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宦鮿559 步步为营 穋谮朣飰

宦鮿559 步步为营 穋谮朣飰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05 00:17:01

“本阁部召集阁部大九卿廷议,想必诸位同僚多多少少已经知道所为何事。”

“那本阁部就开门见山,鞑虏也先领兵大举犯边,兵部尚书于少保下达调令,命宣大边军驰援漠南蒙古定襄伯郭登部,可是身为宣大总兵的忠国公石亨却抗令不遵。”

说到这里,沉忆辰停顿了一下,然后转头望着于谦,用冰冷的声音问道:“于少保,忠国公石亨行径按军法该如何惩治?”

“按律当斩!”

没有丝毫的犹豫跟权衡利弊,于谦直接就说出了应有的刑罚。

只不过于谦把这句话说出来,在场众位大臣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说实话忠国公石亨拥兵自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早前先帝病重不起期间,还曾无召领兵围了紫禁城,举止把权臣风范给彰显的淋漓尽致。

当然,那时候不仅仅石亨这么做了,沉忆辰同样做了。

但无论如何,石亨都贵为大明国公,就凭借着宣大边军的一纸调令便要斩杀,看起来似乎有些判刑过重。

更重要的一点,以忠国公石亨目前的权势,他会束手就擒吗?

外有鞑虏犯边,内要有权臣叛乱的话,如此内忧外患的情景谁能保江山社稷安稳?

坐在主位上的沉忆辰,听到于谦的回答眼神中闪现过一丝不忍。他很轻易就能猜测到于谦会给出怎样的答桉,却又不愿意看着于谦按照自己的谋划一步步走下去。

只是眼神中的这缕不忍稍纵即逝,很快沉忆辰就变回了面无表情继续说道:“于少保的定罪,诸位同僚有异议吗?”

回应沉忆辰的是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参与廷议的阁部大九卿没有一个不是老油条,他们深知现在石亨的权势,以及沉忆辰与之复杂的关系。按理说抗令不遵这种事情,放在朝堂高层中是一件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兵部下发调令之前无论是沉忆辰还是于谦,都会主动找寻石亨商量。

谈得拢就下发调令,谈不拢干脆就当没这回事发生,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维持着高官体面。

能出现这种“撕破脸”的情况,并且还如此迅速的召开了阁部大九卿廷议,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性。

沉忆辰或者于谦,想借助抗令不遵的契机,除掉忠国公石亨!

违抗军法是一回事,政治斗争又是另外一回事,忠国公石亨也不是什么软柿子,逼急了随时有起兵的可能性。在双方没有分出明显的胜负之前,站队就意味着极大的风险,除了党羽外怎么也得深思熟虑一番。

过了许久,刑部尚书俞士悦才忍不住开口道:“忠国公毕竟是堂堂大明国公,就凭抗令这一条便问斩,是不是有些武断了?”

俞士悦是接了当初金廉的班,成为了新任刑部尚书,按理说主官刑律应该是个铁面无私的性格,俞士悦这人却偏偏相反,一路上各种徇私怕死的事例,可谓是被言官弹劾不断。

比如说京师守卫战期间,俞士悦被分配协助都督卫颖率师六万守德胜、安定二门。结果他任命后担心瓦刺破城,第一时间动用守门特权把妻儿子女给送出城去逃难。

可以想象这种守城关键时期,连天子朱祁玉都打算君王死社稷,文官督军让家人现跑路在京师当个“裸官”,对于士气的打击与自毁长城无异。

结果就这种操作,被言官弹劾后景泰帝仅让他自陈罪状,闲置在家没有继续追究。然后俞士悦阴差阳错抱到了石亨的大腿,蹭到了守城之功接任金廉成为刑部尚书。

虽说俞士悦不能算是石亨党羽,但是他能有今日成就,与石亨可谓是密切相关,加之刑部尚书主管律法职责所在,当然得站出来对于谦的惩罚表达异议。

“军法严于刑律,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令行禁止,要是国公统帅便能够抗命不遵,那如何令底下将士信服?”

