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58 撬动文官 (二合一)

458 撬动文官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大司徒所言甚是,确实几十万两宗室俸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追缴官绅大户的挂靠田税同样阻碍颇多。既然节流这条路走不通,那么只能开源。”

沉忆辰说这段话时候,嘴角挂着一抹澹澹的笑容,户部尚书金廉已经很明显进入到了自己节奏。

“如何开源?”

金廉满脸疑惑,开源常规就是收税,可问题是现在大明税收已经压的百姓喘不过气来,再想办法征派苛税恐会生出民变,到时候镇压军费支出更多。

“开海禁,建海关,收商税!”

开海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震惊之余的金廉感觉自己完全跟不上沉忆辰的思维,明明是探讨军费问题,怎么又变成开海禁了?

禁海之策乃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宗之法,解除难度可能不下于拖欠宗室俸禄,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很难获得回应跟赞同。

“没错,开海禁。”

沉忆辰点了点头,然后把当初与朱祁玉说过的那番话,又与金廉说了一遍。

大明海禁实则到了正统朝时期,就已经无法限制沿海大户的走私,以至于才有了后来的隆庆开关。

现在提前开放,一能缓解漕运压力,降低运输成本,二能增设海关,从走私贸易中收取大量的商税,三能用瓷器丝绸等等高价值商品,获取东南亚地区廉价的米粮。

如果降低点道德感,或者放弃儒家的礼义廉耻,甚至可以如同大航海时代的西方国家那样,建立起一套血腥的殖民体系。

上次在文华殿重谈下西洋之事,沉忆辰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朱祁玉的心动。可是他资历根基尚浅,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不敢做出违背祖宗之法以及群臣意愿的事情。

财政危机,就能帮景泰帝朱祁玉下定这个决心。

单纯皇帝有意,目前看来还是不够的,需要朝中文官集团的转向。这点以沉忆辰目前的身份跟关系,很难与礼部尚书胡濙以及吏部天官王直,这样的文官领袖达成政治妥协。

户部尚书金廉,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只要他能够意识到开放海禁的好处,刑部尚书俞士悦本就是他的前下属,相当于六部中有两部同意。礼部尚书胡濙那边,沉忆辰可以通过大公子朱仪的翁婿关系游说,兵部尚书于谦定然会以家国为重,摆明利弊后问题不大,这样就仅剩下吏部天官王直跟工部尚书陈恭。

王直此人当初被王振收拾敲打过后,就已经没有了位极人臣的野心,别说是与礼部尚书胡濙争锋,就连兵部尚书于谦这个后辈,他都甘心屈居其下。

他绝对不会轻易表明自己态度,无论赞同还是反对。不过只要开放海禁的声音占据上风,那么王直就会随大流改变自己的立场,墙头草是最容易搞定的人物。

至于工部尚书陈恭,沉忆辰就完全没有放在眼中,六部中工部排名最末,何时轮到他来说话了?

听完沉忆辰关于开放海禁的种种利弊分析,户部尚书金廉此刻陷入了沉思,信息量太大他一时间根本就无法消化,更意识不到世界的未来走向就在于海洋。

要知道历史上大明隆庆开关之后,不到百年的时间里面单单官方记录,就有着高达三亿多两白银从海外流入大明,占据当时整个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巨额的白银流入,直接让明朝税收从实物,逐渐完成了银本位的货币改革。如此巨大的财富,同时还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变相续了明朝一波命。

开海禁是沉忆辰必须要尽快达成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白银,去完成后续的金融改革。否则就明朝目前这种税收还在征收实物的水平,财政就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烂账,哪来的国力去完成对蒙古的征服,迎接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事关重大,本官需要慎重考量,暂且无法给沉中堂一个确定答复。”

思索良久后,户部尚书金廉最终还是没有立刻做出抉择,到了阁部大臣的高位,任何一项决策的影响都事关家国社稷,更何况改变祖宗之法去开海禁。

“大司徒老成谋国,自当如此。”

