土归流,靖远伯王骥只能率领着十几万将士血战到底。

说实话为了征伐麓川,这些年作为主战派的沉忆辰在朝堂中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许多官员曾上疏皇帝既然击败了麓川主力,就没必要再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远征。

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北方鞑虏犯边,沉忆辰调集宣大兵马跟辽东班军驰援,让南方麓川征讨再度重回朝廷百官的视线,大明难道又得承受南征北战的双线压力?

从朱勇手中接过这封信函,沉忆辰仔细阅读了起来。仅仅看了一小段,他就明白了为何靖远伯王骥,会用私信的方式发送麓川情况给成国公商议。

原因就在于这封信函的内容,要是以奏章的形式发送到兵部或者内阁,将引发极大的争议!

朱勇等待许久,看到沉忆辰缓缓抬起头来之后,他才开口问道:“私信的内容看完了?”

“嗯,看完了。”

“那你觉得靖远伯的想法,有实现的可能吗?”

面对成国公朱勇的提问,沉忆辰并没有直接回答,沉默片刻后才开口道:“靖远伯王骥提了一个百年大计。”

没错,王骥这封信函的内容,是征询成国公朱勇的意见,看能否从大明腹地南迁至少二十万户汉民来到麓川,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麓川边患!

根据正统朝时期的大明人口统计,经过仁宣盛世的休养生息,总数在八千万左右,其中南方人口多于北方,大概是在五千万人上下。

二十万户汉民,按照一户三口计算,这就是六十万人移民,超过了南方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一。要知道当年永乐帝征服安南,制定的雄心勃勃移民计划,也不过才百万之众,还是准备用数代帝王接力方式完成。

对比起来,王骥想要移民二十万户前往麓川的想法,简直就跟痴心妄想差不多。

“确实是百年大计,靖远伯知道这种奏章按照正常途径上疏,走兵部或者内阁的路线,必然会被直接否决。他写给本公,是想走五军都督府屯田军籍的路线。”

土木堡之变后,兵部不断侵占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就连实际上的勋戚跟都督统兵权,都逐渐被地方的总兵官跟全面代替。

不过就目前而言,管理屯田跟掌管军籍这两项事务,依旧是掌控在五军都督府的手中,亦或者说成国公朱勇有着决定性的权力。

军队戍边屯田,早在汉唐时期便已推广开来,特别是对于边疆叛乱之地,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军费支出,让戍边将士能做到自给自足。

想要彻底消化麓川跟缅甸部分领土,驻军屯田是一个必须要走的过程,否则单单靠着南方州府的运输补给,压力实在太大。

至于管理军籍这方面,就在于靖远伯王骥把移民对象,瞄准到了军户上面。毕竟麓川跟缅甸这地方,还处于原始丛林状态,属于标准的穷山恶水,稍有不慎就会瘴气、疟疾病死。

想要号召普通百姓移民,除非是使用强制手段,否则效果几乎可以等同于无。那么就只能通过五军都督府,号令军户前往麓川戍边屯田,完成对整个西南领土的消化。

靖远伯王骥的想法要是得以执行,不仅仅是云南将彻底纳入汉土,说不定还能从陆地上直接打通通往孟加拉湾的路线,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可问题是,永乐朝巅峰国力都没能完成的移民计划,现如今内忧外患的明良朝能达成吗?

种种难题摆在了沉忆辰面前,他能想到的最好解决办法,那便是残酷的殖民计划。放下一切的仁义道德,用最为血腥的手段承担一世骂名,为子孙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