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92 宫中大变 (二合一)

492 宫中大变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9 21:54:15

沉忆辰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眼前京师这座宏伟的城门,突然间有些五味杂陈。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领军从安定门回朝,可每一次到来都有着不同的心境。

从最初的兴奋、激动,到如今的唏嘘、感慨,曾经那些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的少年意气,彷佛也被一场场战争的残酷消磨,更多偏向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沉重。

当年从福建无召挥师北上,再到大沽海防口与山东卫兵马会师,沉忆辰率领着足足有六万地方卫所子弟兵。现如今三年多过去了,还能活着跟在自己身后再度踏足京师的儿郎,满打满算只剩下了三万半数。

并且伤亡的大多数将士,连最基本的落叶归根都做不到,只能永远的长眠在广袤的草原。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沉忆辰把那片土地从蒙古人手中夺了回来,至少他们魂归的是大明疆土,而不是什么异国他乡!

胡濙目视着沉忆辰来到自己面前,身形有些踉跄的往前跨出几步,然后大声高呼道:“本官奉天子之命,于安定门恭迎沉阁老与征讨军将士凯旋,开疆辟土之功彰显着大明武德昌盛,国运兴隆!”

“臣沉忆辰,代表征讨军将士谢陛下恩隆!”

沉忆辰翻身下马,朝着紫禁城方向叩谢皇恩,紧接着胡濙就扶起他的手臂,满脸亲和笑意的说道:“沉中堂还请起身,陛下已经在武英殿设庆功宴,正等着你过去亲身慰问。”

沉忆辰顺势缓缓起身,看着近在迟尺的礼部尚书胡濙,差不多两年时间未见,他彷佛苍老了许多,整个人精气神都显得垂垂老矣,不复当年见面的那股老骥伏枥的风采。

可能这几年下来,京师发生的事情跟变革太多,远远超过了他这种老臣的掌控范畴,长时间的有心无力就自然而然的状态低迷了下去。

不过认真说起来,沉忆辰跟胡濙两人的关系,始终处于泛泛之交的范畴。除了长久未见变化带来的意外跟唏嘘外,就没有什么更多的触动,很快他就把目光望向了站在胡濙左后侧的于谦。

身为兵部尚书,征讨军将士归来他肯定是要亲迎的,不过仪式主导部门为礼部,加之胡濙无论官衔、资历、地位均在于谦之上,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两人目光对视,于谦朝着沉忆辰澹澹笑了笑,他本就不是善于交际钻营的人,场面客套话由胡濙来说就足够了,内心里面的情感一切尽在不言中。

相比较于谦的洒脱,沉忆辰此时却眼眶泛了红。犹记得于谦出镇地方巡抚,哪怕得罪了王振各种被针对,依旧斗志昂扬坚守自己的原则正义。

结果当了兵部侍郎后,偌大的朝堂却宛如孤家寡人,现在身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有着总督天下兵马的权势,于谦却在短短几年内白了头。

如果不是那张依旧熟悉的脸庞,沉忆彷佛辰感觉自己看见的是个陌生老者,不知道这两年间在浑浊的官场中,他又经历了些什么,才会变得如此疲惫。

收回目光,沉忆辰轻吐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有些低迷的情绪,然后向着胡濙问道:“大宗伯,除了下官的庆功宴,朝廷可有为征讨军的将士们准备宴席?”

征服兀良哈三卫的功劳,是数万将士在漠南蒙古血战两年打出来的,那么庆功宴自然就不能个人独享。朝廷克扣宣大边军加饷这件事情,沉忆辰在心中憋了两年,他很清楚一些东西如果自己不帮助底层的将士争取,满朝文武没有谁会看得起他们!

“为国征战的有功将士,朝堂当然不会亏待,沉中堂放心好了。”

胡濙不愧是官场的老狐狸,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那下官就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沉中堂客气,别让陛下久等了,请。”

说罢,胡濙就率领着一众迎接官员侧过身来,让出一条道路给沉忆辰跟征讨军将士先行。

他们的身后还站着京营的士兵,更远处还有着京师闻声而来的百姓。此时望向沉忆辰的那无数双眼睛里面,充斥着一种崇拜跟狂热,毕竟刨除年少居高位的光环,出将入相带来的实打实疆土,足以让人为之向往跟推崇!

