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63 宫中有变 (二合一)

463 宫中有变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朕……”

面对宁阳侯陈懋的询问,朱祁镇张了张嘴巴吐出一个朕字,后面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囚禁在南宫之中,他根本无法跟武清候石亨有任何直接接触,带着御用金刀前往武清候府的阮浪,已经被锦衣卫逮捕入了诏狱,现在就连生死都未知。

朱祁镇对石亨的判断,全部是基于当初的皇恩浩荡,可问题是要论皇恩的话,满朝文武谁又能比得上靖远伯王骥跟内阁大臣沉忆辰?

一个开了明朝文官封爵的先例,另外一个钦点三元及第、六元魁首,同样开创了大明历史。偏偏这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背叛,相比较之下石亨还没受到那么多恩隆。

看到太上皇朱祁镇给不出回答,宁阳侯陈懋只能继续说道:“上皇,阮浪被锦衣卫逮捕入狱,武清候却风平浪静没有受到丝毫的牵连影响,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当今圣上不敢轻举妄动,担心把武清候给直接逼反,另外一种可能便是石亨背叛了上皇。从目前的结果上来看,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

宁阳侯陈懋此话一出,在场数位勋戚大臣脸色非常难看,毕竟拥护太上皇朱祁镇复辟,是为了博取更大的权势地位,而不是等着谋叛罪满门抄斩。

武清候石亨要是选择站队当今皇帝那边,复辟的成功率将大为降低,单单看着一个安远侯柳浦掌控的神机营,怎么抵挡昌平侯杨洪的三千营以及武清候石亨的五军营。

宫中兵马局势目前来看有着局势,可郭敬这种太监身份真靠得住吗?

“宁阳侯,你是说石亨统帅的五军营,将要与朕为敌?”

朱祁镇并非没想到石亨背叛的可能,只是人总习惯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只要真相没有彻底揭露,始终抱有着对方效忠的希望。

结果宁阳侯陈懋的话语,相当于揭穿了皇帝的新衣,告诉明英宗朱祁镇实则朝廷大势并不在他的身上,更没有任何兵力上的优势。

这种结果对于秉性心高气傲的朱祁镇来说,当然很难接受。

“臣不敢妄言,不过武清候如果全面投靠上皇的话,逮捕阮浪后就不会那么低调行事,恐怕早就大张旗鼓的封锁南宫。”

“臣大胆猜测,武清候石亨正在观望,谁赢他就效忠于谁!”

宁阳侯陈懋说的非常露骨,同时完美诠释了石亨内心想法,他从来都不是什么忠心赤胆的臣子,历史上的行径属于一个十足的投机者跟野心家,背叛为他封候拜将的景泰帝朱祁玉毫不手软,后更是把恩人于谦置于死地。

现在朝中局势并不明朗,朱祁玉对上朱祁镇加皇太后,实则一个五五开的局面,哪方都有笑到最后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下注是输红了眼的赌徒行为,相反武清候石亨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完全可以在最后阶段去锦上添花即可,不需要去面临任何失败的风险。

还是那句老话,石亨只效忠于胜利者!

“武清候只要不参与进来,其实是我们占据着优势,他作壁上观足矣。”

安远侯柳浦表情严肃的说了一句,双方整体实力是五五开,宫外当今皇帝掌控兵马强点,可宫内御马监掌控的腾骧四卫优势更为明显。

到时候只要拿下郕王朱祁玉,那么宫外士兵就是望风而降,转头效忠于复辟的太上皇。甚至设想最坏的结果,就算武清候石亨全面投靠当今圣上,他们一时半会也很难攻下紫禁城,这些时间足矣在宫中分出胜负!

“会昌伯说的没错,石亨背叛与否,取决于我们的速度。”

右都督张軏同样表达意见,南宫内这几位勋戚大臣,俱是南征北战的老将,眼光谋略非常精准老辣,很快就能看清楚全盘走向。

“既然石亨不足为惧,那陈爱卿你认为该何时动手?”

