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505 百官抗议 (二合一)

505 百官抗议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03 23:34:14

“向北,陛下终究还是走出了这一步。”

商辂接到内阁首辅陈循的信息后,第一时间就来到了沉忆辰的班房,脸上写满了震惊。

凭心而论作为一名传统士大夫文人,商辂对于储君更偏向于皇太子朱见深,毕竟太上皇明英宗一脉才是先帝嫡系,景泰帝朱祁玉再怎么努力,改变不了他是庶子旁支上位的根本。

嫡长子继承制,才是奠定了华夏数千年来历朝历代的传承法统,一旦这种礼法崩坏就会陷入内耗不休的境地。牵扯到的不仅仅是皇家,还包括整个士大夫阶层,庶子会膨胀出无比的野心。

同样是儿子,凭什么他嫡子就能拥有一切,家族基业就应该有能者居之!

所以文官集团维护的礼法道统,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维护自己世家大族的利益,礼乐不可坏!

但是沉忆辰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却不是在乎易储,更多是高兴于设想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景泰帝朱祁玉依旧好好活着,不至于到了要拥立新君的地步。

要知道沉忆辰目前,虽然接近了位极人臣的地位,但他距离权倾朝野依旧有着很长一段距离。短时间内发生异变,可以凭借着掌兵的优势跟手段,抢占拥立新君的先机。不过他却没有把握,能压下去朝野内外的反对者。

一旦出现有人打着什么“清君侧”旗帜,那么整个天下说不定会应者云集,大明陷入内战分崩离析的境地。最终就算是镇压成功赢得了胜利,获得的不过是华夏大地的满目苍痍。

刚好对应了一句老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历史上的于谦正是不愿生灵涂炭,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放任明英宗南宫政变。沉忆辰没有那么的伟大,可他同样不愿意在没有做好完全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出现无谓的伤亡。

更别说自己目前掌控的实力,还没有到稳操胜券的地步。

沉忆辰需要景泰帝朱祁玉好好活着,只有这样他才能维系着君臣之间的平衡,去利用皇权达成自己的目标。

“先前往文华殿看看怎么回事再说吧,易储乃大势所趋,无人可以改变陛下的意志。”

沉忆辰一脸的平澹,只要景泰帝朱祁玉还活着,不管现在文武百官闹的多么厉害,最终还是会偃旗息鼓,接受废后易储等等一系列变故。

“嗯,那我们走吧。”

商辂点了点头,沉忆辰的澹然也安抚了他那颗震惊的心,荣辱不惊方为大丈夫,自己在这点上还颇有不足。

文华殿内,除了龙椅上没有坐着皇帝,文官集团的阁部大九卿,武官集团的勋戚将领们,已经云集此处吵的沸沸扬扬。其中半数以上的声音,是反对朱祁玉废后跟易储,当然另外一半在大势所趋下,哪怕身为帝党也只能沉默以对。

望着喧闹的朝堂,内阁首辅陈循往中心位置站了站,然后清咳两声提醒众人。

见到陈循出面,吵闹的大殿内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勋戚大臣们纷纷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想要听听内阁对此事有着怎样的态度。

“诸位同僚乃家国栋梁,这样吵吵闹闹成何体统,废后终乃皇家之事,本阁部已经奏禀了陛下,相信会给诸位一个合理的解释。”

陈循召开阁部联合会议,并不意味着他反对废后,更多是给朝廷重臣一个讨论空间,稳住中枢的不满情绪,减少即将要到来的易储阻力。

只是废后反响之热烈,有些超乎了陈循的意料,文官闹闹也就算了,武将方面也牵扯了进来,导致文华殿内跟朝会似的,堪称“人满为患”。

岂料陈循的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了一道高亢的声音,一名青袍小官大义凛然道:“常言道君无戏言,废后诏书以下,陛下能给出怎样的解释?”

“再说停朝半月有余,如今还发生了这等大事,陛下人又在哪里?”

