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68 大厦将倾 (二合一)

468 大厦将倾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诸位弟兄听令,随本将退守奉天殿!”

面对沉忆辰一百八十度转弯,韩良安瞬间就明白了对方的意图。确实按照这种局势继续在左翼门抵挡下去,不等外面的腾骧四卫攻进来,己方将士们在太后权威下,怕是纷纷举手投降。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不管怎么说景泰帝朱祁玉终究还是大明天子,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不容置疑。

哪怕依旧处于劣势,总比现在不战而降强!

听到沉忆辰跟直属上官的号令,侍卫上直军纷纷朝着奉天大殿的方向退去,意味着紫禁城最后一道防线失守。

要知道奉天大殿跟左翼门的直线距离不到一千米,殿外长廊上朝会的官员,已经能目视战场情形的变化。当看到一众守门禁卫如同潮水一般涌过来,他们立马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兵败如山倒……

一股恐慌情绪瞬间蔓延开来,站在殿外的低品阶京官,开始无视监察御史的督管,蜂拥朝着殿内方向涌去。以免外面两军交战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况发生。

见到这种局面,右都御史杨善的脸上,闪现过一抹压制不住的喜色。自己冒着风险下注太上皇这步棋没走错,宫变的速度跟果断,有些超乎了杨善对于朱祁镇能力胆识的认知。

看来人只有被逼到了绝境,才会爆发出潜力。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再顺势推舟一般,彻底瓦解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对当今皇帝的效忠。只见杨善在众人一片慌乱之中,跨步站在中庭朝着龙椅上的朱祁玉禀告道:“陛下,沉中堂率领的侍卫上直军一片溃败,刀剑无眼还请早做决断!”

“早做决断”四字背后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如同当初蒙古大军即将要兵临城下,劝戒景泰帝朱祁玉弃守京师隐喻一模一样。

那就是皇帝你赶紧跑路吧!

问题是当初蒙古大军兵临京师城下,朱祁玉哪怕就是弃守京师放弃北方半壁江山,他依旧还能依托两京之一的南京顺天府苟延残喘。

如果励精图治缓过这口气来,配合靖远伯王骥的南征军,以及北方各布政司的卫所军,未必没有机会北伐光复河山。

现在的朱祁玉要是跑了,他没有了皇帝身份作为倚仗,绝对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性,连当初下落不明的建文帝都不如,只会在史书上面贴上妄图篡位的乱臣贼子的标签!

右都御史杨善的意思,不仅仅是朱祁玉懂,奉天殿内这群坐镇中枢几十年的老狐狸,谁还听不出背后的那套潜台词?

不管宫外还有多少效忠于朱祁玉的兵马,只要宫中禁军战场分出了胜负,谁坐上了奉天殿的这把龙椅,谁就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景泰帝就目前形式来看大势已去,是时候该“投靠旧主”,顺应天命了。

同时要能说动景泰帝朱祁玉主动跑路或者投降,或多或少还能在宫变中沾点功劳,日后太上皇登基犒劳有功之臣分点汤喝喝。

于是乎吏部侍郎赵新当即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禀告道:“陛下乃万金之体,容不得分毫闪失,还请暂且退朝避开兵锋!”

“臣附议少冢宰之言!”

户部侍郎赵伦同时表明了态度,他们这群六部副官跟主官处境不同,正好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没有特殊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想要更进一步只能靠获取通天功劳,复辟之功无疑就包含其中。

几位六部级别大臣出来劝说,让景泰帝朱祁玉内心简直是又惊又怒,他毕竟登基继位还不到一年,哪怕在执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成长,依旧做不到那种运筹帷幄的沉稳跟自信。

换源app】

此等情形下朱祁玉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能把目光看向诸如于谦、陈循这样的阁部大臣。毕竟他们才是大明官场的核心重臣,一言一行代表着整个朝廷的风向跟立场。

只是面对朱祁玉“求助”的目光,阁部大臣个个脸色严峻,没有谁首先站出来表态。原因就在这群人几乎全部是宣宗、正统两朝提拔,于情于理朱瞻基、朱祁镇两父子对他们而言有着君臣大义。

