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536章 天命人为

第536章 天命人为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3 00:54:47

自古宗法除了嫡庶之分外,还有大宗小宗的区别,嫡长子为大宗,那么他的同母弟以及庶母弟就全部为小宗。

明朝开国皇帝是太祖朱元章,嫡长子为懿文太子朱标,那么不管他是死是活都属于宗法上的大宗,对于小宗有着家庭等级压制以及政治隶属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章会选择建文皇帝朱允炆继位,并且在靖难之前没有什么反对声音。就在于哪怕朱棣同样是嫡子,并且还是皇叔的身份,小宗依然不能僭越于大宗之上。

当年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就是面临着景泰帝朱祁玉如今的局面,年龄不大却绝嗣。为了稳固朝局跟权力传承,又对自己还能生出男孩抱有期望,不敢选择宋太宗一脉的旁支来当继子,防止继子本家势力做大压不住。

想来想去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从早已没落的宋太祖赵匡胤后人中,选择一支来过继为传承人。并且宋太祖一脉是大宗,礼法上面完全站得住脚,朝臣们没有反对的基础,这才有了后面宋孝宗赵昚的故事。

对于现在的景泰帝朱祁玉而言,当英宗、襄王一脉都不能选的时候,大宗懿文太子朱标的后人法理上最好的选择。

并且经历过太宗皇帝朱棣的打压,朱标几个后人活的战战兢兢,从天而降一个皇帝头衔,绝对会把朱祁玉视为再生父母,孝顺程度突破天际。

当然弊端就是明太宗、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加上景泰帝自己这一脉,哪怕走过继大典的流程,依然有着被雀占鸠巢的风险。

就好比后世嘉靖皇帝继位之后,把明太宗朱棣改为了明成祖,然后由于太庙祭祀的位置不够用,就把明仁宗朱高炽给请了出去,把自己亲爹朱右杬追封为明睿宗永享太庙。

如果景泰帝朱祁玉选择懿文太子朱标后人为弟,那么势必就会把朱标追封为皇帝,顺带建文帝朱允炆要翻桉承认皇帝身份,这样“天子七庙”的位置后续一定会不够用。

那么到时候谁的祖宗排位被请出来,恐怕就不好说了……

保自己身前身后名,那么九泉之下就无颜面对历代先帝,保仁宣一脉世代传承,就必然要承担明英宗朱祁镇子嗣继位后带来的风险。

如今沉忆辰把这个两难的抉择,交到了景泰帝朱祁玉的手中。

果然听完沉忆辰的两计后,躺在病榻上的朱祁玉一时无言。除了已知的风险外,还有就是皇子朱见清太过于年幼,是在朱祁镇南宫囚禁时期出生,现在不过是个三岁的幼童。

朱见清继位要么就后宫干政,要么就是权臣摄政,不存在第三种可能性。要是日后朱见清是个庸碌无为之辈,斩断不了后宫跟权臣的势力团队,就会成为一辈子的傀儡皇帝,乃至于大明江山的改朝换代。

古往今来历代帝王,挑选储君无一不是慎之又慎,可朱祁玉意识到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自己做出万全之策了。

“沉卿,退下吧,让朕再好好考量一番。”

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事关祖宗的基业传承,朱祁玉着实不敢贸然做出这个抉择,他需要谨慎思考。

“陛下,事急从权,还请早做决断。”

沉忆辰提醒了一句,说实话他看到朱祁玉这副模样,对于他的寿命还能撑多久,着实没有多大的信心。

挑选储君举办过继以及册封皇太子大典,就相当于在法理上面有着皇帝本人的背书,对天下局势的稳定有着莫大的作用。如果景泰帝朱祁玉驾崩之前没有做成这两件事情,那么无论是由沉忆辰或者石亨来主导新君即位,整个性质就完全变了。

除非是顺应大势让沂王朱见深即位,否则天下必将大乱,这是沉忆辰已经可以提前看到的局面。

兵灾一起那就是生灵涂炭,而且还是内战,这是沉忆辰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如此露骨的提醒,朱祁玉当然是听出了背后的潜台词,他相信现在的沉忆辰跟于谦是忠于社稷之臣,可他不相信当掌控到“托孤”大权后,人还会权势诱惑下保持着初心。

毕竟景泰帝朱祁玉自己,就是一步步在皇权的诱惑下,做出来弑君、杀兄、囚母的举动,谁还能比他更清楚“权势”两字的威力?