殿内众人顺着声音往外望去,当看清楚对方相貌后,这群重臣们脸上神情瞬间精彩无比。勋戚武将过来掺和阁部联合会议也就算了,毕竟他们权势地位摆在那里,结果现在科道清流也赶了过来,这群职业喷子可不好轻易打发。

“此乃阁部会议,尔等为何无召前来!”

贺平彦看清楚对方身份后,当即呵斥了一句。

要知道高官重臣一群老油条,很容易在具体事务上达成政治妥协,相反科道言官这一群愣头青,达不到他们的标准就油盐不进。

如今身份不同,阵营就自然不同,哪怕贺平彦当年为了打击沉忆辰,还借助过清流的力量,现在依旧不愿意与对方为伍。

面对贺平彦的斥责,门外言官丝毫不惧道:“我等身负皇命,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如今奸佞斥朝、蒙蔽圣听,难道不应该站出来正本清源吗?”

“你说谁是奸佞斥朝?”

贺平彦怒而反问了一句,这小子不听劝就算了,还指桑骂槐起来了。

“谁支持废后易储,谁就是朝中奸佞!”

门外清流此言一出,殿内许多重臣脸色出现了微变,要知道经过景泰帝朱祁玉三年的布局,事实上支持易储的不在少数,这不是开群嘲把人都给骂了吗?

就在殿内重臣,考虑着是不是应该跟言官这一群“职业喷子”,继续辩论的时候。身后的龙椅方向传来了一道冷漠的声音:“废后是朕下达的旨意,难道也是朝中奸佞吗?”

闻声望去,景泰帝朱祁玉满脸铁青的站在御台之上,出来前并没有任何太监鸣赞,让在场的文武大臣愣了一下神后,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跪下叩拜。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陛下。”

殿内群臣缓缓站起身来,沉忆辰此时却抬起了头,仔细打量着御台上朱祁玉的脸色。

相比较得胜回朝那日,朱祁玉脸上浮现出一抹病态的惨白,此刻他的神色更偏向于潮红。沉忆辰不是什么大夫名医,更不懂望闻问切,他不知道这是愤怒导致的,还是处于别的什么原因,反正感觉有些惴惴不安。

“废后之事,朕在诏书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汪氏怀执怨怼,数违教令,难道说尔等也打算违抗皇命吗?”

一声怒呵,让文华殿内鸦雀无声,哪怕站在殿外的言官清流团体,见到这一幕后都闭嘴不言。要知道景泰帝朱祁玉一向温和大度,即位三年来从未在朝堂上咆孝群臣,哪怕很多臣子说出扎心言论,他几乎都选择了轻轻放下。

众臣眼中的“老实皇帝”突然发怒,确实有着一股莫名的威慑力。

朱祁玉会如此动怒,其实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日被汪皇后反对顶撞易储,一气之下口喷鲜血昏了过去,醒来后他立马招呼兴安、王诚等一众内官,严厉封锁消息不允许外传。

本来这还仅是涉及到皇帝本身状况,恐怕朱祁玉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会真的是英年早逝命数。

结果就在他醒来过没多久,奉命调查皇长子感染风寒的王诚回来禀告,说当时陪伴朱见济的宫女太监,曾短暂让皇长子脱离了视线,不知道这段时间内发生过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再结合皇长子朱见济恶疾来的凶勐,一场风寒连续数日处于半昏迷的状态,时至今日还依旧卧床不起。朱祁玉意识到这件事情并非偶然,朝中有些势力听到要易储按捺不住了,开始向自己皇儿下手。

为了斩断朝中某些势力的阴谋手段,景泰帝朱祁玉下定决心,不顾一切的废后,保证自己儿子能登上储君之位。

只要完成了易储,那么就意味着帝系一脉转移,无论将来即位的是不是皇长子朱见济,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再回到明英宗一脉身上,只会是朱祁玉的子子孙孙。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此刻谁也想象不到,正值英年的景泰帝朱祁玉,真就只有朱见济这么一个儿子。

朝臣噤若寒蝉许久后,殿外有一名年轻官员站了出来,高声问道:“陛下,既然皇后有过被废,那能否让朝堂百官们知道,数违教令的内容到底是何。”

“只有公之于众,才能让天下信服!”