家国危难之际,他们不愿让帝系脱离宣宗一脉,于是乎孙太后最初召唤的襄王朱瞻墡被否决,兵临城下又不可能让年仅两岁朱见深主事,这才退而求其次共同推选了郕王朱祁玉。

禅位诏书颁布之后,加之谁也不知道朱祁镇还能不能从瓦剌活着回来,这才让皇太后跟群臣彻底抛弃了明英宗,把目标放在了皇太子朱见深身上。

只要帝系法统能重回朱祁镇一脉,朱祁镇安心当个太上皇享受天伦之乐,也不是不可以。

结果现在太上皇朱祁镇率兵马上就要打进来了,加之朱祁玉借助朝臣拜见封锁南宫,以及最近沸沸扬扬的金刀桉,准备进一步朝太上皇下手,这就让本已经不满跟同情的群臣,心中生出了念想。

新君才登基一年,就一步步的压迫封锁太上皇,按照这个架势下去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又岂能坐稳,最终帝系还能回到朱祁镇一脉吗?

要知道朱祁玉即位达成的政治妥协跟先决条件,是确保皇太子朱见深未来继承大统,如果先决条件没有办法继续遵守,后面的一系列拥戴跟效忠,就成为空中楼阁。

哪怕于谦这样忠于社稷的大臣,此刻都开始犹豫到底是继续拥护新君朱祁玉,还是避免一场更大的兵灾,让皇权平稳过渡到太上皇朱祁镇身上。

毕竟满朝文武没有沉忆辰那样的上帝视角,不可能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即位之后的所作所为,将掀起一场堪称腥风血雨的政治清算跟迫害,包括于谦在内的众多挽狂澜于既倒的忠良功臣大肆清洗。

外在更是为瓦剌也先立祠,带着一种对蒙古的莫名好感,轻信喀喇沁部首领孛来,直接丢失了中原王朝对于西域最重要的一条通道河西走廊。

战略要地的丢失,从此大明再也无法重现汉唐荣光,成为了大一统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另外对于女真三部堪称胡闹的羁縻政策,再度导致建州女真部一家独大,埋下了明末亡国的隐患。

这些历史文武群臣们不知道,他们的记忆中太上皇朱祁镇,依旧是那个意气风发,充斥着锐意进取精神的少年英主。丝毫没意识到土木堡之变跟北狩生涯期间朱祁镇种种举动,早就变成了一个贪生怕死、心理扭曲的小人!

朱祁镇复辟的目标,不是为了重振大明荣光,洗刷土木堡之变的耻辱。他只想要复仇这些“背叛”过自己的臣子,肆意报复那些从道不从君的社稷英雄。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长廊上甚至出现了侍卫上直军的身影,现在景泰帝朱祁玉就算想走,恐怕也难以逃出生天。

见到大局已定,奉天殿内的会昌伯孙忠,懒得继续再装下去,出列开口道:“还望陛下为了天下社稷着想,早做决断!”

这句话的意思已经不是劝朱祁玉跑路,相当于直白告诉对方,局势无力回天早早投降为好。至少废帝之后还有着郕王的名号,说不定太上皇顾忌名声跟看在手足的份上,还能苟且一条性命活下去。

顽抗到底,恐怕会死于乱兵之中。

会昌伯孙忠的表态,不仅仅是代表着外戚,还代表着朝堂中老牌勋戚。

文官集团很多人毕竟吃到了拥戴的红利,加之官员群体是不断变动的,靠着科举制度能选拔出自己班底跟心腹。勋戚集团与国同休,只要活着就不存在什么退休告仕的可能性,朱祁玉只能不断打压才能腾出空间,来扶植忠于自己的新贵上位。

比如一步封侯的武清候石亨,以及昌平侯杨洪等人。

勋戚的不满跟怨恨相比较文官集团更大,会昌伯孙忠表态后很快就有数名勋戚跟进,颇有一种大厦将倾的覆灭感。

有了勋戚开路,这下会昌伯一脉的党羽,工部尚书陈恭就没必要藏着掖着,同样拱手奏禀道:“陛下,腾骧四卫即刻就要杀到,还请从偏殿速速撤离!”

