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91 得胜回朝 (二合一)

491 得胜回朝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陛下乃救时之君,有着一腔雄心壮志的抱负,为何会听信方士服用丹药,并且还从宫外收罗民间娼妓?”

沉忆辰无法压制住内心的疑惑,景泰帝朱祁玉个人能力上,确实比不过很多雄才大略的英主,只能算是个合格偏上点的守成之君。

可问题是放在历朝历代,只要皇帝不瞎折腾当个守成之君,就足以让王朝平稳运行下去,更别说朱祁玉至少在知人善用这点上,还能勉强称得上一个佼佼者。

无论在内政提拔沉忆辰、商辂、金廉、于谦等人,还是外战上重用了靖远伯王骥、定襄伯郭登、颖国公杨洪等人,可以说都算是任用了贤能、哪怕滋长了忠国公石亨的野心跟权力**,某种意义上也能算瑕不掩瑜。

这批文武班子放在朝堂里面,景泰帝朱祁玉就算是学习他的后辈皇帝,诸如什么万历、嘉靖不上朝去修仙,整个大明帝国都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大岔子,那他做出这些“昏庸”举动的意义是什么?

有因才有果,沉忆辰想要知道自己接近两年不在朝廷中枢,到底又发生了些什么。

“皇长子朱见济身体抱恙,陛下可能是担心传承有变,期望能借助丹药偏方保证子嗣丰盈。”

郭登没有遮遮掩掩,说出了景泰帝朱祁玉弄这些昏庸事务的背后实情,那就是皇长子朱见济天生体弱,最近病情仿佛还有加重的趋势,皇帝除了易储的目标外,还得为将来帝位继承准备一条后路。

毕竟古代幼儿夭折率奇高,谁也不敢保证这副身体的皇长子朱见济,能安安稳稳活到成年继承帝位。想要保住江山永固,延绵世代,最基础的前提得人丁兴旺。

要是连继承人都没有,易不易储又有什么意义?

可偏偏不知道为何,按理说景泰帝朱祁玉正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却硬是在皇长子朱见深诞生后,仅在正统十四年生了两个女儿,从此再无子嗣出生。

相比较起来自己的皇兄,明英宗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之中,都还生了个儿子朱见清,对比之下更是让人不安。

朱祁玉本就偏信方士丹药,这下为了生儿子保证子嗣延绵,更是把这些歪门邪术给当做救命稻草。结果丹药吃的越多,后宫娼妓越糜烂,身体反倒是越来越差,直接走向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等宫中秘事,定襄伯又是如何得知的?”

郭登说的太过于清晰详细,让沉忆辰忍不住反问了一句。

这倒不是说他不相信郭登的人品,只是身在朝廷中枢为官多年,尔虞我诈的事情经历了太多,让沉忆辰几乎是本能的保持一种警觉,否则还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与那群老油条斗,恐怕现在坟头草都已经三尺了。

“沉阁老莫非忘了,本伯与皇家是姻亲?”

郭登不提这个,沉忆辰还真就忘了背后有这道关系。

郭登同样出身勋戚世家,祖父乃大明营国公郭英,姑奶奶是明太祖朱元章的宁妃。后来朱元章又把十二公主许配给了郭家,从此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密,连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同府叫门,都打算靠姻亲的这层情面。

后宫先帝妃嫔中,正有郭家的女儿,双方还时常走动,这等隐秘消息郭登得知就不足为奇了。

“抱歉,塞外待久了,确实忘却了很多宫中往事。”

沉忆辰一脸歉意的表情拱了拱手,然后很快就意味深长的问道:“定襄伯把这等宫中秘事告诉本官,是想要我做一些什么吗?”

别看郭登久居边关是个武将,却绝对不是什么不懂权谋的武夫,到了超品勋戚这个阶层,不会没事说一些废话,特别还关乎到当今皇帝。

话都说到这份上,沉忆辰即将要卸任回京,就干脆开门见山的问了出来。他相信以郭登的秉性跟人品,不可能让自己去做一些贪赃枉法的事情。

面对沉忆辰这一问,郭登脸上的神情瞬间严肃了起来,点了点头道:“本伯确实是有一事相求与沉阁老。”

“定襄伯,但说无妨。”

“沉阁老回到朝中后,一定要钳制住忠国公石亨,否则必为大患!”

