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26 上皇归来 (二合一)

426 上皇归来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朱佶的“畏罪自杀”并没有在朝廷中引起太大波澜,原因在于就算有人察觉到异常,也不会为了一个通敌叛国之人去调查真相。

同时考虑到朱佶已经身死,加上昌平侯杨洪之子杨俊,同样有过弃城逃亡导致土木堡战败的污点。为了不让自己对于新老勋戚处罚表现的那么双标,景泰帝朱祁钰没有继续追究成国公府的罪责。

不过嫡长子朱仪想要袭爵的目标,再度变得遥遥无期。

另外一边经过小半个月的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成国公朱勇凭借着常年习武强身的底子,最终还是撑过了这一道鬼门关。只是整個人失去了往日那种龙精虎猛的模样,与一般的垂垂老朽无异。

英雄迟暮,伤病跟家事的双重打击,他再也无力撑起成国公府这块招牌。

对于朱佶的“自尽”,沈忆宸事后并没有找朱勇谈话,更没有进行所谓的安慰。

他知道一名老将不需要这些言语安抚,更没有脆弱到无法接受的地步。时间会抹平很多东西,最多在朱勇老态龙钟的时候,回想起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可能会浮现出那一段关于林氏跟朱佶的记忆。

如今的沈忆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理解了许多朱勇的举动跟心境,当你站在了那个位置,就得承担起高位赋予的重担跟责任,没有资格去整些“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

景泰元年正月二十七,北狩半年归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御驾,终于出现在了京师安定门外。

这一路上朱祁镇没有享受过任何太上皇的殊荣,既没有百姓的沿路相迎,又没有百官的叩见朝拜。直至来到安定门前的时候,安远侯柳浦率领着京师神机营的兵马前来接驾,这才有了点帝王威仪的架势。

只是会出现这样的接驾场景,并不是景泰帝朱祁钰心软想要给自己皇兄尊荣,而是孙太后接到朱祁镇在关外遇刺的消息后,毅然决然的再度遥控朝政!

毕竟对于孙太后而言,皇权帝位她可以妥协交还给朱祁钰,但儿子朱祁镇属于不可触碰的逆鳞。关外遇刺事件发生之后,毫无意味最大的嫌疑目标指向了当今皇帝,只有他才是获利者。

既然景泰帝朱祁钰违背当初让太上皇安然回京的承诺,那孙太后必须要展现出她对于皇位的威慑力,否则以皇权斗争的残酷性,朱祁镇回京之后活不了多久。

从广西征蛮将军位置上调回京的安远侯柳浦,就是孙太后在朝中核心倚仗,她的亲侄女是柳浦的嫡长儿媳,双方早在正统十一年便结下了姻亲关系。

不过单纯把安远侯柳浦调回京师,还不足以保全太上皇的性命,毕竟柳浦掌控的兵马基本盘远在广西,京师单纯靠着一个侯爵名头毫无作用。

于是乎孙太后跟景泰帝朱祁钰,再度展现了什么叫做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以安远侯掌控京师神机营的筹码,交换同意封朱祁钰生母吴贤妃为太后,从此大明首度开启了两宫并尊的历史!

孙太后本就是善妒之人,当年靠着宫斗手段硬生生逼迫明宣宗元配胡皇后上表逊位,就知道她对于后位是多么的在乎跟重视。

如今为了皇儿朱祁镇的安危,让大明诞生出两宫皇太后,也只有拿出这份筹码,才能迫使景泰帝朱祁钰拿出京师兵权交换。

当然,朱祁钰也没傻到自毁长城,京师兵马在于谦的改革之下,实行了双轨并行制。

就是说京师守卫战中临时组建的十营团,战后并没有裁撤而是改制固定了下来,只不过在名义上,十营团的士兵依然分属于京师三大营。

景泰朝的京师三大营,新贵武清候石亨掌控五军营,昌平侯杨洪掌控三千营,最后才是安远侯柳浦掌控人数最少的神机营,并且皆受到兵部尚书于谦节制。

这样就算明知道孙太后让柳浦掌兵,是为了给太上皇朱祁镇护驾,景泰帝朱祁钰依旧不担心对方能掀起风浪。

毕竟他也没打算立即杀兄,从而出现鱼死网破的内乱场面。达成与孙太后的交换妥协,一方面是能让自己生母得到尊号,另外一方面能暂时安抚皇兄一脉的势力,避免皇太后恐慌之下兵行险招。

