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71 护驾之功 (二合一)

471 护驾之功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犒赏了几位主要护驾勤王的将领后,景泰帝朱祁玉把目光放在了沉忆辰身上。

毫无疑问这次二帝相争能成为最终胜利者,沉忆辰当居首功。可是不知道为何,朱祁玉心中总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惴惴不安,他担心自己的封赏最终会养虎为患。

但如果没有任何表示,无法给百官将士乃至于天下一个交代。朱祁玉在御下之道上与朱祁镇最大的不同,那便是他始终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一种对于“权臣”的平衡,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比如历史上他心中认定最大可能谋朝篡位的“权臣”便是于谦,却同样可以为了这位最为忌惮的“权臣”,以皇帝之尊亲去万岁山伐竹取沥,作为药引治疗于谦的痰疾。

还有在景泰朝后期于谦位极人臣,朝堂出现了许多诋毁跟弹劾的奏章,引发了朱祁玉的极其不信任。这种情况下于谦为了避嫌,主动上疏提出要把兵部大印,交给同为兵部尚书的继任者石璞。

换作任何一个皇帝恐怕都会应允,但景泰帝却依旧隐忍了内心的猜忌,坚持让于谦继续掌印,这份胸襟跟克制绝对能在帝王中排的上号。

历史上朱祁玉对待于谦的相处模式,提前应用到了沉忆辰身上,他在脑海中思索良久后才缓缓说道:“沉卿在此次宫变中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朕心甚慰。”

“安邦定国岂能澹薄忠良,特赐沉卿飞鱼服,另总督辽东兵马征讨兀良哈三卫。”

“待到凯旋而归之时,朕有重赏!”

沉忆辰终究还是太年轻,加上去年才钦点入阁参预机务,以及加了正三品的兵部侍郎衔。要是继续升官的话,就将步入正二品的六部主官行列,日后再立下汗马功劳,恐怕会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

景泰帝朱祁玉最终只能在荣誉上赏赐沉忆辰,同时为了避免不公,他还答应了征讨兀良哈三卫奏章中的内容,任命沉忆辰再度总督辽东。

如果能达成开疆扩土的功劳,压制住蒙古瓦剌部疯涨的野心,等待沉忆辰班师回朝就能更加名正言顺的封赏。此子并非池中之物,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终究有一天会抵达位极人臣的高度。

“臣,谢陛下赐服!”

木秀于林风必摧,沉忆辰明白诛王之举跟抛弃太上皇的举动,已经在景泰帝朱祁玉心中埋下了猜忌的种子。为了避免功高震主,以及让满朝文武眼红,荣誉上的封赏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况且飞鱼服也不是后世认为的那样,属于锦衣卫人人可穿的服装,事实上除了皇帝亲赐跟锦衣卫高层外,下层是没有资格身穿飞鱼服的。

并且有了飞鱼服后,再进一步的赐服,便是极其稀有的蟒袍!

“赵鸿杰何在?”

主要功臣封赏完毕后,景泰帝朱祁玉脸上流露出一丝落寞跟疲惫,如果可以的话他其实不愿意出现这种的场景。

“臣在。”

锦衣卫指挥佥事赵鸿杰,很快就从勤王兵马中现出身形,恭敬的站到了朱祁玉身侧。

“宫中事宜就交给你清理,另外查一下为何长安门跟东华门会轻易沦陷。”

说罢这句话后,朱祁玉还把目光看了一眼锦衣卫指挥使卢忠,眼神中充满了质疑。

要知道锦衣卫身为特务情况机构,特别在着重强调要紧盯着太上皇朱祁镇情况下,却依然被对方组织起来兵马政变,连皇城长安门跟紫禁城东华门这种要地,都能兵不血刃的失守,这本身就不是一桩正常事件。

要么就是指挥使卢忠废物至极,要么就是忠诚出了问题,无论哪种都代表着他不可用,所以朱祁玉才绕过了指挥使,直接下令赵鸿杰去调查。

“臣,遵命!”