“退下吧。”

朱祁玉终究还是当即给出回复,再次让沉忆辰退下后,就缓缓闭上了眼睛一副疲惫的模样。

见到这种情形,沉忆辰没有再继续催促,只得拱手应承道:“臣,告退。”

转身走出乾清宫,屋外站着司礼监掌印兴安及一众太监,见到沉忆辰出来就立马应了上去,用着试探性的语气询问道:“陛下重病留沉阁老单独对话,足以确定在圣心中的地位,恐怕交代的都是一些辅国之言吧?”

“内相过赞了,陛下仅是说了些政务上的事情,没有过多的交代。”

立储传位这种事情,沉忆辰自然是不可能向兴安诉说,只能随便找个借口敷衍过去。

“是吗?”

兴安脸上露出玩味的神情,他很清楚沉忆辰是在岔开话题,不过到了这种级别得知进退,于是他转而笑道:“咱家也是关心陛下的身体,担忧他在这种情况下操劳过度。”

“内相忠君之心本阁部明白,宫外还有兵马事务要处理,就暂且先行告辞了。”

“好,沉阁老慢走。”

两人假意客套了两句,望着沉忆辰的背影逐渐远去后,兴安神情瞬间凝重了起来,立马召唤过来身边一名小太监,朝着他吩咐了几句话语。

另外一边的沉忆辰踱步走出承天门外,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各路兵马,石亨、仪铭、吴瑾等人并没有离去,隐约从站位上处于一种对峙的状态,唯独内阁首辅陈循没有看到身影。

不过这种情况也正常,虽然论官衔地位来说陈循是众人中仅次于勋戚最高的,但是他毕竟没有加兵部尚书衔,无法名正言顺的文官掌武事。

承天门外兵马云集的场景,不适合他一个纯粹的文官出面,容易引发非议。

“诸位同僚,陛下已经苏醒,宫中暂无大碍,还是让京营的将士们回营吧,以免引发百姓们的恐慌。”

沉忆辰首先拱手号召了一句,十几万兵马几乎快要把整个紫禁城给围住了,现在已经是上午时分人来人往的场景,不知道的还以为宫中出现了什么兵乱。

“沉阁老,这是陛下的谕令,还是你的意思?”

石亨开口询问了一句,他此刻内心隐约带着一种惶恐。毕竟之前在乾清宫的对话着实有些大逆不道,要是皇帝听清楚了追究重则能到革爵论斩的地步。

只能说这几年在京师猖狂惯了,石亨潜意识中已经没有了对皇帝的敬畏,到了关键时刻得意忘形留下了隐患,让他不敢轻易的撤兵。

反正话都已经说出口了,只要兵马还掌控在自己手中,这种状态下的皇帝想要惩处,恐怕都得三思而后行。

沉忆辰知道石亨心中惊慌什么,不过从后续朱祁玉的对话中推测,他大概率在昏迷状态中没有具体听清楚对话内容,只知道朝中重臣讨论着新君事宜。

否则身为帝王再如何隐忍,都不可能纵容石亨这种狂妄言行。

“是本阁部的意思,难道说忠国公打算继续兵围紫禁城吗?”

沉忆辰面若寒霜,石亨的举动某种意义上触及到他的底线,自己绝不允许在京师出现同室操戈的场景!

可能感受到沉忆辰不是开玩笑,再加之石亨不敢确定景泰帝朱祁玉到底留了什么后手,只见他讪笑退让道:“沉阁老哪里的话,本公怎会兵围紫禁城。”

说罢,石亨就朝着身旁的侄子石彪吩咐道:“领着弟兄们回营吧。”

“是,叔父。”

石彪抱拳领命,不过神情却是一脸的张扬,如果不是皇帝陡然间苏醒过来,恐怕昨夜已经商议好储君之位了!

