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72 项庄舞剑 (二合一)

472 项庄舞剑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大明发生夺门之变这样的皇权斗争时刻,遥远的漠北蒙古同样出现了腥风血雨,瓦剌首领也先召开了蒙古诸部会盟,正式向全蒙古宣布自己继承大汗之位,否定了黄金家族传承数百年的法统。

虽然脱脱不花傀儡大汗出身,能力非常中庸还向大明俯首称臣,让许多蒙古部族给视为耻辱。但是成吉思汗曾经给蒙古人带来了无上荣光,其后人继承大汗法统已成为草原共识。

不管也先如何解释,自己并没有弑君以下犯上,脱脱不花是死在了胞弟阿噶巴尔济手中。可这种说词忽悠下三岁小孩可以,也先称汗意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怎么可能让蒙古诸部贵族信服?

摆明了你这老小子是大逆不道之辈,企图谋朝篡位才有了脱脱不花身死的经过,怎么有脸说出是为大汗复仇才起兵攻打鞑靼部的?

更为重要的是,明朝方面传来了诏书,宣布皇太子勐可即将要返回鞑靼部继承汗位。黄金家族血脉都还没有绝嗣,哪轮得到你担当什么大元天圣可汗,也配?

当然无论怎么心中不满,脖子也硬不过钢刀,也先当众斩杀了几个“出言不逊”的蒙古贵族后,剩下的各部族首领立马领悟了后世一句至理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

于是乎在强权的压迫之下,蒙古诸部贵族与也先共同祭拜长生天,宣布新一代的蒙古天圣可汗即位,同时也意味着从成吉思汗到元顺帝一系,正统大元乃至于蒙古君王的传承“旁落”。

哪怕也先依旧打着大元的名号,实则连北元的法统都已经丢失,广袤的草原上再无“大哉乾元”的传承,只剩下了蒙古可汗。

本来也先登上汗位,就是靠着兵马多、拳头硬这两点达成的,引发了大部分蒙古诸部贵族的不满。让他在土木堡一战中达成的声望崩塌,面临跟脱脱不花俯首称臣后,大汗威严扫地一样的局面。

理论上藏有隐患的可能下,按照也先之前的雄才大略,应该会很敏锐的察觉并且想办法消除。结果不知道是被汗位冲昏了头脑,还是被权势给膨胀了野心,他在称汗之后连出昏招。

早在攻打鞑靼部之前,也先就与阿剌知院达成了协议,称汗之后把太师之位授予对方,作为忠诚跟出生入死多年的奖赏。

可是瓦剌一部的崛起,早在也先父亲脱欢在位之时,靠的就是蒙古太师带来的权威跟尊荣。可能没有谁比也先更加清楚,这个位置的重要性跟潜力,哪怕阿剌知院一直忠心耿耿陪伴左右,他也不放心把太师之位拱手让人。

于是乎也先背弃了誓言,把本应该加封阿剌知院的太师头衔,加封了给自己的儿子,毕竟关键时刻还是自己血脉更为靠谱。

但偏偏太师也先犯了与景泰帝朱祁玉相同的大忌,那便是绕过长子博罗纳哈勒,先立次子阿失帖木儿为蒙古太师。

景泰帝朱祁玉打压老牌勋戚加上立幼的骚操作,如果不是历史改变碰到了沉忆辰,太上皇朱祁镇夺门之变说不定就成功了。如今尊为可汗的也先,身边可没有一个沉忆辰来帮助他改变历史。

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阿剌知院怀恨在心,长子博罗纳哈勒与其部族严重不满,再加上称汗导致蒙古诸部贵族不服,简直是把路给走绝了,陷入了“众叛亲离”的下场。

武力强盛之时,众人皆敢怒不敢言,看似平安无事。只要也先或者瓦剌内部出现什么动荡,整个稳固的局势瞬间就会分崩离析。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瓦剌强横无比,兵临明国京师城下后,没过几年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再到蒙古大军攻打京师的时候,已经到了百年之后的俺答汗。