日后待彻底掌控朝局,找个借口再把安远侯柳浦调回广西便是。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得不说朱祁钰越来越有了帝王的沉稳跟手段,很多时候以退为进反倒更为合理。

从权谋布局上看,景泰帝朱祁钰没有走错任何一步,只是历史上天命不在于他,并且看错了人。他信任的武清候石亨,以及后续接任柳浦掌控神机营的杨洪侄子杨能,到了南宫政变时刻并没有保持忠诚。

“臣安远侯柳浦,拜见上皇!”

见到朱祁镇的御容后,在安远侯柳浦的率领之下,神机营将士齐刷刷的跪倒一片叩拜。

面对这样万众俯首的场面,朱祁镇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情感,仿佛这种熟悉情景是上辈子经历过的事情。毕竟身处瓦刺营地之中,无论太师也先跟伯颜帖木儿再怎么表面恭敬,不可能真正把俘虏当做君王看待。

更别说像现在这样,恭敬的行臣子礼!

“安远侯,有心了……”

朱祁镇直接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亲自把跪倒在地的安远侯柳浦给扶起来,甚至语气中还有着一丝哽咽的味道。

感受到太上皇的变化跟委屈,柳浦也是百感交集的回道:“臣受陛下跟太后之命,迎接上皇回宫,北狩苦难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母后身体可还安康?”

朱祁镇敏锐的差距到柳浦话中有话,顺势就问候了一句孙太后。

“太后圣体安康,时刻在宫中期盼着上皇回京,咱们还是先尽快入宫吧。”

“好。”

朱祁镇点了点头,得知母后没问题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此刻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向柳浦询问太多。

回到马车后继续朝着紫禁城前行,朱祁镇在入了城门之后,悄悄把马车窗帘掀开一角,想要看看有没有万民跪迎的场景,感受到一下京师民心所向。

只是这一看,官道的两旁除了警戒护卫的士兵,就没有任何一名京师百姓的身影。如果仔细看向远方的话,才能发现有了三三两两的民众,用着冷漠的神情打量着朱祁镇御驾。

这里面有景泰帝朱祁钰,提前下令不允许京师百姓迎驾的因素,还有在纯朴的老百姓跟将士们心中,对于这位曾经大明皇帝,埋藏着一份无法言喻的恨意!

就是他宠幸宦官,听信谗言,仓促之间便率领这二十五万大军出征,最终能活着归来者不足十万。再算上京师守卫战的浴血奋战,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京师是满城缟素,半城遗孀!

自己的孩儿、丈夫、父亲,因为皇帝的失误抉择殒命塞外,过去半年之久连尸骨都无法收殓回来,如何能让他们对“罪魁祸首”的回京夹道欢迎?

如果这个世间有谁最不配活着回京,那非明英宗朱祁镇莫属!

紫荆城东安门内,景泰帝朱祁钰站在大雪之中,身后是朝廷的文武百官,正在等待着朱祁镇的御驾入宫。

朱祁钰曾设想过无数次,当朱祁镇从塞北归来兄弟相见的场景,可当这一日真正来临,脑海中很多兄弟俩相处的回忆,犹如幻灯片一样在脑海中闪现。

这一日后,两人之间可能就不会再有往日的亲情,只剩下称孤道寡的那一个。

站在朱祁钰身后文官队伍中的沈忆宸,望着宫门外那一条长长的官道,心情同样有些复杂无比。除了对太上皇朱祁镇那些“爱恨情仇”的感情外,他在背后还有着太多“谋逆犯上”的举动,于这个世界的礼法所不容。

虽然朱祁镇已经不再是皇帝,但他依然还有着君父的头衔,如果瓦刺大营中的抛弃,关外的刺杀等等事件曝光出来,对于沈忆宸而言将是极大的麻烦,甚至惹上杀身之祸。

不过沈忆宸毕竟只是个人而不是神,他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动用的一切的手段,连弑君之举都干出来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接下来的局势走向如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就在沈忆宸愣神的时候,官道远处出现大批人马的身影,太上皇朱祁镇的御驾终于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

望着由远及近的马车,沈忆宸敏锐的发现景泰帝朱祁钰,下意识紧紧握住了拳头,彰显出内心的紧张情绪。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明天子,但二十余年的郕王身份,让他在面对皇兄的朱祁镇的时候,还是不由处于心理劣势。

别说是朱祁钰,朝中恭迎的许多老臣,脸上都浮现出紧张激动的神情,这才是自己效忠了十几年的大明皇帝啊!