“快看,沉阁老过来了,他终于回朝了!”

“北伐鞑虏,开我大明疆土,沉阁老真乃朝廷中流砥柱。”

“沉阁老年纪轻轻就出将入相,立下开疆拓土之功,未来怕是得封侯啊。”

“此时痛击鞑虏,扬了土木堡以来的一口恶气,封狼居胥指日可待!”

“沉阁老威武!”

“沉阁老威武!”

千言万语到了最终都汇聚成了狂热的呼喊跟口号,不管什么王道教化说的再好听,放在黎民百姓眼中他们只知道能北伐鞑虏,为大明开拓疆土,那就是顶天立地的功劳。

听着京营将士跟京师百姓对自己的称赞,沉忆辰却往身后看了一眼,然后拼尽全身的力气喊道:“明军威武!”

这一声呼喊出来,让跟在后面的冯正、李瓒等等将领愣了一下,不过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怀着激动心情配合着沉忆辰呼喊道:“明军威武!”

声浪很快就席卷了周边百姓,他们把对沉忆辰个人赞美,转移到了明军这个整体。后面跟随的数万征讨军将士,听着京师军民的欢呼声从“沉阁老威武”,转换为了“明军威武”。

仅仅是短暂的诧异后,他们就理解了沉忆辰的苦心,很多人眼中不由饱含热泪。

毕竟塞外苦战两年,无数兄弟袍泽倒在了草原上,能被大明百姓铭记那“些许”的功绩,终究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欣慰跟感动。

雷鸣一般的呼喊声音穿过了皇城,跃进了紫禁城,直到武英殿宴席上的景泰帝朱祁玉,都能隐隐约约的感受到外面热闹的场景。

“看来沉卿征伐两年归来,威望依旧不减当年啊。”

一句对于旁人来说是普通的感叹,放在紫禁城中从皇帝嘴中说出来,这样殿内的一众文武大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唯恐朱祁玉意有所指。

眼看着欢庆的气愤朝着诡异方向发展,忠国公石亨此时笑着解围道:“别看沉阁老是个文人,征伐作战不输于武人,乃有着出将入相的经天纬地之才。”

“臣对于当年在辽东并肩作战的场景,如今回想起来依旧是历历在目,更别论普通的京师百姓了。”

石亨此人虽然飞扬跋扈权欲膨胀,但他某些方面也有着武人的简单跟爽快。至少在知恩图报这点上,你给他几分薄面,他就会还你几分情份。

某种意义上来说,石亨性格跟行为方式不像是一个大明国公,更像是一个帮派老大。好面子讲江湖义气,带着一群小弟吃香喝辣,不过只要惹到了他,就会不管不顾的选择睚眦必报。

“是吗?单论才华,沉卿确实当得起治世能臣。”

景泰帝朱祁玉笑着点了点头,用这句称赞化解了前面那句话中可能蕴含的歧义,不过他心中到底是不是真的这样想,恐怕就只有皇帝本人知道了。

身居皇位越久,帝王心术就越天威难测!

沿着御街一路骑行到承天门下马,打量着眼前这座熟悉又陌生的紫禁城,两年时光许多人跟事情都变了,唯有这座代表着皇权的宫殿,始终威严屹立。

见到沉忆辰过来,一名站在承天门前的绯袍太监,立马就迎了上来说道:“咱家见过沉阁老,就等着恭迎您入宫了。”

明朝能身穿绯袍的太监,就代表着这是皇帝的赐服,沉忆辰定睛一看胸前图桉绣的是飞鱼,意味着对方至少是十二监的高层太监,甚至乃一监掌印。

于是沉忆辰拱了拱手道:“让公公就等了,敢问高姓大名?”

见到沉忆辰如此客气,这名太监神色明显有些喜悦,毕竟身体残缺心思相对比较敏感,加之对方身份跟功劳摆在那里,这番礼遇脸上有光。

只见这名太监笑着摆了摆手回道:“咱家不过是陛下奴仆罢了,怎敢在沉阁老面前称高姓,俗名王诚,目前担任内官监掌印。”

内官监掌印?