明英宗朱祁镇的神情由之前的凝重,变成了一种激昂亢奋。

从被俘北狩到南宫囚禁,算起来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他深深体会到由高高在上的君王跌落到谷底,是一种多么屈辱跟卑微的经历,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重登巅峰。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朱祁镇感觉自己一刻都等不了!

“当今圣上前几日连发了几道调兵圣旨,除了靖远伯率领南征军离京征讨麓川外,还有就是谕令成国公嫡长子朱仪,率领部分十营团兵马讨伐兀良哈三卫。”

“这次征讨兀良哈三卫兵马,大多抽调于昌平侯杨洪的三千营,以鞑官骑兵为主。昨日朱仪已经率领着前锋军前往居庸关,后续主力也将在这两日内离开京师。”

“臣认为三日后起兵政变,乃最好时机!”

宁阳侯陈懋的话语,简直让明英宗朱祁镇喜出望外,他万万没想到在二帝相争的关键时期,郕王不单单发动麓川战争,还妄图讨伐兀良哈三卫。

要知道当初土木堡之败,某种意义上也与正统十三年同时南征北战有关系,郕王朱祁玉简直就把同样的错误再犯一遍!

“天助朕也!那就是依陈爱卿所言,把起兵时间放在三日之后。”

“上皇圣明。”

南宫大殿内宁阳侯陈懋等人拱手恭维了一句,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确实有种天命在朱祁镇的感觉。

景泰元年四月二十九,文武百官齐聚在承天门外,等待着早朝的来临。

这本事是场普普通通的日朝,往常这种早朝京师官员能来一半就不错了,剩下的会找各种借口请假偷懒,哪怕皇帝自己都会时不时宣布取消。

但这一次京师的文武百官,可能是听闻阁部大臣全员到场议事,亦或者是感受到皇权斗争,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纷纷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准时参与朝会,反倒让场面显得有那么些许非比寻常。

沉忆辰此刻神情有些凝重的坐在专供内阁大臣等候休息的廊房中,他在上朝的路上接到杨鸿杰传来的消息,太监阮浪死在了诏狱之中,至死都没有背叛出卖太上皇朱祁镇,没有留下一份指认的供词。

当然对于锦衣卫来说伪造一份供词压根不算难事,阮浪死了拿着尸体的手画押更是轻而易举,但京师中枢这群老油条也不是什么吃素的,你这么简单粗暴的操作,很容易引发科道言官的反弹。

那群言官可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在乎自己能喷的爽,以及维护心中的儒理大义。

没有阮浪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去揭发指证太上皇朱祁镇意图复辟,那么就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众口,更无法依律定罪。

名不正则言不顺,沉忆辰同样万万没想到,朱祁镇恩惠过这么多官员大臣,死心塌地效忠的却是一个从安南俘虏回来的蛮夷太监。

可能是看出来沉忆辰神色有些异常,商辂坐到了旁边轻声问道:“向北,你是在为开海禁之事担忧吗?”

开海禁一事金廉在思索几日后,就给了沉忆辰肯定的答复。毕竟南征北战两条战线即将要打响,财政危机随时可能到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为户部尚书的金廉没得选择。

另外身为行动派,金廉答应的同时就与沉忆辰去游说阁部大臣,间接把开海禁一事在京师官场传的沸沸扬扬。有认同的,有反对的,还有认为违背祖宗之法破口大骂的。

不过朝廷决策是否通过,看的从来都不是哪一方声音大,否则清贵言官群体绝对是无敌的,朝中没谁能喷的过他们。而是要看谁拉拢的利益团体更多,当这一项决策代表着最为广泛的利益,哪怕皇帝都无法阻止。

通过沉忆辰跟金廉的努力,开海禁已经在内阁跟六部达成了共识,不出意外朝会上奏之后,皇帝同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沉忆辰担忧的不是此事,可他却无法跟商辂说出事情,只能脸上带着澹澹笑意摇了摇头,让对方不用过多担心。

换源app】

“那是关于克扣宗室俸禄吗?”