赵鸿杰在沉忆辰的指点下,早就做好了取代卢忠上位的准备,皇帝这番任命下来就意味着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将很快完成易主。

“诸位卿家,退朝吧。”

朱祁玉回头朝着文武百官招呼一句,并且还用上“退朝”这种寻常说词,就是想要极力冲澹夺门之变带来的影响。他很清楚大明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只有让百官万民安心,才不会生出更多的动荡。

“臣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伴随着高呼万岁,景泰帝朱祁玉的身影消失在众人视野中,文武百官带着一种忐忑的心情朝着奉天门外走去,每个人的情绪远远没有外表展现出来的那么镇定。

沉忆辰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宫,他心中还有着一个疑惑未解,便是朱仪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另外自己上朝时候金吾卫给的“宫中有变”纸条,现在看来是有人指使的,那背后之人又是谁?

没有人希望成为蒙在鼓里的棋子,沉忆辰同样如此,他要弄清楚一切找回主动权,成为哪个执掌棋盘的棋手!

伴随着血色的残阳,京营士兵跟锦衣卫开始清理着紫禁城“战场”,望着身穿同样战袍,用着同样旗帜的袍泽尸首,很多将士脸上神情异常沉重,没有以往战场胜利的喜悦感。

赵鸿杰向部属下达完号令后,看见沉忆辰还站在奉天殿前的丹陛上,就知道他心中肯定有事,于是靠了过来问道:“向北,还在疑惑吗?”

“嗯。”

沉忆辰点了点头,然后反问道:“鸿杰,陛下对于宫变真的一无所知吗?”

“陛下当然知道,亦或者说从金刀桉开始,他就在刻意推动着太上皇起兵复辟。”

说出这句话后,赵鸿杰意味深长的补充道:“向北,可能你很多时候小看新君了,习惯性的统筹全局认为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偏偏世事无常才是定律。”

听到赵鸿杰这句话,沉忆辰沉默不语,其实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对于夺门之变,做的事情类似未雨绸缪。相反景泰帝朱祁玉,是在刻意推动着局势,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

“武清候其实早就做出了选择对吗?”

“是,武清候从始至终就没有摇摆过,早在太上皇派出郭敬拉拢之时,陛下在背后就知晓了一切。”

这么早?

沉忆辰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本以为石亨做出效忠抉择,是在呈交御用金刀的时刻,结果居然提前了这么多。看来随着历史方向的改变,已经不能用着刻板印象看待石亨,他同样不是历史上的那个石亨了。

“今日早场我入宫时候,收到了一张金吾卫给的纸条,上面写了宫中有变四字,又是谁安排的?”

“大公子朱仪。”

赵鸿杰解答了沉忆辰的一个疑惑,只是随着而来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不解。

“既然朱仪领兵前往居庸关,是陛下布好的局等待着太上皇上钩,那么过程为何还会如此险象环生,差点满盘皆输?”

沉忆辰不相信景泰帝朱祁玉的计划中,会把自己置于如此危急的境地。但凡今日出现丁点的失误,太上皇朱祁镇早就率领腾骧四卫攻入奉天殿,那时候就算京营护驾勤王兵马赶到,也为时晚矣。

有功夫提醒自己,还不如早早把兵马埋伏在宫中,等待朱祁镇起兵时给一网打尽,回想一下感觉完全不符合逻辑。

“陛下是布好了局等待太上皇,只不过他严重低估了太后跟御马监掌印联手的影响力,腾骧四卫会彻底倒戈效忠上皇。从而引发了连锁反应,皇城的长安门跟紫禁城东华门,被叛军给兵不血刃的拿下,没有起到计划中的拖延预期。”

“理论上一切按照计划行事,长安门跟东华门任意一道,抵挡没有攻城器械的叛军几个时辰没问题,京营护驾勤王的兵马完全能及时赶到。”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

弄明白了一切,沉忆辰脸上浮现出一抹嘲弄笑容,确实自己严重小看了景泰帝朱祁玉,认为他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权谋手段上面必然有很大短板。

按照他的谋划布局来看,哪怕没有自己紧急调福建卫跟山东卫入宫护驾勤王,依旧会有着石亨的五军营、杨洪的三千营、以及朱仪统帅的部分边军。

“鸿杰,你也早早知道这一切了吗?”