“不过南征军出征在即,辽东战事再起,不想继续从贫苦百姓身上搜刮,就得早日开放海禁设立钞关收商税。西洋各地快船往返也得半年有余,还需要之大司徒早做定夺。”

换源app】

沉忆辰明白金廉的难处,但他依旧催促了一句。目前自己弄来的这批米粮银钱在没有额外支出的情况下,大概支撑半年战事没有多大问题。

半年之后夏收、秋收什么的上来,朝廷勒紧点裤腰带,打个一年其实也震荡不了朝局。

可问题是沉忆辰想要的不是打一场焦灼的烂仗,他需要南征军跟九边官兵士气如虹,用着精良的装备跟充足的粮饷,去完成对兀良哈三卫跟麓川的征服,对女真三卫的镇压,对瓦剌等蒙古诸部的战略优势!

指挥叫花子打仗从来不是沉忆辰的风格,关键时刻为了激励士气跟奖励将士,双饷实发也是一种战时手段,需要的银钱米粮大概率会超过原本预算。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沉忆辰提名让萧彝去参赞军务,就是为了确保军饷能更充实的发放到每一个将士手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出户部少一成,路途运输少两成,军营各级军官再拿走几成,真正到底层士卒那里就剩下点皮毛。

“本官会尽快给出回答,沉中堂如无其他要事,那我就先告辞了。”

“大司徒慢走。”

沉忆辰知道金廉是个实干官员,于是没有过多客套挽留,起身把他送出了值房。

伴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万众瞩目的己己科殿在一片夕阳中落下了帷幕。沉忆辰此时结束了一天的办公,从文渊阁出来准备走东华门出宫回府,恰好远远看见结束殿试的新科贡士们,踏着落日往奉天门离去。

见到这群充满朝气,满怀好奇跟期待的眼神,不时东张西望的新科贡士们,沉忆辰仿佛看到了当初了自己。很快浑浊的官场又将迎来一批新鲜血液,他们到底是改变这个世界,还是最终同流合污,没有谁知道答桉。

如果可以的话,沉忆辰希望自己看到的是一群充满着理想跟热血的好官。

还没等沉忆辰唏嘘感慨结束,一名宫中护卫悄摸摸的来到了他的身后,拱手细声说道:“沉阁老,赵佥事正在宫外等候,说有要事与你商议。”

沉忆辰认识姓赵的佥事只有一个,那便是锦衣卫指挥佥事赵鸿杰。身为特务情报机构的官员,他的要事紧急跟重要程度,要远超一般的消息。

于是沉忆辰没有丝毫的犹豫,跟着这名报信的护卫从东华门出去,来到宫殿旁的一条无人小道,赵鸿杰此刻已经站在那里等候着。

“鸿杰,发生了什么事?”

没有什么客套过程,沉忆辰见到赵鸿杰后,开门见山就问了一句。

“太上皇有动作了。”

行动了吗?

听到赵鸿杰的回答,沉忆辰浮现出一抹意料之中的神情,他知道对于曾经心高气傲的朱祁镇而言,是不可能安分的接受自己退位禅让,特别是在还有翻盘本钱的前提下。

这段时间来很多布局,几乎都是为了针对可能发生的政变,现在有了确定的消息,反倒有了种尘埃落定的安心感。

“太上皇做了什么?”

“南宫伺候的老太监阮浪拿了一把御用金刀,去了武清候石亨的府上,后续又前往了定远侯柳浦跟右都督张軏的府上,大概率是商议宫变的事情。”

“武清候石亨有什么异动吗?”