一谈到忠国公石亨,沉忆辰的神情也凝重了起来,反问道:“定襄伯,此话怎讲?”

“沉阁老有所不知,你征讨兀良哈三卫这两年来,忠国公石亨权势滔天。利用总兵九边的便利,为他兄弟、子侄以及家人冒功进官者五十余人,其部下亲朋攀亲骗官者更是多达数千人。”

“更为跋扈的是,他利用陛下恩隆,把朝廷边将的文职巡抚替换为武将担任,并且俱为石亨的亲族部下,整个九边可谓是只手遮天。”

“颖国公在世时,本侯还能与他联手抗衡,确保宣大边军不会被大权独揽。如今颖国公逝世,本伯调任漠南蒙古镇守,可以预测很快宣大防线将被石亨全盘掌控。”

“宣大防线不比宁夏、延绥、固原等边镇,这两地环绕京师兵马云集,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绝对不能被某人单独掌控,否则一旦生出异心将后患无穷。”

说到这里,郭登起身朝沉忆辰抱拳行礼,然后用着激动语气继续说道:“满朝文武,唯沉阁老胸怀家国天下,能答应本伯的请求愿意与之抗衡。”

“也唯有沉阁老,能够与之抗衡!”

郭登来这之前就考虑清楚,满朝文武中能与现在权势滔天的石亨比拟的简直屈指可数。

文官只能找的出三人,内阁首辅陈循、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于谦,连吏部尚书号称天官的王直都差了点意思。

可问题是内阁首辅陈循保守软弱,深谱中庸思维习惯性明哲保身,让他去钳制石亨简直痴人说梦。

礼部尚书胡濙身份尊崇无比,五朝元老在文官集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他年龄老迈早就没了斗志,保身这方面相比较陈循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靠他更没指望。

最后一个兵部尚书于谦,其实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能力人品毫无瑕疵,绝对不会容忍忠国公石亨为祸国家。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郭登总感觉他斗不过真正的奸佞,过于清高孤傲的君子,往往最终败于小人之手。

想要赢奸臣,就得比对方更奸更狠,于谦很明显不是这种人。

至于武将勋戚方面,魏国公镇守南京基本上脱离了朝廷中枢,定国公、英国公幼子袭爵,小屁孩一个完全指望不上。成国公朱勇倒是各方面不输于石亨,不过近些年遭受多次打击,威望跟心性远远比不上当年。

看似朝廷有着浩浩荡荡的百官,实则中流砥柱还得靠沉忆辰!

听着定襄伯郭登的请求,沉忆辰沉默不语。对于石亨这两年安插亲信的举动,他并非不知道,相反同样关注着对方的举动。

但沉忆辰更加清楚,景泰帝朱祁玉对自己的制衡跟忌惮,想要钳制石亨的前提,就得把手伸向边关武将系统,毫无疑问这是在挑战着皇帝的底线。

毕竟文官掌武事,终究还是跟武官有着本质区别,能在忌惮跟猜忌的前提下,依旧让沉忆辰领军征讨兀良哈三卫,景泰帝朱祁玉已经称得上有帝王容人之量。

结果你还得寸进尺,妄图染指九边的“人事调动”,到底想要做什么?

木秀于林风必摧的道理,想必这些年没有谁比沉忆辰更深有体会,加之朝廷还有着弑君的恶名没有消除,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挑战皇帝底线,后果简直呼之欲出。

所以这两年来,沉忆辰安心在漠南蒙古金戈铁马,一律不过分朝中事务,就是想要低调隐忍,不被人注意的情况下再去徐徐图之。

现如今郭登要自己钳制石亨,那还怎么低调?

想到这些,沉忆辰的嘴角露出一抹苦笑道:“定襄伯,你就这么看好信任本官吗?”

认真说起来,沉忆辰除了跟郭登有过书信往来,实则连面都没有见过几回,颇有一种君子之交澹如水的架势。

“能冒着诛夷九族的风险,为了家国天下告知本伯鞑虏要犯边的消息,难道这还不足以信任吗?”