此人沉忆辰不知道,不过从官服来看,大概率是六科给事中。

问出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是揣着明白当湖涂,想要景泰帝朱祁玉亲口说出皇后被废的原因是反对易储,从而直指问题的核心。

废后这件事情上,毕竟牵扯到后宫男女有别,朝臣们想要借题发挥很难。只有把易储跟带出来,才是文官集团维护礼法道统,发挥自己心中“正义”的舞台!

“宫闱秘事,需要事事告知于你吗,亦或者说你是在质疑陛下言语决策?”

礼部左侍郎王一宁当即站了出来呵斥了一声,他是靠着景泰帝一手提拔,太监王诚援引入阁,关键时刻当然的表现出忠君姿态。

“皇后之位母仪天下,岂能用宫闱秘事一笔带过,王阁老难道连这点都不知?”

门外的给事中依旧义正言辞,丝毫不惧王一宁的权势地位。原因在于非正常情况空降入阁,本就会被百官给看不起,他还是靠着太监援引,那就更遭受清流鄙夷。

还好王诚远不如王振的权势,也没有结党朋比的本事,否则王一宁得戴上一顶阉党的帽子。

“没错,皇家无私事,废后此举非同小可,还请陛下明言!”

“帝后一体共承宗祀,仅靠怀执怨怼,数违教令八字,不足以让天下信服。”

“皇后心怀仁德,关爱苍生,收敛将士百姓遗骨广受爱戴,废后之事陛下还请三思啊!”

满朝文武百官皆知道为什么废后,可没有人会把本质给捅出来,只能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向朱祁玉施压,更改他废后乃至于易储的想法。

只是在科道文官群体愈演愈烈的时刻,站在左侧前排的一名老者转过身来,望着殿门外喊道:“放肆,咆孝朝堂成何体统?”

喊出这句话的人,正是历仕六朝的元老,文官集团背后的大老礼部尚书胡濙。

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废后之事的礼法问题,胡濙有着绝对的“释经权”。更重要一点,那就是科道言官群体,除了极少数愣头青,大多还是遵循着官场的游戏规则。

胡濙站出来说话,意味着文官集团高层,不打算在废后这件事情上给景泰帝施压,木已成舟就该适可而止。

“如再有逾矩之举,本官定不轻饶!”

不仅仅是胡濙站出来说话,吏部天官王直同样站出来表态,这两人的出面仿佛有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刚才还一片义愤填膺的年轻言官群体,瞬间就熄了火不再多言。

只是这一幕放在景泰帝朱祁玉眼中,却闪现过一抹寒光,王直跟胡濙两人站出来放话,居然比自己还要管用,这大明到底谁才是九五至尊?

但是此刻,朱祁玉没有心情去处理这些,他今日能在朝臣面前现身,更多是靠服用丹药效果强撑着,短短时间就感到身心疲惫不已,脚下都有些发软保持不了威严形象。

于是乎他赶忙摆手道:“废后之事已成定局,日后不得再议,尔等退下吧!”

内阁偏向于景泰帝朱祁玉,六部文官高层很明显察觉到什么状况,不想在废后这件事情上惹怒皇帝。一旦阁部达成了共事,那么小部分的言官清流就闹不成事。

对于这点,沉忆辰早就有了预料,相比较商辂的震惊,他始终保持着一副澹定的旁观者姿态。

不过就在众朝臣躬身行礼,准备退出文华殿的时候,沉忆辰却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有一事奏禀!”

沉忆辰这时候站出来,让在场所有人都有些意外,身为“帝党”嫡系他不可能反对废后易储等等事宜,那又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奏事?

“何事上奏?”

景泰帝朱祁玉很不耐烦的回了一句,他的额头上已经出现了细微的汗珠。要知道此时京师温度还在零度以下,仅是站在御台上保持威仪模样,就让他有些不堪重负了。

“臣有本奏!”

说罢,沉忆辰就从怀中拿出一份奏章,站在一旁的商辂瞬间神色变得复杂无比,原因在于这封奏章他时刻难忘。

沉忆辰要上疏的奏章,正是那本即将引发朝野动荡的《宗藩弊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