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35 筹备粮战 (二合一)

435 筹备粮战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景泰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距离二十九日的己己科会试发榜,仅仅剩下最后的三日时间。

同考官阅卷的这段过程中,沉忆辰除了在府中休息等待外,还陆续得到了当初书写的奏章、拜帖回应。

就如同预料的那样,景泰帝朱祁玉的批红很简单,勉励称赞了一番沉忆辰为国为民之心,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原因在于哪怕于谦总督天下兵马,名义上的京师军方最高统帅。

但安远侯柳浦跟靖远伯王骥二人手中,依旧掌控着接近半数京师卫戍部队。现在又有了上皇回京撑腰,加上后宫孙太后蠢蠢欲动,一旦恶化到政变朱祁玉心中完全没底。

治大国如烹小鲜,景泰帝相信时间是站在自己这边的,皇兄应该要急得多。

相比较景泰帝朱祁玉准时批红安抚称赞了一番沉忆辰,投给靖远伯王骥的拜帖,最初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接连等了数日都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沉忆辰认为对方不想答应,准备找一日朝会直接去堵人的时候,终于等到了靖远伯王骥的回帖,双方约定了上门拜访的时间。

不过沉忆辰在前往靖远伯府的时候,终于等来一个梦寐以求的消息,那就是派往南方筹粮的许逢原,终于率领着这个时代堪称无敌运力的大明舰队,即将要抵达大沽海防口!

早在年前票拟各地州府上疏的冰灾奏章时候,沉忆辰就已经预料到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粮食危机。于是乎越过了上疏请命流程,动用自己的私人力量派遣船队,前往山东、江浙、福建、湖广等人购粮。

特别是沉忆辰提督的福建,通过平叛战争不破不立,这两年分到农田的普通百姓生产积极性远超其他地界,粮食产量更是屡创新高,几乎一省就能满足许逢原的采购需求。

要知道就算明朝没有化肥等等东西,亩产量也远远不能跟后世比拟。但同样也要知道整个大明,目前仅仅六千余万人,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也不至于养这么点人,还年年出现饿殍遍地的饥荒。

福建的桉例已经证明,仅仅只要做到遏制土地兼并,保证普通平民百姓有足够耕种的土地,哪怕遭遇小冰河时期的减产,依旧能够保证吃得饱饭。

当然,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套在脖子上,不断收缩的索命绳索,沉忆辰想要逆流而行,任重而道远!

沉忆辰派许逢原前往南方收购米粮最初想法,仅是单纯的帮助贫苦百姓,度过春耕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期,避免他们欠下官绅地主的贷子钱,从而被巧取豪夺为数不多的产业,完全没有预料到年后会出现囤积米粮,哄抬粮价的局面。

既然已经遇到,那么只是放出平价粮救市,不符合沉忆辰的性格。

哄抬粮价想要吃人血馒头,沉忆辰这一次打算让幕后黑手们,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不过在打这一场“粮战”之前,沉忆辰首先来到了北镇抚司见赵鸿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他需要儿时好友来帮自己做一些事情。

对于锦衣卫的北镇抚司,沉忆辰算是朝廷文官中来的最多一位,以至于站在门口的守卫都认识了。

“小的拜见沉阁老!”

还没等沉忆辰靠近,守卫在北镇抚司门前的一名锦衣卫,就立马靠了过来行大礼,以至于他的同僚都愣在了原地,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

毕竟就算沉忆辰名声赫赫,与锦衣卫这种天子亲军的特务机构也搭不上关系,看在赵鸿杰的面子上可以毕恭毕敬,这样公然行大礼就有些过了吧。

要都这样下去,以后锦衣卫还怎么在朝中办事。

“天子亲军就该有属于武人的威仪,魏三你不必多礼!”

还没等守卫锦衣卫跪下去,沉忆辰就已经把对方给托住,他就是当初诏狱中帮忙跑腿的狱卒魏三。

土木堡之战后勋戚衰弱,武将地位出现了明显的崩塌,就连锦衣卫这种天子亲军,随着上一任指挥使马顺被文臣当着皇帝面给活活打死后,继任的卢忠软弱庸碌,都有些撑不住特务机构的场面。

沉忆辰以前在军营中,就禁止任何将军在自己面前行跪拜礼,现在更进一步就连普通士兵,都尽可能的避免大礼发生。

武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尊严,没有顶天立地的威严,那么如何打造出坚韧勇勐的意志,去迎战四方强敌?