御驾马车最终在东安门前停了下来,随着车帘掀开,朱祁镇的脸庞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相比较御驾亲征时期,带着一种年轻朝气,现在的太上皇满脸浓密胡须,肤色也要黝黑了许多,隐隐约约有着一股草原民族气息。

很快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走上前去,掺扶着朱祁镇从马车上下来,这位历经五朝的元老宦官,望着从漠北归来的太上皇,眼眶瞬间就充斥着热泪。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天子,如今会变成这副模样?

“臣拜见上皇!”

当朱祁镇走下马车后,站在东安门内的文武百官纷纷跪倒,朝着太上皇行五拜三叩大礼。

与此同时景泰帝朱祁钰与太上皇朱祁镇,互相拱手对拜!

这一套对拜礼仪流程,是在正旦朝会之后,内阁礼部经过激烈的商讨,最终决定下来的方案。

因为按照礼法规矩来说,新君是接受了上皇的禅位,法统传承于明英宗朱祁镇,是要跟文武百官一样行臣子礼。

可问题是朱祁镇这个太上皇,终究不是什么父子关系,并且朱祁钰几乎明摆着暗示,他不会当着百官面行臣子礼,这种举动无疑会降低他的帝王威信,甚至进一步威胁到皇位的稳固。

反过来让太上皇向新君行礼,就更属于有违礼法的举动,两个人也不可能光站在对视。于是乎商讨下来选择了一套折中方案,那就是朱祁钰跟朱祁镇两兄弟对拜,不分上下尊卑。

文武百官行礼以及二帝对拜之后,朱祁钰就首先迈步迎了上去,搂着朱祁镇动情道:“皇兄终于回来了,朕等了这一刻许久,母后跟皇嫂也是期盼了许久,回来就好。”

说完之后,景泰帝朱祁钰眼泪刷刷的留下来,忍不住失声拗哭。

这里面有当着文武百官面演戏的成分,但更多是内心里面的真情实感流露。毕竟站在眼前的是他的从下一同长大的兄长,哪怕成年之后都没有离京就藩,遭逢被俘掳走的经历后,还能活着回到京师,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大难不死。

朱祁镇心中有着对皇权的眷念,有着对朱祁钰接驾苛待的怨恨,但面对失声痛哭的兄弟,他也做不到铁石心肠,各种复杂情绪冲击心头,眼泪止不住流下道:“列祖列宗保佑,朕还能回来见到皇弟,见到母后,此生足矣!”

两兄弟相拥痛哭,让在场很多老臣也是忍不住跟着流泪,毕竟于公于私,于国于家,二帝能谨记手足之情,完全大明权力的顺利交接,总归是一桩天大的喜事。

互相倾诉许久之后,尚宝监掌印太监托着一个玉盘,上面放置着一枚用黄布包裹的玺印,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

“朕仅为监国之职,暂代大统之位,既然皇兄已从漠北归来,当即日复位,临御天下!”

早在叫关大同镇的时刻,朱祁镇就给了朱祁钰一封禅让诏书,从法统上确定了景泰帝登记的正义性。

但是想要彻底符合程序正义,光靠着一封禅让诏书还不够,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行三辞三让,再把传国玉玺交到景泰帝朱祁钰手中,最后共同祭祀宗庙,通告给大明历代先帝,才算是完成了整个禅让流程。

按照规矩,面对景泰帝朱祁钰的推辞,太上皇朱祁镇应该毫不迟疑的让回去,从而完成整个皇权的正式移交。

可是这一刻,朱祁镇望着呈放在自己面前的“金宝”,呆呆的站立在原地没有任何动作,更没有说出那些禅让的话语,让场面瞬间陷入了一种诡异气氛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