原因就在于也先后期昏招频出,完全跟之前英明神武的形象判若两人,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当然,哪怕就是如此,蒙古大军依旧是悬在明国头顶上的一把利剑,每年对于九边的侵扰跟掠夺,导致军民伤亡无数。就犹如在巨龙的身躯上划开了一道无法愈合的口子,大明同样在对峙中时时刻刻的失血衰落下去,最终两位世敌被女真给覆灭。

也先完成了对于蒙古诸部梦寐以求的整合后,立马就把目光瞄向了宣大防线背后的腹地。要知道去年土木堡之战,导致宣大数百公里烽燧堡垒,几乎尽皆被摧毁,想要犯边可以说如入无人之境。

后来京师之围解除,十一月景泰帝朱祁玉下令,让广宁伯刘安负责修葺沿边各关隘,总算是堵上了一些关键地形的窟窿,让宣大防线恢复了预警的基本作用。

同时这道修葺关隘的命令,算是开启接近百年的明长城大规模兴筑历史,直至嘉靖年间才算是彻底成型,有了完整的九边概念。

另外某种意义上来说,明长城的大规模兴筑,意味着明朝整个战略方针由攻转守,再也无力对草原进行大规模的征讨。

现在修葺过的宣大防线依旧脆弱,也先就抓住这段时间调兵遣将进行犯边。一方面难度大减可以更为深入明国腹地,掠夺更多更珍贵的物资以及人口。

另外一方面也先心中同样清楚,自己废除黄金家族血脉登基为新汗,必然会遭至诸多的不满跟记恨。想要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就必须让蒙古诸部得到好处,意识跟着自己有肉吃。

肉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明国这群两脚羊身上榨取,趁着宣大防线还未修葺完毕,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几乎就是在夺门之变结束过后的数天时间里面,宁夏、山西、北直隶、辽东绵延千里的边境,处处烽火传来了鞑虏犯边的军情。

其中有虚有实,骑兵为主的蒙古兵马,占据着极大的机动优势,根本无法推测他们的主攻方向,明朝防守的边军极其被动。

这就是为什么,沉忆辰始终坚持主动出击北伐,因为大明漫长的边境线防守是防不过来的。哪怕修建延绵万里的长城,依旧是治标不治本,最多加快一点预警时间。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把战场的烽火燃烧到草原上,才能一劳永逸的保障大明腹地百姓休养生息,享受着大一统王朝带来的太平盛世!

景泰元年的五月,好像比往年要更加阴冷一些。夺门之变结束的这段时间里面,虽然景泰帝承诺不会追究问责任何一名官员士卒,但帝王的承诺听听就好,谁要是真信谁就离死不远了。

别说这种动动嘴的承诺,就算下发圣旨铁券,真要命的时候还不是废铁一块?

不过朱祁玉终究不是什么大肆清洗的残暴君王,对于参与夺门之变的官员大臣,仅仅是降职或者贬为庶民,并没有在京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哪怕太上皇朱祁镇一党的“顽固分子”,比如安远侯柳浦、宁阳侯陈懋等人,也只是夺爵判处短暂牢狱之灾,终究手下留情不像大明以往政变那样赶尽杀绝。

但满朝文武心中皆知,有一人的命运已经注定,就等着景泰帝朱祁玉的宣判。

黎明前京师的大道上,参加每月十五的望朔大朝马车络绎不绝,往往朝局大变就意味着后续会有大立,很多官员就想着趁此时机多在皇帝面前表现,说不定就能火速提拔一飞冲天。

成国公府的马车行驶在京师官道,相遇的官员马车见到后纷纷避让,曾经红极一时带来的权势地位,再度重现到了朱勇的身上。

只不过这一次马车中,坐着的不仅仅只有成国公朱勇一人,还有沉忆辰。

论起来沉忆辰已经有许久,没有跟成国公朱勇同乘一辆马车上朝。一方面是他跟朱勇之间,永远达不到寻常父子的那种亲密,另外一方面夺爵这大半年时间里面,身为庶民的朱勇也不需要上朝。