“李达、武锐,你们也领着将士们回营吧。”

压制着石亨退兵,沉忆辰自然也得以身作则,当即朝着李达等人吩咐了一句。

“向北,宫中情况……”

李达很明显有些担忧,下意识想要询问沉忆辰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当看到对方微微摇头的举动,就瞬间反应了过来拱手领命道:“是,沉阁老。”

“恭顺侯、广义伯劳烦了,还请率领将士们回营休整。”

兵部尚书仪铭明白局势已经得到缓解,于是乎朝着恭顺侯吴瑾两兄弟拱手嘱咐了一句。

“大司徒客气。”

恭顺侯吴瑾抱拳回应了一声后,同样率领着部分三千营以及神机营的兵马退去,刹那间承天门外密密麻麻的士兵们就纷纷散去,之前那股剑拔弩张的气氛消散无迹。

“诸位同僚守候了陛下一夜辛苦了,就早早回府休息,本阁部就先走一步了。”

兵马退去,沉忆辰此刻也有着一种心力交瘁的疲惫感,不想再多说些什么。

拱了拱手之后,就转身朝着成国公府马车的方向走去,不过就在这个时候石亨却喊道:“沉阁老,本公冒昧问一句,陛下让你留下到底说了一些什么?”

相比较兴安的委婉试探,忠国公石亨就懒得遮遮掩掩,把问题开门见山的询问了出来。

听到石亨的话语,沉忆辰停下了脚步,转身道:“忠国公何必这么心急,常言道过犹不及。”

沉忆辰说完这句话后,就没再管石亨的反应,径直坐上了成国公府的马车,大公子朱仪此刻已经在车上等着他。

“谢大公子相助。”

沉忆辰上车之后,首先向朱仪拱手道了一声谢,他只是通知了李达率领辽东军前来紫禁城驰援,并没有通知过武锐驻守的三千营,很明显这是来自于朱仪的调兵命令。

要知道朱仪的这道命令,带来的最大帮助不是三千营的兵马,而是告诉了石亨成国公一族的立场,从而压制住了对方的嚣张气焰,达成了三方势力平衡。

大明官场就是这样,只要能够维系住三方势力平衡,不管这三方到底是何人,就能保证时局稳定百姓安宁!

“我俩还需要言谢吗?”

朱仪笑着回了一句,这种大变来临之际,无论沉忆辰有没有求助,成国公一族都注定要主动站队,这便是荣辱与共的宿命。

说罢,朱仪就换了个话题道:“昨夜宫中的异变,让很多事情都浮出了水面,忠国公石亨的宫中助力可以确定是御马监掌印曹吉祥。”

“另外内阁首辅陈循跟司礼监掌印兴安,双方私底下恐怕早已达成联手。现在唯一的谜团就是,陈循如此火急火燎的赶到宫中,他的诉求又是什么?”

没错,朱仪说到了关键点,要是没有诉求就不会如此急切。内阁首辅陈循仅在文官中排名第三,前面还有天官王直跟礼部尚书胡濙,他们两个都没有第一时间赶到宫中,就意味着陈循是打算介入到储君变更抢占先机。

那么问题就可以更加精准直接,陈循到底想要拥立谁?

说实话沉忆辰在乾清宫看到陈循的第一眼是震惊,他本以为会是胡濙出现在御塌前,毕竟六朝元老的资历无与伦比,完全可以称之为文官集团的领袖人物。

结果却是一向比较低调透明的陈循,看来他也是不甘寂寞,或者是不愿意以元辅之尊却始终屈居人下,打算搏一搏通天功劳了。

“如果是胡濙或者王直的话,那么他们的诉求定然是复立沂王朱见深,可陈循到底想要什么,我是真猜不到。”

沉忆辰摇头回了一句,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好像朝中这几位重臣里面,自己反而对距离更近的陈循秉性一无所知,之前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胡濙等人身上,出现了灯下黑的场景。

“是吗?”

听到沉忆辰说不知道,朱仪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到了朝中排名前几的重臣位置,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深不可测,猜不透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于是他提起了另外一个极其关键的悬念,开口问道:“向北,那你觉得这次皇太子朱见济的薨逝,是天命还是人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