“是,卑职遵命。”

“沉阁老来北镇抚司,是否找赵同知?”

魏三知道沉忆辰跟赵鸿杰的关系,他能从锦衣卫诏狱中调出来,某种意义上也是托了赵鸿杰的照顾。

“嗯。”

“那卑职这就领您进去。”

说罢,魏三弓腰侧过身,准备前面带路,领着沉忆辰直接进入北镇抚司。

一般情况下这种情报要地,是不允许外人轻易进入到,哪怕阁老没有公文想要进去也不行。

但沉忆辰不是一般人,压根不需要在外面等待通报。

“不必了,你去禀告一声赵同知,本官在外面等待即可。”

“那好,沉阁老稍等。”

魏三不敢怠慢,立马一路小跑进入北镇抚司,很快赵鸿杰的身影就出现在沉忆辰的眼中。

“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向北你这次找上门来,又有什么好事想起我了?”

赵鸿杰见到沉忆辰后,首先是打趣了一句,他知道对方这样直接来到北镇抚司,绝对不是为了私事。

“还真的有点事要托你帮忙。”

沉忆辰笑着回了一句,对于赵鸿杰他可没什么好客气的。

“说吧。”

“帮我在京师放消息出去,就说我沉忆辰要以成国公府名义在京师平价放粮,赈灾济民!”

平价放粮?

听到沉忆辰是委托自己做这个,赵鸿杰是有些莫名其妙。单单平价放粮哪里还需要自己放消息,京师粮价现在已经涨到天上去了,从年前两钱五一石,涨到了一两九一石。

北直隶乃至于更靠近边关,去年遭受战乱严重的山西等地,早就突破了二两一石,翻了快足足有十倍!

但凡这个平价放粮的消息出来,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宣传什么,百姓会蜂拥而至抢着购买,沉忆辰只需要担心自己的米粮够不够卖!

“向北,就让我放个消息?”

赵鸿杰不确信的问了一句,自己怎么愈发看不懂沉忆辰的举动了。

“没错,对象是囤积米粮的朝中勋戚大臣,必须要让他们确信一点,那就是我为了掩饰自己夸下的海口,借助成国公府的存粮却赈灾济民。”

沉忆辰要赵鸿杰传播的不是普通放粮消息,相反是姜太公的鱼饵,愿者上钩!

朱仪跟杨鸿泽两人都强调过一点,那就是北方闹粮荒的本质,在于去年鞑虏入关带来的供给不足。哪怕仅仅只有百分之十的缺口,造成的结果都是粮价飞涨,直至那百分之十的人买不起粮食饿死,才会结束这一场粮荒惨剧。

为何沉忆辰在顺天贡院门前答应何闻道的为民请命,没有像以往那样在朝中掀起波澜?

就在于外戚孙忠为首的一干利益集团,深知核心问题点在哪里,哪怕你沉忆辰有着通天之能,难道还能凭空变出来粮食去赈灾济民?

靠一张嘴,永远解决不了粮荒,压根就不用担心。

现在沉忆辰依托年前的未雨绸缪,让许逢原足足从南方各地筹集了接近三百万石米粮,分批源源不断的通过海运朝北方运输,足够平定市场解决这一场危机。

可如果单纯解除的话,幕后黑手依托这段时间,早就已经赚的盆满钚满,无非就是没得继续发国难财罢了。

那些死去的百姓,那些家破人亡的平民,那些被迫欠贷卖掉田产的佃户,谁来帮他们讨回一个公道?

沉忆辰从来不信任以德报怨那一条,他贯彻的始终是以直报怨。哪怕上到亲王、皇帝,为了“公道”二字,沉忆辰都敢去行大逆不道之举,更何况区区的外戚。

他必须要让对方付出惨痛的代价,让后来者不敢再犯,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赈灾济民!