沉忆辰反问了一句,定远侯柳浦与孙太后有姻亲,算是铁杆的太上皇一党,宫变必然会参与。

右都督张軏不满英国公爵位的传承,加之现任英国公张懋年幼,英国公府事实上是由张軏把持主事,更助长了他内心中的权力**,大概率会谋取复辟之公。

唯一的变数还是在武清候石亨身上,他统帅的五军营是京师兵马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哪怕到时候沉忆辰控制了紫禁城,只要石亨铁了心要政变,依旧很难阻挡五军营的兵马。

毕竟景泰帝朱祁玉的继位,相当于乱了帝位传承法统,先帝嫡子襄王朱瞻墡、明英宗庶长子朱见深、景泰帝目前还是庶长子的朱见济,理论上都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在朱祁玉跟朱祁镇二帝之外,扶植一个傀儡皇帝上位,兵强马壮加野心的前提下,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历史上石亨就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得势后把九边将领半数换了自己人担任,沉忆辰不敢保证对方会不会赌一把,去博取这惊天的权势。

“他收下了御用金刀,还没发现有其他动作。”

“太上皇串联之事,还有谁知道?”

沉忆辰又继续追问了一句,消息传播的范围将决定后续行动的力度。

“锦衣卫指挥使卢忠肯定知道,至于陛下是否知道,我就不知了。”

“你这话什么意思,卢忠知道陛下还能不知?”

沉忆辰敏锐察觉出赵鸿杰话中的歧义,按理说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指挥使就是皇帝的耳目,哪还有不往上呈交情报的说法。

“我疑惑的点就在这里,卢忠得知后并未前往宫中求见陛下,不知道他打着什么算盘。”

“向北,你说他会不会也想着谋取复辟之功?”

赵鸿杰的这句话,倒是提醒了沉忆辰。历代锦衣卫指挥使是由皇帝一手提拔的绝对心腹,唯独卢忠算得上是个意外,他跟景泰帝朱祁玉之间没有丝毫的情谊可言,双方关系很是生疏。

现在内官监掌印成敬重启东厂,摆明是皇帝对于锦衣卫不够信任,这种情况下卢忠想要再进一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随着朱祁玉帝位稳固下来,他很快就会在这个情报机构关键位置上,换上自己的绝对心腹。

相比较之下,卢忠就与太上皇朱祁镇的关系亲密的多,效忠十几年的情谊不是说没就没了的。

一边是朝不保夕随时有可能被替换,另外一边是复辟之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内心中出现动摇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卢忠本就不是什么忠诚的人,他为官追求的就是荣华富贵!

“很有可能。”

想明白这些之后,沉忆辰点了点头,大概率卢忠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正在待价而沽。

“鸿杰,你现在即刻进宫求见陛下,把关于金刀的消息如实禀告,必须要抢在卢忠的前面。”

“向北,你的意思是?”

听到这句话后,赵鸿杰隐约猜测到沉忆辰想要做什么,只不过越级禀告犯了官场大忌,很容易弄巧成拙。

“忠诚的不绝对,那就是绝对的不忠诚,卢忠看来不适合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了。”

沉忆辰澹澹的回了一句,他相信在特务机构混了这么多年的赵鸿杰,很容易就明白自己真正的意图。

那就是趁此机会拉卢忠下台,凭借着对景泰帝朱祁玉更加“忠诚”的表现,赵鸿杰抓住机会继任锦衣卫指挥使!

很多时候无论是官场、战场、还是商场,谁掌控了情报优势,谁就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锦衣卫是大明最为强大跟完善的特务情报机构,指挥使一职的重要性非比寻常。

沉忆辰当初让赵鸿杰加入锦衣卫,某种意义上就是早早布局,期望未来在朝堂斗争中掌控优势。

正常情况下想要让赵鸿杰升任指挥使,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皇帝只要智商没问题的,绝对不会把如此重要的位置放出去,没有十年以上的效忠跟考察,没有任何担任的可能性。

但景泰帝朱祁玉的继位,本身就属于意外情况,如今卢忠的野心给了沉忆辰一条捷径,这不让赵鸿杰抓住机会表现下,简直对不起对方的愚蠢!

“向北,我知道了,这就入宫拜见陛下。”

赵鸿杰郑重应了一声,眼神中闪烁着一抹别样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