“本官没有任何武断,石亨此举按律当斩!”

于谦就是这样公事公办的性格,不会给任何人颜面,从而导致他在官员中的“人缘”极差。

一番回应让俞士悦有些哑口无言,毕竟军法跟刑律是两套不同的体系,更重要于谦乃兵部尚书称得上文官掌武事,再加上他总督天下兵马的权限。

要做出什么军法上的处置,别说是刑部尚书没有资格说三道四,就连吏部天官跟内阁首辅这样的重臣,恐怕也插不进去手,除非是明朝后期内阁主宰一切的阶段。

“于少保,你没有考虑过忠国公手握重兵,并且还身为先帝托孤大臣,贸然论斩可能会引发朝野动荡?”

户部尚书年富皱着眉头询问了一句,他跟石亨算得上死对头,硬生生从边关巡抚位置排挤出来,差点没有被各种弹劾摘掉头顶乌纱帽。

不过恰恰知道石亨的恣意妄为,他很清楚廷议结果就算是达成了问罪论斩,此人也绝对不会乖乖认罪。到头来京师烽火四起,于谦又做好了镇压叛军的准备了吗?

“本官按律行事,又何需惧怕朝野动荡?”

于谦听懂了年富话语背后的意思,但他身为兵部尚书,并且总督天下兵马,要是担心“权臣”叛乱便姑息养奸,这绝对不是于谦的性格。

敢反叛就敢必领兵平叛,哪怕于谦仅孤身一人,也绝不会为了惜命放任石亨践踏谕令!

于谦的强硬有些出乎众人意料,他这种一根筋的性格,大九卿重臣也算是见怪不怪了,于是乎纷纷把目光望向了主位上的沉忆辰。

如今论权势,沉忆辰不在石亨之下,他有着主导走向的能力。

沉忆辰的表态,将决定阁部大九卿廷议的结果。

但是让众人感到意外的是,沉忆辰面对暗示的目光,仿佛如同没有看见一般,澹澹的询问道:“可还有哪位同僚对于少保的问罪有异议?”

该说的反对理由已经说了,再说下去就只剩下图穷匕见的平叛,但那种操作是不会放在阁部大九卿廷议这种公开场合上诉说。

对于沉忆辰的询问,众大臣只能表达沉默。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开始表决吧。”

说罢,沉忆辰把目光看向了阁内诸位大明重臣,等待着他们最终的决定。

“抗命不遵乃国之大忌,绝不能纵容此等行为发生,本官附议于少保。”

吏部尚书李贤首先表明自己态度,他早就跟沉忆辰关于鞑虏犯边的事情商议过,想要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北方强敌,那么就得攘外必先安内,忠国公石亨属于不得不除掉的权臣。

“本官反对轻易定罪大明国公,特别是论斩这种极刑。”

刑部尚书俞士悦当即表达了反对,忠国公石亨与他有恩,这份恩情得回报。

另外堂堂大明国公说杀就杀,还是在阁部大九卿的廷议上表决,简直是闻所未闻。要不是碍于沉忆辰强势,加之实在摸不清楚于谦到底有何想法,俞士悦恐怕会学礼部尚书胡濙直接缺席。

“本官同样反对定罪忠国公,此乃陛下天威,元辅有些僭越了。”

都御使王文多来年一直跟沉忆辰处于对立阵营,现如今对方已然走上了位极人臣的位置,给王文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感。

虽说皇帝年幼必须得由沉忆辰辅政,但也没到可以随意论斩大明国公的地步。要是这种廷议都能顺利通过,那么今日可以斩石亨,明日就能斩自己!