商辂又追问了一句,沉忆辰极少流露出这种凝重神情,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大事。

“我没事,弘载兄你就别担心了。”

克扣宗室俸禄,只是沉忆辰制造焦虑感给朝廷跟皇帝施压的工具,就目前阶段而言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另外皇权斗争天然注定你死我活的特性,沉忆辰不想把商辂给牵扯进来,只有尽量故作轻松把话题给扯开。

不过以商辂的聪明才智,这种表现怎么可能瞒得过他,很快便猜测到问题所在,开口道:“向北,是跟太上皇之事有关吗?”

话说到这一步,沉忆辰没有再继续否定,动作极其轻微的点了点头。

“向北,我不知道你背后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一定会站在你的身边。”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难觅一知音。不仅仅是沉忆辰把商辂视为志同道合之辈,对方同样如此。

商辂相信二帝相争无论沉忆辰支持何方,绝对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以及荣华富贵,他会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上,效忠那个能振兴大明的君王。

从道不从君,便是商辂从沉忆辰身上学到的理念。

“我知道。”

沉忆辰笑着拍了拍商辂的臂膀,就在此时从城楼上传来了悠扬的钟声,意味着承天门大开早朝开始。

“弘载,走吧。”

“嗯。”

说罢,两人就起身从廊房中离去,按照文武大臣的队列从承天门进入。

入宫过程依旧是那一成不变的程序,不过这一次空气中却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氛,当沉忆辰拿出牙牌按照惯例给宫门的金吾卫检查时,却发现对方的神色非常奇怪,使了使眼神仿佛想要说一些什么。

但是碍于在场的文武官员以及身份差距,最终只是如同寻常那样把牙牌交还了回去,可就在沉忆辰入手的瞬间,他立马就感觉到手感有些不同,眼角余光发现背后贴着一张纸条。

什么意思?

沉忆辰此刻有些茫然,他脑海中仔细思索着刚才金吾卫的相貌,试图回想起自己是否与对方有过交集,却发现完全没有丝毫记忆。

这种情况下沉忆辰没办法去询问,只能不动声色的继续迈步朝着奉天殿方向前行。待到官员上朝队伍松散了一些后,他才翻过手中牙牌的背面,看到了纸条上写了什么。

“宫中有变。”

简单的四个大字,却蕴含着无数的可能,这个有变到底指的是哪方面,难道是说跟太上皇朱祁镇有关?

沉忆辰在脑海中疯狂的思索猜测着,紫禁城内要发生大变,几乎只有明英宗朱祁镇发动政变这一种可能。但问题是上朝路上才见过赵鸿杰,对方并没有说出太上皇有什么异动,要知道南宫可是有锦衣卫全程监控。

锦衣卫都不知道的事情,一个看守宫门的金吾卫又能知道什么?

脚步一步步前行,沉忆辰却感到越来越沉重,一股陡然生出的危机感把他给紧紧包围。京卫指挥使韩良安虽然已经被大公子朱仪拉拢,但沉忆辰跟对方没有任何交情,关键时刻能不能顶上大用也没底。

京师之中沉忆辰并非找不到可用的兵马,南征军已经离京平叛,可去年各布政司的勤王军,依旧还收编在十营团内,暂时没有拟定出分批撤离的计划,其中就包括山东跟福建两地的卫所军。

并且除了这些嫡系心腹,沉忆辰依靠着兵部侍郎的身份,还能凭借一纸调令,轻松号召原京营亲征军的将士。毕竟是他把这些土木堡的“败军之将”,活着从塞外给带回了京师,算是给了第二条性命。

只不过调兵容易,找个合理借口调往紫禁城就不容易了,当初无召领兵赴京要不是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差点被谋逆犯上的罪名论斩。

现在沉忆辰不仅仅无法确定纸条的真伪,甚至就连金吾卫是敌是友的身份都不敢确认。如果无召调兵赶往紫禁城,妥妥的乱臣贼子行径,要是没有宫变发生性命能不能保住不知道,仕途绝对是走到头了。

沉忆辰没想到一个普通的早朝,再度坐上了赌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