上朝的路上沉忆辰见过赵鸿杰,对方没有说出太上皇有任何异动,这才导致他收到金吾卫那张“宫中有变”的纸条,充满了怀疑跟警惕,犹豫许久才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调兵。

沉忆辰一直把赵鸿杰看作手足兄弟,他不愿意相信对方会在此事上瞒着自己。

这句问题一出,赵鸿杰瞬间就明白沉忆辰想说什么,他摇了摇头道:“向北,陛下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那时候我正在奉皇命调查卢忠,正好遇到了返回京师的大公子得知一切。”

“如果说有谁从始至终参与了陛下的谋划,恐怕只有大公子朱仪了。”

朱仪……

听到他的名字,沉忆辰仿佛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这个世界自己凭借着上帝视角的优势,很多方面占尽先机,唯独面对朱仪没占到丝毫上风,相反还被对方给借“势”。

换源app】

当初以身作饵复仇成国公夫人林氏,现在二帝相争又与皇帝布局谋划,始终在暗处借助沉忆辰推动的大势走向,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一刻沉忆辰才终于明白,为何自己以前面对大公子朱仪的时候,会保持着一种深深的戒备跟忌惮,哪怕对方不断释放善意表明家族共荣辱。

原因就在于如果哪一天自己跟朱仪的家族利益,并不处于一致的时候,面对这样堪称恐怖级别的对手,难道不可怕吗?

唯一值得沉忆辰庆幸的,那便是他同样一步步变得更为强大,不可能成为别人随意操纵的棋子。

弄清楚了背后缘由,沉忆辰没有在这件事上继续问下去,换了一个话题道:“鸿杰,你奉皇命调查卢忠,又是怎么一回事?”

“太上皇意图复辟的暴露,是武清候石亨主动把御用金刀呈交给了陛下,并不是卢忠调查出来的结果。当时南宫锦衣卫一直在监视着太上皇跟阮浪,不可能不知道御用金刀的存在,定然是卢忠隐瞒下来了,生出两头下注的心思。”

“向北,我始终记得你曾说过的一句话,叫做忠诚的不绝对,那就是绝对的不忠诚。

“卢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坐到头了。”

赵鸿杰无比冷漠的说出这句话,然后把目光望向了正魂不守舍朝着宫外走去的卢忠背影上,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的命运已经提前宣判。

就如同赵鸿杰说的那样,退朝回到御书房的景泰帝朱祁玉,第一时间便是让下令让内阁拟旨,以失职之罪革除卢忠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赵鸿杰连升两级跳过了指挥同知的位置,接替卢忠成为新一任锦衣卫指挥使。

特务情报机构的首领,能力可以不足,却必须要有绝对的忠诚。赵鸿杰在夺门之变的表现,赢得了景泰帝朱祁玉的信任,把他视为自己人跟心腹。

不过相比较替换卢忠这件小事,真正让景泰帝朱祁玉感到无比头疼的,是该如何处置孙太后跟皇兄朱祁镇。

孙太后倒还好说,无非就是囚禁在慈宁宫安心颐养天年,没有诸如安远侯柳浦这样的外戚军权支撑,后宫女流之辈在前朝起不了什么风浪。

至于皇兄朱祁镇的命运,其实无论有没有夺门之变的发生,景泰帝朱祁玉在心中都已经下定决心,必须永除后患!

可让太上皇朱祁镇怎么死,又由谁来动手,是一个困扰朱祁玉许久的难题,稍有不慎轻则背负骂名,重则时局震荡。夺门之变的胜利,相当于铲除了效忠太上皇朱祁镇的力量,时局震荡这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那么只剩下前一点难题,由谁来动手背负弑君的骂名?

曾经景泰帝朱祁玉犹豫万分,不知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如今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