郭登嘴中的鞑虏犯边消息,就是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从漠北归来,沉忆辰派出苍火头等人准备行弑君之举,却意外发现了在御驾的后边隐藏着大批蒙古骑兵,由此推测出朱佶通敌犯边,从而冒着巨大风险把这件事情告知了郭登。

同样是一座叫做义州的卫城,伯颜帖木儿足足留下来七千条蒙古铁骑的性命,并且明军这边伤亡极低,可谓是一场大捷!

说实话,如果那个时候郭登向朝廷如实禀告义州卫之事,恐怕沉忆辰弑君的恶名传播要提前几年,亦或者为了自保得做出弃车保帅之举,让苍火头这一批忠心耿耿的护卫,重蹈韩勇的覆辙。

甚至哪怕做到了这一步,依旧无法撇清关系,被百官弹劾朝廷问罪,以叛逆罪论处!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在郭登的心中把沉忆辰定义为了社稷之臣,今日愿意告知一切托付。

郭登的这句反问,让沉忆辰无言以对,经历的事情越多,身上的牵挂越多,让他如今愈发的谨慎起来,仿佛没有了当初那种一腔热血,愿扫天下不平之事的冲动。

沉默许久过后,沉忆辰长吁一口气,自己可能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但依旧有着一腔未凉的热血,明哲保身不是自己的本性,忠国公石亨确实到了不得不压制的地步,否则必成大患。

“定襄伯,本官回京后会尽力为之。”

“那本伯在这里,为了江山社稷,谢过沉阁老!”

说罢,郭登抱拳向着沉忆辰深深鞠了一躬。

见到这一幕,沉忆辰赶忙起身扶起,苦笑道:“何须言谢,守护这片大明江山的人有许多,包括定襄伯你也在内。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本官终究还有着内阁大臣的官衔,岂能绥靖坐视朝堂局势糜烂。”

“话是如此,可朝堂之上尸位素餐之辈,可谓比比皆是。”

说到这里,两人均是重重叹了一口气,千百年来官场就是如此。

用了十来天的时间,沉忆辰完成了与定襄伯郭登的交接,然后率领着数万大军班师回朝。

漠南蒙古其实距离京师直线距离并不远,最近的边城仅仅两百里路罢了,明朝之所以出现数次京师被围,原因就在于这近在迟尺的草原没有攻陷下来,国境线就在眼前天子只能被迫守国门。

不过这两百多里路,关外漫天大雪中沉忆辰率领着大军,足足走了十几天才抵达京师的安定门,终究还是没能赶上景泰二年的除夕夜,而是来到了景泰三年的正月。

此时的安定门外,礼部尚书胡濙率领着一众官员恭候,大明自永乐朝后,国境线一直在往内收缩。虽然仁宣两朝休养生息,开创了着名的仁宣之治盛世,但这某种意义上是在用土地换和平,南疆北境异族全部趁此时机做大。

想要让仁宣两朝太平盛世没有虚名,那么就得如同汉朝的文景之治一样,后面出现一个武皇帝开疆拓土,把休养生息得来的国力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疆土。

曾经的明英宗朱祁镇,想要复刻当年汉武大帝的奇迹,奈何志大才疏丧师辱国,差点没直接斩断大明的国运。如今沉忆辰吞并兀良哈三卫,实打实的做到了开疆拓土,把战线往着漠北方向推进了数百里。

今日得胜回朝,理应得到官员恭迎,彰显大明将士的赫赫战功!

“大宗伯,沉中堂率领着大明将士来了。”

礼部左侍郎,新任内阁大臣王一宁,站在胡濙的身后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听到这声提醒,已经快要年近八旬的礼部尚书胡濙,这才老态龙钟的抬起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到了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面面的旌旗。

同时很快厚厚的雪地中,涌现出一阵火红的浪潮,明军暗红色的甲胃披风颜色,与白雪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差,让人有着一股无比的冲击。

当然,最让胡濙百感交集的,还是最前面的帅旗上那一个大大的沉字。

时隔两年,沉忆辰他又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书签下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