工部尚书陈恭终究没有勋戚的底气,说话还是要委婉一些,不过他的进言意味着文官集团阁部级别高官,已经把效忠的对象转换为了太上皇朱祁镇,景泰帝朱祁玉在满朝文武中,彰显出一副“众叛亲离”的场景。

面对这种场景,景泰帝朱祁玉呆呆的坐在龙椅上,已经不知道自己还能信任何人,下意识的把目光放在了身旁的内官监掌印成敬身上。

看着朱祁玉这么一副失神落魄的模样,成敬眼神之中饱含着泪光,谁能想到登基为帝最终变成了一场无妄之灾?

“陛下,无论怎样,奴婢将誓死跟随!”

不管成敬曾经有过怎样的功名,这几十年下来他终究只是一个宦官而已,前朝大事特别是这种涉及到皇权斗争,他有心无力能做的事情不多,唯有以命相报这么多年景泰帝朱祁玉对自己的照顾。

听着成敬的话语,景泰帝朱祁玉的嘴角突然出现了一缕苦笑,就这么一瞬间他突然有些理解了皇兄当初在土木堡的处境,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恐怕也只有王振陪伴在他身旁了吧。

同样站在御座下见到这一幕场景的于谦,他终于按捺住了内心的理性抉择,哪怕顺利过渡帝位是对天下万民最好的方式,可人终究不是冷血无情的动物。

朱祁玉国难当头登上帝位,身为救时之君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不应该沦落到如此场景。于谦不想把皇权斗争给扩大化,致使如同靖难那样九州大地处处烽火,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如同成敬那样,最后时刻守在景泰帝朱祁玉身旁从容赴死。

于是乎在殿内群臣一片意外目光中,于谦站了出来拱手道:“臣将陪伴陛下坚守奉天殿!”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明眼人都知道景泰帝朱祁玉这个皇帝到头,此时还选择效忠就等同于找死。更别说兵部尚书于谦本就是最初拥戴郕王的重臣,太上皇复辟后大概率会选择清算,还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于少保,朕……”

景泰帝朱祁玉指向于谦,嘴中想要说点什么,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虽然他给了于谦很大权力,包括提督天下兵马这种重权,但给的越多心中猜忌就越大。加上于谦忠社稷的本心,注定不会跟君王有过多的阿谀奉承,双方实际上关系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中。

结果没有想到,这种危难时刻于谦依旧坚定的选择效忠于自己。

“于少保,乱兵将至,你难道不顾陛下安危吗?”

成山候王通当即站了出来,向于谦怒斥了一句,实则是色厉内荏。

要知道于谦是京师守卫战的统帅,救时之臣的身份让他在军中跟民间威望极高,兵部尚书加提督天下兵马的职权,名义上对于各路兵马都有着管辖权。

腾骧四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叛军,他们中大多数将士事先甚至不知道太上皇朱祁玉要复辟,完全被皇家权威跟重赏一步步裹挟打到了这里。

朱祁玉要坚持不走或者不降,皇帝身份再加上于谦的威望,不说腾骧四卫会出现什么解甲倒戈的场景,至少会极大的影响军心。

成山候王通当然不可能明言说出自己心中本意,只能借助皇帝安危这种道德制高点向于谦施压,希望对方能绥靖妥协。

但就在他这句话音落下,还没等于谦回答的时候,一道浑厚的声音从殿门方向传来:“妄言陛下离宫者,立斩!”

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沉忆辰手提三尺之剑,绯红的三品文官袍上沾满了暗红色的血污,正带着满满的杀意一步步的走向殿内,目光所及之处无人敢与之对视!

这份气势跟威仪,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三元及第的文官,更像黄沙百战的将军归来。

京师守卫战于谦当了救时之臣,现在该轮到沉忆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