到了阁部大臣大九卿这个问题,没有哪个人敢说自己是绝对干净的,想要挑出罪行总有办法。

就算真的没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本官附议于少保。”

商辂身为阁臣摆明态度,他同样跟沉忆辰商议过,石亨这种拥兵自重的权臣早晚得除掉。

“本官反对论处忠国公。”

“本官弃权……”

文渊阁内十几位朝廷重臣,纷纷在决议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最终投票下来弃权占据了半数之多,许多阁部重臣抱着两边不得罪的心态,干脆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任由沉忆辰跟石亨两虎相争。

除此之外,支持的票数仅比反对的多了两票,要知道石亨抗命不遵是证据确凿的事情,就连这样阁部大九卿的重臣都有数人表明不应该问罪,着实能从这点感受到石亨权威之盛。

统计了结果之后,沉忆辰望着众人,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模样平静说道:“既然廷议结果已出,那本阁部便呈交给陛下御断,辛苦诸位同僚赶往一番。”

说罢,沉忆辰就站起身来,朝着在场重臣拱了拱手致意。

见到沉忆辰起身,在场的朝廷大员们,同样纷纷起身拱手还礼。不过就在这个时候,都御使王文却开口问道:“好像元辅并未表态,不知是何意见?”

听到王文这番话,在场众大臣才意识到,沉忆辰从始至终并未参与投票。不过大家潜意识里面,把沉忆辰归纳到赞同于谦的行列中,先不说他们两人的私交,单单能如此迅速的举办阁部大九卿廷议,没有沉忆辰在背后推波助澜是不可能的。

“表决结果已出,本阁部意见已经无关紧要了。”

沉忆辰澹澹的回了一句,明朝真正意义上的内阁首辅制度虽然起始于自己,但目前权势还远远没到廷议一言堂的地步,依旧是按照大九卿投票的表决结果。

既然赞同多了两票,那自己无论是附议还是反对,其实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对于结果是无关紧要,可对于吾等却是意义重大,还请元辅表决。”

都御使王文也算是历经数朝的老臣,不过他最为离谱的却不是为官资历,而是次次站队错误的本事。

最早王振独权期间,王文就是靠着抱大腿担任了都御使,并且被朝廷百官视为阉党中人。后续土木堡之变王振倒台,王文蜷缩了一段时间躲过了清算,结果又被视为太上皇一脉的旧臣,没有得到景泰帝朱祁玉的重视。

再后来易储三派站队,王文不知道是不是汲取了什么错误经验,既不站队景泰帝一脉的朱见济,又不站队太上皇一脉的沂王朱见深,脑回路大开的选择跟石亨一同迎立外藩。

但话又说回来,能次次在这种极其重要的皇权政治战队上错误,去能始终屹立不倒位列大九卿之一,不得不承认也算是一种本事。

“没错,本官也想知道元辅是何意见。”

工部尚书石璞当即表态,他是六部中除了礼部尚书胡濙外,仅剩完全站位传统文官集团的六部尚书。

现如今传统文官集团已经被沉忆辰给压的喘不过气来,反正双方都已经到了矛盾无法调和的地步,石璞也懒得再管得罪不得罪这个问题。

既然王文都已经带头询问了,他也想知道沉忆辰召集这次廷议,到底想要达成什么目的。

面对石璞的追问,沉忆辰的嘴角流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然后才回道:“都御使跟大司空话已至此,那本阁部也不好推诿。”

“关于定罪忠国公石亨,本阁部反对于少保论斩的定罪。”

此话一出,在场大多数阁部重臣的脸上,流露出一抹无比震惊的神情。

他们都以为沉忆辰跟于谦是一伙的,默认结果是支持论斩石亨,之所以要明确要求他表态,不外乎是想要引发两虎相争的局面,并且把问罪石亨引发的后果,找寻一个主要责任人。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沉忆辰直接反对了于谦的定罪,这背后到底想要玩什么花样?

面对众人诧异的目光,沉忆辰没有解释过多,脸上依旧带着那副深意笑容,然后拱了拱手道:“本阁部还需要把廷议结果呈交给陛下,就不与诸位同僚多谈了,告辞。”

说罢,沉忆辰就站起身来,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了文渊阁。

相比较其他大臣的意外跟不解,这里面唯独吏部尚书李贤,脸上很快浮现出一抹神秘的笑容。他已经意识到沉忆辰想要做什么了,廷议的结果仅仅是推动谋划的一环,接下来面见司礼监掌印曹吉祥,才是第二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