听到对方的内官职衔,沉忆辰下意识愣了一下,要知道内官监掌印这个职位可是属于成敬的。

难道说成敬高升到司礼监担任掌印了?

内官太监需要的重点技能,就包括察言观色,沉忆辰表情的细微变化,自然瞒不过王诚的眼睛。

他于是笑着解释道:“沉阁老出镇边塞,对于朝中变化有所不知,成公公去年就以年龄老迈为由,呈禀陛下致仕回老家扫墓,咱家便接替成了内官监掌印。”

成敬回乡了?

听到这话沉忆辰在诧异之余,算是明白了为何景泰帝朱祁玉会性情大变,痴迷于方士炼丹药,以及收罗民间娼妓淫秽宫中。

成敬对于景泰帝朱祁玉而言,某种意义上担当着亦师亦父的角色,并且他还跟有着类似身份的王振,在秉性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要知道王振虽然功名不低,靠着举人身份教书内书堂,这才完成在宫中的原始资本累积。但王振可是自阉入宫,这份狠绝跟魄力常人难以想象,注定了会走向宦官专权的道路。

而成敬功名更高,实打实的两榜进士,典型的传统儒家文人。他纯粹是遭受到汉王叛乱牵连,为了保全家族名声迫不得已遭受腐刑入了郕王府当了太监。

如果抛开成敬生理上缺陷不论,他就是一个拥有着文人风骨的师者,必然会在各方面约束规劝皇帝的行为,也只有他做这些景泰帝朱祁玉才能全盘听进去。

如今成敬告老还乡,很明显继任者王诚等太监,达不到规劝约束皇帝的地步。再加上明英宗朱祁镇宾天,朱祁玉彻底坐稳皇位没有外在威胁,可以放飞自我任性妄为,这才有了诸多荒唐行为。

“原来如此,那以后还请王公公多多关照。”

收起心中的遐想,沉忆辰客气的朝着王诚恭维了一句,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他好像也是郕王府潜邸时期的老人。并且内官监别看实权不多,地位却有点类似于六部中的礼部,不是皇帝亲信跟重要的人,是坐不上这个位置的。

想当初与成敬的合作,沉忆辰化解了好几次危机,还能第一时间掌控紫禁城动向跟皇帝的真实想法。现在换了王诚上位,自然得提前搞好关系。

“沉阁老客气,那以后就多走动走动。”

王诚笑眯眯的回了一句,外官想要巴结内官,得到宫中第一手消息。

内官要是有野心的话,同样需要交好外官来传达政令,乃至于更进一步的掌控朝野,双方算是互惠互利。

不过王诚这个态度,却让沉忆辰眼中闪现过一抹异样光芒,如果这句话是成敬听到后回答,他绝对不会说多多走动,相反会立马回一句担当不起。

太监是什么档次,凭什么能在明面上关照内阁大臣,又没有达到王振权倾朝野那步,你也配?

但这也暴露了王诚的野心跟企图,他不甘心当仅仅在紫禁城内当一个内官监掌印,想要篡取更大的权力。

沉忆辰此时还不知道,刚刚在安定门恭迎得胜回朝大军的官员阵营中,就有着一位新晋的内阁大臣兼礼部左侍郎,名字叫做王一宁。

他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走的可不是正常的大臣廷推流程,相反是由太监王诚援引,景泰帝朱祁玉直接任命入阁的,从而开创了明代太监援引入阁的先例。

当然,心中想法沉忆辰肯定不会表露出来,他立马流露出亲热态度附和道:“那是自然得与王公公多走动,不知宫中内官除了成公公外,还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沉忆辰在边关两年,说实话对于宫内的事情还真没怎么关注,毕竟相比较金戈铁马而言,什么嫔妃太监变动着实在家国天下层面有些无关紧要。

“大变动倒是没什么,还有郭敬谋逆把御马监掌印位置空了出来,曹公公后来接替了。”

“曹公公?”

“就是原来的司设监掌印曹吉祥,曹公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