马车内的场景是一如既往的沉默,不过很快成国公朱勇捂着嘴角一阵咳嗽,打破了这份寂静。

“公爷,朝中局势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你更应该在府中好好修养,没必要参与早朝。”

沉忆辰忍不住劝戒了一句,与外界眼中成国公朱勇借助护驾之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同。他很清楚对方虽然表面上走出了病弱颓废的状态,展现出属于大明国公的强硬跟威严,实则身体情况远不如当初。

五月的凌晨依旧有着丝丝寒意,如今很多京师官员都找各种借口缺席早朝,以成国公朱勇的年纪跟身体,没必要如此坚持入宫上朝。

“无妨,本公还没到朽朽老矣到卧床不起的地步!”

成国公朱勇强忍住咳意,装作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身为戎马半生的老将,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给小瞧,这可能是朱勇始终维持的最后骄傲。

“这几日朝廷接连收到边关急报,鞑虏兵马各处犯边劫掠,导致军民伤亡惨重,百姓损失的财物不可估量。”

“仪儿率领着京营兵马,已经再度前往居庸关威慑兀良哈三卫,另外昌平侯杨洪也从京师返回宣府坐镇,防止鞑虏破关复现去年的京师之围。”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朝会陛下应该会正式命你前往辽东,征讨兀良哈三卫的同时,从侧翼牵扯鞑虏兵马,减轻宣大防线的压力。”

成国公朱勇之所以会跟沉忆辰乘坐一辆马车,就是为了商讨目前边疆局势,毕竟跟蒙古诸部打了几十年仗,满朝文武没有谁比他的经验更为丰富。

沉忆辰马上就要总督辽东,朱勇希望能用自己的经验帮扶一把,可能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为儿子做的事情,尽到身为父亲的责任。

“宣府有会昌伯杨洪前往坐镇,大同有定襄伯郭登坚守,也先想要破关几乎不可能。晚辈猜想他此次大规模犯边,是为了转移矛盾减轻登基为汗带来的内部压力,同时用掠夺的财物拉拢收买部分蒙古老牌贵族,获得他们的支持。”

沉忆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其实前中期的大明就算没有长城这样的防线,面对蒙古铁骑也没有多大劣势。阳和、鹞儿岭、土木堡数场惨败,问题不是出在战斗力上,而是内部指挥混乱缘故。

杨洪跟郭登不敢说什么绝世名将,但能力跟指挥绝对在中上水平,哪怕土木堡战败后最危急的时刻,也先率领的蒙古铁骑都没有攻下大同、宣府这两座重镇,现在就更不可能。

对于这点,沉忆辰有着绝对信心!

“那你有没有想到一点,也先犯边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成国公朱勇意味深长的问出一句话。

“还请公爷明示。”

“兀良哈三卫首领,本公跟他们打过数次交道,俱是反复无常之辈,希望能在大明跟蒙古之间左右逢源,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

“大明征讨兀良哈的消息,相信他们早已得知,以三卫的实力想要抵挡辽东军跟京营的两面合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要么就是远遁漠北,要么就是投降假装恭顺,等待日后的再度反叛。”

“如今大明下定决心要吞其土,收其民,以往归顺反叛那一套行不通。草原上瓦剌部做到了统一,同样没有了兀良哈三卫的容身之地,本公判断他们会请求也先出兵协助,反吞辽东都司!”

成国公朱勇说出了自己的猜想,辽东都司对于蒙古而言,何尝不是一把悬在他们头上的利剑?

每当大明京营北伐,辽东都司配合出兵西征,威胁到蒙古兵马的侧翼,如今更是阻碍了天圣汗也先,想要吞并女真三部降伏朝鲜的野心。

辽东都司不亡,女真跟朝鲜哪怕归顺,都有当二五仔反复横跳的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可以放弃奴儿干都司,却在明末财政崩溃要亡国的前提下,始终没有放弃辽东苦寒之地的原因。

谁占据辽东,谁就将获得绝对的战略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