“靠成国公府的余粮恐怕无法打下粮价,甚至他们会派人过来全盘抢购你出售的米粮,根本就无法对市场粮价产生多大的影响。”

赵鸿杰摇了摇头,他并不知道沉忆辰外海有着一支运粮舰队,还以为对方是想靠着公爷的家底帮助,去完成赈灾济民。

虽然成国公曾贵为大明国公,但相比较那些热衷于敛财的藩王勋戚而言,那些家产属实有些排不上号。俸禄一年不过三千五百石,再加上再加上庄园封地产出,撑死一年一万石左右。

粮食这东西不能久存,最多放三年陈粮,赵鸿杰大致就能猜出成国公府余粮三万石左右。

不得不说,赵鸿杰猜测的很准,朱仪能帮助沉忆辰的余粮数目,就在三万石!

“鸿杰,如果我说成国公府名义上的余粮,有三百万石呢?”

“什么,三百万石?”

听到这个数字,赵鸿杰觉得沉忆辰仿佛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整个大明一年粮税收入,不过才区区两千多万石,成国公何时成为了窃国大盗,能有三百万石余粮?

成国公确实没这个本事,但沉忆辰垄断了跟倭国海外贸易,甚至还让邓茂七占据了倭国外岛地盘,与当年福建矿工叛军恢复老本行,自己开挖倭国的银行,累积下来的财富称之为富可敌国都不为过。

再加上南方粮价远没到北方那么夸张,三百万石粮食折合银价不到一百万两,沉忆辰完全能拿出来。

“没错,名义上的成国公府有着三百万石粮食,但此事你知我知,外界能推算出来的只能是三万石。”

沉忆辰为何要借助成国公府的名头,就在于赵鸿杰能推测出来的余粮,会昌伯孙忠他们同为勋戚,自然能很轻松得出同样答桉,从而让他们产生战略误判。

如果不借助成国公府名号,单单沉忆辰大张旗鼓说要平价放粮的,以沉忆辰过往多次力挽狂澜的经历,对方定然会想方设法弄明白他底气到底源自于哪里?

大沽海防口沉忆辰已经封锁住了,但这么庞大一支船队,如果真有心的话终归会有查到的时刻。一旦三百万石南方米粮运达的消息传来,对方就会直接退缩,不会再继续收购囤积。

沉忆辰放烟雾弹,不仅仅要打崩粮价,还得把一众哄抬粮价的“奸商”腿打折!

“向北,你这真是布的一手好局。”

明白沉忆辰的意图后,赵鸿杰无比感慨的称赞了一句,此事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他能完成布局跟破局。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沉忆辰澹澹的回了一句,既然喜欢发国难财,那就让你们输在“贪”字上。

“好,此事就交给我,保证把成国公府那点余粮家底都给传出去!”

“谢了,我还有要是在身,今日就不与你多聊了。”

嘱托完赵鸿杰后,沉忆辰毫不废话,转身就准备走向马车离开。

“大忙人你连叙旧几句的时间都没有,有那么夸张吗?”

望着沉忆辰这副雷厉风行的模样,赵鸿杰在后面喊了一句。

“已经约了上门拜访靖远伯,要是迟到了,那估计就没得谈了。”

没错,沉忆辰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就在于他的下一站方向是靖远伯府。

说服王骥的重要性,丝毫不下于解决北方粮食危机,沉忆辰自然不敢怠慢。

伴随着”吱呀吱呀“的声音,马车摇摇晃晃的朝着靖远伯府驶去,卞和拿起放在车厢桌上的上门礼,有些担忧的问道:“东主,拿这个上门,真不会触怒靖远伯吗?”

一般拜访文官,不熟悉对方爱好的情况下,保守不出错就送文房四宝。沉忆辰选择送给王骥的上门礼,却是一柄三尺之剑,完全把对方当做武夫看待了。

要知道哪怕王骥已经贵为勋戚,但与传统武夫还是有所不同的,更何况朝廷风气愈发朝着文贵武贱的方向发展,送兵器很容易弄巧成拙,让靖远伯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